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兵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方圆兵法- 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以后每次都是,每当一个人要发表点什么看法时,另一个人总恰恰也发表出一番几乎完全相同的见解,于是另一个只好一句:“英雄所见略同。”

时间长了,二人知道结果必是“英雄所见”,所以干脆谁也不说了,只门头看书。

有时妻想听音乐,正要去开录音机,丈夫却早已放好磁带,恰好是妻想要听的;有时丈夫刚想去打打羽毛球,妻子却早已换好衣服,运动鞋,拿着球拍在等他了;有时丈夫在单位受了点儿窝囊气想找个人吵吵架,一进家门妻就百般关切地寻问:“你好像心里有事。”

丈夫一通牢骚“倒”给妻子,妻也随声附和,好似她今天也受了同样一种委屈,两人越说越悲切,越说越同病相怜,越说越悲观,几乎到了一块儿自杀的地步,结果烦恼不但没消除,反而在心中越积越厚,越伍越沉,使二人都有难以承受之感。

他们就那样平静地生活着,年复一年,屋中除了孩子偶尔发出的声音,其他的时候总是归于寂静。

十年以后,两个人不约而同地说出了埋在心底已久总没勇气说出的一句令人吃惊的话:“咱们离婚吧。”’

两人平静地相对一笑,去办理了离婚手续。

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都大惑不解,他们却说要去寻找自己的喜怒哀乐……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绝对的无争吵,无摩擦,也并非什么好事,人一旦失去了个性,只剩下共性,便也失去了互相吸引的力量。即使更默契,再和谐,也只是一种外在的现象,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永远的沉默和平静是不存在的,它终会发生变化,积聚的时间越长,内在蕴蓄的动力也就越大。婚姻幸福来自糊涂,但绝不是一味地“糊涂”,适度的清醒和争执还是很必要的,要记住“过犹不及”呀。

 方圆兵法(兵法五)

父亲与儿子

当儿子出生时

“第三者”这个词令许多人谈之色变,尤其是夫妻感情不甚笃定深厚者。“第三者”的出现,往往给家庭带来空前的危机,只要他一插足,家庭破裂的可能性便会大大增加。这里有一个特殊的“第三者”,他有时可以使夫妻感情恶化,有时又可能将夫妻二人联系得更加紧密,成为联结夫妻的一条纽带,使原本和谐的小家庭更加温馨、幸福。这个对夫妻关系影响如此之大的“第三者”,便是孩子。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世界的希望。他们的出现,常会令原本。死气沉沉的环境一下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欢声笑语。几乎没有一个人不爱孩子,然而,孩子给家庭带来的难道仅仅是欢乐吗?

未必。

孩子尚未出世,便会对夫妻二人产生影响。影响的焦点在于,夫妻双方是否真正想要孩子,如果两人都想要,这自然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若两人都不想要,想趁年轻干一番事业,那么,事情也不难办。怕就怕一方想要,而另一方不想要,问题可就不那么容易解决了。

在池莉的小说《不谈爱情》中,矛盾的焦点有很大一部分也集中在要不要孩子的问题上,建平想在事业上有所发展,而且正打算出国深造,有了孩子实在是一个拖累,吉玲一个人在家已经够辛苦。如果再带孩子,哪里忙得过来?吉玲却完全出于另一种考虑。女人嘛,骨子里都存在着一种母性,只有做了母亲,似乎才觉得自己是一个完整的女人。她渴望要一个孩子,在她看来,这是夫妻之间爱的见证,爱的延续,爱的保障。当然,她也有一种自私的想法,利用孩子来牵制建平出国,因为在她的内心深处,传统的婚姻观念使她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感,她的学历不够高,人也普通得不能再普通,这就使她对自己没信心,对丈夫没信心,生怕丈夫一去不复返,将自己抛弃。有了孩子,她身旁便有了丈夫的血脉,丈夫的骨肉,那种亲情即使丈夫走到天涯海角,也会如藕断丝却依旧相连一样,将丈夫拉回自己的身边。

终于,由于二人的“立场”完全对立而爆发了激烈的“战争”,吉玲出于怀着建平的骨肉的心理而颇有些有恃无恐,对建平边喊边往前凑:“打呀,给你打,反正我怀的是你的骨肉。”

建平本来就不想要孩子,听到她又世俗地以孩子相威胁,无异于火上浇油,拍手便打了新婚不久的妻子。

于是,妻哭着跑回了娘家,矛盾进一步激化了。

出现这种问题时,夫妻双方切不可只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强迫对方遵从自己的意愿。站到对方的立场上,听听对方的理由,找到意见分歧的根源所在,然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根本上动摇对方的立场,乃是上上之策。

如果上例中建平能够了解到吉玲想要孩子的深层原因乃是为了拴住自己,是因为太爱自己而怕失去自己,恐怕也就不会认为妻子不明事理从而粗暴地大打出手了吧?他完全可以坐下来和妻子平心静气地谈一谈,让她明白当今社会早已不同于古代,要靠孩子来巩固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鲁迅笔下祥林嫂因为儿子阿毛被狼吃掉而被赶出家门的故事,当今社会不会再现。一个家庭更重要的是靠两人的相互理解、支持、心心相印难以割舍的爱来维持,并不像旧社会要靠生儿子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如果两人感情不好,即使有孩子家庭也难以维持,无非是再多一个更加痛苦的人——孩子而已。在我们的生活中,因夫妻离异而使孩子从小便在心灵上蒙上一层阴影,造成孩子性情孤僻、古怪的例子还少吗?

经过一番倾心长谈,再辅之以适当的行动,什么于戈不能化为玉帛呢?靠“武力”解决问题,乃是最拙劣最无能的策略,只会将矛盾激化,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若是夫妻双方都盼望要一个孩子,那么问题自然简单得多。但是,妻子在妊娠期间,身心负担往往都会加重,家务自然就会干得少些,对丈夫的体贴也可能不如以前。这时的丈夫,千万不要耍小孩子脾气,对妻子要比以前更加关心、爱护,多承担一些家务活,以减轻妻子的负担。有空的时候,和妻子一起听听音乐,读些书给妻子听,实行一些比较简单的“胎教”,会便你们的孩子更聪明更可爱。

孩子出世不久,是夫妻最容易闹矛盾的时候,之所以称孩子为“第三者”,不只是根据现实意义:第三个人,也是说他很可能破坏夫妻感情。

夫妻二人过惯了卿卿我我、温馨浪漫的二人世界,猛然之间在二人中多出一个人,丈夫往往会受不了。生了孩子以后,妻子的全部精力几乎全部集中到了孩子身上,一是因为初为人母的慌乱与不知所措,二是因为自己“生命的延续”的喜悦,这时的妻子,往往会忽视了丈夫的存在。而丈夫,在高兴的同时总会伴随着淡淡的惆怅,心头总有些怅然若失,甚至发展到嫉妒孩子的地步。

有一对夫妻,他们非常思爱,丈夫对妻子百般呵护,妻子对丈夫千般温柔。妻子怀孕后,丈夫更是又勤快,又体贴,盼着妻子生下一个健康、活泼、可爱的小宝宝。

丈夫喜欢女孩子,他说女孩子更像妻子,肯定温柔似水,貌美如仙Z妻子喜欢男孩子,她说男孩子像丈夫,英俊潇洒,才华横溢。

妻子终于生了,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男孩。妻子高兴得喜笑颜开,丈夫也乐得合不拢嘴。其实男孩女孩都一样,他们没有传统的“老脑筋”,自己的亲骨肉,是男是女都得爱。

妻子出院后,丈夫请假在家陪着,孩子不时哭闹,弄得两人真是有些手忙脚乱。温柔的妻子对他说话时竟全变成了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简短“命令式”。

“拿尿布来,快!”

妻皱着眉头喊:“拿奶瓶来!”

“怎么回事?你想烫死孩子呀?快去冰一冰!”

“这么凉!孩子喝了准会拉肚子。快拿去热一热。”

丈夫忙得屋里团团乱转,早就乱了手脚。若是不小心碰倒了什么,妻会立刻甩上一句:“轻点儿!别吓着孩子。”

好容易孩子睡觉了,刚要坐下来喘喘气,闭上眼睛休息一下,“哇——”孩子又哭了,忙一下“弹”起来,又开始接着忙。

好容易孩子半晌没动静,有机会坐下来静静地和妻子独处,却发现妻子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孩子熟睡的小脸。

他疲惫地坐到妻子旁边,将头靠在妻子身上,他多希望妻子能像以前一样抚摸他浓密的头发,悄悄地和他说几句话呀。妻子果然说话了,却是:“你瞧孩子睡得多甜哪,小家伙哭了这么久,一定累坏了。”

丈夫皱了皱眉头,心里委屈了,自己一天忙到晚,洗衣、做饭、收拾房间,忙得手脚朝天,妻还不曾对自己说过一句体贴的话呢,他真想对妻说:“其实我才真累呢。”

妻又说话了:“你瞧孩子多好看呀。”妻一边仔仔细细地端详,一边微笑着。他发现妻的笑中似乎多了点儿什么。

妻看儿子怎么也看不够,小心翼翼地吻了一下孩子的额头,丈夫记得,以前妻子也是这么吻他的,可现在……

他刚一开口,妻子又道:“咱的孩子……”

丈夫心理不平衡了。妻子的眼中,已经全然没有了他这个丈夫,只有那个只会哭闹,给自己制造出无数麻烦的小家伙。孩子一睁开眼睛,妻就对他没完没了地说话,那小家伙自然听不懂,不是傻傻地望着妻,就是咿咿呀呀地练发声。可妻子却说得津津有味,孩子一闭上眼睛,妻便会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看,好像要把他的每一个情态,都深深地印在脑海中。丈夫甚至连跟妻子说话的机会都没有了,他觉得妻不爱自己了,而夺去委的恰恰是自己的儿子。他对儿子由喜爱到羡慕,又由羡慕到了嫉妒,有时他真恨不得把儿子从妻子身边抱走,让妻子的心回到自己身上,他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中。

其实男人更需要关怀

对妻子爱孩子,这个问题应该客观地去看,爱自己的孩子天经地义,无可非议,但绝不能忽视了丈夫。夫妻之间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