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人学-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不只是背叛,由于对胜赖失去信赖,更加速了曾经驰名天下、坚强牢固的武田军走向灭亡。

从义昌反叛开始,武田家族一蹶不振,迅速灭亡。

无论怎么说,领导者一旦失去人心,就绝不可能再得到兴亡发展。这是超越时代的方程式,不管对何处的组织团体来说,没有比这条规律更为可怕的了。

第二节 拿破仑

生存于两个世纪的交替时期

传说拿破仑一生中打过多达六十场战争。他的心中经常只装着一个词儿,就是〃前进!〃不管遇到多么大的困难,他总是喊着〃前进,再前进!〃来打开困境。以至于今天,在拿破仑走过的地方留下很多传说。

拿破仑一七六九年诞生于地中海的科西嘉岛,一八二一年在流放地圣海伦岛,结束了五十一岁的生涯。他在一生中的最后一次战斗滑铁卢之战遭到失败,终于退出帝位,被幽禁于圣海伦岛。当时他四十六岁。他在不足五十年的岁月里,以欧洲、埃及、以及俄国为舞台,演出了波澜壮阔的人生戏剧。他正好是在十八世纪向十九世纪过渡的〃世纪交替〃时期生活、奔跑。

他对逼迫到眼前的命运绝不轻易屈服。他曾远征俄国失败,遭遇内部反叛,并被流放到厄尔巴岛,尽管如此,他那高昂坚定的热情仍然燃烧不止。他摆脱残酷的命运,重返巴黎,建立了所谓〃百日政权〃。既然已降生在这个世界,就要把自己的〃人生〃的戏剧一演到底,他这样下定决心,并勇往直前。

他完成了无人可比拟的读书量,具有强健的身体、丰富的想象力、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追求心、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智慧以及行动能力,可以说他正是在法兰西革命的激流中诞生的英雄和宠儿。对拿破仑的评价,也和对许多伟大的思想和人物的评价一样,其说不一,但是他一生的表演,给现代以各种各样的教训和启发。

我在二十二、三岁的青年时代,每次翻阅拿破仑的传记和战史时,也总能学到许多东西,至今犹感亲切。我在当时的日记中这样记载道:

一生一世是战斗的连续。不过,我想为什么而战斗,又以什么作基础,这是非常重要的。

自己的战斗目的,如无丝毫可怨悔之处,那就是完成了最大幸福的战斗。我现在已认识到自己完全没有怨恨之点。所以我只有高高兴兴,一心进军。

进行战斗,要具有自己的特色,漂漂亮亮地大干一番,以演好终场戏。胜负是第二位的。要将自己进行战斗的智慧、实践能力、坚毅性格以及责任精神等彻底发挥出来,把它们置于首要位置。

拿破仑胜利了。接着惨败,然后又取胜,最后成了战败的英雄。

斐斯特洛奇,他持续了五十年的为人生的战斗,几乎遭到彻底失败。然而他最后终于取得成功,成为伟大的教育家。

现在摆在自己面前的重大问题是如何进行战斗,如何演好最后一幕。

拿破仑的终局是失败。美丽的首都巴黎有为纪念他的胜利而修建的凯旋门。但他没能以胜利结束自己的一生,并通过凯旋门。

无须赞言,他的局限性在于为达到目的而把〃战争〃合法化,造成大量牺牲者。然而仅仅这么一个拿破仑竟能如此大规模地主宰历史,这一事实不能不使我感到〃一个人〃所具有的分量。

当然,现代已不是靠一个〃英雄〃来决定社会主要动向的时代。可是历史这幅〃编织品〃,归根到底不外是由〃人〃这个无数的五彩缤纷的〃线〃和〃线〃编织而成的。推动历史的仍然是一个一个的人。我认为从〃一个人〃的变革开始,由〃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这种连锁般的波动才是真正的〃革命〃。

时代早已在剧烈动荡、混乱迷惘之中,期待着新时代的新〃人〃和新生命的〃世纪〃早日到来。我已明显感到从〃一个人〃进行革命,向必然到来的全人类变革这场宏伟、壮观的戏剧舞台前进的时刻终于来临。

〃正义〃和〃人情〃

拿破仑的军队转眼之间,席卷了欧洲大陆。战争接连取胜。其取胜的原因何在呢?这当然与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拿破仑的天才指挥有关系吧。同时,据说作为支持它的基础是法国军队,具有要把进步的革命理想播种到欧洲各角落这种伟大的〃使命感〃。就是说,这理想就是正义,打着正义这一旗帜,这正是拿破仑获胜的原因。我的恩师卢田城圣先生常说〃打仗必须为正义〃。社会上出现各种运动和团体,但失去理想、缺乏正义的团体和运动,即便能得到一时的兴旺,也决不会维持长久。

拿破仑有个理想,他想以联邦的形式对欧洲大陆实行统治。他积极活跃的时代是法国革命刚刚结束的时候。当时在法兰西共和国内,合理分配土地和制订法律等建设新时代所需的各种事业,极待解决。就在这时,拿破仑为农民获得土地开辟了道路。并制订和实施了〃拿破仑法典〃等,迅速建起新国家的雏形。

关于拿破仑的名字,据有人说来源于意为〃新都市的〃这一希腊语。正如其名,他并非只知一天到晚打仗,他还从建设巴黎开始,在法国各地建立起一批新时代的新城市。这样,他渐渐加深了自信心,在与各国交战时,也高举着实现正义的旗帜。

与法兰西革命同时,〃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在法国国民中迅速扩大。此时,到处洋溢着高远的理想主义,同时在和妄图封锁革命的法国内外各种势力的激烈对抗中,人们心中充满高昂热烈的民族主义思想。正像拿破仑自己说的〃我是革命的产物〃(《拿破仑》,井上幸治著,岩波新书版),他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空气,而拿破仑军进攻各国之初,说是侵略,不如说更多的带有解放运动的意义。

拿破仑曾在讲演中说道:〃意大利的国民们,法军是为砸断你们身上的铁锁链而来的,请信任我们,欢迎法军的到来吧!〃〃华盛顿死了,这位伟人与暴政进行了战斗。……法国士兵,和他一样,和美国的士兵一样,正在为平等和自由而战斗。〃(《拿破仑言行录》,奥克塔佛·乌里布编,大冢幸男译,岩波文库版)这些演说真实地说明拿破仑是以法国革命的原理为正义的旗帜,向各处进军的。他对内是抱着把自由、平等思想散播到全世界的想法来统帅军队,而对外则以民族解放的救世主的形象向各处进军。事实上,最初群众确实是怀着好感欢迎拿破仑的军队。

但是拿破仑也有给后来造成严重恶果的、可以说是决定性的错误。即他虽然不断大肆鼓吹理想,实际对各国却实行了〃征服者〃、〃专制者〃的一套做法。

无论怎样高举自由、平等这一崇高的思想旗帜,作为外国军队,只要继续处于〃征服者〃的立场,那么和当地人之间逐渐发生摩擦便是理所当然的结果。同时,民族解放这个新思想,作为一个理想,虽然受到人们的赞美,但在事实上要得到承认,还须有个过程,因而它遭到旧统治者为首的各种势力的排斥、打击。而且拿破仑所实行的〃就地解决粮食〃的机动战术,逐渐加剧了当地人民的反感和对抗。更有甚者,他接二连三地把自己的亲眷任命为各被占领国的国王。

这样一来,任何〃理想〃、〃使命感〃都必然干瘪无力。于是拿破仑便公然以〃征服者〃的面貌君临各国。人们对此,愤怒地说道:〃拿破仑把自由教给人们,却没有给人们以自由。〃

这是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拿破仑没有抓住民众的思想动向,一味推行〃实力逻辑〃,结果未能赢得人们的共鸣。因为民众早已敏锐地洞察到他的〃傲慢〃。

从内心给人们以同情和理解的最佳办法是献出〃诚实〃和〃真心〃。相反,心中隐伏着傲慢、骄横、狂妄自负,瞧不起对方,人们必定离心离德。无论怎样玩弄美词丽句,装作正人君子,只要是做表面文章,便无法打动人心。即使一时行得通,也绝不会长久下去。德国著作家卡尔·雷达在《战争故事》(西村克彦译,原书房版)中,提及拿破仑的情况时,分析说:〃在这里仍然是那自然的人情比起如同逆产儿的进步思想,表现得更为强劲有力。〃

也即所谓〃人情〃,比起理想,或者武力、权力以及名声更为有力量。掌权者和权威人士,无论怎样想依靠权力和权威的力量来取得人心,人们也不会真心接受。在中心人物周围聚集起来的组织是坚强的。同时对〃忠实〃、〃真诚〃的领导者,人们会怀着爱戴之心而争先归附。反过来,对那些自私自利和耍弄权威的领导者,人们只会增加〃离心离德〃的情绪。

法国文学家布尔提谈到什么是〃幸福〃时说道:

〃为了自己,你要学会贤明,对待同胞,你要寄予同情,也即你要通过别人的幸福,创造自己的幸福。〃(《十八世纪的法国思想界》,竹内谦二著,东京大学出版会版)

在单纯追求个人幸福的利己主义之中,是没有真正幸福可言的。对个人来说最为〃贤德〃的行动是祝愿朋友幸福,并为此而诚心诚意地去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幸福也能得到实现。

鲍罗金诺之战

从远征俄国遭到失败时起,在那被尊为英雄,并得到无限荣光的拿破仑的神话中,便出现了阴影。他从此时开始,逐渐失去昔日那种清新娇艳的光辉。拿破仑受挫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以为至少可以说:是由于他判断能力和当机立断能力已经衰退之故。

在远征俄国过程中,打得最激烈的是〃鲍罗金诺战役〃。

俄军和拿破仑军都宣称〃我军取得胜利〃。实际上那是一场似乎打得难分胜负的激烈战斗。

后来,拿破仑自己也说那是他〃一生中所进行的最大规模的战斗〃。这场大战是一八一二年九月七日,在莫斯科西部一百二十四公里处的鲍罗金诺村展开的。当时,双方的兵力,据传拿破仑军出动了十三万五千人,俄军出动十二万人。牺牲人数,一种说法是拿破仑军三万人,俄军三万五千人,另一种说法是双方各损失五万人以上。从如此巨大的死伤人数也可想象到当时战斗之激烈程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