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 第4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兵军团之中的轻步兵师,主要以远距离打击的长弓为主,配以近距离的连射弩,还有部分火器部队,用来防守普通的攻击绝对够用。

自从赵兴被胡人掳出关外的消息散播开来之后,先锋军的各级将领便收到了军长张郃的急报,要求各师加强戒备,严密防范辖区范围内可能出现的敌人。

作为一名征战多年的将领,年过四十的曹性正处于人生不惑的阶段。他丝毫没有受到各种小道消息的影响,而是牢记自己作为军人的职责,每天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进行巡视和操练,确保在自己的防区之内不会出现意外。

光熹六年四月上旬的某天清晨,曹性按照惯例吃过早餐,然后披挂整齐地登上城头,手持只有师一级将领才有资格配发的双筒望远镜,向着东面的山谷河流之间眺望,然后便看到了影影绰绰的旌旗在晨光之中飘荡。

曹性不动声色地仔细观察正向上郭而来的大队人马,默默估算着敌人的数量。过了一会,曹性沉声对身后的传令兵喝道:“传令兵,立即发布一级警报,点燃城中示警的三座烽火台!”

不多时,上郭四门的城头响起了苍凉的牛角号,冲天而起的报警烟火,也似乎在提醒尚未躲进城内的百姓抓紧时间进城。当日正在城内轮休的官兵听到报警声响起之后,立即穿上盔甲,拿起武器向城头奔去。

自从有了望远镜这件十分重要的装备之后,晋国的各支部队在发现敌情和战前准备方面,比其他势力至少多出来一个时辰,而一个时辰便足可以做出很多的事情。

当司马懿率领五万善于攻坚、韧劲十足的蜀军抵达上郭城下时,并没有看到预料中的惊慌失措,相反,却是看到守城的士兵正严阵以待,不动如山1;。

已经充分领教过先锋军的战力水平,所以司马懿这次决心用人命填下上郭城。先锋军再厉害,守城的最多也就一个师五千人,而司马懿带来了足足十倍于守军的部队。

兵法有云:“十则围之”,司马懿不相信先锋军可以厉害到违反兵书常理的地步。

赵兴的部队虽然勇猛,但一直害怕大量死伤士兵,可益州不怕。因为益州人口稠密,虽然只是一州之地,但却有六百多万的百姓,按照极端的十出一比例征兵的话,司马家足足有六十万的士兵可以征用,这还不包括西南的大量蛮族。所以即使一次大战会使益州损失几万士兵,那也不会伤筋动骨,反倒是人口稀少的凉国会有些吃不消。

如果用几万士兵的性命可以换来几郡之地,这笔买卖在司马懿看来还是划算的。而横亘在眼前的这座上郭城,便阻拦在益州军深入汉阳郡的征途上,需要第一个将其拔掉。

交战的双方早已势同水火,城上的曹性没有兴趣骂城下的是强盗,而城下的司马懿也没有自欺欺人地说自己是替朝廷在铲除奸邪。双方在短暂冷酷的沉默之后,没有进行劝降斗将之类的过场,城外的益州军便开始组织大规模的攻城作战。

曹性脸色铁青地看着东门外益州士兵推着巨大的井欗、云梯、冲车、破城锤、轒輼车和攻城塔,步幅坚定地朝着城墙靠拢过来,心里十分清楚这次的仗实在凶险,稍有不慎,他和手下的五千兄弟也许便要交待在这里。

牺牲并不可怕,曹性担忧的是一旦上郭城失守,则汉阳便失去重要的屏障,益州军从此可以长驱直入,轻松拿下汉阳全郡。而汉阳一旦沦陷,则凉国国都所在的高平城将面临巨大的威胁。

看益州军排出的阵势,便知道他们下足了本钱,做了充分的准备。既然客人的礼数如此周到,作为主人的曹性也不能怠慢了客人,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命人掀开了城头从未示人的“一窝蜂”1;。

因为是用来守城,不用考虑便携性能,所以卧虎装备研究院为各军团昼夜赶工制作的“一窝蜂”发射装备,属于那种二十乘十的超宽型,一次发射便是两百支箭矢,而上郭城头一共有这种装置一百座,临东的一面城墙被安置了五十座。

司马懿一上来便摆出了泰山压顶的气势,所以曹性一上来便动用了作为底牌的大杀器。一个想以摧枯拉朽的速度夺下上郭城,一个想以惊天动地的威势坚守上郭城,这场攻防战竟然在甫一接触时,便成了“梭哈”的打法。

正在小心翼翼地朝着城下靠拢的益州士兵,忽然听到城头一连串的闷响,然后便看到一团排列整齐的箭雨呼啸着向自己的头顶散落。这些箭矢的特点就是射程极远、威力极大,一轮下来便造成了首批攻城的一万士兵有了两成的伤亡。

等“一窝蜂”第一轮发射结束之后,守城的士兵信心大增,他们立即在各级军官的指挥下,将等身的长弓拉的满满的。

“长弓团,发射!”以善射出名的曹性毫不犹豫地下达命令。

于是数千支箭雨又从城头呼啸而下。

“所有床弩和轰天雷发射车瞄准城下井欗、云梯进行集射,务必将其击毁!”

城头的大型远距离发射装备立即发出怒吼,咆哮着将近丈长的巨大箭矢和冒着烟的轰天雷射向城下的大型攻城器械。

司马懿围攻上郭城的第一天,在付出了数千人命的结果下,毫无建树,无法奈何守城士兵分毫。但他并不着急,他觉得自己还是有收获的,因为他摸清了守城士兵的路数和底牌,而他还有底牌尚未揭开。~看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卷前言 南道心声 第六六四章 临洮守将名王双

?岷山位于凉州武都郡的西南、益州广汉属国的北部,呈现出西北至东南的走向。 岷山的西北与西倾山相接,南面与邛崃(念穷来)山相连。

这里峰峦重叠,河谷深切,山中长有云杉、冷杉和油松等大型树木,半山腰以上则生长着高山灌丛草甸。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不仅生活着参狼羌人,还生活着一种四蹄和眼窝发黑、身上长白毛、圆滚滚、胖乎乎的形似小熊的动物。大汉有名的博学家东方朔,曾在《神异经》中对这中憨傻可爱的动物有过记载:“南方有兽,名曰啮铁。”

感情后世被尊为国宝的大熊猫,在大汉时代的名字叫做食铁兽。

近日,在这片各种鸟兽活跃的山区里,忽然出现了大量的人群。只见他们背负着行囊,手中拿着弓弩和刀枪,缓缓行驶在山道之上,走在队伍最前端的正是生活在本地的羌人。

如果赵兴此刻能够看到数万人翻越岷山的壮观场面,他一定会联想到一千七百多年后那次载入史册的长途行军。

那支逃出四面大军围追堵截的草根部队,就是从这里翻越了岷山,进入了甘肃境内,最终完成了一次意义重大的会师,走上了改变历史的道路。当时一位伟人登上岷山之巅时,看见了雪峰如海的世界,于是挥笔写下: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或许是因为赵兴的出现,所以直接导致了许多不该在史书中出现的事件就这么顺理成章的发生了。率领大军行进在岷山之中的严颜,不停地盘算着大军抵达临洮的时间,他需要在四月上旬将部队带出这片山区,兵临凉国的南大门。

一开始,西路军的人数不过两万,但是从西海那边逃亡进入益州的烧当羌人和存钟羌人听说益州军要征讨凉国时,竟然自发地组织起来报名参军,发誓要为死去的族人报仇。生活在益州北部的参狼羌人和白马羌人看到凉国对待羌人的残酷手段,[小说网·。。]也是兔死狐悲,纷纷前来同行。

这样一来,严颜率军正式北伐的时候,队伍竟然壮大到了五万人。也就是说,益州西路讨赵军毫不费力地白捡了三万自带装备、自备粮草的雇佣军。这笔账怎么算怎么划算,若是让小商贩出身的赵兴知道了,肯定会眼红的不行。

赵兴在西域折腾了近小半年,不过也就带回来三万焉耆和山国的骑兵;人家严颜只是将讨赵的旗帜往那里一竖,就白得了三万凶悍的羌兵。这人比人啊,还真是会气死人!

轻装前行的益州西征军,终于在四月初三这天走出了岷山,在他们军旗所指的前方四十里处,便是陇西郡的南大门临洮城。

陇西郡是块好地方,这里不仅是董卓起家之处,在先秦之前更是李氏元祖李耳(老子)飞升之地,始有“陇西李”的说法。如今董卓和他的家人便被软禁在狄道附近的白石山上,放下屠刀,潜心向道的董卓,或许有朝一日也能看破红尘,白日飞升呢。

董卓能不能飞升尚未可知,但如果驻守在临洮南部都尉要塞里面的先锋军重步三师的官兵们不能拦下严颜的五万大军,只怕整个陇西郡的百姓都要在前来报仇雪恨的羌人刀下“白日飞升”了。

重步三师的师长是位非常年轻的将领,此人今年刚满二十,却已经身长九尺,使得动六十八斤的大刀,骑着高大雄健的大宛良马,可以开两石重的铁胎弓,背后暗藏着三个流星锤,百发百中,有万夫不当之勇。

这位在晋国声名不显的年轻将领,名字叫王双,是在某个大雪阻道的夜里,被赵兴从五原附近“捡回来”的。

王双,字子全,原是陇西郡狄道县人,因为父亲与羌人发生仇怨,被当时袒护羌人的狄道官府捉进大牢,最后折磨致死。还是孩童的王双和母亲相依为命,后来逃亡到了五原,从此在那里安定下来,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打小便向往参军当兵的少年王双,非常幸运地遇上去赵兴,于是比大部分有志参军的同龄人少走了许多弯路。他在卧虎城内的几年,因为吃上了太傅府的饭菜,不用为衣食之事担忧,所以放开了肚皮猛吃猛长,三年之中竟然长得和典韦一般高矮。

作为赵兴的贴身侍卫,王双有许多机会学习兵法和战策,也有机会跟着典韦学习武艺,等到他十八岁的时候,赵兴便让他前去向关羽报到,从此走上了成将之路。

关羽对赵兴送来的这个好苗子十分满意,所以从一开始便传授王双刀法,将他当成未来制服和镇压羌人的一柄锋利大刀来磨砺。在两年时间内,王双因为刀下砍死的造反羌人实在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