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宽敞的过道,好方便她走路。学会生活上的自理对失明的杨佳来说不是最难的,难在她还想教书。
她请父母为她买各式各样的录音机,因为她想,既然眼睛看不见了,那就用耳朵听吧。她也随身携带一个袖珍型的小录音机,比如记个电话号码,就用录音机录下来。她笑道:“条条大路通罗马。”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失明之后,她依然能写出漂亮的板书,但有谁知道她贴在黑板上的左手是在悄悄估计字的大小,好配合写字的右手。为了这几行板书,她不知在家里练了多少遍:在房门上,在硬纸板上,让自己慢慢感觉以往所忽略的身体律动,来协调左右手之间的搭配。语音教室里,平面操作台上的各种按钮也被她悄悄地贴上了一小块一小块的胶布,作为记号。
她在每学期刚开始的第一节课必定要点名,然后在心里默默记住每位学生不同的声音,并配上他们的名字。下一次,她就能准确地叫出每位学生的名字了。她也始终都在与人谈话时专注地注视着对方,事实上她是全凭听说话者的声音判断他们的位置的。
杨佳的学生都是博士生。他们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杨老师发音很准,声音很好听,上课形式多样化”,她从不照本宣科,上课喜欢提问,准备了大量课外资料。她喜欢在每堂课开始的时候播放当天或者昨天的英语新闻,并经常在课程告一段落时播放新的英文歌曲。
学生们私底下都十分佩服她为每一节课所做的精心准备。下课的时候,学生们都喜欢围在讲台边和她聊天。她的知识面非常广,知道很多最新的信息。无论是英美文学、音乐,还是国际时事,博士生们和她聊得十分开心,而她也感到非常快乐。
在中科院外语部教学品质评量表中,博士生们为她打了98分。在毕业班的毕业留言簿上,学生们深情地写道:“杨老师,我们无法用恰当的言辞来形容您的风采,您的内涵如此丰富,您的授课如此生动,除了获取知识外,我们还获得了不少乐趣和做人的道理……”
杨佳说自己之所以始终站在讲台上靠的是一种自信,以及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她从不觉得自己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站到讲台上我就是个老师,这时我和其他老师一样,学生要学东西,我们教他们知识。而要想赢得他们的认同,必须靠创新。”
“一个人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非常多样,不过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去应用知识。中科院里的博士生都是非常优秀的学生,他们是未来的科学家,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我所会的东西教给他们。”杨佳强调说,“创新并不是盲目的改变,而是必须在深厚的文化基础上表现出自己的特色。”她编的教材也十分注重新意。她认为,书不在乎厚薄,而是要有独到的见解。至于教学方式,她也有自己的观点:“一切为教学效果而改变。‘不写板书那叫什么上课’的观念要改,怎样达到学生能完全吸收的教学目标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主要靠大家听,也许一个字不写也行。要不拘形式,不墨守成规。”
杨佳非常注重接受新事物,使用新方法。失明后,她不仅可以教学生听力和口语,甚至还教英文写作。她用扫描仪把书、学生作业扫描到计算机里,再让计算机把资料显示在屏幕上,或是将上课资料用打印机打印出来。她甚至和学生进行网络教学,学生若有问题,可以发个E…mail给她,她再回复。
提起这些她就感慨自己很幸运,生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可以用计算机、上网等各种以前没有过的教学手段。“关键在于你肯不肯用别的方式,肯不肯动脑筋去思考。并不是只有一条路可走,有很多条路,有很多选择,有很多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2000年,杨佳获得了进入哈佛大学深造学习的机会时,她的事迹也通过网络迅速传遍了整个哈佛。
在哈佛大学,面对上千门课程,面对那么多新的信息,杨佳非常兴奋。“想学的东西太多了。我每天一早就去听课,一直到下午五点半。中午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吃饭。晚上就在宿舍里读书、上网,往往要到十二点多才能就寝。我觉得在这里的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
第19节:做个善用时间的能手
杨佳说,没想到自己在失明8年之后还能走进哈佛,因此她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这里条件很好,信息传递非常迅速,我要多听课,多读书,多学些新东西。我要努力充实自己,好增加往后的教学内容。”
看完杨佳的故事,是不是会对你有所启发呢?不放弃任何可能,就是在为自己创造机会。
好观念基本功
在搭上这班信息爆炸的时代特快车之前,请先充实自己,时时刻刻摆出学习的姿态,这样才能在各个车厢中,找到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第三章出类拔萃来自积极
18做个善用时间的能手
失败与成功的最大分水岭只有五个字……我没有时间。
你是否曾经想过,在短短的一分钟里,你能做些什么?
美国的一位保险人员自创了“一分钟守则”,他要求客户们仅给他一分钟的时间,让他介绍自己的服务项目,若一分钟到了,他便会自动停止自己的话题,并感谢对方给予他一分钟的宝贵时间。由于他遵守自己的“一分钟守则”,所以他在自己一天的时间经营中,工作效率几乎和业绩成正比。
“一分钟到了,我说完了!”这是他在工作时,最常说的一句话。
因为信守一分钟的承诺,他的信誉在同行和客户中都很好,同时他也让客户了解到要珍惜这一分钟的服务。
有一家公司为了提高开会的效率,特地买了一个闹钟,开会时,每个人只准发言6分钟。这个新制订的规则不但使开会有效率,也让员工分外珍惜开会时的讨论,把握发言时间。
大多数人在时间管理上都会出现问题。时间是生命的重要元素之一,如果无法掌握一大段时间,不妨先由一小段一小段的时间开始经营。如果我们想要成功,就必须重视时间的价值才行。
再来看看另一个视时间为金钱的例子。富兰克林是一个非常珍惜时间的人,某次,他因不满对方占用他的工作时间而与对方有了这样的故事。在富兰克林报社前的商店里,有位犹豫不决将近一小时的男人终于开口问店员:“请问,这本书要多少钱?”店员回答:“1美元。”男人又问:“你能不能算便宜一点?”店员以坚定的口气说:“很抱歉!它的定价就是1美元。”
男人过了一会儿后又问:“富兰克林先生在吗?”虽然店员已告诉他富兰克林正在印刷室中工作,但他执意和富兰克林见面,因此店员不得不去请富兰克林到商店里来。
当富兰克林出现后,男人便问他:“富兰克林先生,这本书的最低价格是多少?”富兰克林不假思索地说“1美元25美分。”那男人大吃一惊:“可是就在一分钟前,你的店员说只要1美元。”
富兰克林回答说:“没错,但是我情愿倒贴你1美元,也不愿意离开我的工作。”言下之意即是那男人占用他的时间,所以须多付25美分。
那男人愣了一下,又说:“好吧,你说这本书最少要多少钱呢?”富兰克林说:“1美元50美分。”男人一听,不禁大喊:“怎么又变成1美元50美分了?你刚才不是还说1美元25美分的吗?”
富兰克林冷冷地说:“对,不过我现在能出的最好价钱就是如此。”最后这个男人只好默默地把钱放在柜台上,径自拿起书离去。富兰克林为他上的一课……时间就是金钱,令其终身难忘。
善用时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倘若我们不能把一天的时间加以妥善地规划,就会白白浪费宝贵的光阴。根据经验显示,成功者与失败者在如何安排时间这一方面的差异十分明显。人们往往认为几分钟或是几小时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但事实上,即使是一分钟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富兰克林就曾说:“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甚至还说过:“失败与成功的最大分水岭只有五个字……我没有时间。”
历史上具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善用时间的能手!
巴尔扎克在长达20年的写作生涯中,完成了九十多部世界名著,他曾经一夜写完《鲁日里的秘密》,三天写出《幻灭》的前50页,甚至规定自己每三天就必须重新装满墨水瓶,并且用掉10个笔头。如同巴尔扎克一样珍惜时间的人,还有牛顿、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爱迪生等人,他们都是连坐车、散步、理发时都还在思考问题的时间专家。当今杜邦化学公司的总裁格劳福特·格林瓦特,即使在百忙之中,仍会每天抽出一小时的时间研究蜂鸟,并用专门的设备为它们拍照,即便是专业人士也赞誉他那本关于蜂鸟的著作是自然历史丛书中的杰出作品。
在今日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人们似乎很少有充裕的时间完成想要做的事,所以有许多的计划也就此打消。但是世界上仍有人用坚定的意志,每天至少抽出一小时来“投资”自己的兴趣与爱好。事实上,往往越忙的人,他们越能挤出这一小时呢!
点滴的时间也许并不起眼,但是当其累积之后,却有着极大的价值。虽然有时我们感觉时间忽而飞驰、忽而踌躇不前,然而,只要我们赢得时间,就能赢得一切!
好观念基本功
鲁迅先生这样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有的。”一分钟可以做业务介绍,五分钟的如厕时间可以阅读一篇近二百字的短文,你怎么还会摇头说自己没有时间呢?只要培养出时间管理的好习惯,绝对会为你的未来带来极大的收益!
第20节:抵抗消极入侵大脑
19抵抗消极入侵大脑
绝不让消极的情绪缠绕自己!每个人都有优点,正像每个人都有缺点一样。
我们要在生活中充分注意到自己的优点。
一位牧师正在思考明天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