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你们的帮助……”鲜于辅冲着众人连连拱手,“今日的朝政控制在北疆大臣手中,只要你们和我一起联名上奏,和我一起齐心协力,朝廷的对外策略一定会发生改变。为了确保这个策略能够持续实施并且得到正确的推行,我们需要一个能够正确理解‘以夷制夷’之策的天子,需要一帮能够正确理解‘以夷制夷’之策的大臣。所以,我们要做的事还很多很多……”
鲜于辅仰天悲叹,“我不行了,我的时间不多了。我希望临死之前,能看到朝廷颁布一个正确的对外策略,这是我今生唯一的心愿了。”
众人吃惊地望着鲜于辅。
“羽行兄,现在还是新年,你不要说这种不吉利的话。”李弘安慰道,“你今天这番话,提醒了我们。我们的确做得很不足,对策略的理解也有很大错误。我们几个会想办法解决此事。你这番话我会原原本本地告诉殿下,告诉子烈(徐荣)、飞燕(张燕)和仲渊(李玮)他们。希望他们能重视对外策略并且马上做出修改。”
“这趟边疆之行,对陛下的震撼很大。在金雪原的时候,陛下曾说,如果他是鲜卑人的首领,他长大了一定要率军攻打大汉,由此可见边疆和大漠的困苦对他触动很大。他会是一个好皇帝,会完成我们的心愿。”
李弘转头望向阎柔,“羽行兄病倒了,北疆的事就交给你。”
“你呢?你要回长安?”阎柔问道。
“不,我打算带陛下到辽东去一趟,然后到乌侯秦水,到火云原。”李弘笑道,“我要带着陛下看看这广袤的万里疆土,让他知道大汉的雄伟,让他知道大汉的穷苦,希望他能把西北两疆和大漠牢牢记在心里。大汉能否中兴,关键在于西北两疆和大漠的稳定,将来还有西域的稳定,只要这些地方稳了,大汉的繁荣昌盛指日可待。”
“辽东乌丸的叛乱刚刚平定,东部鲜卑的内讧余波尚未平息,此刻去辽东太危险了。”玉石急忙劝道,“大将军,你还是回长安吧。殿下到了晋阳后,三番两次催你回京,你为什么就是不听?”
“我不回去,殿下就不会回去,这样仲渊可以在子烈、飞燕的支持下,大刀阔斧地推行改制,没有人可以阻挡他的‘攻势’。”李弘叹道,“仲渊等了很多年了,好不容易等到机会,我不能让他半途而废啊。殿下如今大权旁落,又被仲渊逼得远走晋阳,心里的愤怒可想而知。过段时间,改制之策一一推行实施了,初见成效了,她大概就能理解仲渊的艰难和忠诚了,她对仲渊的怨恨也会渐渐消散。”
“但是……”雷子苦笑道,“到了那个时候,朝堂上的矛盾大为缓和,大司马和丞相几乎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他们在朝野上下非常有威信,权势更是如日中天,这对大将军来说……”
“我需要他们建立比我更大的威信,我需要他们的权势和我旗鼓相当,甚至超过我……”李弘看看众人不解的目光,笑着说道,“但他们做得还不够,威信还不够大,权势也还不够大,我还要给他们更多的时间。”
“为什么?”卫峻吃惊地问道。
“有件事,你们心里大概都有数。”李弘犹豫了片刻,决定还是解释一下,“我们都是一起从幽州走出来的,我们生死与共,亲如兄弟,我也不打算隐瞒你们。早点说出来,你们也好有个心理准备。”
众将神色凝重。鲜于辅冲着李弘微微一笑,似乎对他这种做法很赞同。大家都是兄弟,有些事早点说出来有好处,免得将来惹出不必要的麻烦。
“就是雯儿和秀儿的事。”李弘低声说道,“过几年,她们两个总有一个要进宫,那时我就是外戚了。”
“外戚和后宫不得干政,这是大汉律的规定,这是原则,这是大汉之所以逐步走向败亡,这是我们打了二十多年的仗,这是导致几十万将士和上千万百姓悲惨死去的根本原因。”李弘用力挥了一下手,“从张温等七位老大臣到晋阳重建朝廷开始,从我们开始中兴大业那一天开始,这个原则就重新成为大汉一条不可更变的律法,凡违背者,以谋大逆论处,杀无赦。”
众人骇然变色。虽然谁都知道李弘会成为外戚,但谁都不会想到李弘会主动离开朝堂,即使李弘今天说出来了,众人还是难以置信,内心极度震骇。
“或许你们说,不让雯儿和秀儿进宫,但此事我能做主吗?整个朝廷都在逼我,我能不答应吗?我答应了,就是外戚,我成了外戚,我还能继续把持权柄吗?我继续把持权柄等于践踏大汉律,那么,大汉律失去了尊严和威仪,大汉还能中兴吗?我们打了二十多年的仗还有什么意义?”
“你去哪?”卫峻急促地喘了一口气,紧张地问道。
“我还能去哪?当然是这里了……”李弘指指脚下的地面,“这是我的家,我回家,我为大汉戍守北疆。”
“陛下主政了,你走了,但殿下还在,她短期内不会交出权柄,这不成了后宫干政吗?”阎柔马上想到了一个可怕的问题,说话的声音不由得有些颤抖。
“这就是我让子烈、飞燕和仲渊迅速在朝堂上建立威信,并且任由他们权势增长的原因。”李弘说道,“我之所以带着陛下远征西北两疆,之所以让无畏(燕无畏)带着风云铁骑驻守晋阳,就是为了让他们控制全局。将来我走了,殿下的事是个很大的麻烦,能不能逼迫殿下顺利交出权柄,关键就在朝廷。如果朝堂上没有几个实力相当的大臣,天子要想掌控全部的权柄,难度很大。后宫干政,迟迟不愿交出权柄,这在本朝历史上有很多先例,为了防患于未然,我们必须早作准备。”
众将暗自惊骇。想到大将军离开朝堂后,天子和长公主之间的争斗,众人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深夜,李弘和诸将起身告辞。
“子民,你什么时候走?”鲜于辅问道。
“二月。”李弘想了一下说道,“不出意外的话,二月中我就带着陛下先到卢龙塞,然后去辽西,再到辽东、乐浪两郡。时间允许的话,我带他到扶余、高句丽巡视一下。”
“那你大约何时到乌侯秦水和火云原?”
“应该在五月前后。”李弘说道。
“要不要把这个消息先告诉柯比熊?”
“可以。”李弘说道,“本来我想到了辽东后再告诉他,既然你知道我的意图,那就先告诉他吧。希望他能在五月前,把扶罗韩和射隆的事解决了。当然,这个时间太短了一点。”
“我恐怕坚持不到那个时候了。”鲜于辅突然说道。
李弘脸色微变,走到鲜于辅身边,抓住了他的手,“羽行兄,再过几年,我们两个要调个位置,你到京城去,我在北疆,如果你……”
“子民,我真的不行了,我有预感……”鲜于辅淡淡一笑,“如果你回来的时候,我已经死了,你记住丧事一定要简办,切记。”
李弘悲楚万分,一时无言以对。
第二天,小天子在中军将军贾诩、左中郎将段炫的陪同下,赶到骠骑将军府看望了鲜于辅。
闲聊当中,鲜于辅提到了稳定西北两疆的策略,他的建议和贾诩的想法极其相似,两人谈得非常投机。小天子坐在鲜于辅身边,不时插嘴询问,三个人有说有笑,气氛很热烈。
二月中,小天子和大将军李弘率军离开蓟城,北上巡视卢龙塞。
第六十二节
二月下,大军到达卢龙塞。小天子和大将军拜祭了当年在卢龙塞大战中阵亡的将士,然后率军出塞,直奔辽西。
辽西太守孙瑾、辽东乌丸大单于楼班相迎于玄水之滨,陪同巡视。
三月下,大军长途跋涉一千多里,到达辽东。辽东都护李溯、新任辽东太守公孙康等大臣迎驾于辽水。
四月中,扶余王尉仇台、高句丽王伊夷模赶到辽东觐见大汉天子。
四月,在拓跋韬、素利的斡旋下,扶罗韩、射隆、柯比熊在闪电河畔歃血结盟。
整个冬天,扶罗韩都在为结盟而努力。虽然大汉天子答应了他的求和,但这种求和实际上只是休战,大汉天子不允许他回到弹汗山,叫他和射隆一起滚到大鲜卑山去。他们不愿意去,他们的部下和各小部落首领更不愿意去。不愿意迁移的结果就是打仗,但面对强大的汉军和杀气腾腾的柯比熊,他们没有半点胜算。此时只剩下一个办法,那就是向柯比熊、射缨彤等人求和,大家都是鲜卑人,没有必要自相残杀,应该携手为重建大鲜卑国而努力。鲜卑部落之间和解了,齐心协力了,大汉为了北疆的稳定,也只有退一步了。
柯比熊嗤之以鼻,咬牙切齿。当初你率军攻打我的时候,为什么不说这句话?要和解可以,你把熊霸叔父还给我,否则我们不死不休。熊霸早就阵亡了,死人岂能复活?
射缨彤更干脆,一刀把使者的脑袋砍了。没有和解的可能。你伙同射隆杀了我叔父射墨赐,我岂能不报仇雪恨?
扶罗韩无奈,只好求助于北部鲜卑王拓跋韬和东部鲜卑的老帅素利。
拓跋韬没有出面,让小王拓跋貉到弹汗山和火云原走一趟。
拓跋韬现在碰上了难题。丁零人的首领阿古罗死了,他几个儿子大打出手,部落分裂,其中两个儿子带着至少三万户南下投靠拓跋韬。当年拓跋韬为了稳住漠北,和阿古罗联姻。彼此都是亲戚,不能见死不救,但这么多丁零人不好安排,放到哪一块草场都损害了其它小部落的利益,而且也是一个安全隐患。为此他三番两次找到汉北郡太守赵恒和漠北都护铁钺,希望他们能帮忙。赵恒建议把丁零人一分为二,一部迁到河西,因为那里急需人口,一部迁到阴山西北麓,居于鲜卑人和匈奴人之间,这样既能缓解两族之间的矛盾,又能消除丁零人带来的隐患,同时还能给乌拉铁骑提供大量的兵源。赵恒的主意是不错,但需要朝廷的批准,需要和西部鲜卑王步度更、匈奴大单于刘豹协商。因为这事比较麻烦,所以拓跋韬无心关注扶罗韩。在他看来,大将军肯定要杀扶罗韩,和一个死人有什么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