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帝国风云录- 第9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谎鞫鲜樾蛔铮鞫辖筛乘埃课铱矗蒙钡幕故且保灰俦裁椿孟肓恕!�

皇甫嵩看看李弘,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大将军如今平定了冀州,手上有了钱粮,说话口气果然不一样了。”

“大将军这句话的确有道理,但大将军必须要知道,以河北目前的实力,南下平定天下难度很大。大将军不仅需要时间蓄积力量,更需要时间拯救天子和朝廷。如果大将军置天子和朝廷于不顾,独自统率大军渡河南下平叛,阻力非常大。”

“我今天在这里说句不客气的话,大将军如果没有天子做后盾,南下作战,肯定会被人说成是篡逆。你想想,袁绍和曹操这些人要是打不过你,李傕和郭汜又怎能守得住关中?当他们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必然要联手对付你,而联手对付你,最有效的武器就是天子和朝廷。如果他们改弦易辙,尊奉天子,遵从朝廷,诏告天下讨伐你这个叛逆,河北会变成什么局面?河北各州郡会不会背叛你?没有了稳固的河北,没有了强悍的根基,你还能坚持多长时间?”

“董卓为什么能坚守关中?李傕和郭汜为什么能号令天下?不是因为他们武力强大,而是因为他们挟持了天子,手上有凭仗。”

“大将军为什么不敢打关中?不是你实力不够,而是你看到天子被奸侫所挟持,心中畏惧。你既担心天子被奸侫所弑,又担心奸侫以天子的名义诏告天下说你是大汉叛逆,把大汉倾覆的罪责全部推到你头上,让你成为众矢之的,让北疆瞬间崩溃,让社稷轰然倒塌。所以你瞻前顾后,畏首畏脚,犹犹豫豫,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天子和朝廷被奸侫所挟持。如果天子和朝廷都在河北,都被你救了出来,你如今会不会打关中,会不会理直气壮、不顾一切地杀过黄河?”

皇甫嵩郑重地看着李弘,一字一句地说道:“今天,董卓死了,袁绍进驻洛阳了,天子和朝廷再次被奸侫挟持,皇权倍受打击。朝廷的威信已经降到了极致,社稷已经到了倾覆的边缘,天下的形势已经彻底变了,大将军拯救社稷的策略必须要改变,必须要做出重大调整。”

大帐内鸦雀无声。

李弘神色凝重,低头沉思。

去年一年发生了太多的事,长安朝廷的大臣们奋起最后一丝力量,意图拯救大汉,把大汉从死亡的绝境里拉出来,但他们失败了。大汉在生与死之间挣扎了一下,然后以更快的速度向败亡的深渊坠落了下去。

皇甫嵩和朱俊这些武人尽力了,王允和黄琬这些士人也尽力了。死去的人被埋在了乱坟岗里,成为了历史。活着的人还在品尝着失败的痛苦,他们在绝望中反思,他们在锲而不舍地努力,他们誓死要为自己心中的圣地献出最后一滴鲜血。

皇甫嵩和朱俊就是带着这样的目的走向了关东,走向了中原。他们要救出天子,救出朝廷,即使社稷轰然倒塌了,但只要还有大汉的天子,只要还有大汉忠诚的臣民,大汉就能重建,社稷就能中兴。

李弘抬起头来,映入眼帘的是长公主那双哀怨的眼睛。长公主的樱唇轻轻地抖动着,她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已经把心中的所想全部告诉了李弘。她想求求大将军,她想救出天子。

李弘心里一软,小声说道:“打完幽州后,我去打关中。”

晚上,大将军李弘、镇护将军张燕、张温等诸多老臣,长公主府的荀攸、张范,大司马府的李玮、司马朗,大将军府的朱穆、田畴等大吏聚集在大帐内,为何时勤王激烈地争论着。

幽州发生的事,让皇甫嵩愈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公孙瓒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将军,他不但挟持太傅,还射杀太傅,谁给他这么大的胆子?他多年的经书念哪去了?他戍守边疆多年,熟知大汉律法,他为什么敢这样无法无天?一句话,天子和朝廷成了摆设,大汉威仪扫地,各地州郡拥兵自重,这大汉律法还能约束谁?这经书里所教导的忠义和现实根本是两回事,谁还信忠义?

张温等老臣到晋阳设立朝廷的时候,其中兴主旨是改制兴国,但改制牵扯到皇权和相权的制衡问题,所以当时的意思是等改制成熟了,再西进勤王,以消除推行改制的阻力。

现在形势变得太厉害,各地州郡大吏不但拥兵自重,还为了各自的权势和地盘互相征伐了。此刻社稷已经崩溃,大汉迅速走向了分崩离析。造成这种局面最重要最直观的一个原因,就是天子和朝廷威仪尽失,天子和朝廷失去了对天下的控制,纲常律法彻底沦丧。

因此,要想挽救社稷,最重要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勤王,重振大汉天子和朝廷的威仪,然后再平定天下。至于改制兴国,现在已经无足轻重,国都没有了,还改什么制?

在皇甫嵩看来,立即勤王是拯救社稷的唯一办法。

然而,争论的结果不仅让皇甫嵩失望之致,也让大将军李弘瞠目结舌。

除了崔烈、马日磾等个别老臣,其它的河北大吏几乎异口同声,一致反对立即勤王。

张温、丁宫、陈纪、蔡邕、赵岐等大臣非常顽固,他们坚定地认为,当前的形势并没有恶化到社稷即刻败亡的地步。先改制,后勤王,依旧是拯救社稷的最好办法。当年光武皇帝中兴的时候,形势远比今日恶劣,但由于光武皇帝在称帝后迅速改制,增强了实力,最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平定了天下,中兴了大汉。这个发生在一百多年前活生生的例子难道还不能给我们指明方向?

“如今河北的确有实力勤王,但勤王之后呢?河北会不会成为各地州郡攻击的目标?如果袁绍、曹操、张邈这些人说大将军挟持了天子和朝廷,并以此为借口攻打河北,河北能支撑多久?”张温情急之下,脱口说了一句让众人震骇不已的话,“今日的天子和朝廷被奸侫反复挟持,已经没有任何威仪。这个皇统是不是要重建,我们也要考虑了。

张温马上察觉到自己失言了。但蔡邕随即用激动的大叫声把张温的话掩盖了。

“目前的改制仅仅局限在财赋和选拔之策上,远远没有涉及到重点。天子如果到了河北,或者我们攻占了长安,那么,皇权和相权如何制衡?官职如何修订?如何防止后宫、外戚和宦官主掌权柄?这些事我们想好了应对之策吗?大家是不是想再次看到王莽之祸?梁翼之祸?奸阉之祸?这些事没有解决,大汉能中兴吗?难道大汉有了天子就能振兴?既然大汉有了天子就能振兴,那为什么大汉会走到今天这种倾覆的地步?”

荀攸、张范、朱穆等大吏坚决支持张温等老臣的意见。他们认为只要北疆军不进攻关中,天子就不会受到伤害。只要天子和朝廷在,各地州郡大吏的胆子再大,他们也不敢公然篡立,最多不过称王称霸而已。

李玮、田畴的说法就更有点惊人了。袁绍、曹操、张邈之流居心叵测,不但要称王称霸,还要篡夺社稷。看看历史上成就了王霸之业的人,后来都干了什么?难道他们还会把自己的霸业拱手送给天子,等着天子来诛灭自己的九族?以他们目前这种对待天子和朝廷的态度,就是谋逆,应该毫不犹豫的全部杀绝。

大将军李弘没有任何理由反对河北大吏共同做出的决定,他只能宣布河北暂不勤王。

皇甫嵩仰天长叹,心中悲苦不堪,两行老泪缓缓落下。

五年前,当太傅袁隗策划讨董救国的时候,袁绍和一帮士人背叛了天子,背叛了大汉,把大汉推向了败亡的深渊。今天,当长公主和大将军哀求河北大吏西进勤王的时候,张温和另外一帮士人竟然也毫不犹豫地背叛了天子,背叛了大汉,把摇摇欲坠的大汉奋力推向了崩溃的绝境。

大汉曾以两次党锢之祸血洗了士人,今天,终于轮到士人血洗大汉了。

士人的背叛灭绝了大汉。

第二天,皇甫嵩专程去拜访了郑玄、张牛А⒑训人度濉�

郑玄的到来,确定了古文经学在官学的绝对地位。但由于郑玄对今文经学持肯定态度,所以研习今文经学的士人也勉强接受了郑玄的经学理论。郑玄在经学上的地位太过高超,就连当今世上今文经学的硕儒,泰斗级的人物何休都自叹不如,更不要说其它人了,不服也得服。

郑玄以古文经学为生,兼采今文经学之长,融会为一,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经学理论。虽然这套经学理论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推广和学习,但这对大汉和大汉士人们来说,其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官学在河北大吏的努力下,悄无声息地达到了改制的目的,皇甫嵩对此极为惊叹。最早皇甫嵩和张温等大臣在长安议论改制兴国之策的时候,都认为难度最大阻力最大的是官学的改制,然而结果却大出意料,最早改制成功的竟然是官学。

第三天,皇甫嵩拜别了长公主,孤独一人往青州而去,他还要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挽救大汉。

****

大汉国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四月。

四月初,长公主听说李弘执意要去幽州,而且拒绝了众多河北大吏的劝阻,于是亲自找到了李弘,“大将军要去幽州,我也去。”

李弘以为长公主和他开玩笑,“殿下要去亲征?那臣更要去了,臣要保护殿下的安全。”

长公主幽怨地瞪了他一眼,小声说道:“我是说真的。”

李弘看看面前那张漂亮的脸蛋,那双神态坚决的眼睛,头有点发晕,“殿下,没人会同意的。如果臣同意了,张大人、蔡大人会把臣吃下去的。”

“那你就不要去。”长公主低下头,脸上飞起两朵红晕,“你总是去打仗,就不能歇一歇吗?”

李弘注意地看了长公主一眼。殿下长大了,这话说得让人听了舒服。李弘恭敬地说道:“殿下,臣就是粉身碎骨,也要帮助陛下中兴大汉,但眼前的形势不好,臣……”

“和我在一起,你也要这么说吗?”长公主抬头看着他,蹙眉问道。

李弘尴尬笑笑,“殿下,臣不能不去,幽州事关河北的发展……”

长公主那双眼睛突然红了。李弘吓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