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随后递上一个硬皮书函,道:“这是元老院新近商议的《青州邦联关系约法》,你们看看。”
表章中封页,简简单单写着“《青州邦联体系约法》”几个大字。翻开表章,里面详细介绍着青州对自己的盟友、藩属国、仆从国的关系、地位与利益的约定。
“大汉历396年四月,青州与各依附的部族(藩属国)、仆从国元老相商,初步确定此《青州邦联权利义务盟约书》,以明确各加盟城邦彼此间的政治关系和地位。确定各自应尽的义务以及该享受的权利”第二页除了这句话以外,全是各部族、各郡县元老签名,密密麻麻布满了整个书页。
随后的约书章节里,首先约定了青州大元老院议席分配。青州、出云以郡为单位,每郡父老派遣三人进入元老院。各依附城邦、部族、仆从国和藩属国,可以派遣三名元老加入青州大元老院,这些人将代表部族的声音,表达部族的利益,声张部族地权利。
其次,加入青州大元老院的各藩属国仆从国元老,将本着部族酋长,藩属国国王推荐三分之一,部族民众选举三分之一,元老院挑选部族贤能任命三分之一的原则进行。
越往下看,孙策越为惊心:从目前的几个藩属国来看,公牛部族、飞鹰部族和天马部族、白羊部族,以及其后的库莫奚(辽东高句丽从属)部族,都是属于被收服的半开化部族。通过这个约书,青州将通过向半开化部族输入先进地文明成果(商品、文化以及行政管理经验),通过经济互惠互利,政治军事同盟,宗教和文化控制,逐步将他们纳入本国地统治秩序和文明体系。
在这个同盟结构中,青州、出云处于支配地位。约书规定:各盟友之间不许相互结盟,而必须以青州为中介,即各自与青州结盟,然后实现整个政治群体的总同盟。盟友之间发生的纠纷争端,也不能相互采取敌对行为。而要通过青州政府地元老院来仲裁和处理。
如此一来,青州元老院就成了整个同盟体系的枢轴,起着决定外部进攻方向,保持内部平衡的关键作用。
与此同时,青州出云也给予藩属国平等的权力和地位。藩属国的臣民与本国子民一体同视,拥有平等地位,各藩属国家和部落拥有独立的征税权、行政管理权,自行管理内部事务。然而,司法裁判权、宗教信仰权、军队管辖权仍归宗主国管理。
这里面,唯一特殊待遇的是三韩国家。三韩被辰韩统一后,由于辰韩与出云签订的同盟协议是以盟友的身份加入邦联,所以他比藩属国拥有更多的平等待遇,比如司法管辖权、征税权、行政权力全归自己所有。然而,这个盟友并不是与青州平等的,他的军队指挥权,归青州督军府统一管理。由于具备了这种特殊地位:故此称他为仆从国。
对于宗主国的义务,青州也给他们自由的选择权力,藩属国可以选择支付税金,也可以选择提供兵役,为元老院服务。
(需要说明的是,这项元宝对以后影响极大,一般而言,由于藩属国较穷,同时,服兵役能让他们与青州出云居民处于一视同仁地平等地位,有了战功又可以获得功民待遇甚至爵位,让这些勇猛善战的民族感到骄傲和自豪,并肩作战的经历又可以让他们在宗主国有功民会社撑腰,便于他们融入宗主国。故而藩属国百姓基本上选了后者,后世又把其称为“血税”或者“兵税”)。
邦联制情况下的青州兵分为四个作战序列,第一作战序列为常备兵,为青州正式兵团。第二作战序列为各仆从国、藩属国的部队。第三作战序列为青州各郡县乡民警卫队。第四作战序列为功民队,主要是各郡县退役官兵组成的后备役士兵。
约书中还规定,服完兵役地藩属国士兵,一旦获得军功,则成为功民阶层,他们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回到故乡,成为部族的上层管理阶级,作为预备役士兵,等待再次被征召或者领导部族向宗主国*拢;另一个选择是留在宗主国功民会社中,作为一个佣兵,在宗主国安家立业。约书元宝:宗主国与藩属国之间,有功民身份的居民可自由迁徙,自由商贸,不受任何限制。宗主国与藩属国皆承认其功民的身份,给予其同等的功民待遇。
藩属国的功民一旦加入到宗主国的功民会社,就会购买土地获得居住权利。而宗主国的平民也可以到充满机会的藩属国去,成为藩属国的臣民定居,进行经济殖民,两者之间的身份可以自由转换。
而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移民,必须递交申请,详述自己的军事才能和个人经历,经功民会社同意后,才能定居青州、出云,成为上三民(平民、功民、惠民)中的一员。
孙策不得不承认:这种对待藩属国,尤其是对其臣民的宽厚与平等政策,将会导致藩属国与宗主国间的关系相当融洽。在绝大部分情况下,藩属国都非常注意维护青州元老院的权力,因为失去了这根台柱和*山,失去这个表达意见的管道,失去这个他们个人最终奋斗的目标,他们也将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如果外敌入侵,不一定会给予他们如此平等的地位,更不会在经济方面给予诸多的照顾和援助。
地位平等、文化认同、经济一体、政治联盟以及战场上建立的同袍情谊,使得这种纽带关系非常牢*,蛮族异类逐渐同化为宗主国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这些民族,也为宗主国的军事武功、文化融合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武勋。
看着这封表章,孙策抬起头来,带着怒气问:“你想给我们什么待遇?藩属国?仆从国?”
30
沮授出了城主府,没走上几步,就止住了脚。
街口,一辆四轮马车停在那里,马车边上守护着几十侍卫,见到沮授出来,殷勤地向沮授施礼。车的主人随之把脸露出来,连连冲沮授打招呼。
沮收叹了口气,走近了马车,问:“予尼(国渊),你怎么在这里?一方大员居然出了自己的领地,难得。不过,青州大军部在向乐安郡移动,你不在乐安,若是误了军机,主公面前我可帮不上你。”
国渊讪笑着,招呼说:“右军师,你去那里,我进你一程。”
沮授无奈,把头探进了马车,倒是吓了一跳。马车上还有两人,分别是北海太守孔融,后军师徐庶。
一见到这两人,沮授毫不犹豫钻入马车,命令道:“开车吧,最后,一定记着把我送到军法处大司法王烈府上。”
马车缓缓开动,车上人沉默不话,沮授左看看右看看,催问道:“你们几十都聚在一起,一定有事,什么事,快说吧。”
国渊犹豫了一下,开口说:“我听说,主公在琅邪,陈群为主公献上三策,为这三策,主公在琅邪与前来慰问的各部族长老,各郡县元老商议了许久。听说,这三策即将颁布实施,不知可有此事?”
诅授微徽一笑,答:“商议这三策时,元直(徐庶)与文举都在主公身边,你得到的消息没错。不过。这三策并没有完全获得主公的首肯和大家地同意。”
国渊点点头,说:“听说这第一策,是官员任命制度。分为:官员考核录用制(类似科举制)、官员九品中正制、官员任职年限制、官员中立制度、官员任免升迁制度、官员异地任职制度。主公否定了最后一条。”
诅授扫了一眼沉默的孔融和徐庶。答:“不错,主公说:异地做官,就容易异地贪污。本乡本土选出来的官员,在自己家乡被人知根知底,他们官做得好不好,无法遮掩。一旦派遣到外地做官,没有人监督,就会露出虎狼面目。残民以自亨,无所不用其极,然后,他们还可以再回自己家乡假扮圣人。
若官员就在自己家乡做官,一旦过于跋扈,就会受到自小看着其长大地乡老申斥,若不能维护自己的家乡父老。则会在家乡无法做人。家乡的人罢免他,也不会心存顾忌。而到了外地,很可能官官相护,勾结成灾,相互纵容贪污。所以,官员异地任职制度。就容易滋生官员异地腐败制度。
主公说:“历朝统治者,就怕百姓的权力过大,白己不便残民以自亨,故此,限制官员在本地维护本乡的利益,不得不由他们在外地贪污。我们青州不怕。我们就是要让百姓清楚,宫府给他们选择的官员是个怎么样的人。当官不为民做主,乡老有权罢免。我们不能给官员丝毫贪污的机会。
官员在本地做官,虽然可能让民间势力过大,当相对于贪污地成本花费,要小得多。况且,若我们真是为民做主的政府,百姓维护还来不及,怎会与我们作对。民强则国强,百姓人人富足,民间人人强悍,青州谁敢窥视?
官员异地做官,是懒汉做法,即不想花费精力让百姓富足安乐,又不想让百姓不满,还想心安理得的接收百姓的供养、膜拜,只好让官员贪污,以此获得贪官污吏的支持,以便残害百姓、奴役百姓、统治百姓。
我们必须明确的告诉百姓,他们选出的官员,就是管理他们自己地,他们一定会精心而且慎重地选择。所以,官员本地任职,是一个基本原则,只有别处官员缺乏,才会有官府调配。’沮授随后安慰道:“子尼,你是乐安人,在乐安本土任本职正符合主公的想当,不需担心。”
徐庶插话说:“就怕宫员为了讨好本乡人,做出些违反大局、违反律法的事。”
沮授分辩道:“无妨,若是这讨好策略对百姓有利,那么说明,我们的政策需要改善,若是不顿大局、违反律法的一昧讨好百姓,则自有官员任免升迁制度和律法管制。”
国渊点头,孔融接嘴道:“这第三策么,说的是下情上达,上情下达制度,此事颇合古风,我倒没什么意见。组织各乡郡乡老建立议政院,使下情上达,青州这几年来一直在办,没什么大不了地。
上情下达,听说要办一个邸报,上面公布官府的各项政策,以及政策的解释。为了让这封邸报流传广一点,听说,上面也要刊载一些四书五经的经义辩识,此乃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