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化工大唐- 第3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蒙恬打败匈奴的战役就不说了,秦始皇投入了一万多架大型连弩。秦朝的连弩是中国历史上威力最大的连弩,两千多年过去了,没有哪一个朝代能制造出比秦朝连努更大的弩箭。秦朝连弩的造价极其高昂,当然威力奇大,一支箭杆就有儿臂粗细,近一丈长。通过连努发射出去,可以把身着皮甲的匈奴骑兵串成肉串。

当打斗打响之后,一万多架大型连弩对着匈奴骑兵进行的是一场大屠杀,比起赵武灵王的攻击猛烈十倍,匈奴不败都不行了。

同样的,唐朝拥有比突厥优良得多的兵器,马槊、陌刀、横刀、连弩,这些装备能很好的克制突厥骑兵。正是因为拥有如此先进的装备,是以名将程务挺能以三万唐军大破突厥十万之众。

当然,突厥也有其优势,就是草原太过广阔,打不过可以逃。是以唐军无数次打败后突厥,就是不能灭掉后突厥。

有了火炮,唐军的优势更加明显,灭掉突厥的希望更大,再现唐太宗时的辉煌,指日可期,睿宗能不兴奋么?

太平公主问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皇兄,这火炮造多少呢?”

睿宗脱口而答:“造一千门吧。”

陈晚荣给吓了一大跳,忙道:“皇上,一千门可是要造好久呢,没有三两年,是不太可能造出来。”

睿宗是一时高兴说出来的,君无戏言,他说出来,又不能改口,不由愣住了。

还是李隆基来解围道:“依我看,造一千门火炮还不够,还应该再多造些。不过,依我们现有的情况,这只能做为一个长远打算。父皇,儿臣以为,先造出二十门,把石堡城打下来再说。”

陈晚荣暗赞一句李隆基精明,这话既解了睿宗的妄言之失,又规划好了唐军的长远发展。

睿宗并没有马上同意,而是征求陈晚荣的意见:“晚荣,你说,二十门炮能不能打下石堡城?”陈晚荣的话最是权威,他不能不征询一番。

二十门炮足够打下石堡城了,陈晚荣信心十足:“回皇上,臣以为够了!”二十门火炮不要说打下石堡城,就是攻下所有吐蕃的关隘也没有问题。

得到陈晚荣的肯定,睿宗欣然拍板道:“那就好,就先造二十门!晚荣,你在造火炮时,要多教会一些工匠,将来,好大量造火炮。”

这是必然,即使他不说,陈晚荣也会这么做:“皇上,臣明白!只是有一样,臣担心这人手不够。”

李隆基接过话头道:“这,你不必担心。火炮是大唐的头等大事,自然是要人有人,要钱有钱。一句话,你要什么就给你什么。”

“对呀!”睿宗宽慰陈晚荣道:“晚荣,这事你就宽心吧。”

这话李隆基早就说过了,陈晚荣另有一想法道:“皇上,臣倒是有一个办法,不知当不当讲?”

睿宗很感兴趣:“哦!快说说看。”

陈晚荣应一声道:“皇上,臣以为大唐要造火炮不难,只是这良工还真有些不够用。皇上还不知道,现在的军器监已经做出了切削钢铁的刀具,正准备做切削钢铁的机器。”

“你说什么?他们把刀具做出来了?”睿宗、太平公主、李隆基、金仙公主、玉真公主、段辉无不是惊讶不置,齐盯着陈晚荣。

能切削钢铁在古人眼里很难想象,唐朝拥有这台机器,虽然用得不多,也是珍宝,睿宗他们知道很正常。

陈晚荣点头道:“是呀!”

睿宗双眼放光:“太好了!这可是大事呀,你们怎么就不向朕说起呢?”

对这机器的用处,谁都明白,假以时日,良工们必然会造出很多过去没有,也不敢想的东西。睿宗做为一国之君,能不关切么?

陈晚荣解释道:“皇上,这刀具是做出来了,只是比以前做的好些,能用了。还不够好,还在改进当中,是以没有向皇上禀报,还请皇上恕罪!”

睿宗兴奋得站起身,踱起了步。踱了一阵,这才停下来,一迭连声道:“做出来就好!做出来就好!晚荣,这消息可是非同小可,不比造火炮差。依朕看,这两件事都要抓紧了,千万别误了!”

李隆基看着陈晚荣,问道:“你是不是想另外找人手,不担误军器监做这工具?”

还是李隆基反应够快,这么快就明白陈晚荣的用意了:“太子英明!臣正是这意思。”

太平公主也来兴趣了:“晚荣,你说说看,在哪里找人手?”

陈晚荣回答道:“公主,臣的意思一是从国子监里抽人,二是从民间征召那些头脑灵活,有志于良工的优秀子弟。到时,由军器监负责,教会他们良工之技。”

唐朝有杂学,也简单的教一些技术方面的知识,真正称得上技术教育的却没有。陈晚荣是打算现在就把这事做起来,贮备了人才,以后化工和机械才会更好的发展。

睿宗微一凝思,立即拍板:“朕看,这事可行!这事,就由三郎去办吧。”

李隆基领旨。

太平公主这才把话题引入最紧要的炮兵问题:“皇兄,现在火炮有了,是不是该着手创建一支使用火炮的军队了?”

睿宗点头道:“是呀!这事是该着手办理了。前方十万大军在等着呢,不能再拖,要尽快建起来。”

李隆基胸有成竹:“父皇,这事儿臣以为,可以从龙武军里抽调一批头脑灵活的人来进行训练。龙武军是大唐的精锐之师,只要教导得法,儿臣料想不出旬日之期就能上战场了。”

火炮不是现代的大炮,没那么复杂,只需要教会他们运用之法,绝对可以上战场了。至于躲避敌人炮火,隐藏自己这些要求,根本就用不着,因为只有唐朝才有火炮,就是摆在那里,敌人也没办法。旬日之期应该是够了。

“从龙武军里抽人,是不错,我也赞成。”太平公主立即表态。

兵并不重要,不管兵从哪里抽调出来,都无并紧要,重要的是将领,太平公主没必要在这事上和李隆基拧着。

“好吧,就这样!”睿宗表态:“三郎尽快完成。”

太平公主仍是一副不紧不慢的神情:“皇兄,有兵还不行,要是没有将军,即使训练好了,也没法打仗。这是我大唐的第一支使用火炮的军队,必须要有一个有胆识、有魄力、头脑灵活、通晓兵略的将领来统领。不知皇兄派谁领此重任?”

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炮兵必将成为唐朝一支极其重要的军事力量。如此重要的力量,睿宗肯定会想办法抓在手里,不会让别人掌控,是以太平公主也不敢冒然荐将,得先探探睿宗的口气再作道理。

第九十三章 赶鸭子上架

睿宗口风不露,反问一句道:“小妹,你是不是有合适的人选了?”

太平公主早就想有了心腹人选,只是等着合适的机会推荐罢了。听了睿宗的询问,反倒不敢直接说事,笑道:“五哥,小妹哪里有人选。小妹只是觉得这火炮的威力很大,这支军队一定要出类拔萃,这将军必要非常之人才行。五哥,不知小妹的话有没有道理?”

睿宗轻轻击掌道:“小妹说得很有道理,太有道理了!小妹,还是你举荐一个吧。”

要是在别的事情上,太平公主肯定会欣然同意,在这事上她可不敢冒然行事。听了睿宗的话,反倒更加不敢举荐人了:“五哥,你这不是为难我么?五哥,你点将就是了。”

军权本来就很敏感,而炮兵这个即将出现的新兵种,更是敏感,睿宗到现在都是深藏不露。以太平公主对他的了解,他如此说,必然是他心里早就有了计较,只是在他行动之前,务必要扫除障碍。太平公主要是推荐的人合他的意还好,要是不合他的意,睿宗虽然不会发作,心里如何想就不敢确定了,是以太平公主不得不小心翼翼。

睿宗却不动声色,笑呵呵的道:“小妹,你说一个,一定要说一个。”

太平公主被迫无奈,只得道:“皇兄,要我说,这还非郭虔瓘莫属了。”

“郭虔瓘是我大唐的名将,也是一员老将,从军多年,谙于兵事。沙场征战多年,经验丰富,是一员难得的良将,由他来统领这支军队再合适不过了。”睿宗好整以暇的点评一通之后,这才话锋一转:“不过,他在统军在赤岭,分身无术,这事不可行!”

太平公主本就是随口说说的,装着一副恍然之态来迎合睿宗:“哎呀,五哥,你瞧小妹我,居然忘了这节。郭虔瓘虽然合适,却脱不开身呀!”

睿宗的态度依然不明朗,笑道:“小妹,再举荐一个。你平日里礼贤下士,结交了很多俊杰之士,举荐一个将军不会有问题吧?”

这话说得很轻巧,好象两兄妹在话家常一般,不过,太平公主听在耳里,心里很不是滋味,尤其是“礼贤下士,结交了很多俊杰之士”一语,更是让太平公主暗自心惊。这话,表面上是在夸赞她,暗地里却是在告诉她“你拉帮结派,结交朝臣一事我知道,只不过不与你计较罢了”。

话都到这份上了,太平公主不举荐又不行,举荐自己的心腹必然惹得睿宗怀疑,那麻烦就大了。太平公主权衡一番,道:“五哥,这事还是听听隆基的见解,再作道理。”

她是打算先弄清李隆基的用意再作计较。主意是不错,就是李隆基的话太让她失望了,李隆基淡淡一笑:“姑姑,三侄以为这事还是听凭父皇作主。”李隆基排行第三,是以自称三侄了。

“好深沉的心机,居然如此沉得住气!”太平公主不得不暗赞一句李隆基的城府。

李隆基比太平公主多一个优势,那是他是太子,他在监国,手握兵权。无论睿宗派谁来做这将军,都得经过他的手,犯不着为这件事而引得睿宗不满。

睿宗有些犯难,思索着道:“朕想来想去,都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本来,朕是想听听你们的见解,既然你们没有说法,朕只好乾纲独断了。三郎,你有人选么?要是没有,朕就命将了。”

太平公主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了,要是李隆基趁机安插心腹,她就失算了。这事得当机立断,要是再不下决心,李隆基的人一旦安插进去,对她的威胁太大。

主意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