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亲情之爱?这是个不用过多解释的词句,因为它是一切生物界甚至连植物界都共有的一种具有血缘和遗传意义上的情愫。你自然一定见过小鱼儿跟着大鱼儿游来游去的那一份亲近劲儿;你自然也见过母狗与小狗之间抚摸厮守的那份浓浓亲密;你当然更见过大猴为了小猴不受外来者侵袭而宁死一战的壮烈场面……你稍稍留神也能发现参天大树与幼嫩小苗之间那份相依相偎的缠绵以及巨竹苍干下勃发而起的新竹……这些不都是亲情之爱生动而有形的表现吗?
当然,无论是生物界还是植物界,它们中的任何一种亲情之爱都无法与人类的亲情之爱相比。翻检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曾多少次为那些母亲为儿子含辛茹苦、儿子为母亲赴汤蹈火的故事和精神所感动。而发生在亲人之间的这种相互无私的献身,是使我们人类社会成为生物界和自然界最强大的生存力量的原因所在。
亲情表现最突出的范围是在家庭及其成员之间。这种充满血缘成分的爱是整个亲情的主要及根本之处,它与生俱来,它无须传授,它不可抹杀,因此它也就成了人类衡量自身的道德标准之一,而且是起码的最重要的道德标准。中国自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之说。家,始终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和最基本的中心,而家的存在首先是因为有联结这个人类基本组织的亲情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亲情的作用几乎承担了最基本和最伟大的使命。
没有亲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许与动物相同;没有亲情,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许仍在原地踏步;没有亲情,人类的进化革命也许永远处在猿猴阶段。即使从现在开始我们停止亲情的发展与发扬,人类照样可以退化至原始时代——如果没有亲情的存在,其实就等于生命不再繁衍。而这绝非是骇人听闻,设想一下:一个母亲不对自己十月怀胎的后代保有爱抚与责任,她能有办法保有她自身生命的继续存在?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在我写作此书的时候,有朋友曾不止一次地问我为什么不趁《落泪是金》、《中国高考报告》两部热遍大江南北的大学系列报告文学之势,再抛出一部大学系列,而突然转向另类孩子教育这一偏远题材了呢?我当然有必要借此向关心我写作的朋友和读者们说个明白——显然这是事出有因:
2000年下半年,正值我准备开始最后一部大学系列报告文学采写时,有一次应一位朋友之邀,跑了一趟山西大同的中华孤儿学校,有关这方面的感受我在本书第一章中有所表述!那几日我身处在几百名孤儿之中,耳闻目睹这些苦孩子的命运后,心灵便一直没有平静过。我不曾想到在同一片阳光下,还有那么多生活在苦难边缘的孩子。这让我心头无比痛惜。看着那么多孩子迷惘而又期盼的目光,我觉得我应该赶紧做一件事,这就是尽我所能,呼唤社会都来关心和关注这些另类孩子。至于其他的我个人的什么工作都显得一点儿也不重要了,因为没有比挽救那些弱势的生命更为紧迫的任务了。
关于另类孩子的情况,其实并不是我们国家才有,几乎全世界毎个国家都有,落后的非洲国家情况会更严重些,而发达的西方国家特别像美国的情况同样严重。读完本书的人,得出结论会同我一样,即:那些为追求个人享乐而无情地拋弃自己的孩子的人,他们是否多多少少受了西方腐朽思想的影响?在寻求个人享受的思想影响下,他们渐渐淡忘了自己的责任,也渐渐泯灭了良知,最后连起码的亲情都可以不要,使自己的亲生骨肉饱受苦难。这是很可悲的。因为这样的人即使暂时有了所谓的幸福和满足,但最终是不会落得好结果的。
现在的问题是,针对另类孩子群体,我们要做的事至少有三件:
一是以有效的方法迅速拯救那些生活在苦难中的孩子,使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基本的生存条件和相对稳定的生活、上学的环境;
第二件事是对那些以种种理由抛弃亲生骨肉的,或者无视自己基本责任的父母进行教育,唤起他们的起码良知和人性;
其三就是发动和呼吁全社会都能行动起来,注意关注和保护那些从你身边不经意躲闪而过的街头流浪儿、残疾儿、弃婴、弱智儿以及所有失去亲情关爱的另类孩子——
其实也不要多做什么,哪怕只是在见了这些孩子时询问一声孩子你饿不饿,当看到有这样的孩子露宿街头时请他进屋热一热身子,在孩子摇摇晃晃过马路时你不去抢他的路就已经非常不错了……而这些恰恰是我们谁都可以不费任何之力就能做得到的。
既然如此,还有谁不会为同是我们祖国未来的这些另类孩子伸出呵护的温暖之手呢?
是人都渴望有人爱,没有人爱的世界是恐惧的,恐惧的世界不该属于孩子们——无论他是什么样的孩子,只要他是人类的一员,那么他便有获取和接受爱的权利。
我愿生活在伟大的中国土地上的所有孩子都拥有父母与家庭之爱、社会和国家之爱。
我同样愿天下所有的孩子们都一样拥有父母与家庭之爱、社会和国家之爱。
全书结束!
【由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