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也是一样的,所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希望大家都能够踏踏实实地掌握新武器、新战术,并且多思考、多琢磨!”
沃夫鲁姆、诺亚、坦泽和弗雷德里克皆是点头,布鲁尔却不动声色地转头望着窗外,这里既没有海景,也没有晾晒衣被的场面,只能看到往来走动的伤员和女护士们。至于特奇梅尔,似乎对这样的叮嘱感到烦恼和负担,他所想的也许只是按部就班地过日子,而不是花费太多的心思在短期内并不能看到效果的军事训练上。
前后也就聊了那么一刻钟稍多的时间,众人就得返回“蜂巢”去了,那里和医院隔着大约两公里,由一条宽敞的通道相连。离开之前,布鲁尔有意拖在最后面,见其他人已经快到门口了,他俯下身子低声问林恩:“长官,您真觉得我们呆在这里有前途么?”
林恩知道,布鲁尔并不像大多数德国军人一板一眼地行事,他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灵活的头脑和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若让他以普通军人的身份在这过着漫长而单调的生活,必不是他自己所愿。想到莫特里奇先前所透露的战略参谋部及直属部队计划,他对布鲁尔说:“我们的理想当然不是蜷缩在这洞穴中度过余生,相信这也绝非元首的真实意愿,只是我们现在了解得实在太少,能够发挥的作用也还十分有限,好好努力,抓住每一个机会,我们终将重新获得在阳光下行走的权力!”
第18章 女人啊女人
又一次伴着隐隐的军号声醒来,林恩拾起枕边的手表,清晨6时整,正是沃夫鲁姆他们的出操时间。听老下属们说,装战连每天都要进行严格的训练,训练模式还很丰富。有基础的体能和技巧训练,有实打实的步坦协同,有分批进行的对抗演练,还有不定时的集合突训。如此正规的训练固然辛苦,却能够让官兵们时刻保持临战状态。只待上级一声令下,就能够以饱满的士气勇武出击。
这几天来,“避难所”内每天都有新的同伴抵达,医院的空床虽是不断减少,可帝国近卫军的规模却在与日俱增,官兵们的信心随着人气的旺盛而有明显的提升,私底下交流的话题也逐渐从这神秘基地转向了反攻欧陆。对于战略大事,林恩一直是十分关注的,只是自己一介低级军官,再煞费苦心地思考也有些枉然。调息休养身体,读书修养心灵,日复一日,心绪恢复了平和,亦渐渐习惯了这见不到阳光、吹不到海风的新环境——在这隐秘的“避难所”内,各种最基础的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不愁吃、不愁穿,比起艰苦卓绝的战场简直有如人间仙境。
睁眼对着天花板酝酿片刻,起身、靠枕,从一旁军服的口袋里取出日记本,自从在那个寒冷冬夜改换灵魂之后,这日记本的正文便没有再动过一字,林恩只是在背面的封皮后面标注日期。在没有日历的情况下,他每天都会在上面描绘一笔,检算了两遍,确认今天是1945年的5月10日了。若是历史未改,那么曾经辉煌无比的德意志第三帝国已经在一天前正式宣告投降了。
收笔、合本,转头观望,周围的气氛并未有任何明显变化,绝大多数伤号都还在睡觉,值班护士轻轻走过,看着这些因在战场上奋勇拼杀而负伤的小伙子们,眼中饱含温情,偶尔替睡觉都不老实的家伙掖好被子——她们总是这样的谦和细心,尽显女性的善良与柔美,若不是因为这场战争,她们的花样年华该是多么的灿烂。
收起多余的思绪,林恩心里总觉得这样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不该如此的平静,干脆起身着衣。走动时仍受腿伤的羁绊,但已经不必像之前那样别扭地一瘸一拐,在步速缓慢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保持正常的姿势。
医院正后方是一个圆形的广场,有喷泉、灌木丛和碎石铺成的小径,只是很可惜,这里的“绿色植物”都是各种质地的仿照品,除了增添观赏性,并不能够发挥植物的最大作用——净化空气。好在有通风管道源源不断地向洞库注入新鲜空气,才不至于让人感到浑浊憋闷。这几日来,林恩每天都要在这休闲广场走上几趟,而旁边的铭牌上刻着它的官方名称:“维也纳圆场”。
在这基本与世隔绝的“避难所”内,每一座洞库、每一栋楼房以及每一条通道都有它们的官方名称,例如林恩宿舍所在的“蜂巢”,那造型别致的宿舍楼是“帝国近卫军A01营房”,而它侧面的“帝国圣殿”名字责备命名为“帝国大本营”。它们都是林恩陆陆续续从同伴们口中得知的,几乎所有人都对这里的大小事务充满好奇,因而每天都会有新的发现,这也算平静生活中非常有活力的一个方面。
穿过“维也纳圆场”就是通往“帝国大本营”和“帝国近卫军A01营房”所在洞库的通道口,身穿新式军服的士兵在此设有岗哨,对来来往往的军人和医护人员,他们只要求出示证件,而不进行严格的审查核对。林恩还注意到,在这里值勤的士兵通常都不背负长枪,而是在要见佩手枪套,携带鲁格或沃尔特手枪这样的轻型武器。
“长官,伤愈归队吗?”
检查林恩证件的这名士兵身材瘦高,看起来跟特奇梅尔差不多年纪,一脸青涩未尽,说话也很和气。
林恩没有闲聊的心情,随口回答道:“还没有,只是去一趟营房,拿点私人物品!”
交还证件之后,士兵彬彬有礼地说:“您请慢走!”
这样既普通又简单的交谈已然没有战争时期笼罩在每个人身上的紧张气氛,林恩却总觉得不太自然。因为这尚未痊愈的腿伤,他走一公里所耗费的体力和时间都是常人的数倍,可时间就像是极其廉价的自助餐,再怎么悠哉也没人催促。走到位于兵营四楼的宿舍,房间里空空如也,同住的三位军官显然都出操去了。床铺还好好地留着,存放在这里的私人物品也完好无缺,林恩翻了翻,带走了早先觐见元首时所获的那枚铁十字勋章。更换新装之后,他并没有将其佩戴于胸前,如今已有两枚德意志十字勋章,这些荣誉固然是多多益善,可一起置于胸口就颇显累赘了——可曾在历史资料图片中见过左胸挂满勋章的德国军人?
慢慢吞吞地下了楼,望见女管理员们凑在一起嬉笑闲聊,一个个笑靥如花,就连上次那个对自己冷落冰霜的短发妞儿,这会儿也笑得前仰后合。看来,她真不知道自己敬爱的祖国已经被敌人打垮了,这位于极寒之地的隐蔽“避难所”正如其名,只是供“帝国余孽”们暂且藏身的地方。
漫无目的地走着,不知不觉间走到了“帝国圣殿”的侧门处,两名身材格外魁梧的士兵把守着通道。他们的钢盔仍是M42样式,颜色却涂成了浅浅的灰白色,作战服同样是灰白块状色,就连手中的MP44突击步枪也涂上了这样的迷彩,整套行头在洞库内行走并无特别的掩蔽作用,这些显然是为雪地活动预备的。
其中一名士兵上前一步,语气平和地说:“长官,请出示您的证件……进入大本营须凭书面签文,若是奉口头指令而来,我们将在核实后予以放行!”
林恩楞了一下,若是报出巴赫的名头,见人之后也不知该说些什么,想了想,还是临时改口:“请问,爱娃·符特里奇小姐是否也在这里办公?”
“是的!”士兵回答说。
林恩看了看他的领章,依然是元首警卫旗队的标志。一边递上自己的证件,一边说道:“能否代为通报一下,说林恩·加尔戈少尉有事想和她面谈。”
这里的士兵耐性和脾气也都出乎意料的好,他答了一声“好”,在验证了林恩的证件后,便拿着它转身走进侧门,另一名士兵端着突击步枪时不时看他一眼,既不主动开口,也没有很明显的警惕或敌意。
大约两分钟后,前面那名士兵走出来将证件还给林恩,说道:“符特里奇小姐请您到她的办公室去,从这边上楼,四楼右拐第二间,门牌是‘宣传秘书长’。按规定,进入帝国大本营是不允许携带任何武器的!”
说得如此详细,林恩完全不必担心迷路,他抬起双臂,顺从地配合对方检查。临行之前,又试探着问道:“我们以前也许打过照面?我恰好是和宣传部长一批撤离的,你也是么?”
士兵只是表情温和地看着林恩,既不答话,也没有笑或者点头之类的表示。
悻悻地进入了帝国大本营,顿时感觉温暖如春,这暖气足够给力,而建筑物的构造和装潢也都是奔着最华丽、最恢宏这个等级去的,只是许多细节似乎都还没有最终完工,例如楼梯的扶手、转角的壁灯,走廊上看不到昔日帝国总理府的那般繁忙景象——即便以每天一两百人的速度来算,目前这个基地的战斗人员顶多一千好几,区区几十号高级军官总不至于天天在这大本营转悠吧!
上到了四楼,跟自己宿舍一样的楼层,林恩在楼梯口歇了歇,以免一进办公室就是气喘吁吁的样子。转身向右,一位穿着套裙的年轻女士迎面走来,她烫着时髦的卷发,模样非常标致,个子有一米七几,虽然穿着矮根的皮鞋,那一双细腿还是显得特别修长。纵然是无心泡妞,眼见这种长相漂亮身材又堪比模特的,仍有种怦然心动的感觉,何况她还面带微笑地看了自己一眼,从旁走过时,淡雅的清香亦飘然入鼻。如果要说感觉上还有所欠缺的话,那就是走在这地毯上少了鞋跟颇有节奏的“咯噔”声。
宿舍和医院的小妞们已是个个清新可人,没想到在这帝国大本营行走的层次已至如此级别,林恩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邪恶的念头:若是众人皆无心再战,而是自甘堕落地偏安于此,靠着帝国鼎盛时期积累下来的巨额财富度日,这里岂不成了荒淫无度的酒池肉林之地?
走到第二间房门前,仔细核对了门牌,果然写着“宣传秘书长”,并未叠加“《德意志报》总编、高级战地记者”等等兼职头衔。敲了敲门,从声音推测这房门该是颇为厚重的,唯恐听不到来自房内的回应,连忙竖起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