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人学-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凡人都希望度过〃安乐〃的一生,平平安安的一生。一提〃安乐〃,也许有人认为只是指沉湎于眼前的享乐,或指毫无波折的平稳的一生吧。实际上,即便今天很幸福,也不能保证明天依然如此。因为世界或自身,均处在瞬息万变之中。

所以,世上根本不存在那种悠然闲适的安乐境遇。也许这就是人生的实相吧。

佛法所竭力追求的,并非这种肤浅的、表面的〃安乐〃,而是一种更为深刻的、更为持久的〃安乐〃。

今天,可以说是这样的时代,即是一个正如人的肉体、精神以及社会等,均处于紧张状态中似的,一切都受到紧张的威胁;人为了生存而疲于奔命的时代。

加拿大著名医学,应激反应学权威塞里埃博士说了以下的一席话:

〃比如说,在二、三百年前,并没有核战争的威胁,但发生过几乎毁灭全体国民的,非常可怕的鼠疫病灾难。人生的一切,是无法预料的,偶发性的。今天是富翁,明天也许变成穷汉;今天十分健康,明天如何,却不得而知。人类的全部历史就是如此。而我们的时代,在社会生活中,还多了一个被人称为是额外增加的'精神紧张状态'。所谓'人丧失了能动性',就是指它而言。〃

为此,博士提出以下三点,作为最佳对策的处方。

第一,清楚地了解自身对紧张状态的承受能力,并在生活中注意调节。

第二,确定自己的目标,切实保证这并非他人所强加,而是完全出于自身的需要。

第三,所谓利他主义的利己主义,就是一种在考虑到他人需要的前提下,谋求自己利益的处世方式。(《读者文摘》,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号)

据说,这个结论——〃生命,只有在最原始的水平上,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才得以平衡〃,是博士从作为一个科学家的研究和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人,只要活着,就会感到精神紧张。但据说,生命在不感到精神紧张的环境中,是不能完美无缺地存在的。对此,塞里埃认为:从一切紧张状态中解放出来的本身,便是死。还说:可将精神紧张状态,比作一种调节人生的调味品。这在广义上讲,人唯有在适度的刺激、紧张中生活,才会使〃生〃变得更富有创造,更有意义的吧。

博士在文章结束时所写的一段话,使我颇感兴趣。即:应努力做到更有利于他人,有益于社会。这是一个不需冒险,而以毕生精力孜孜可求的目标。它将会使你从现代社会中最严重的,使人〃丧失目标〃的紧张状态中,得到保护的吧。

这可以说,与佛法所阐释的菩萨的处世方法,也是一脉相通的吧。

众所周知,佛法将那使人的身心烦躁、作恼的诸种精神作用,总称为〃烦恼〃。上述现代的所谓〃精神紧张〃给人们造成的身心痛苦,也应属〃烦恼〃这一范畴。

从宏观上看,在一瞬间、一瞬间地流逝着生命所呈现出来的〃形象〃或〃境界〃中,有十种范畴。佛法上称其为〃十界〃。简单扼要地说,任何人都有〃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等人所共知的〃六道轮回〃的境界。还有〃声闻〃、〃缘觉〃、〃菩萨〃、〃佛〃等称作〃四圣〃的更高层次的境界。

在日莲大圣人的《观心本尊抄》这部佛书中,这样写道:

〃屡见他面,或时喜,或时瞋,或时平,或时现贪,或时现痴,或时谄曲也。瞋者,地狱;贪者,饿鬼;痴者,畜生;谄曲者,修罗;喜者,天;平者,人也。〃

在这六道之先的〃声闻〃、〃缘觉〃、〃菩萨〃,可称为反省的自我。

这一〃九界〃与诸种外境相对応,各自或显现,或冥伏。

但可以说九界的范畴,尚未脱出烦恼的境域。佛法的眼目,总是置于如何显现这具有尊严、无限威力的〃佛界〃这一生命的实存上。在佛典上,也将佛称为〃自在王〃、〃世雄〃、〃能忍〃、〃如来〃等。简而言之,所谓〃佛〃,就是通观三世,通会万法的真正圆满的境地。

据此十界论,可以说以往的人类历史,尚未超越六道轮迥之流转。所谓〃地狱〃之地,系表示最低之意;〃狱〃者,乃被束缚之谓。

任何时代,只要不切断这种〃束缚〃,人自身不能升华到更高的境界,则人和社会也无法实现根本的复苏。佛法,在充满着所谓精神紧张的纷扰不堪的社会中,还发现了打开〃佛界〃这一最高、最尊严的生命的可能性;并提示了为它的显现而需领悟的具体的〃法〃和道。

于瞬息间,显示出〃十界〃中的某一界的生命,犹如同是一人,却时悲时喜似地处于变化之中。在下一瞬间,又因何缘而显示出〃十界〃中的某一界,可谓瞬息万变。佛法的直观智,极其准确地以〃十界互具论〃,把握了这一生命的能动性。

塞里埃提出的应对精神紧张的方法,不禁使人感到:〃似乎竭力遵循佛法的大乘的处世方式。〃在九界之中,菩萨是〃求无上菩提(佛果)的人〃,也是指〃以利他为本的大乘之众生〃。所谓无上菩提,乃佛所得到的最高的觉醒;为悟得此道而悉心修行者,乃菩萨。此种修行的核心,在于〃以'大法'为根本,于有限而无常的世界中拯救人〃这一利他的实践;自身也通过此为佛果之心所悟。而且,感得了的佛果,也将会在现实世界中,作为菩萨的行为表现出来。

菩萨,欲普救众生,必置身于充满精神紧张的世界之中。

岂止如此,普济一切众生的大誓愿,还将会使自己的生命,陷于无数烦恼的困扰之中。

菩萨之所以为菩萨,正是由于能积极地面对现实中的种种困难和障碍,而且还会因此而遇到无数的烦恼。现实的烦恼无穷无尽,多到甚至被称作〃尘沙惑〃的程度。再说各人的烦恼也是千差万别。因此,在应对这些烦恼时所产生的烦恼,更是多不胜数了。也就是说:菩萨一方面厌忌逃避于空,积极地注视着那使人精神感到十分紧张的社会的动向,另一方面,在求得菩提的过程中破除〃尘沙惑〃,不懈地修得佛果。

所谓菩萨行,不仅是以佛性的强大威力,使〃尘沙惑〃等所有烦恼的猛势得以不断地减弱,而且使它向质的方向,即朝着在使那坚强的生命波及其他的过程中,讴歌〃生〃的智慧和生命的方向转化。

在今天这样动荡不安的现实中,体现智慧和慈悲力量的实践,才能使自身更接近于对佛果的感得。也许可以说:塞里埃博士的学说,正是对那些因偏重于自我本位主义的处世方式,而缩小自身价值的现代人所敲起的警钟吧。

若在盛满水的杯子里,滴上几滴蓝墨水,水立刻呈现出蓝色。而在海中却不同,即便搀入少量蓝墨水,其色也完全被消失在大海之中。正如上例所示,重要的是:自己在追求无限深奥的境界时,纵然遇到艰难险阻,也能从容不迫地泰然而过。诚然,现实的苦恼是决不会消失的,但我以为:不要因为它的干扰而陷入不幸,应更加充满信心地去战胜它,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民众知识化时代所需的智慧

——知识的个别性和智慧的整体性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也被称为〃民众知识化时代〃。在这种信息化的社会中,民众逐步成为前所未有的,具备高度知识和信息的〃知识民众〃。而且,人的〃知〃①,越来越显出它的巨大作用qi書網…奇书。由于这样时代的到来,社会上提出所谓〃知识价值革命〃的口号,并一度成为公众议论的话题。

①〃知〃,此处包含知识、智慧等意。

人们对于〃应从今天偏重物质价值的时代,向重视'知'的价值的时代过渡〃的这一揭示,是不会产生异疑的吧。

但我以为:必须铭记在心的倒是〃知〃本身所包含的内容。事实上,即便如何拥有〃知识〃,并收集到无数的信息,若为那庞大的信息量所困扰,反而使自身湮没在信息的海洋之中,那信息,也就失去其利用的价值了。也就是说,〃知识〃并不等于〃智慧〃。只有十分熟练、运用这些〃知识〃的本身,才是〃智慧〃;〃知识〃,可谓进入〃智慧〃之门吧。在今后的时代里,唯有人的智慧才是最重要的。今天,这信息化社会,已逐渐陷于知识泛滥的困境;若运用、汇集整理它,开拓其新局面的人的〃智慧〃,日益枯竭下去的话,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而,我以为:决不可忽视——科学文明,需有一个不断开拓人的丰富内在价值的明确方向和力量。

一般认为近代科学方法论的特征,是以要素来说明诸多现象的〃要素还原主义〃和计量的〃分析加算主义〃。因而往往由此失去整体性。实际上,那产生于我们周围的事件或事物,没有一个是孤立存在的。世上一切事物,都是以某种形式保持着关联,构成一个整体。

就以我们人体为例吧,它可分为头、手、躯干、脚、五脏六腑,甚至还可分为更细小的部分,如每一个细胞等。但这些部分,作为人体是互相关联的。当然我们也决不可忽视身与心的关联。正如最近的深层心理学和生态学的成果所示,若沿着人与人,人与自然、宇宙的关系去探索,则它的相互关联将会无限地扩大。可以说,小宇宙(Mikro·Kosmos)和大宇宙(Makro·Kosmos)两者密不可分,建立在绝妙的协调的基础之上。唯有真正感受到它的整体性——作为由那不可见的协调的〃线丝〃,联结起来的生命体的整体性,才是为古今称道的人的智慧。

近代文明,一直不断地将整体分割成一个个细小的部分。

若从人的智慧日趋发达的角度观察,在某种意义上讲,也许是必然的趋势。但从它的反面看,尽管在物质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而人本身却陷入这样一个境地——即岂止自然,连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都被切断、封闭,不得不在那仅存自己的孤独的空间,低声呻吟的境地。

我想在学术和教育的领域内,也需对那忽视〃智慧的整体性〃的〃知识的个别性〃的畸形发展,作出应有的评价。可以说,以往的知识,是与人的〃幸福〃,为了更好生活所需的〃智慧〃和价值等毫无关系,而是独自发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