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人学-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此,在这里,孩子、大人和老人,都各自和危险进行着搏斗,健壮地度日。

我望着这样的人的美好的共同社会,我渴望和自由的人民一起住在自由的土地上。

我面对着这样的瞬间,我要呼唤:〃请等等,你真美!〃

我留给这个世上的印痕,早已是——

历经永劫也不会死灭。

预感着这样高度的幸福,我在饱享着这最高的瞬间。

(悲剧第二部第五幕·宫殿前广阔庭院)

不勇敢地投身到民众的海洋中去,就不可能有伟大事业的成功,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法华经》上有〃三界如火宅〃的法理。据说美苏两大国核武器的拥有量已经是造成那次大惨剧的广岛型原子弹的一百五十万倍。真可以说是〃如火宅〃了。为了实现人类的和平与幸福的梦,应该像勇敢的浮士德那样,绝对不应逃避这种火宅般的〃尘寰〃的现实。

浮士德的最后独白一结束,他便向后倒下而死。他自以为他在创造理想的国土,他并不知道这个国土其实是根据魔鬼靡非斯特的奸计所安排的浮士德自身的坟墓。……

魔鬼想从坟墓盗走浮士德的灵魂,结果未能如愿;天使从天上降临,保护了浮士德的灵魂,升天而去。〃救济〃的手伸出来了。

诗剧《浮士德》也许可以认为是悲剧,但是,正像所有的优秀的悲剧一样,其中具有给人们以一种强大的灵魂Katharsis(净化)作用的力量。在浮士德波澜起伏的历程当中,围绕着人应当如何生活这一近代人的〃自律〃问题,像汲取不尽的泉水一样,蕴含着许许多多的启示。

第三节 《三国志》(一)

我的恩师的读书观

——〃要你读书,不要让书读你〃

《三国志》是恩师户田先生经常使用的书,和青年们一起阅读,用它来培育青年。尤其是由昭和三十年(一九五五)春天起的半年期间,将它做为讲习用的教材,户田先生利用这个时机,向我们彻底地阐明了他独特的领导者论、人间观、历史观。

户田先生生于明治时期,从青年时期起就多次读过《通俗三国志》(湖南文山译)五十卷。同时对于吉川英治先生正在报纸上连载的《三国志》也十分爱读。户田先生对于〃三国〃人物的评论,绘声绘影,就仿佛呼之欲出的一般。

户田先生教导说:〃读书也有种种不同的读法。只注意情节,感到有趣,这是最肤浅的读法。其次是研究该书的成书情况或历史背景,弄清当时的社会形势及登场人物的性格等等,一边思索一边读,这也是一种读法。第三种是深入探讨作者的为人、境遇,探讨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进而深入到作者的思想中去,这又是一种读法。如果不按照这最后的读法去读,那就不是真正的读书方法。〃

他还说:〃要你读书,不要让书读你〃、〃史实与小说不同。

小说,是作者用自己的境遇比照史实写成的,也就是通过作品中的人物,使之作为作者本人的代辩者,因此,不了解作者的境遇,就会变成被小说读你了。不应该认为小说就是原封不动的事实。〃正如先生的读书观所表明的那样,先生对《三国志》具有独自的卓越看法。

对我自己来说,《三国志》是我很值得留恋的、充满了深刻记忆的一部书。回想起来,在我二十几岁时,曾经贪婪地反复阅读过,当时我日记中写过:〃《三国志》第三次读毕。〃

同时,能像这部书那样,和友人一起谈论、一起争论的书,也是很少的。在二十七岁的日记中我曾这样写道:

〃归路,与朋友谈论《三国志》——

曹操的勇气。关羽的人格。张飞的蛮力。孔明的智慧。孙权的年富力强。

是非论、善恶论、种种的议论。

要做王道的人,不做霸道的人。

为民众之王,勿为权力之将。

做大众之友,勿为财力之奴隶。

要做善的智者,不做恶的智者。〃

的确可以说《三国志》一书,对我来说,对于培养我的历史观,形成我的人观,是一部极其重要的青春之书。

《三国志》中既有人才论,也有领导者论。它也触及了一般的传统、风俗、宗教、民族性。总之,它是蕴含着种种要素的〃大河小说〃①。而且书中的人物形象,也是佛法中所说的地狱界、阿修罗界、人界、天界乃至菩萨界……从十界的角度来看,也都描绘出各种缩影。从而可以从中感受到多种多样的人生和人的生活道路,感受到宿命、使命这类东西。从这种意义说,这部书虽然表面看来似乎陈旧,其实它分明还活在现代。许多人至今仍然读它,企图从中学习与现代相通的东西,这就是最有力的证明。仅从这一事实,也可以看出户田先生为了形成、触发青年的〃人学〃,特地使用《三国志》来进行讨论的卓越见识。

①大河小说——指时间跨度长、人物众多的超长篇小说。

探讨《三国志》的时代背景

——动荡、混沌的实力时代

构成《三国志》背景的历史舞台,自然是三世纪在中国展开的〃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三国志》所描写的正是这百年左右的三国治乱兴亡的情景。

历史上出现的三国时期,一言以蔽之,是动荡的时代。旧的权威崩溃了而新的权威还未建立起来,社会规范与价值观都处于混沌状态之中。这点,从某种角度说,现代也是如此。

巧的是,当时在西方正是罗马帝国的末期,〃五贤王时代〃告终,出现了〃军人皇帝时代〃。罗马帝国的统一与治安已丧失殆尽。看到用单独的力量去统治帝国广大的领土已十分困难的戴奥克雷狄阿努斯皇帝,宣布四个分区统治制度,形成了帝国分头割据的时代。这可以看成是和孔明〃三分天下计〃相通的。在大体相同的时代,不问东方或西方,出现了相类似的政治取向这件事实,使不少人感到历史的奇妙性。

话归本题,将〃魏〃〃蜀〃〃吴〃三国治乱兴亡的历史写成正史的,是西晋的史官陈寿。据记载,他从二三三年一直活到二九七年,他留下了《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和《吴书》二十卷,合起来共六十五卷。其中收有四百六十八人的皇帝及个人的传记,以行文简洁而著称。使这部名著进一步增加身价的,是南朝的宋人裴松之(三七二——四五一),据说他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引用了一百四十余种书给本书作注。罗贯中是十四世纪中叶的人,他将这些史书及说书人在市井上讲的三国故事,写成了一大长篇小说,这就是《三国志演义》。所谓〃演义〃就〃演〃(敷衍)〃义〃(史实)

之意。这部《三国志演义》共二十四卷。一般认为该书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

吉川英治先生的《三国志》,是由昭和十三年①到昭和十八年写成的小说。吉川先生在序文中说:〃原书有《通俗三国志》《三国志演义》等数种版本,我并未从哪种版本进行直译,而是随时择其优点,按我的想法写成的。〃这就是说掺进作者本人的历史观、人物观,来加进新的解释。对此,据说曾经实际踏上过中国大地的作者本人的见闻、体验,也起了很大作用。在有名的开头的刘备刘玄德的感慨:〃河水悠久地流去,(中略)他在久久地眺望着黄河水——这使他感到几千万年都是这样滔滔奔流着。〃实际上,这无疑是寄托了吉川先生的感慨。(以上引文均摘自《三国志》,吉川英治著,六兴版)

①即1938年。

 王道与霸道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相克

一九八六年六月四日,我和前来访日的王震现任国家副主席进行了种种恳谈。当时,我询问他的〃信条·座右铭〃,王震先生举出了诸葛孔明说的话〃鞠躬尽瘁〃。这是孔明的有名的《后出师表》中的话。王震先生以安详的语气解释说:

〃我的信念就是为国家和人民,竭尽自己一切力量去服务。〃

对我提出的问题:〃您想给青年推荐中国的哪种书〃,王震先生立即回答说:〃《三国志》。〃随后,王震先生对《三国志》中的人物进行了评论,他说诸葛孔明这个人物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分裂状态很不满意,他一直怀有统一中国的远大志向,很值得尊敬。同时他还评论刘备说:〃刘玄德憎恶不仁不义,我认为他是个重仁义,道德方面也很高尚的领导者。〃

他说:贯穿《三国志》全书的主调,可以感到是中国自古就有的主题——所谓〃王道〃与〃霸道〃的相克。他说,所谓〃王道〃的定义,是以德为本的政治,帝王自觉是承天受命,自己被选出来做万民的君、亲、师的,应当安定民生,树立起基于仁爱、道德的社会秩序。同时他认为〃王道〃的根本,在于帝王自身对〃德〃的严格的修养。

对此,所谓〃霸道〃,是指霸者以武力统治天下的强权政治,其作法是不重视仁义,一贯重视功利与力量。如果前者的取向是理想主义式的善政,那么可以说,后者便是一贯使用灵活的权谋数术的现实主义。

而在《三国志》中,则将刘备、孔明描写为遵奉王道,将曹操描写为遵奉〃霸道〃的人物。在吉川所写的《三国志》中,有一段写曹操的家臣程昱向主君曹操进言:〃王道政治,其废已久,天下大乱,民心生厌,臣以为世间正待望推行霸道独裁的强权政治。〃这是暗地里向曹操提出:应该废黜失去统治能力的皇帝,由拥有武力的领导者来治理国家。以此来敦促曹操早做决断。

这样,在《三国志》中,在描写了一个个多采登场人物的同时,揭示了贯穿中国历史的〃王道〃与〃霸道〃的相克,具体地揭示了统率〃西蜀〃的刘备、孔明与统率〃魏〃的曹操等人的攻防剧。这对研究人类的历史,也是非常富于启发意义的。

关于这点,恩师户田先生所说的如下一段话,使我至今难忘。〃诸葛孔明,玄德刘备都是理想主义者。〃〃在《三国志》中,可悲之处是曹操这样的现实论者,战胜了那些理想论者。〃他还严峻地教导我们说:〃玄德刘备为人优柔寡断,所以免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