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战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天战争-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东乡偏僻,政府规定县城学生就业时,首先分配在金东这样的乡村先工作两年
才能回城,宋晓玫便是这批就业青年之一,在金东乡,她的地位是一号美女。
啊……你好!范辰光慌乱地向宋晓玫点了点头,又情不自禁地哈了哈腰。他自
己似乎也能看见他的大脸盘子红透了。他在几秒钟后为他的这个该死的哈腰动
作恨透了自己,恨不得甩自己几个大嘴巴子。
这个中午,范辰光的灵魂深处发生了重大的动荡。他想他必须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必须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无论如何也要成为一名军官。他清楚地听见了宋
晓玫称呼他为范记者。“范记者”?啊,是的,他是范记者。
原先,他向这里的老百姓介绍自己是见习团的新闻干事,“范干事”这个称呼给
他带来了暂时的愉快,满足了短暂的虚荣,可是他也为这个称呼含羞忍辱,那
个该诅咒的马复江就曾经在一个人多的场合明知故问:范干事?谁是范干事?
啊,你们说的是老范啊,啊,哈哈,老范你行啊,昨晚还是个兵,今天早晨就
当干部啦?恭喜恭喜啊。
那当口他把马复江在心里枪毙过一千次。后来他跟岑立昊说了,说自己对外称
干事,是为了方便工作。马复江他凭什么这样跟我过不去?他就不怕我背后放
他的冷枪?
岑立昊听了之后笑笑,没有马上发表意见。待范辰光又发了一阵牢骚,才慢腾
腾地说:老范我教你一个办法,你以后也别再让人家喊你范干事了,干事算什
么官啊,干事干事,就是干事情的嘛。你放着现成的头衔不用,叫干事干什么
?降低身份嘛。以后你就对别人说你是记者,这也是事实。记者有大有小,有
专职的也有名誉的,还有特邀的。你不是军区报纸的特邀通讯员吗?换个说法
就是特邀记者,省略特邀二字,就叫记者得了。
范辰光茅塞顿开,那一天足足有两个小时对岑立昊佩服得五体投地。从此以后
范辰光就对外自称是范记者了,是见习团的随军记者。
现在,范辰光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他就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记者,是解放军里
的一名有文化的军官。他就是要让宋晓玫这样漂亮的女孩子对他刮目相看。仅
仅为了得到宋晓玫们的尊敬或者爱慕,他也有理由为此奋斗而不屈不挠。
是一阵急促的脚步惊醒了范辰光的美妙的设计。管保障的修理技工老孙几乎是
蹦下楼的,向下面的守备排飞身跑去。一边跑一边喊姜干事和二排长。
不到十分钟,一个排的兵力便齐装满员地集合起来,而此刻岑立昊头戴钢盔,
手拎一支冲锋枪,早就脸色铁青地等在上山的路口边了。
路、岑、马三人精心酝酿的“遭遇战”于是日中午十三时拉开帷幕。此次战斗被
命名为“8-16遭遇战”。

“8-16遭遇战”之后,就像吹来了一阵神奇的风,一直备受冷落饱尝屈辱的
范辰光终于像一艘巨大的沉船浮出了水面。
一个湿漉漉的清晨,干部们照例分头带着各个分队爬山,强化体力。根据路科
长的安排,岑立昊上午要到距离县城四十公里的新界野战医院看望伤员和病号
,所以早操就没有出门。
洗漱完毕,范辰光笑容可掬地凑了上来,递给岑立昊一摞文稿。
岑立昊匆匆浏览一遍,是范辰光写的报道,共有三篇。一篇名为《密林奇兵,
中原良将——
记路金昆和他率领的见习团》,还有一篇题目是《疑是神兵从天落——
8-16遭遇擒敌始末》,写的是某部副连长王树才指挥本连二排与敌遭遇,
灵活果断地处置情况,化险为夷,将遭遇战打成漂亮的伏击战。最后一篇的标
题是《神机妙算的当代诸葛亮,文武双全的优秀指挥员》。
看稿子的时候,岑立昊起先还顺手改了几个错别字,可是看着看着脸就拉长了
——
最后这篇报道是写他的。文中生动地记叙了在8-16遭遇战中,他是怎样审
时度势,准确地把握了战场态势,及时地率领分队赶到增援之敌必经的黄石岩
路口,在强敌逼近的紧急时刻,巧妙穿插,既呼应配合了遭遇战的分队,又扩
大了战果。
看完几篇稿子,岑立昊良久不语。
范辰光一直是兴致勃勃的、热烈地观察岑立昊的反应,等到岑立昊脸上的笑色
消失了,范辰光脸上的笑色也就消失了。他看出来了,岑立昊不高兴,而且是
真的不高兴。
范辰光的确是逮住了一个好线索。看看这几路人马,行动是如此神速,目的是
如此准确,配合是如此默契,遭遇战场和阻增战场接应战场浑然一体,就连边
防连的小炮也在极短的时间内心有灵犀地投入了战斗。这样精彩的遭遇战,不
仅近几年绝无仅有,就是通览我军全部战例,恐怕为数也不是很多。
可是,岑立昊想的是另外一个问题——文章不能这么做。
且不说这几篇稿子花里胡哨,如果碰到有心人,将这三篇报道综合起来看,就
很有可能发现一个秘密,可能就要对8-16遭遇战的性质产生怀疑。遭遇战
打得很精彩,精彩得让人怀疑:三令五申叫你们对峙,谁让你们“遭遇”的?前
指对88师见习团指挥8-16遭遇战始终低调,听说有首长发话,指责这支
部队好大喜功,在不让出击的情况下顶风蓄意密谋出战,所以一直压着没有评
功评奖,路金昆心里正憋着火呢。现在一报道出去,等于自己承认蓄意密谋,
那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岑立昊用手指掸了掸稿子,问范辰光,这几篇稿子路科长看了吗?
范辰光得意地说:看了,路科长说,很好。如果你认为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请你签上字。我今天跟你一道到县城邮局去发。
岑立昊狐疑地问:路科长真的认为很好?
范辰光的大脸盘子倏然红了起来,语气很重地说:路科长回来了,你可以自己
问嘛。难道稿子有什么问题吗?
岑立昊说:老范,稿子写得不错,我尤其要感谢你对本人的抬举,可是,我不
能签字。
范辰光像是屁股上刚刚挨了一针青霉素,鼓起眼珠子盯着岑立昊:你这是什么
意思?
岑立昊说:没有别的意思,我说不能发,就肯定有不能发的道理。但是我现在
不能跟你讲这个道理。
范辰光愣了一会儿,突然一声冷笑:我明白了,岑立昊你还想压制我。
岑立昊笑笑说:你怎么说都行,反正这个字我是不会签的,路科长认为很好,
你干脆请他签不就得了?
吃早饭的时候,岑立昊就范辰光的稿子向路金昆谈了自己的看法。他原以为路
科长一定会无条件地赞同他的意见,岂料路金昆埋头想了一下,不以为然地说
:其实我看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有报道出去,家里的首长才能知道咱们在
干什么,我们写了那么多汇报材料,恐怕还抵不上报纸上一则消息。我看就让
他发吧。
这回轮到岑立昊想不通了,心想路科长这是怎么回事啊?急于表功已经到了不
计后果的地步了。本来还想据理力争,见旁边的马复江向他作了个意味深长的
怪笑,便把话又咽了下去。

大雨在勐勒山地区下了七天,兵们多是北方人,很不习惯,病号渐渐地多了起
来。
范辰光在这段日子里却显得十分活跃。一个月前他将三篇稿子复写了四十多份
,就像当年“培养”典型一样,铺天盖地地撒了出去,几乎覆盖了全国主要的城
市,虽然没有如数见报,但是当地的省报和军区小报还是上了两篇,恰好一篇
的主要内容是写路科长的,标题改了,内容也删了不少,但是主要的过程说清
楚了。
路金昆比较满意,见习团里其他干部也对范辰光刮目相看,战士们原先在喊范
记者的时候还多少带有一星半点戏谑的味道,现在则不然,现在再喊他范记者
的时候就觉得他还真的像个记者。
路金昆对岑立昊和马复江说,看人呐,还真是不可貌相,什么人都有自己的长
处,也都有自己的短处,关键就要看当领导怎么使用怎么引导了。引导得不好
,这个人就是稀泥一摊,引导得好,这个人可能要发挥大作用。岑立昊和马复
江都没有表示异议。
这时候形势起了变化,不像刚来的时候那样紧张了,房子也多了,见习团就分
开来住,路金昆、岑立昊和马复江都是单独住一间,范辰光也享受了这个待遇
。因为大家都在楼上,楼下住着一个班,安全倒也不是个问题。
范辰光也清楚自己在见习团里的地位起了微妙的变化,他把这种变化看成是斗
争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当然这个胜利与他的计划还差很远。
他想人和人是不同的,他知道自己的弱势,也就能够充分地运用自己的强项。
有些人天生的就是中流砥柱,就像是乱世英雄,有些人天生的是另外一种英雄
。他范辰光在战场上是软了一点,而在另外的领域里则又可以大显英雄本色。
他是一个记者啊。尽管眼前还是一个业余的。
现在,范辰光差不多已经真的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记者了。他的新闻视野涉猎的
范围已经不限于见习团的这点事迹了。他已经到前指去了几趟,同宣传处的笔
杆子们接上了头。整个战区的战况他比老路老岑老马要清楚得多,连前指的首
长都同他合了影,见习团总团政委岳江南还送了他一支钢笔以示嘉勉。一个月
来,他夜以继日地又写了二十多篇报道,由于路金昆的重视,他可以任意抽调
各个连队的文书来帮他抄写复写,他拉出架势要大干一场了,他要在这个属于
他的领域里打一个漂亮的战役。

对峙的日子平庸而且漫长。不让前出,路金昆便让各连组织一些野外生存训练

这天马复江拖上岑立昊,掖着微声枪到后山打猎。打了一个晌午,只打到几只
斑鸠,而且四只有三只是马复江打的。马复江数落岑立昊枪法臭,岑立昊说,
那没有办法,你跟我比打炮试试。人都有强项弱项嘛。
回去的路上,正走着,马复江突然停住了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