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下遵命。”左立敦只好领命。
“你回西疆了吗?看见阿旺了吗?”杨雪问道。
“看见了,他还拨给我三百名快刀手,专门准备为酋首铲除不满意的人。”左立敦应答。
“恩,很好,你要记住,烧完房子,还要杀掉胡秀香和灵儿,我看她俩也不顺眼。”杨雪神情透着恨意。
“这让李大帅知道了,会恨酋首的。”左立敦极度吃惊地应道。
“我就让他恨和心疼,哈哈……”她大笑不止,脸上布满狰狞。
左立敦恐惧地看着她,心里暗自道:“酋首疯了!”
第三十三章 跨海作战(一)
李林龙一路东行,连行两月左右到达辽东一带。
此时的辽东白雪皑皑,正是隆冬季节。
想起过去征战的岁月,李林龙感慨万千,睹景思人,不由得怀念起那些在辽东战场马革裹尸的苍鹰军弟兄。他特意穿过盖州,祭奠夺取和保卫盖州战死的一万多苍鹰军将士。
“我有一位好兄弟叫阿都勇的就战死在这里,他要是不死现在也是一方大员。”李林龙站在盖州城外专门为苍鹰军将士修的英烈园阿都勇墓前感伤地对雅婷说道。
“龙龙,这个英烈园好大呀!看不到头,难道那次战役死伤这么多人吗?”孙雅婷见园里密密麻麻林列着大大小小的坟墓,惊奇地问道。
“一寸山河一寸血,每寸土地都是将士们用生命换来的。谁都可以忘记他们,我却不能忘记,那可都是生龙活虎的汉子啊!可现在却永远长眠在这里,看了让人感伤!”李林龙心情忧暗,边说着边在墓前焚上香。
牛羊等祭品摆放在祭桌上,有将士给李林龙倒了三碗酒。
“第一杯酒,我敬园中所有的将士,是你们的英勇战斗保证了我苍鹰军战无不胜,也确保了我大唐子民安居乐业,无外患之忧,请喝此杯酒。”酒撒在了地上。
“第二杯酒,我敬阿都勇为首的所有死难的苍鹰军大大小小的将领,是你们身先士卒,英勇拼杀,才确保了我苍鹰军军威巍然屹立。请。”酒再次撒在了地上。
“第三杯酒,我敬阿都勇我的好兄弟,当兄长的看你晚了……”酒又撒在了地上。
“再倒三碗酒。”他说道。
有将士倒了三碗。
李林龙说道:“我陪大家喝三碗酒。”他一杯杯端起喝了下去。
“龙龙,你这是干什么?”雅婷见状想拦阻他。
李林龙酒量并不大,三碗酒下肚,已经醉意朦胧,这些天心中憋的怒火,不由得发泄出来,他把最后一个碗摔在地上,愤恨地说道:“我率弟兄们南征北战,无非为了我大唐国富民强,外无忧患,本身并没有想朝廷感功礼遇,而如今非但无感功礼遇之事,却屡遭排挤和疑忌,这不让人心寒吗?怎么不让人愤懑!”
雅婷规劝道:“别说了。小心传出去,让陛下知道。”
李林龙冷笑。
英烈园外忽然马嘶人沸,一大群人出现在园门口。
李林龙的亲从们全都握刀在手,那些紫薇学子会武功的也都摁住兵器。
辽东是高句丽人多的地方,李林龙的铁血政策,自然有很多人恨他,所以大家都很小心。
“禀大帅,是建安州都督朱斯听说大帅来了,特来拜见。”守在园门的亲卫跑来禀奏道。
“哦。让他过来吧!”李林龙应道。
朱斯自己走了过来,见着就要行大礼。
李林龙扶住他,高兴地说道:“原来是兄弟,快起来。”
“大哥,兄弟真的好想你,这次到盖州,说啥也得住上几天。”朱斯激动地说道。
李林龙拉住他的手说道:“我是过客,这次就叨扰一宿,以后有时间在过来住几天。”
“大哥,这次奉朝廷之命征讨倭奴国,以后那里就是你的封地。你还能经常回来吗?”朱斯有些忧虑。
“我的学生、部下到处都是,我岂能不管他们,我一定要回来的!”李林龙坚定地回应。
……
高宗对前一阵子因官员调动受李林龙施暗手没有做成之事,一直耿耿于怀,从营州高侃传回来地消息,知道李林龙已经过了鸭渌水,他想把李林龙势力再次拔除的念头又萌生出来。
在朝堂上面对群臣,他说道:“按照惯例,边军将领定期更替,现在北庭都护府大将军任雅相、西征军大总管裴行俭都任职两年以上,应该有所轮换,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兵部尚书梁建方出班应道:“陛下,万万不可,最近边境军情奏报不断。大食方面,大食联军二十多万与西征军对峙;吐蕃军队因刘审礼投靠,也蠢蠢欲动,威胁葱山路一带。任雅相、裴行俭熟知地方情况,又都是将才,可以震慑他们,临阵换将,恐震动全盘。”
许敬宗最近收了任雅相和裴行俭送的好处,再加上得到他们将要投靠他的暗示,所以也出班说道:“朝廷现在可用将才并不很多,有二人镇守边境,可保朝廷无忧,换了他们将导致军心不稳,外敌则有机可乘。”
他的话音落,那些得到好处的大臣们也纷纷出班反对换将。
高宗心里不乐,可是大臣们都是从社稷角度说事,自己没有理由驳斥,便换话道:“雍州都督娄师德虽然刚任命不久,此人是名善战武将,但治理地方军务能力另人担忧,放在雍州不妥,朕想应调他去回京候旨,另外任用。”
“陛下不可,雍州一带现在是高句丽、百济、新罗移民聚集区,状况十分不稳,需要一员猛将镇守,娄师德可胜任此职。”说话的是丞相裴炎,他因为人正直与同样正直的娄师德互为欣赏,彼此交情深厚,故从友人角度出班为其说话。
高宗见自己的提议被群臣接连否决,暗思:朝廷现在可真是错综复杂,想动李林龙的人,看来也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并不容易啊!
正思考时,一大臣出班奏道:“臣参中书令李义府贪赃枉法,抢夺人妻,霸占土地等十三大罪。”
接着又有十多人出列奏道:“臣等也参中书令李义府。”
高宗心里暗惊,他求助的回头看帘后的武媚娘。
……
李林龙到了平壤。
孙仁师、刘仁愿热烈欢迎他的到来。
“山主,下一步如何具体运作?”孙仁师问道。
李林龙知道自己一系的人因为自己被朝廷遗弃,人心非常不稳,都盼着自己拿出个具体章法。
他也觉得该把自己心中的打算说出来,道:“这些年我苦心经营目的就是想大唐永保繁荣昌盛下去,使我朝百姓世代永享安乐。为此对外率军开疆扩土,消灭潜在的危患;对内在西疆、西域、辽东和这半岛推行严密的治国律制,发展经济,以制度和法律约束百姓,效果取得了一些,但因是地方政策与朝廷律法多有抵触,推行起来也很困难;在思想上我主抓编写了《武学法则》举国推广,为的是改变百姓奴化思想,树立自强奋斗之心,但这也是朝廷忌讳的。所有这一切可以说都刚有起色,却又面临夭折。夭折的原因就是朝廷不是咱家的朝廷,而是当今陛下的朝廷,咱的措施、办法再好,陛下怕危害他的统治也断不会用。”
孙仁师、刘仁愿都低下头思考。
许久,孙仁师道:“山主,你就没有考虑用非常办法,更换陛下之策,立一个我们需要的皇上吗?不走其他道路,老是委曲求全,用不了几年,陛下必然把你的这些学生、部下统统换掉,那时山主的雄伟抱负也化为烟云。”
李林龙摇头感叹,应道:“现在不是良机呀!只有等到朝廷乱时才有机会,所以大家只有忍,保住权力地位再图良策。我目前先率军夺取倭奴国诸岛,发展生产民生,以为基地。我预测三年后吐蕃进攻土谷浑,再有七年,与我大唐开战,那时我当回到中原。”
孙仁师难过地言道:“还有十年呢,太漫长了,怕等不到那天,我们的军权都被收走了,想助山主也帮之不上。”
李林龙道:“我所有的部下、学生,目前大多都是三十岁左右,个别四十岁左右,这样的年龄只要不犯错误,忍辱负重,十年后当是大权在握之时。”
“以后与山主怎么联系?”孙仁师问道。
“当有人经常与你保持联系,会有我的指令给你们的。”李林龙应道。
刘仁愿见话语太沉重,插话说道:“山主,我把我的军队都调到平壤一带来了,加上山东和辽东的海军,实际上咱征讨倭奴国的军队可以达到八九万人,加上民工有六七万,咱带到倭奴国的可以有十五万左右人,再加上陛下答应给咱迁移十万百姓,咱能有二十多万人口了。”
李林龙挥手打断了他:“现在不要太乐观,我估计倭奴国不会束手就擒,当会拼死与我作战,你们探知他们防御情况如何?”
刘仁愿应道:“倭奴国设置了几道防线,第一道太宰府(在九州)建“水城”。(注释:实际上是一座用于防御的土坝,坝长1。2公里,底部宽80米,高十几米,外侧是一条5米深的水沟)。集合兵力五万众。第二道在难波城(今大阪)附近海面还有一支由两千艘战船组成的十万军队,准备用于同我水军决战之用,那条水道并不宽阔,利于他们小船机动,而不利我大船运动。第三道是难波、平安京(今京都)和平城京(今奈良)构成的三角防线,有兵力七万多。”
李林龙思考半天,笑着说道:“倭奴国未开化之国,没有兵法概念,因此防线布局可谓漏洞百出。我看这样,我军兵分两路,一路在陆路登陆直取难波、平安京和平城京三角防线,他们的聚集区没有城郭,大多都是寨和木寨,好破。水陆水军绕过去,封锁难波入海口海面,把他们水军困在水道里,陆上胜利后,封锁他们水军的补给,不用打,他们水军在四面围困下没有粮草就崩溃了。最后咱们集中兵力打太宰府,那些鳖兵,没了后援,也就是个王八。”
几人都大笑了起来。
第三十三章 跨海作战(二)
冰雪融化,春暖花开。热闹的十五灯会刚过,长安就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城的蹊跷之事。曾经名震京师的将军府,夜半起火,浓烈的火势借着春天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