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初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哲学初步- 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发现真理。 严复首次提倡逻辑方法,用演绎与归纳论证问题,表明了他追求真理的治学态度。他赞赏赫氏天演进化,但根据中国的国情,如何才能达到进化?他在译本按语中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表明他不仅不为“古人所欺”

    ,也不为西人所欺的治学精神。 他译《天演论》正是吸取“西学之最为

    ①严复:《名学浅论》。

…… 431

    中国哲学初步524

    切实而执其例可以御变者“

    ①这一求实用的态度出发的。他开创了会通中外文化的新篇章。以天赋人权为中心的群体观念,是对传统群体观念的继承和扬弃,他强调个人自由是为了增强个人主体精神之活力,不致使思想催化,从而使中华民族这个群体在竞争时代中充满活力;他强调天人交相胜,实质是强调增强国家群体的力量,是能抵御外来侵略和压迫的。所以,我们不要把严复译著《天演论》看作是一般性的翻译工作,其艰巨性和重要性有如严复所说:“择其故所善者保而存之……必将阔视远想,统新故而视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而后得之。 其为事之难如此。”

    ①

    ①严复译:《天演论。 自序》。

…… 432

    624中国哲学初步

    资产阶级革命派

    孙中山是这一派别的杰出代表。孙中山(公元186—1925年)

    ,名文,字逸仙。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他提出的孙文学说,既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优秀思想成果,又吸纳了西方最新的科学成就。他提出的“以太—星云”

    说、“生元”

    说,以及在社会政治历史领域里的“民生”

    史观、三民主义思想,都对中国民主革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难得的是,孙中山的思想,始终追踪着革命的历史进程而不断地走向深入与发展。章太炎(公元1869—1936年)

    ,又名炳麟,早期也是反封建的斗士与反对改良、主张革命的理论鼓动家。 可惜他后期“既离民众,渐入颓唐”。他的“俱分进化论”

    诚然是消极的。但他触及到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背向问题实际上至今仍然困扰着理论界。 人是什么?人类将向何处去?对此人们不是还感到迷惑不解吗?

    孙中山的著作已收入《孙中山全集》。章太炎在哲学上的代表作为《訄书》、《诸子学略说》、《俱分进

…… 433

    中国哲学初步724

    化论》、《无神论》、《革命之道德》、《建立宗教论》等。

    近代中国的“以太”说与孙中山的宇宙观

    “以太”

    (Ether)一词源出于希腊文。 它作为哲学的一个概念,或者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名词是什么时代、什么人提出来的?我国近代思想家如何引入这个概念来解释宇宙的起源?孙中山又如何用“以太”说来说明宇宙的基始?下面作一些介绍。“以太”是由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派设想出来的一种媒质。17世纪法国哲学家、自然科学家笛卡尔(公元1596—1650年)继承毕达哥拉斯派关于“以太”的思想,提出了有名的“以太的旋涡说”。他认为,以太虽不为人所见,但它存在于一切空间,只有通过它,一块石头才能向地球下降,一个卫星才能为行星所吸引,地球和行星也由此才能带着石头和卫星以及周围的旋涡,沿着更大的旋涡围绕太阳旋转。 继笛卡尔之后,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公元1629—1695年)提出了与牛顿(公元1642—1727年)的光的微粒说相对立的光的波动学说,认为光是一种机械波,由发光体引起,但正如声波有赖空气或水作为媒介而传播一样,惠更斯认为光波的传播必须有某种媒质作媒介才有可能,所以,他假定“以太”是传播光的媒介质。 以后,一些科学家假定“以太”弥漫于整个宇宙空间,渗透到一切物体中去,是既无形体又无重量这

…… 434

    824中国哲学初步

    样一种绝对静止的物质。 18世纪俄国的罗蒙诺索夫(公元171—1765年)和瑞士的欧勒(公元1707—1783年)进一步把光现象、电现象和“以太”联系起来,认为光现象是由“以太”

    所推动引起,电现象是由“以太”

    所运动而产生。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尔(公元1831—1879年)创立电磁理论,又假定“以太”是一种传导电、光、热、磁的媒介,并用以说明物质的相互联系与物质运动的连续性。 这样“以太”这一概念到19世纪便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且为人们普遍地接受。恩格斯在运用当时的科学成果来阐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批判在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时,曾有条件地应用了“以太”的观点。 比如,他用“以太”质点的位置变动,来说明“一切运动都是和某种位置变动相联系的”

    ①;用“以太”的可分割性,来说明物质的不可穷尽性:“例如在化学中,每一个物体都是可分割的”

    ②;用排斥在“以太”中的存在,来说明自然界的基本运动形态是吸引和排斥的对立和“吸引之转变为排斥”

    ③,等等。 恩格斯虽然应用“以太”来阐明他的观点,但他还是怀疑“以太”的真实性,他说:“我们所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的相互联系的总体,而我们在这里所说的物体是指所有的物质存在,从星球到原子,甚至直到以太质点,如果我们承

    ①《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46页。②同上书,第205页。③同上书,第242页。

…… 435

    中国哲学初步924

    认以太质点存在的话。“

    ①正因为这样,恩格斯在应用“以太”概念的时候,曾经科学地规定了它的性质,指出“以太是否是物质的呢?

    如果它是存在的,那末它就应当是物质的,就应当归于物质的概念之下。“

    ②恩格斯这些精辟的论述,无疑批判了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以太”是否真实存在?美国物理学家迈克耳孙(公元1852—1931年)和莫雷(公元1838—1923年)为了证实“以太”

    的存在,曾设计了具有高精确度的干涉实验仪器,于187年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多次观测(历史上称之为迈克耳孙——莫雷实验)

    ,但都得到否定的结果,这就动摇了作为光波和电磁波媒介质的“以太”假说。20世纪初,科学家爱因斯坦(公元1879—1958年)创立了相对论和提出了“场”的概念,揭示了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加深了对物质运动的认识,证明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依靠有关的“场”

    来实现的,光的传播和一切相互作用的传递都是通过各种“场”而不是通过机械的媒质来实现的。 由此证实,把“以太”当做光和电磁现象的媒介质的这种机械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是错误的。这样,“以太”便逐步成为一个陈旧的概念而被人们所抛弃。“以太”说虽被爱因斯坦提出的“场”的理论所否定,但在此之前却是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19世纪末期,西方一些自然科学知识相继介绍到中国来。1890年,英国传教士傅兰雅在我国翻译出版《光学图说》,1895年又翻译出版《光学知

    ①同上书,第47页。②同上书,第204页。

…… 436

    034中国哲学初步

    识》,其中就介绍了西方唯心主义哲学家关于“以太”

    的观点。处在学问饥荒环境中的我国近代思想家,对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抱有热烈的向往和信赖,因而往往时兴地把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一些概念和我国传统哲学范畴附会在一起,“以太”

    说的引入,便是其中一个例证。 下面仅从康有为、谭嗣同到孙中山等人对“以太”说所作的不同理解及孙中山对中国近代宇宙观的贡献,作一些分析。首先看康有为。康有为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哲学体系。 这个体系的最基本范畴是“元”。康有为是这样阐明他的观点的:

    “元为万物之本,人与天同本于死,犹波涛与沤同起于海,人与天实同起也。然天地自元而分别为有形象之物矣。”

    ①

    “太一者,太极也,即元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造起天地,天地之始。《易》所谓‘乾元统天’者也。天地、阴阳、四时、鬼神,皆元之分转变化,万物资始也。”

    ②

    在这里,康有为沿用了董仲舒“元者为万物之本”

    ③的神学命题。 认为“元”是世界的根本,而且是自然界万事万物变化的根源。 那么,“元”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康有为固然认为,

    ①《春秋董氏学》卷六上。②《礼运注》③《者秋繁露。 重政》

…… 437

    中国哲学初步134

    “元”是一个不可捉摸的、神秘的精神实体。 他说:

    “本所从来,穷极混茫……无臭、无声,至大、至奥。 孔子发此大理,托之《春秋》第一字,故改‘一’为‘元’焉,此第一义也。老子所谓‘道’,婆罗门所谓‘大梵天王’,耶教所谓‘耶和华’。”

    ①

    在这里,康有为把“元”看作是超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是产生宇宙万物的总根源。对这样一个超现实的、神秘的实体——“元‘,康有为还曾用儒家的”不忍之心“——”仁“来说明。但另一方面,他同时用”气“来解释,而且还给”气“

    、“仁”这些概念以近代自然科学“电”

    、“以太”等科学名词来加以修饰。 他说:

    “神气即电气也,故皆从申,而神犹为电气之主”。

    ②

    “神气风霆,风霆流形,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