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 第4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乌丸人前来攻打辽东公孙度的兵力也就勉强凑够了一万,但却让驻守在高显一带的郭昕十分吃力。

原因很简单,乌丸人全部都是轻骑兵,尽管战斗力不如飞虎军和苍狼军,但却高出辽东汉军不少。最主要的是乌丸骑兵行踪诡异、飘忽不定,经常是劫掠了一处之后便迅速转移,使得郭昕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和应对。乌丸人的这种战斗作风,倒是与卧虎讲武堂提到的一种战术十分相似,那就是游击战。

公孙度手下一共有八万部队,这个数量放眼辽东地区已是十分的雄壮和强大,但因为驻地战线太长,所以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每个驻守点的兵力并不占优,这也是郭昕感觉吃力的重要原因。

郭昕一部在高显附近与乌丸人打了数仗,都没有取得预想的战果,这让公孙度十分恼火。

公孙度恼火也是有原因的。如今辽东在东线和西线同时与高句丽与乌丸人开战,虽然战事还没有出现无法控制的危局,但实际的进展情况却是让他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驻守西盖马一带的韩起与高句丽接战以来,对方派出了两万部队参战,在人数上算是和韩起扯平,但在战力上却明显要高过辽军。这些高句丽士兵生性执拗,彪悍而又凶残,仿佛是一群脱了毛的野人,在面对辽军士兵时个个悍不畏死,充分展示出了高句丽人的顽强和坚韧。

韩起部下的士兵在面对身穿兽皮,呀呀鬼叫的高句丽人时,显然被对方那种不要命的打法吓倒了,经常是在阵前未战先溃,丧失了与对方正面血拼的勇气和信心。

韩起率领的两万人与高句丽士兵苦战三个月,结果不仅没有攻占高句丽的前国都纥升骨城(今辽宁桓仁县五女山城),反倒是丢了西盖马和候城,让高句丽人兵临望平和辽阳。

辽东治所襄平(今辽宁辽阳)距离高句丽也不过才两百多里的路程,如今玄菟郡丢了大半,高句丽人只要向南推进一百二十里的路程,便可以兵围襄平,这使得身处襄平的公孙度非常的紧张,于是他急忙找来郭淮和廖化二人,寻求对抗高句丽人的对策。

郭淮建议公孙度召回驻守临渝关的公孙康,让其率领一万部队返回襄平,而公孙度本人则亲自领兵出战,郭淮和廖化二人愿为帐前先锋,好好地教训一番不知天高地厚的高句丽人。

公孙度接受了郭淮的这条建议,立即让公孙康率领一万骑兵火速回援襄平,然后任命郭淮为抗乌丸先锋将军,前去接替高显的兵权,命令高显前往临渝统兵一万,负责防范幽州西面的徐庶军。

公孙度本人亲自率领一万部队前往望平支援韩起,等于是变相地取消了韩起的军事指挥权。公孙度又任命廖化为抗高句丽先锋将军,前往西安平替换下了有些草包的二子公孙恭。

经过这么一番临阵换将,辽东的汉军居然神奇地顶住了高句丽和乌丸人的攻打,在站稳脚跟之后开始了反击。

接到赵兴返回卧虎城的密信之后,赵虎十分的兴奋。他知道是该对辽东发起全部行动的时候到了,于是立即安排东来客栈的大掌柜郑东来前往公孙康的府邸,私下里与公孙康密谋一桩对双方都有好处的生意。

郑东来告诉公孙康,他有办法私下里从晋国方向搞到一批上乘的武器和盔甲,但却无法从幽州方向走陆路运输过来。如果公孙康能够想办法调动辽东水军,派船从海上前往冀州渤海郡的浮阳接应,那么便可以实现这笔利润可观而且对辽东极为有利的买卖。

公孙康现在正面临着和兄弟公孙恭争夺继承权的现实问题,听了郑东来的提议之后不由得眼前一亮。虽然他对郑东来的手段也有一些疑惑,但经过这些年暗中的生意往来,郑东来以卓越的信誉和令人心动的回报证明了他的价值。公孙康与郑东来做生意,还从来没有吃过亏,每次都能获得十分丰盈的回报,这也是他最终选择相信郑东来的原因。

郑东来与公孙康秘密商议的时候,皮货商刘福也在暗中积极地与被剥夺了军权的公孙恭进行接触。

刘福告诉公孙恭,如今辽东两线用兵,后勤供给渐渐吃紧,如果他能够想办法为辽军搞到一批急需的军事物资,那就会扭转之前跟公公孙康竞争时的颓势。

病急乱投医的公孙恭急忙询问刘福,有什么路子可以从别处搞到大量的军需物资。刘福于是十分神秘地告诉公孙恭,只要他能够想办法请求公孙度让自己出任乐Lang郡都尉一职,那么今后刘福就可以想办法从三韩一带搞到大量的军需物资,支援辽军的两线作战。

公孙恭想一想刘福的这个提议,觉得十分不错,不仅可以让自己重新掌握一些军权,而且去了乐Lang那个较远的地方,正好可以脱离公孙度的掌控,自从在马訾水以东过上逍遥自在的好日子,于是他便哭哭啼啼地前去寻找公孙度,央求父亲能够给他一些兵权和地盘。

公孙度正忙着对打进玄菟郡的高句丽用兵,没有时间跟软磨硬缠的公孙恭蘑菇,于是便答应他小儿子的请求,任命公孙恭为驻乐Lang郡的都尉,统领那里的五千部队。

刚刚打发走了二儿子,公孙康又来拜见公孙度。公孙康将自己打算动用水师从幽州渤海走私晋国兵器装备的建议报告了他老子,公孙度听完之后半响没有说话。

公孙度问公孙康:“那郑东云到底是什么来路,他如何能够从晋国搞到武器装备?”

公孙康回答:“郑东来本来是孤儿出身,前来襄平经商已有多年,并没有任何对辽东不利的图谋的举动。这一次他之所以能够从晋国搞到一些装备,只因为这些装备并非晋国自己所生产制造的制式装备,而是在去年于汾水河边俘虏了一万多北军之后,缴获的大批战利品。晋国军队所使用的装备与朝廷匠作府生产的完全不同,这些武器放在晋国的仓库里面便成了累赘,于是负责管理军需物资的某位重要人物便想到了这条生财之道。”

公孙康的解释合情合理,打消了公孙度的疑虑,于是同意拨给公孙康数十条水师船舶,专门运输从渤海方向流出来的晋国装备。

第十四卷 驱虎吞狼 第六八玖章 撒满友谊的远征

张绣和李恢二人,这辈子还从没有一口气走过这么遥远的路程。

初春时节,苍狼军在玉门关外接到赵兴命令之后,便开始了一次充满传奇与神秘色彩的长途行军。

两万骑兵从焉耆国出发,首先是翻越了匈奴山(阿尔泰山脉),然后从呼揭人和金薇人的传统领地内通过,来到了西海,越过了甘薇河,穿越了燕然山,来到了匈奴人当年祭天的地方——龙城。

龙城,其故地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西侧的和硕柴达木湖附近。在它的东方四百里开外,便是当年骠骑大将军、冠军侯霍去病所封的狼居胥山(注1)。

匈奴人随着历史远去的脚步,如今已成为过眼云烟。投靠大汉的南匈奴人如今已经更名为尧兴族,与代郡以北的东部鲜卑人和乌桓人融为一体,以晋国子民为荣。向西逃离的北匈奴人在乌孙国和西域各国的不停打压之下,如今已经继续向西迁徙,进入了康居和贵霜国境内。

但当张绣率领苍狼军来到龙城时,还是有许多战士情不自禁地下马久久凝望和沉思。这是因为,在苍狼军中组建之初所吸收的战士之中,有一半以上来自于当时的南匈奴部族,人数达到六千之多。不管是南匈奴也好,还是北匈奴也罢,来到了他们先辈祭天的地方,自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感触,凝神远眺也就再情理之中。

曾经接替匈奴人统治这片地域的鲜卑人,如今也紧随着已经消失的匈奴人的脚步远去,只在马背上的牧人口中留下了一些悠长的民歌,偶尔还能泛起几丝回忆的浪花。

如今生活在龙城地区的游牧部落,都是已经投靠了黄轩族和炎晟族的部落,他们的族长手中肯定都是拿着一张用大汉文字书写的委任书,否则便有可能被时常出来巡逻的骑兵当成入侵者予以消灭和捕杀。

事实上,这些零星的小部落对于这张由晋国卧虎城颁发的合法身份证明书都不怎么排斥。只要拿到了这张盖着红彤彤大印的牛皮纸,不仅没有意味着部落被贴上了奴隶的标签,反而会提高自己族群的身份地位。

就像这次来到龙城的苍狼军,他们的粮草和供给已经告罄,所以需要从当地游牧部族手中收购一批。按照“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规定,从龙城一带游牧部落手中购买粮食、草料和生活必需品时,买卖要公道,要充分考虑这些部族从受降城里买回这些东西经历的长途跋涉,所以他们给出的价格要高出晋国官方报价的三成以上。

苍狼军大军远行在外,自然不可能带哪些沉重的金银铜钱,但他们带着足够数量的农兵商金行发行的银票。

一开始,李恢还担心战士们拿出银票来购买东西,当地的牧民们会因为不懂其价值而拒绝交易。但出乎李恢意料的是,这些部族当中阅历丰富的长者不仅会说一些汉话,分得清银票的真假,而且还知道许多发生在遥远南方的事情。

李恢不解,便问几位德高望重的老族长,结果这些老家伙们纷纷掏出了前几个月卧虎城发行的《晋报》。

既然军民都是一家人,接下来便少了很多麻烦,苍狼军一路向着东北方向行进,一路播撒着欢乐与友谊的种子。

顺着六月份北方大草原上温暖湿润的季风,张绣顺着安侯河一路向北而行,终于抵达了烟波浩渺的北海(贝加尔湖)。如果苍狼军绕着湖边继续向北行进,那么他们便会遭遇丁零(注2)族,而苍狼军现在的任务还不是占领北海流域,所以张绣只是在湖边沉入几块刻着汉子的大石,便再次率军向东而行。

在这年的六月份,苍狼军经过四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终于越过了额尔古纳河,抵达了大鲜卑山(今大兴安岭)的脚下。

既然鲜卑人已经成为历史,那就更无所谓大鲜卑山的称呼,张绣直接按照赵兴的命名,告诉全军将士,此山如今名为大兴安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