《学生文言文知识辞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学生文言文知识辞典-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守节:古代社会风俗的一种,即妇女在丈夫死后守贞不再嫁人。

3。画眉:汉族古代妇女化妆习俗。女子为使眉目分明,容颜美丽,多以青黛等画眉毛。

4。抓周:又称“试晬”、“试儿”。古代礼俗,于婴孩周岁之日举行,以此占其将来志向。男孩面前放“弓矢纸笔”,女孩放“刀尺针缕”。

5。做寿:即“祝寿”,汉族民间寿诞风俗。指为老年人举办庆贺生日的活动。一般从五十岁开始。民间重视逢十的诞辰,称寿诞。有些地区,男子逢九之数,提前举行。年满六十岁、八十岁,举行庆贺礼仪,叫“做大寿”。

6。宦游:古代士大夫阶层生活方式之一。指士人外出求官或做官。

7。花烛:旧时汉族婚俗的一种。即在婚仪中使用大红色的成对蜡烛,点燃于厅堂及洞房之内。因其上多有金银龙彩饰,故称“花烛”。

8。折柳赠别:古代旅行习俗的一种。西汉及唐代,都城长安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官员商旅、地方官员、外国使臣进入长安,都必经灞桥。灞桥绿柳成阴,自汉以来,送行者皆至此桥,折柳与行人赠别,有人说是祝颂平安,也有人说“柳”与“留”字音相谐,取眷恋挽留之意。

9。放生:旧时宗教民俗。佛教以不杀生为善行,南朝梁武帝时,崇奉佛教,戒杀禽兽,并将收购的鱼、鳖等放养在水里。

10。庙会:亦称“庙市”。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也是我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其形成与发展和寺庙的宗教活动有关,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多设在庙内及其附近,所以叫“庙会”。流行于全国广大地区。

11。缠脚:又称“裹脚”。旧时汉族妇女习俗,流行于全国大多数地区。即用布帛将脚裹紧,压缩肌骨,使其变形成为弓状,因而又称“弓弯”等,以示美观。中国自古以来,有女子行步纤细舒迟为美的观念。

12。指腹为婚:旧时婚姻习俗。即双方家长,于孩子尚未出生之时,即约定婚姻。

13。结拜:亦称“结盟”、“结义”等,旧时汉族交际民俗。即相好的朋友结为异姓兄弟。

14。穿耳:古代妇女妆饰习俗。在耳垂上穿上孔,以佩耳环、珠玉等。

15。 上梁:汉族建房民俗。即上屋梁,为造屋中的重大工序。旧时建屋,必择吉日上梁。上梁时由主持的匠人口诵吉祥语,在鞭炮声中抬梁登梯,步步上升,至脊安置稳妥。主人以红布披于梁木之上,称为“披红”。

16。隐居:古代士大夫阶级的一种风气。即离开官场、城市,在深山幽谷中筑室居住,有的还参加耕作,自觉过一种简朴恬淡的生活。隐居是士人不满社会现实,而又无力改变时选择的一种生活道路。

17。采莲:古代生产民俗。自古江南吴、楚、越之地,水道纵横,池塘遍布,多植莲藕。夏秋之际,少女多乘小舟出没莲荡中,轻歌互答,采摘莲子。

18。刺花:亦称“黥”、“肤扎”、“点青”,旧时社会生活风俗。即请人用针在身上刻划出各种花纹图案,涂以青色,使永久不去。

19。叫魂:亦称“喊惊”、“喊魂”。旧时汉族信仰民俗。古代人认为,人有疾病将死,魂魄离散,须招魂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因而有“招魂”之俗。

20。停柩:也称“殡”。旧时汉族丧葬习俗。即死者入棺后,灵柩停放待葬。大多停柩于家中中堂,设孝堂日夜守灵,在三日内殡葬,有的隔旬安葬。

21。纸钱:祭祀时烧化给死者或鬼神的物品。为铜钱形的圆纸币,中有方孔。

22。 立生祠:古代信仰民俗。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

23。殉夫:古代社会习俗的一种。自宋儒对于妇女贞节的态度加严后,夫死守节成为妇女的义务及崇高的道德行为,发展至极端,贞节观念宗教化,即变成夫死而妻以身殉,称为“殉节”,或“节烈”。自尽而死的妇女称为“烈妇”。

24。回门:旧时汉族婚姻习俗。即成婚后三日或第六、七、九、十日或满月,女婿携礼品,随新娘返回娘家,拜谒妻子的父母及亲属。自迎亲始的成婿之礼至此完成。此俗起于上古,泛称“归宁”,为婚后回家探视父母之意。

25。清谈:亦称“清言”、“玄谈”等。魏晋时期崇尚老子、庄周,喜好玄理,脱离实际的一种社会风气。

26。典妻:旧时婚俗的一种。即将妻子议价典给他人为妻,典约期满,以价赎回,一般为三年至五年。

27。花会:旧称“香令”等。汉族民间于春节等节日进行的各种游艺活动的总称。

28。挂香囊:又称“容臭”、“香袋”。是一种装有香料的小囊,多以色彩鲜红的丝织物缝制。青少年男女佩戴于身,取其芬芳,并作为装饰。

29。捣衣:古代服饰民俗。即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棒敲平,以求柔软熨贴,好裁制衣服,称为“捣衣”,多于秋夜进行。

30。唱喏:古代男子见面礼节之一。用于下属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即给人作揖同时扬声致敬。

31。请安:旧时的一种问候礼节。即问好,用于卑幼对尊长的问候。有早、晚请安,以及远别和回归时的请安。

32。禅让: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政治制度。指将帝位让授给贤者。

33。长跪:指直身而跪,表示庄重。

34。神位:也称“神主”、“灵位”、“牌位”、“灵牌”等,代表神灵或祖先的牌位。用木做成,置于庙宇或宗祠中,供祭祀之用。

35。册封:也称“册立”“册命”等。古代嘉礼的一种。为天子封立太子、皇后、妃嫔夫人、王侯、公主、郡主等,正式授予名号的礼仪。

36。挽歌:古代汉族丧礼仪式之一。即送葬时所唱哀悼死者的歌。

37。朝贺:古代嘉礼的一种。指岁首、新正、冬至等重要节日,群臣拜贺皇帝,或宫内太子、妃嫔、命妇等拜贺皇帝皇后的礼仪。

38。降服:旧时汉族丧服制度之一。即降低一等服丧。

39。校阅:也称“大阅”,古代军礼的一种。指君王亲自检阅军队,习武操练。

40。出师:古代军礼的一种。指将帅及军队受命出征作战之际,整齐军纪,耀武扬威,以鼓舞军心。

41。棺椁制:古代表示死者身份和等级的棺葬制。“棺”即盛放死者的木制葬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

42。锡命:古代嘉礼的一种。锡命即赐命,是天子封赐诸侯、大臣以官爵、名号、封邑、舆服、器物等的仪式。按被赐者的品行、功绩分别赐之。

43。庐墓:古代汉族丧礼习俗之一。遇君父、尊长大丧,服丧者往往于既葬之后,在冢侧筑茅舍小屋,哀伤守墓,因称庐墓。

44。女子从军:古代军事制度。先秦时代,统治阶级役使百姓,兵役为徭役中的一种,男女老弱都得参加。妇女的任务是构筑土垒,准备饮食,守卫待敌等。

45。跪:古人坐于席上,当表示对长者的尊敬、有急要之事或谢罪之时,则跪。其姿势为两膝着地,直身,臀部不着脚跟。

46。太牢:也作“大牢”,古代祭祀时所用牲畜。

47。田猎:古代军礼的一种。天子、诸侯遇国家无事,行围射猎,既是娱乐体育活动,也借此演习军事,因而受到历代重视。

六、宫室

【要点点击】

“宫室”这一部分的内容涉及皇宫皇室的建筑、人员的构成以及人员间的关系,还会涉及到宫室人员的日常生活。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以上内容作简要的介绍。

按人物身份划分,可大致分为如下几类:

1。最高统治者:皇帝、天子、太上皇、单于、可汗。

2。最高统治者的配偶:太皇太后、太妃、皇后、阙氏、可敦、贵妃、妃等。

3。最高统治者的儿女:太子、皇子、世子、公主等。

4。最高统治者的亲戚:长公主、大长公主、驸马、额驸、外戚等。

【示例平台】

1。“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赋》)

妃嫔媵嫱:是王侯的宫妃,她们各有等级。

2。“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促织》)

天子:即皇帝。

【相关链接】

皇帝、天子:封建时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皇帝”的称号始于建立秦王朝的嬴政。“皇帝”的地位至高无上,又称为“至尊”、“国家”、“圣上”、“上”。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

太上皇:皇帝父亲的尊称。

单于:汉代匈奴人称其君长为单于。

可汗:我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族称他们的最高统治者为“可汗”。

太皇太后:皇帝的母亲。

太后:帝王母亲的尊称。

太妃:对皇帝的父亲遗留下来的妃嫔的称呼。

皇后:又称“中宫”,皇帝的正妻。先秦只称“后”。

椒房:又称“椒室”,汉代皇后所居的宫殿。因以椒和泥涂墙壁,取温暖、芳香、多子之义,故名。后也用为后妃的代称。

阏氏:汉代匈奴称其君主的妻妾为阏氏。

可敦:我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最高统治者可汗的正妻,也可作“可贺敦”、“可孙”、“恪尊”等。

女官:在宫廷中任官职的女子。①泛指内宫(皇帝的姬妾)和宫官(在六尚二十四司执事的高等宫女)。汉代女官分昭仪、婕妤等;唐代分为贵妃等十九等。②特指宫官。

贵妃:宫廷女官名,位仅次于皇后。

妃:①宫廷女官名,皇帝的姬妾。②太子和王侯的妻。

嫔:宫中女官名,天子诸侯姬妾。自周至唐,历代王朝多有九嫔之制。

贵人:宫廷女官名。东汉光武帝置,位次皇后,金印紫绶。历代沿用其名,而尊卑不一。

昭仪:宫中女官。汉元帝时始置。后沿置,位稍降。

夫人:①诸侯的正妻。②帝王的妾。汉代皇帝的妾均称夫人。魏晋以后,或夫人,或别立名号。

才人:宫中女官名。自汉至明,宫中均设才人。晋代才人爵为千石以下。唐武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