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逐渐明白,感情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我们要肩负的社会责任远比我们可以承担的要大得多,我们的感情,掺杂在所有的社会关系中,动荡着,平衡着,我们需要经受许多许多的考验。
父母常常告诫我,将来你的恋爱对象一定不能是独生子女。我说,为什么?妈妈说,孩子,你没有考虑过吗,你们两个都是独生子女,将来你们就会有四个老人的压力,尽管我们的现实条件不会让你来养,但是精神上的,你还是要承受。我说,考虑的那么具体,那么爱情的位置呢?妈妈说,爱情当然有位置啦,好几亿人呢,可以发生爱情的几率还是很大的嘛。她好像也是满有道理的耶。
所以,对于爱情,我依旧持着保留的意见和等待的态度。我不期待爱情出现奇迹,但我仍然希望它有个美好团圆的结局。
第二部分第7节 埋在心底深处的迷恋(1)
放假在家,偶尔为了找点资料在自己屋子里翻箱倒柜的时候,还能够不时地从一些角落里找到更零碎的一些纸条,差不多都是过往十几年里自己收集到的一些美丽信纸或者是来自某写字楼某公司的高级信笺,有的甚至是背面可以写赠言的书签,诸如此类的纸片,随便一整理就是一摞。上面写的都是自己的一些理想、愿望。有几次静下心来跟现实中的自己对照一下,发现理想实现得甚少,太多理想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还是比较遥远的,没有一个艰苦的奋斗是达不到的。可是在当时,对着这些美丽的纸片,我充满幻想的心情也是真实的。
看金庸的武侠小说,一个人面壁十年,出来后,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人还是那个人,时间都静止了。而现代社会,瞬息万变,一个不留神,就被人甩得看不见后背了。
现在的江湖已经不是我们的江湖,三五年间就是一个周期。我所迷恋的也许早已过时,但它仍然是一个花季女孩的成长历史,我非常珍惜它。我对我窗口的大树说:大树,你给奇%^书*(网!&*收集整理我记住,尽管我是一个平凡的没有兄弟姐妹的女孩,尽管我害怕平凡害怕孤单,当一个人灵魂的那根弦被拨动时,她就是真实和美丽的。
一、迷恋“收藏”
我有许多收藏,不好意思,“收藏”二字与我实在有些奢侈了,其实是收集,我有收集东西的习惯。这个习惯不仅我有,父母也有,相信许多人都有。
过去住在大学的公房里,楼道里塞满了各家的纸盒子、烂筐子和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那些东西如同鸡肋,弃之可惜,留着是垃圾。那是各家的“收藏”,映衬着知识分子窘迫的生活。
爸爸的收集很简单,他只收集稿件和他已经发表的作品,要不就是信件,要不是书。从我生下来到现在,偶尔我把他的大柜子和大抽屉打开,数不清的信,也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还有数不清的从杂志上剪下来的文章,有的闻起来甚至有一股臭味,他依然留着。每到要报什么职称和评什么的时候,他就会把那些东西找出来,一一填写。
妈妈也喜欢收集东西。她的收集五花八门,恕不一一列举。印象中最深的是碎布头和钮扣。这恐怕是她们那个年代的所有女人都会干的一件事情——把花花绿绿的做衣服剩下来的碎布头,用一个塑料袋全部装起来。那些碎布头在幼小的我的眼里好看极了,于是,我就向妈妈要,妈妈会拣一些小的布头给我,我就用一个小盒子装起来。日后我拿它们做沙包,或者做毽子。妈妈会用那些布头,给我和爸爸补衣服,有的时候,补得“天衣无缝”。现在,那些布头还在,但妈妈已经不补衣服了。
妈妈的纽扣和那些个各种各样的针线,放在一个原来装巧克力的盒子里,它的年龄比我还大。它现在还留在妈妈身边,偶尔妈妈会把它拿出来,给我们钉一钉钮扣什么的。记得小时候跟妈妈逛街,妈妈特别爱看钮扣,也特别喜欢买,也不管用不用得着。事实证明这些扣子并不是每个都能派上用场,至今许多美丽的扣子还躺在她的钮扣盒里,动都没动过呢。
我是典型的电光火石下长大的女孩子,我的收集就很多。信纸、书签、时尚杂志、电影海报、卡带音乐专集……我人生的第一次收集是什么呢?很多人都想不到,是歌纸。那时候每个星期的电视报上都要登出一首歌的谱子和词,作为一周金曲,在电视台一连七天地播出。它播七天,我就跟着唱七天,然后把歌纸剪下来,贴在一本好看的笔记本上。有空的时候还拿出来对着歌纸唱。在旁边还贴上从别处找来的歌星画片,以作说明:就是这个人唱的,这个人的私人档案是什么什么。歌纸大概收集到一百多张,成为一个厚厚的本子的时候,我把它展示给我的同学们看。他们都大吃一惊,而且感到很新奇。以至于其中有一部分同学还向我学习,也开始收集歌纸。不过歌纸到后来是越来越稀少了,报纸的空间大多用来做广告,收集也越来越困难。离开老家,这本歌纸也不知去向。
其实我收集东西,不过是一路收一路丢的。感觉中,收集的自我品位在不断地改变,所以以前看起来好看的糖纸等等,在今时今日都不会刻意去收集,除非遇到了真正有意义的细小东西,才收起来。
手头还有许多没有用过的明信片,一部分是以前买来好看的,一部分是公益明信片,做宣传用的,免费派送。前几日还搜出一张公益明信片,上面写着:抽烟很cool么?旁边是个抽烟的小猪。闲来无事,于是寄给了一个即将出国的女孩子。她回信说,好久没收过明信片了,而且是这么富有意义又可爱的明信片,我顿时觉得快乐许多。女孩子们还有些特别爱好,比如收集化妆品的宣传刊,还有宣传日历,一是用来比较化妆品的功用,二是因为上面美丽的模特。我的一个舍友,极其喜欢姜培琳,恰好有一个牌子的衣服还是化装品是用姜做代言人,结果一帮人涌去商店拿这个季度的menu,回来放在台子上,天天看,百看不厌。还有些人每一季度一开始,都要冲到名牌商店问相熟的店员要时尚用品的menu。我是其中一员,发现好的衣服款式就加以利用,进行自我创造,看到好的包包就专等它降价去购买。有一次看到vivixie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包包,于是默默地等了两个月等它降价,结果两个月后再去,店员很认真地告诉我,他们这个牌子,是不会搞降价的。类似的还有swatch的表,我的初中同学苦等半年,也未看到其降价,结果被告知,这个牌子,是从来不搞降价活动的。真是扫兴。
亦舒说,只要负担得起,什么都挑最好的。
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具体实行起来也很难的。首先什么叫负担得起,买完了这件好东西,明天就没饭吃了,算不算负担得起?还是把什么都安排好了,有闲钱再买?那么什么又叫闲钱——是暂时不用的钱,突然要用了又怎么办?
所以,还有一个切合实际的具体做法。
二、迷恋卡带
在家里大橱的最上层,拿出一个袋子,里边全部都是我的磁带,我很久很久没碰过它们了。大概有两三年的时间,我几乎就把它们忘了。
我有过很多磁带,但很多都不见了,大多借给别人没还回来,还有一些硬是给我听坏了。我不像身边的很多玩音乐的朋友,很早就开始听打口、听英文带。我的磁带里边只有一盘是英文带,是all for one的,那是初二寒假时买的,想听那首I swear。
我更不像很多深圳的孩子,家里边有CD机。我也曾想过有一个discman,妈妈一直许诺我,如果考到总分第一,就给我买。结果一年复一年,我虽然考了许多好成绩,但因为不是总分第一,所以依旧没有discman。直到高考后妈妈才把真实的考虑告诉我:为了保护我的听力,高考英语有个好成绩,不赞成我买discman。为了满足我听音乐的兴趣,家里买了一套非常高级的家庭影院,音响效果棒极了。
其实后来我也没再想过要discman,因为我发觉我自己根本就不喜欢CD。
初一的时候,我向班里一个很要好的男孩子借了一部walkman来听,结果第二天就搞丢了。他虽然很生气,也给他妈妈骂得狗血喷头,但他没让我赔,也没责备我。丢了就丢了,他也从来不在我面前提这件事。
在1995年,那是一部900元的walkman,还是很值钱的。当时我真的非常难受,也不敢回家跟父母提,因为那实在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他是个很善良的男孩子,直到现在,8年过去了,我们依旧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去年我跟他提起walkman的事时,他好像完全不记得了。这件事我一直很内疚,后来,我经常借音乐带子给他,每年给他写贺卡,经常问候他,送他一些生日礼物,都是为了报答他当年对我的宽容。在我很小,自尊心很强的时候,他保护了我,保护我爱音乐的那些情结。
从小到现在,我是个离不开音乐的人,每个周末至少要分出四个小时来听歌。我用一部非常老式但是音响效果非常好的山水牌双卡录音机听磁带,那部机子跟了我七八年。硬是给我听坏了,连按键都掉了。
初三开始,我每个月有50块零花钱。10块钱一盘带子,我一下买5盘。高中了,一个月零花钱100元,也是10盘一起买。
对于磁带的回忆,出现在我眼前的第一个画面,就是那部双卡录音机,我坐在地板上,一边看书,一边听音乐。或者一边听音乐,一边写东西。
每次的激动,都是在音乐里边。当我的感情需要宣泄,需要释放的时候,我只能借助音乐释放出来,包括哭。也许我生性并不不像我的外表那样,容易激动,容易尖锐。很多场合下,为了某种目的,我会调节自己达到某种情绪地去说话去唱歌去阐述,但我知道那都是做给别人看的,自己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我很少激动。非常冷静,经常思考。
我记得我写信给以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