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将对自己所分任务都很满意,惟有王方翼不满意地应道:“诸将都可与敌交战,惟有我成了护粮官,这样安排实在让我难受。”
李林龙正色道:“你的职责最为重要,鸭绿水对岸到处都是山地,军需物品运转困难,想要胜利必须克服这个困难。因此可以说打高句丽能否取胜,关键是后勤供应是否充足。要想使后勤供应充足,就要提前准备,而想要准备好,就要有一名能干的将领统筹规划安排。你虽然年轻,却资格老道,在丰州时就是负责军需的副都督,可谓经验丰富,用你担任此职是最合适,我相信你能胜任这关键职务。等取胜后,本帅当上表朝廷重奖你!”
王方翼一听,心中高兴,痛快地答应下来。
会议散去,大厅内内只剩下了李林龙和孙仁师。
孙仁师笑着说道:“今天你的将领分工安排可谓满含深意啊!学生看出了些端倪!”
“哦?此话怎讲?”李林龙颇感兴趣地看着他。
孙仁师笑着应道:“大帅分了三个梯队,实则也按朝廷现在的三种势力划分的,高侃、高德逸、陈化南等人都与李绩有千丝万缕关系,用他们守鸭绿水西岸,以后用他们做第一拨攻击高句丽,可以消耗他们的实力,假若他们万一败了,山主还可以借机去掉他们的兵权;王方翼,陛下的舅哥,此次如此用他,限制住了他可能发展的大势头;至于第二梯队的将领,基本上都与山主有千丝万缕关系,完全可听命山主,山主想用这些人锻造一支征服高句丽的精锐,以后也可用这支精锐控制辽东和高句丽,乃至整个半岛,再创造一个听命于山主的东疆。”
李林龙拍了拍他的肩道:“我的学生中属你最聪慧,你猜的,很对。陛下,一直深疑我,使我对他失望的很。我想大治唐朝,这种理想从来没有断过,想治理就要有权,没权,谈何治理?而想有权,单靠朝廷恩赐,是不可能的,因为陛下深疑我,每次用完我,就要削掉我兵权,如此,以后可能是惯例,我的理想,不可能依靠自己的手实现了,也只有靠你们这些学生和部下的手才可能实现。所以每次让我出征,我都要充分把握机会,把自己的弟子、部下,推荐提拔到关键岗位,通过这些人,就可以实现我的大治理想了!高侃、高德逸、陈化南、王方翼等人都是人才,但他们不会按我的思路贯彻我的理想,所以我要尽可能把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压下去,让他们没有机会立功受奖,反之我把机会给你们这些弟子和部下,你们就有机会不断高升,最终全部占据关键位置,如此一来,我的理想岂不很好推动?”
孙仁师应道:“山主的苦心,学生知道,学生愿永远追随山主。”
李林龙道:“当前,你要把挑选出的五万精锐,训练成如同苍鹰军一般的劲旅,时间紧迫,只有五…六个月的时间,我想在明年春季时候用这支军队渡过鸭绿水,直掏平壤,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孙仁师胸中瞬间充满了豪气,大声应答:“山主,你就看学生的本领吧!”
第二十六章 辽东整军 (二)
孙仁师从营府军、建安军、右武卫军、安东军等近十万军队中挑选精锐,成立了平东军,下设五营,任用提拔了五员大将分管五营,分别为朴逆风统率雄骑营,兵力一万;黎黑统率虎骑营,兵力一万;耶律顺达统率狮骑营,兵力一万;许沧海统帅豹骑营,兵力一万;柳断刀(孙仁师的门生)统率鹰风营,兵力一万。再加上孙仁师的亲从营、密营、斥候营三千人,总兵力五万三千人,战旗为鹰头血手,分别驻防安市、白涯。
在孙仁师组建平东军的同时,为了防范东北的靺鞨族偷袭,李林龙又让娄师德把挑选剩下的近五万人,选出三万人,组成新的一支军队,赐名定北军,驻防辽东城。
最后挑剩的两万人一万划给了朱斯,驻防建安;一万划给了王方翼,驻防营州,负责物资筹集和运输。
各军都有统军将领负责组建和训练,李林龙就清闲了下来。
到唐朝几年来,历经了很多事情,他一直没有静下心来思考该如何改变历史,现在难得的清闲,使他可以得空整理思路,认真思考自己以后该做的事情。
他认为要想改变历史,首先要改造唐人,而改造唐人就要从改造思想着手。 对于当时在唐朝占统治思想的儒家思想他是从心里持一定批判态度的,认为其中的一些思想是禁锢中华民族思想的毒咒。
儒家中心思想是教化百姓仁义道德,学习它,可以使人文明有礼,使整个民族文明有序。但儒家思想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它的中心目的,就是让百姓服从君主,老实听话。百姓学习了这样的思想,个个老实听话了,变成了逆来顺受、怯懦软弱的人!如此一来,整个民族就缺少了血性和阳刚。没有血性和阳刚民族是危险的,它会成为一只任人宰割的绵羊。
拥有五千万人口、繁荣富裕的宋朝,被只有一百万人口的蒙古铁骑任意践踏;拥有五千万人口、商品经济萌芽的明朝,被只有几十万的满清征服;拥有三万万人口、百万军队的大清帝国,被世界列强屡次打的割地赔款;拥有五万万人口、几百万军队的中华民国,任意放进倭寇蹂躏大好河山……
这一切都是儒家思想消磨了民族应有的血性,才酿成了中华民族一次次不堪回首的历史。
如果没有儒家思想,还是象大汉时期的男儿那般普遍习武斗勇,全民皆兵之下,谁敢欺我泱泱中华?宋朝以后的历史将会真正改写。
可是简单的否定儒家思想,是不可行的,因为儒家思想充斥了大唐的方方面面,渗透到了大唐的血脉里,想改变儒学在大唐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必将遇到来自统治阶层的贵族、地主、儒生们的疯狂围剿,恐怕什么新思想没等实施就得夭折。
他思考再三,决定折中一下子,以吸收儒学里面精华思想为基础,融合自己想要填加的主动进攻、积极进取的丛林竞争思想,编写一部思想法典——《武学法则》。
在这本以鸿扬发展儒学为名义的法典里将把积极进取、主动进攻作为他的主体思想,用这种思想培养儒生“爱国、爱民族、团结、友爱、自信、自强”等精神,增强儒生们“习武、竞争、进取”等意识。
《武学法则》推广起来以后,儒生们将变的坚强和强悍起来,也必将带动百姓,使整个民族变的强悍起来。
他暗思:只要这步骤成功,整个民族将逐渐充满自强进取精神,并因为普遍习武,增添了血气和阳刚。那时一个拥有血气的民族,将是不可战胜的。也到那时,中国将必然不会再有被蒙元、满清统治的历史,不会再有鸦片战争的耻辱,不会再有倭贼得逞侵略中华的可能……
李林龙决定倾力编写《武学法则》,他把营州长史卢照邻找来,又招聘了四十多名在营州、幽州几地有些声望的儒生。
他知道〈武学法则〉想要编写和推广,单靠自己是成功不了的,必须有一个团队,共同去努力。所以应当得到这些儒生们的支持,把他们变成团队队员,共同编写此书,并积极推广。
他把儒生们聚集在一起,笑着说道:“我最近学习儒学的《论语》、《诗经》等几本论著,看了半天,由于才疏学浅,有很多地方颇为难解,故邀请诸位前来,帮助排疑解惑!”
儒生们都自负满腹经纶,见他如此一说,个个抖擞精神,想要一展学识。
李林龙说道:“有两户人家生活在一处风景秀丽的小岛,一户人家是勤劳的农民,他有位漂亮的妻子,由于他的勤劳肯干,他家颇有家资;另一户是名懒惰的闲汉,他不好劳动,生活的很窘迫,虽然勤劳农民经常周济他,可是他依然觉的吃不饱、穿不好,因此他时常想:要是我能夺取农民家的资产,占有农民家的漂亮老婆有多好。请问,农民知道了懒汉这样的想法,该怎么处理?”
一名儒生站起摇头晃脑地说道:“农民应当找他谈心,告诉他不应当有这样的想法,劝他改邪归正,为其一;其二,可以多给他粮食、衣物,使他生活无忧,以德服人;其三,多加强防备,防患未然。”
李林龙笑了笑,继续说道:“人的欲望永无止境,学子考上了功名、当了小官,就想到当更大的官,当了更大的官,就想到发财盖房子买地;小商贩争了小钱就想买商铺,买了商铺,还想买更多的商铺……这样的想法几乎人人都有。那名懒汉也是如此,农民给了他足够的粮食、衣物,他吃饱了、穿暖了,可是他新的欲望又来了,他想要是每天有山珍海味,每天有娇娘陪伴多好,于是在欲望驱使下,他又开始惦记农户家的资产和漂亮的女人。此时,农户该当如何呢?”
儒生们没了词,有儒生应当道:“那只有防患未然了,多多提防他。”
李林龙继续笑着说道:“百密一疏,农民有一天出去劳动,懒汉趁虚而入,欺凌了农民的漂亮妻子,掠夺了农民家的财富,农民后来知道了当怎么办?”
儒生们愤怒地应答道:“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与他拼了!”
李林龙脸上正色起来,声音提高了几度,大声说道:“拼了!可是这一切都已经发生了,农户的家里已经被蹂躏,他的妻子已经被欺凌,他即使杀了懒汉,耻辱也将永远萦绕于他的内心。这样步步后手与人,是解决事情的办法吗?你们解决问题就按这个思路解决吗?要是把两户邻居放大到国家,等到自己的国家被人侵略和掠夺了,尸横遍野、十室九空时,才记得报仇吗?是不是有些晚了?”
儒生们脸色难看起来,个个脑袋低垂。
卢照邻问道:“大帅有何高见?”
李林龙应道:“农户要是在那名懒汉第一次遐想时,就果断出击,杀掉懒汉,那么还有以后的事情发生吗?”
有儒生说道:“这样的做法有失仁道,况且万一懒汉没有最后侵占农户,岂不怨杀了懒汉!”
李林龙眼睛圆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