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明皇- 第1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提那指鹿为马者,曾没于那千千万万只好手之下;宗楚客、窦怀真之流,在这千千万万只‘好手’中成为齑粉,便曾为将军亲目所睹!高将军,贫道望你,莫辜负半世英名,以免被那众多‘好手’书于奸佞之书、毁于一旦!”

高力士半晌作声不得。

吴筠的话很重,很刺耳,但明白利害贤愚的高力士,却深知这道士尽是肺腑之言,句句皆在为他着想。是呀!自己年近知命之年,前半生因自己谨慎从事,小心周旋,在诡谲的宫闱较量中,总还被君王视为忠良,朝野视为贤宦!难道今日目睹社稷险象绽露,竟会以一念之差,步了赵高、宗楚客、窦怀真之流的后尘,被千千万万的“好手”碾为齑粉、落骂名于万代千秋?!……

“是应协助曲江等一班正直朝士,谏奏今上,驱除群小,重振朝纲才是!……可今日之世,今上实已大生怠惰之心,无意勤理朝政,……宋璟、姚崇,国之大器,尚因力谏被贬;毛仲亦因苦谏不已,大失圣心之眷顾,黄敕赐死于永州!我力士文不能比宋、姚,武远逊毛仲。二十年来,仅以小心恭恪,故上终亲之。而今我亦与张相为伍,苦谏君上,自然大失恭恪之态,则今上将以何种眼神视我?……”想到这里,力士一个寒颤!顿时思绪紊乱,想不下去了。

“贫道也曾苦读诗书,欲立庙廊,辅佐君王,使仁风遍天下,世间习俗淳!”想不到,就在力士左思右想,为难之际,吴筠却从席上立起,登上道者草履,提着麈尾,踱着步,慨然向力士道,“然天壤茫茫,并非仅凭才德可达天阙!但目睹我唐兴以来,治日少而乱日多,开元虽成盛世,可叹骄奢之心与其俱来!虽欲频谏,白衣草莽之士,又何从谏之?不想,有张果者,诳称千岁,‘得道万年’,竟能得谒今上,深受宠眷!因之,吴筠愤弃儒冠,服此道巾、道服,借释玄元教义,向我皇进崇贤爱民之言!高将军,我为道者,尽‘兼爱’之道;公为内侍大臣,亦应以其宦者衣冠,尽匡扶社稷之道才是啊!”

愁苦难解的高力士听到这里,心中豁然开朗:“吴筠说得对呀!正直朝士,尽可犯颜直谏,我为宦者,应趁内侍君王之机,暗加匡正,亦可有益社稷!……”想到这里,联想到入蜀后的那些打算,高力士不禁面色赧然地从榻沿立起,恭谨地向吴筠揖手道:“力士,承教了!此番回朝之后,定不负众公之望,尽力士之心力,辅圣君、助贤良……!”

“禀阿翁,解供奉复回行辕!”

力士不禁一怔:“这鸭儿为何匆匆又来咸阳?难道朝中……?”不容他想下去,便忙命:“叫他速速进来!”

小鸭儿很快便入了外堂,他一见高力士、吴筠,也顾不得擦去满额满脸的汗水,便匆匆向着高力士揖拜、说道:“禀阿翁,张相之事甚险!东宫危矣!……”

第三章

“惠妃娘娘捧心惨呼!”

这便是小鸭儿在向高力士密禀时所说的“张相之事甚险、东宫危矣”的原因。

“惠妃娘娘陡然患了心疾!”力士和吴筠互相交换了一个眼色,同时都坐立不安起来。

“她分明是因张相不奉大家废立东宫之诏,仗恃今上的宠爱,以‘心疾’逼废东宫、迁圣怒于张相……”

力士和吴筠,再次用目光交换着自己对武氏心疾的“诊断”。

“中书侍郎严挺之、御史大夫李适之二位大人,要我尽快潜返行辕,禀告阿翁!”小鸭儿这才取出一方巾子,抹去满额热汗。

“事不宜迟!”高力士对小鸭儿吩咐道,“即传令下去,全队明晨寅时登程!”

小鸭儿急忙出了古槐院,向迎侍人马传令。

“……‘狐媚偏能惑主……!’”见小鸭儿匆匆远去,吴筠长叹一声,随口诵出昔日骆宾王所写的讨则天檄文中的这一句话来。力士却大吃一惊,连连向那道士摆手制止;同时,他的心中又嘀咕不已,“但愿我们这位王妃和她那位三姊,不要又节外生枝,火上浇油才好呵!……”

第二天,行宫鸡人刚向人们敲着梆子,报告寅时到来,而迎侍寿王王妃的人马,便已披星戴月,出了咸阳行宫,向西京进发。驿道两旁的百姓,只望见一行行灯光,如星河坠地,将通达京都的宽大驿道,变成了一条灿然耀目的光之长河!面对这人寰奇观,不用提百姓的惊叹,就是冥冥中过往之神灵,只怕也会按下云头,细加观赏,叹赞不已。

重又改乘三花御马,手执紫玉马鞭、殿于全队之后的高力士,也不停地翘首引颈,望着前头那不尽的光波在焦急、发愁,“如不是奉敕在身,真恨不得插翅飞入南内,苦谏今上!……怕只怕,昨夜我等虽只在咸阳行辕留连半夜,而宫中变故业已非常!如果今上已经下诏贬斥曲江,惠妃、林甫废立东宫之主已经得手,我高力士又该如何是好呢?……”

一缕晨曦将焦虑中的高力士唤回现实,他不禁发问道:“难道已近京畿?”

“禀阿翁,骑从方过望贤宫。”

“才过望贤宫?!”身边近侍的回答,又加剧了力士心中的焦急,“才出咸阳不足十里,而离京师尚有四十里之遥。今日这车骑,为何行进得这样慢呵……来人哪!”

“候阿翁谕示!”

“传令前队,”力士用马鞭遥指前面,对传令太监道,“紧催坐骑,护侍好王妃凤辇,务于巳时前,抵达京师!”

“领命!”

传令太监在马上躬身领命,然后勒过马缰,猛一扬鞭,催着坐骑,“嘚嘚嘚”地向前队急驰而去。

晨霞似火,将大唐西京长安,照映得无比壮丽辉煌。

辰时末竟、巳时将临,奉使剑南益州、迎侍寿王王妃的钦差大臣、大将军高力士,已驱马于王妃凤辇之后,领着浩浩荡荡的迎侍人马,渡渭河,抵太液,接受王公贵胄、文武百官的迎候、慰劳。

“不见张相!”

望着千百张盈盈笑脸,力士耳畔,却传来扶他下马、趁势向他低声提示的小鸭儿的声音。≮我们备用网址:。。≯

“确实不见曲江!”其实他早在马首业已发现:宰相行中,竟是李林甫春风满面地向他频频揖袖相迎。

“难道?……”不祥之兆迭现,力士忍不住阵阵心惊目跳!”

“也不见太子!”

高力士的耳畔,再次传来小鸭儿的细声提示。

高力士轻轻点点头。但他的心上,却早似五岳压来!

“阿翁辛苦了!”

“中使大人劳累呀!”

“大将军受累了!”

“大将军辛苦了!”

……

就在他心负重压、靴尖着地时,从太液池畔,飞奔也似的,拥过一群群王公贵胄、文武大臣,尽皆撩袍揖袖,朗声慰问。力士连忙稳住心神,一揖袍袖,向众人谢道:

“承问了,有劳众公大人!有劳了!……”

力士一一揖袖还礼,快到李林甫、崔隐甫等人面前时,他谨慎地挪慢了步子,以便安稳心神,不让彼等窥破他此时的心情。

“二兄辛苦了!”

恰在这时,在一片“阿翁”,“阿爷”,“大将军”的恭敬而亲昵的呼喊声中,却从他的身旁,传来这声颇为矜持的呼唤。他立即看到,紧傍林甫身右,由众多仆从簇拥着一位华裙曳地,头戴帷帽的贵妇,他赶紧重振袍带,欠身向那贵妇一个长揖:

“力士拜谒公主殿下!”

这贵妇一发声,拥向力士的王公贵胄、文武百官都连忙止住了呼喊慰问之事,敛袖向后退开。虽然帷幔低垂,人们并不能细辨那幔中尊容,但阖朝谁又不知,能呼力士为“二兄”者,除太子李鸿外,便是惠妃爱子李清,爱女咸宜公主了。

“二兄!”精细的咸宜公主,注意到高力士为她重振冠带而揖的举止,心里漾起一股十分自得的热潮,她走上一步,朝力士一招手,语音里充满了骄、娇之韵,“我的王嫂呢?”

“……”

“阿母要你尽快交付于我,进宫见驾。”她问着,却又不要力士回答,便一口气说下去,力士仍微微躬身聆听,这时,才笑着又向咸宜公主一揖,“那就有劳公主殿下了。请随力士来吧。”说着,便引着咸宜公主,向仪卫护侍着的王妃凤辇走去,同时,又稍稍侧过头去,向李林甫等人投去抱歉的一笑。李林甫等人也疾忙朝他高揖袍袖,笑着摇摇头。

“哼!”就在高力士引着咸宜公主走向凤辇时,从王公贵胄的人丛之后,传来鄙夷之声。几乎与此同时,那人身边一人,也发出一声含义相同的鼻音:“哼!”

“琚弟,还有兴趣看‘疯婆丑舞’么?”

“好呵!王兄,取得好名字哩,正合用于那疯婆!”两位金冠皇子,挪后数步,愤愤地议论着、发泄起来。这年纪略小的,为刘才人所生,名李琚,受封光王;那年纪略大的,为皇甫德仪所生,名李涓,受封鄂王。今日若不是圣命相遣,于太液池迎接迎侍寿王王妃之钦差,他们是万万不愿来目睹这个“热闹”场面的。此刻看着寿王王妃的迎侍队伍如此豪华威风,复又目睹咸宜公主招摇过市之状,弟兄俩再也忍不住了,一边发泄,一边共同携起手来,离开人群,向太液池对岸自己的骑从走去。

“鸿哥当年迎娶太子妃,也未见父皇如此这般呀!”

“母死情断,情断宠衰,父皇又安能这般对待鸿哥!”

愈是远离人群,弟兄的发泄就愈是毫无遮掩。不知为什么,当二人议论到“情断宠衰”时,两个青年皇子的眼中,都沁出了伤感的泪珠。

“万国皆传父皇是仁圣之君,岂知父皇表面情深,实在情寡!”

“正是!依我观之,父皇今日之举,又何异当年中宗宠信姑息韦逆之况!”

“那咸宜疯妮,也真似安乐公主的心性哩!哼,真不知我朝日后是何光景……”

“二位王爷走得好快!”

就这时,身后传来这声招呼,两人一怔,齐齐回头一看,刚要破颜而笑,但却立即又紧皱了双眉。

原来二人回头看见:御史大夫李适之,正挥着手中笏板,向他们招呼;但那李适之前头,还有一紫衣官员。这人,竟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