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不知道尊重人。他现在这样,是自找的,活该。
Roxanne刚想伸出去为徐福擦拭身上的污迹的手,又缩了回去。
对于这些细节性的东西,徐福根本就没有在意,他的思绪,已经被带到了战火硝烟弥漫的战场。此刻的他,仿佛置身于战火纷飞的战斗一线,任何的疏忽,都将会带来致命的伤害。
他专注的神情,告诫着在场的所有的人,此刻,不要打扰我。这样的场景,在此之前,曾经出现过。
所有的人,都知道,现在该怎么做。
静,安静,不要打乱徐福的思路。因为他们知道,每一次,徐福从这种状态中解脱出来之后,他都能够带给每一个巴基斯坦人快乐,胜利者的快乐!
和徐福相处时间最久,Roxanne当然知道徐福的‘德性’,她更知道该怎么办。现在,不是在徐福面前,使小性子的时候。独处时,你再怎么着都行,就是现在,他处于深度思考时,最好不要打扰他。
说实话,长相一般的徐福,只有在这样一种神情下,才会对女人,最具有杀伤力。一个神情专注的男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对于任何事情,都能保持这种态度,其中也包括爱情。对爱情专注的男人,在女人面前,是永远无敌的。日剧中《101次求婚》很说明这个问题。但是,女人对于男人的认识,往往只是停留在一个方面,并喜欢根据这一个片面的局部,去推断男人的整个世界。而且,还喜欢往好的方面想。
所以,男人,很容易就能蒙蔽住女人的眼睛。而女人也往往不由自主的被男人蒙蔽。
撤退吧。
徐福从那种冥思的状态还阳过来时,像失去了所有的力气一般,说出了这样两个字。
什么,什么意思啊。
没有人知道徐福所说的撤退,到底蕴含着什么样的谋略。
徐福此刻肯定不会说,也没有人敢问。这涉及到军事机密,是要掉脑袋的。
说完这句话,徐福转身到了司令部的密室。阿里汉。桑兰将军很识趣的跟了进去。
二十几分钟后,阿里汉。桑兰将军从密室里走出来时,脸上的阴霾,一扫而光。他心中有底了。这一次,他真的是服了徐福了。
论战术战法的理论基础,阿里汉。桑兰将军不输于徐福,但是在灵活运用上,他感觉到自己和徐福相比,还有很明显的差距。
阻击印度救援军队的作战,进行得很顺利。
看着部下取得的战绩,阿波汉纳少将还是相当满意的。他对部下的战场表现满意,同时对自己能够灵活机动的调配军队,把优势扩大,把劣势减小到最低限度,从而达到掌握战场主动性的目的的策略,很觉得自信。呵呵呵,在安排部队后退十公里之后,双方在开阔地段再次交手时,印度人开始想不明白了。
刚才还势均力敌的双方坦克部队的正面交锋中,双方战损,基本持平。现在怎么一下子成了一边倒的局面了?!
来到这片开阔地,阿波汉纳少将命令自己的坦克尽量拉开间距,扩大扇形攻击的接触面。结果,印度人的坦克,姗姗来迟时。巴基斯坦军队的MBT—2010“哈立德—Ⅱ”主战坦克,已经摆开了一副进攻的架势。
待印度人的“阿琼”坦克一露头,巴基斯坦人的MBT—2010“哈立德—Ⅱ”主战坦克就蜂拥着向对方发起了攻击。
印度士兵,发现,正面的巴基斯坦军队的MBT—2010“哈立德—Ⅱ”主战坦克数量并不多,相反,从侧翼实施包抄的坦克数量,要原为众多。这是什么奇怪的阵型。印度人搞不明白了。
一交手,印度人才发现其中的奥妙。
在印度人的“阿琼”坦克,对巴基斯坦的正面坦克群,实施进攻时,巴基斯坦人的MBT—2010“哈立德—Ⅱ”主战坦克,就会在两个侧翼,对前突的印度“阿琼”坦克的侧翼,实施打击。薄弱的侧翼防护装甲,在125毫米穿甲弹的面前,如同脆弱的蛋壳,瞬间就被敲碎。
当“阿琼”坦克掉转炮口,对付来自侧翼的攻击时,远远躲避的巴基斯坦MBT—2010“哈立德—Ⅱ”主战坦克,就会告诉突进,对印度人的“阿琼”坦克,实施打击。这样一来,印度人坦克的侧翼,又暴露在巴基斯坦人面前。
首尾难顾。印度人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当印度人投入更多的坦克,想凭借着数量优势,弥补机动能力的不足时。巴基斯坦人的MBT—2010“哈立德—Ⅱ”主战坦克,又如同滑溜的泥鳅一样,快速切**印度人的坦克阵型之中,利用自己的机动性和快出一截的射速,对笨拙的印度人的“阿琼”坦克,实施黄鼠狼进鸡群一般的偷袭。
一个多小时的对垒之后,整个阵地上,到处是印度人燃烧着的“阿琼”坦克的残体。只有零星的MBT—2010“哈立德—Ⅱ”主战坦克,点缀其间……
真爽!比他娘的干印度女人都爽!阿波汉纳少将忍不住拍着大腿,和自己的部下,一起在指挥所了大声的鬼嚷嚷……
可惜,这股兴奋劲,没有持续多久,就被来自司令部的一道命令,给击碎了。这是一道撤退的命令。
哪有这个道理的,打赢了还要撤退。阿波汉纳少将是在是有些想不通。与他抱有一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但是,一想到每一次,这些不合常理的命令背后,都是一场接一场的胜利。他们还是很顺利的执行了这道‘不合常理’的命令。
部队刚刚撤离不到二十分钟,身后就想起炸雷一般的爆炸声,爆炸声响过之后,只见几朵浓黑色的烟柱,缓缓的飘向半空。
我的神啊。印度人对刚才的阵地,实施了导弹攻击!要不是自己不折不扣的执行了上级的命令,后果是什么?一想到这,阿波汉纳少将的后背,一阵阵的抽着冷风。
阿波汉纳少将是幸运的,另一路,也就是阻击罗塔克方向的巴基斯坦士兵,就没有这么幸运。他们这个方向的部队,由于晚行动了半个小时,被印度人的短程战术导弹,在阵地上炸响,损失严重。
遭受到导弹打击的巴基斯坦军队,虽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印度人实施了报复性反击,但是,这种报复行动,已经失去了行动的突然性。
印度人的损失,并不算很大。
巴基斯坦人撤退了。
印度人在第一时间接到这个消息之后,整个军营有些沸腾了。这是自开战以来,印度军队和巴基斯坦军队的正面冲突中,第一次取得的辉煌‘胜利’。
这场‘胜利’经过印度媒体的进一步渲染和夸大。最后居然成了一场决定整个战役胜败的大捷!印度人萎靡多时的心情,终于有了舒展的时候了。
阿波汉纳少将看到印度人的吹嘘,有些哭笑不得,这世上,哪有比印度人更善于自吹,自我陶醉的民族,怎么能把一个莫须有的胜利,吹嘘成那样的地步?
呵呵,就让这帮阿三门先得瑟几天吧,到时候,老子会告诉你们,什么才是辉煌的大捷!阿波汉纳少将心中暗暗发着狠。同时,无数个和阿波汉纳少将心情相同的巴基斯坦士兵,心中也在暗自下着狠劲!!
七十二、城管拆迁队
初尝“胜果”的印度士兵,如同被打了鸡血一般,情绪高涨,精神亢奋。
看到巴基斯坦军队被“击退”,不用军官做任何的鼓动,印度士兵主动的加快了追击的速度。
巴基斯坦军队的主动退却,正好迎合了当初印度军方的战术构思,有效的利用战术地理优势,以巴尼伯德城为诱饵和战术支点,从巴尼伯德城的两翼突进,对包围巴尼伯德城的巴基斯坦军队,实施反包围。
巴基斯坦人显然也看出了印度军方的战术企图,他们也采取了有力的反制措施,但是,他们的军事行动,并没有取得效果。他们的阻击,在印度军队强大的攻势下溃败了。这就更加坚定了印度人,实施自己战术意图的决心。
印度人,要在巴尼伯德城下,和巴基斯坦军队,实施战略决战。在先头部队实施追击的同时,印度人的后续部队,加快了前进速度。
阿格拉、坎普尔和安拉阿巴德一线的印度军队,迅速开进到新德里附近,并沿着密特拉和罗塔克两个方向,沿着两翼,向对巴尼伯德实施进攻的巴基斯坦军队,快速压了过来。印度人挟着初胜的喜悦所激发的旺盛斗志,信心满满的向整个巴基斯坦军队逼了上来。
整个不足两百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一下子汇聚了印巴双方的近百万军队。从人数上看,印度军队占有绝对的优势。北方方面军再加上原来驻守在新德里周边的接近十万人,以及从中部东部军区调来的一些部队,印度军队在整个战区的总兵力,部下六十万。
而巴基斯坦方面,仅仅只有不足四十万人。
从装备上来看,印度方面,除了在空中打击力量方面,有差距之外,其余的地方,也是处处占优。在这种不利的环境和条件之下,巴基斯坦指挥部,如果要想和印度军队实施战略决战,那无异于是一种疯子才做得出来的疯狂之举。
印度人的算盘是,战略决战的可能性,并不很大,充其量只是一场追击战而已。只要巴基斯坦人肯退却,让印度军队收复一些失地,让他们对本国的政府和民众有个交代就行了。他们也不想过于为难巴基斯坦士兵。
兔子急了还咬人。他们不想把这群巴基斯坦军队,逼成咬人的兔子。
前线部队的进展很顺利,追击部队,并没有遇到巴基斯坦部队的有力阻击。不过,零星的战斗还是有的。多半是巴基斯坦阻击部队的滋扰性抵抗。他们的抵抗很脆弱,基本上是一触即溃,成不了多大的气候。
两翼追击驰援的部队的前锋,通过望远镜,已经可以看见巴尼伯德城了。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抵达了巴尼伯德城的外围。在这里,印度军队才遭遇到巴基斯坦军队的顽强阻击。经印度军方最高指挥部研究判断,这里遇到的,很有可能是巴基斯坦的围城部队。
可怜的巴基斯坦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清楚整个战场的形势,还在妄想着攻下巴尼伯德城呢?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即将成为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