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住房与医疗。这样一个计划当然会让所有希腊人感到兴奋,然而没有人会乐意做那个借钱给希腊的“傻子”。所以更可能的结果是,齐普拉斯政府最后只能兑现寥寥无几的承诺,从而让他的支持者大失所望,并让他的政府在几个月之内就面临垮台的危险。
是希腊离不开欧元区,而不是欧元区离不开希腊
尽管一些西方观察家认为,齐普拉斯政府将会让欧元区面临严峻挑战,甚至可能会成为欧元区解体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但实际情况远非如此,相比于希腊退出的风险,德国等欧元区核心国家更担心的是一旦接受了希腊的条件可能会引起其他国家的效仿。
一方面,仅从希腊退出欧元区的问题来看,风险其实并不大。如果希腊退出欧元区,的确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动荡,但是相比于2012年,这种危机将会小得多。欧元区国家在2012年危机发生之后,已经建立了较为有力的金融机制以防范类似风险,一些在2012年时脆弱的欧元国家如爱尔兰、西班牙等国的经济状况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希腊的退出不仅不会引起连锁的反应从而带来欧元区的解体,反而会让欧元区更加健康。
在一些学者看来,希腊本来就不够欧元区成员的资格,不过是借着欧盟盲目扩张时混进来的搭便车者,希腊的离去不是欧元区的重大损失,而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理性收缩。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一些学者认为,欧元的“三驾马车”——欧盟、欧洲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会对齐普拉斯政府的“狮子大开口”做出太多让步,因为现在的问题是希腊离不开欧元区,而不是欧元区离不开希腊。齐普拉斯在上台前后对于欧元区态度的变化,以及在呼吁削减债务时的谨慎措辞,其实也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了这种观点。“爱哭的孩子有奶吃”不是吃遍天下的高招,更何况只是邻居,还不是亲妈。
另一方面,默克尔等欧洲领导人更关心的其实是欧洲小兄弟们对齐普拉斯的群起效仿。减免希腊的债务其实是早晚的事情,因为反正希腊也还不上这笔债务,但是抹烂账没有这么抹的,不能债务人一拿出穷横的劲头,债权人就紧跟着让步。对于默克尔来说,她更希望的是能够借助这几年的危机,重组欧洲各国的财政与税制,将欧盟从福利国家时代背负下来的福利赤字负担下解放出来,也只有这样,欧盟才能够重新获得竞争力。然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简难,放在希腊、意大利等国身上尤其如此。紧缩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是对于欧盟中的许多国家,它却是一个必需的过程。
从短期来看,齐普拉斯政府很难从经济上占到多大的便宜,但却可能在政治上为欧盟出了不少难题,尤其是在对俄罗斯制裁的态度上。这不仅是因为齐普拉斯是一位亲俄派,而且也是因为俄罗斯是希腊极为重要的贸易伙伴。然而从长远来看,希腊的转型却刚刚开始,齐普拉斯政府的很多诉求是合理的,紧缩政策的确造成了极为严酷的社会局面,但是改革却是希腊重生的唯一出路。在希腊这个国家,大多数真正流汗的都是打黑工的阿尔巴尼亚人,如果希腊人放不下搭便车的投机心态,拿不出踏踏实实为未来受累流汗的劲头,这个曾经以旅游和造船而闻名的国家就永远只能在历史教材里去寻找尊严。
(作者为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国观智库特约研究员)
中东欧国家的欧洲诉求
作者:朱晓中 字数:4079
2015年1月1日,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加入了欧元区,成为第19个成员国,也是中东欧地区第五个进入欧元区的国家。
2015年1月1日,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加入了欧元区,成为第19个成员国,也是中东欧地区第五个进入欧元区的国家。越来越多的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和进入欧盟核心机制,重新激发起人们对中东欧国家之于欧盟、乃至整个欧洲意义的讨论。
从2004年至今的十多年间,欧盟已经实现了三次东扩(2004年、2007年和2013年),中东欧16国中已有11个成为欧盟成员国,欧盟成员国也从15个增加到28个。与东扩前相比,欧盟的面积增加了27。79%,达到451。31万平方公里;人口增加了26。8%,达到5。068亿,经济总量增加了11。3%,达到17。37万亿美元。
入盟至今,中东欧国家在经济上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欧盟经济圈中最具活力的国家;在政治上,中东欧国家日益成熟,越来越多地参与欧盟重大内外政策的决策,正在进入从加入欧盟到塑造欧盟的转型进程。
政治、经济、战略的利益追求
如何在新形势下确定自身在欧洲(盟) 的新利益,以及如何将这些机会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影响力,是如今中东欧国家面临的新挑战。中东欧国家在欧洲的利益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和战略三大领域。
在政治领域,中东欧国家要首先防止出现“双速欧洲”。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特别是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对中东欧国家产生了直接威胁。随着欧盟永久稳定机制和《欧元附加条约》的出台(2011年3月24日),曾一直被中东欧国家抵制的“双速欧洲”问题再次浮出水面。虽然经济稳定对新老成员国同样重要,但中东欧国家不希望出现政治排他性来限制自身发挥特有的影响力。
其二,发挥欧盟轮值主席国的作用。对中东欧国家而言,轮值主席国是一个给欧盟留下印象、同时在其他成员国那里建立声望的重要机制。2009年上半年,捷克担任了欧盟轮值主席国,欧盟通过了“东方伙伴关系”计划。2011年,匈牙利和波兰分别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大力推动欧盟的多瑙河战略和能源安全。
其三,支持中东欧国家政治家担任欧盟机构中的高级职务。在遴选新一届欧盟委员会主席问题上,中东欧国家相互沟通并努力争取老成员国的支持。2014年8月30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成员国峰会,选举波兰总理图斯克为欧洲理事会新任主席。图斯克成为首位担任欧洲理事会主席的中东欧成员国领导人,这表明中东欧作为一个整体在欧盟内部的地位有一定提升。
在经济领域,中东欧国家的利益是维持欧盟凝聚政策、保持财政主权、保持和扩大自由的内部市场。受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欧盟的一些老成员国呼吁减少欧盟预算,但中东欧成员国认为,欧盟的财政转移已经成为它们和候选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因此,以波兰为首的多数中东欧成员国在2014…2020欧盟财政框架谈判中为捍卫自身利益进行了艰苦的努力,结果是中东欧六国(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克罗地亚)获得的基金数额同比有所增加。
作为反金融危机措施之一,2011年欧盟批准了欧盟永久稳定机制和《欧元附加条约》。虽然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表示将加入该条约,但它们希望能够参加有关欧元区改革的讨论,以维护自身未来在欧元区的利益。入盟后,中东欧国家从欧盟内部的货物和人员自由流动中获得了巨大的好处,因此支持欧盟委员会防止和反对保护主义的措施,以便开放和自由的市场推动中东欧国家经济持续增长。
在战略领域,中东欧国家的利益是管理俄罗斯、维持欧盟的东方政策、保持欧洲大西洋关系的可靠性。一些中东欧国家曾是苏联集团的成员,对俄罗斯有天然的警觉。近年来的一系列事件又加剧了它们对俄罗斯的担忧。2008年的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使部分中东欧国家认为,俄罗斯依然习惯以武力获取利益。2009年美国“重启”与俄罗斯的关系,部分中东欧国家认为此举“轻视了”其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2014年,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反应强烈,在谴责俄罗斯行为的同时要求北约增加在欧洲东部的军事存在。他们不仅希望东部边界安全,而且致力于向欧盟东部邻国输出价值观。2009年,波兰和瑞典推动欧盟出台了“东方伙伴关系”计划,试图使部分独联体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进而在战略上更加接近欧洲。中东欧国家强烈依靠北约提供安全硬担保,也依靠欧盟的政治影响力和经济实力提供安全软支撑。这些国家认为,北约和欧盟的持续扩大不仅对维持欧洲大陆的安全至关重要,而且也是中东欧国家疏离其紧邻的危机灰色地区的保证,因此一直致力于倡导稳固的欧洲大西洋关系,呼吁美国继续维持在欧洲的军事存在。
实现利益目标的障碍
虽然中东欧国家在欧洲有重大利益,但也存在着若干不利于其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和参与重塑欧洲进程的因素。这些不利因素中包括结构性(如地理和经济能力)因素,也有政治性(如恐惧思维、双边纠纷、内向性)因素。
不同的地理位置使得中东欧国家具有不同的地缘政治偏好。中东欧国家分布在中欧北部平原(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波西米亚高原(捷克)和多瑙河盆地(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中欧北部平原国家对俄罗斯潜在威胁的敏感度较高,倾向于同美国保持更密切的伙伴关系,看重北约的安全保障,并在欧盟层面上对俄罗斯采取更强硬立场。在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后,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反应强烈,参加了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相反,多瑙河盆地国家因为在地理上距离俄罗斯较远,因而对其潜在威胁不敏感,并对欧盟制裁俄罗斯的措施表现得“三心二意”,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等国家仍希望同俄罗斯保持关系。
恐惧思维是中东欧新成员国在欧盟中难以实现政策协调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思维主要表现在部分国家对波兰的大国抱负心存担忧。这些国家经常以怀疑的眼光理解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