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蒋介石父子身边四十三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在蒋介石父子身边四十三年-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以他拧毛巾的方法来说,都是千篇一律的方法,他一定是以交叉拧扭的方式,把毛巾的水分扭挤到几乎最干的程度,再一寸寸细心地擦拭他的脸孔。他是一年四季都用冷水洗脸,大概是从他日本当兵时代,就已经养成的习惯。洗完脸,再用干毛巾擦拭自己的脸部,据说他这样是为了保持面部的血液循环,至于效果如何,大概可以从老先生总是红光满面看出来。 
  老先生不但是一个非常讲究卫生习惯的人,他的卫生习惯也和他受的军事训练有密切的关系。就拿他盥洗用的毛巾来说,都是订做的,每次订个20到30打,由工厂派人送来官邸,老先生喜欢的毛巾是纯白色的。为了区分为洗脸和洗澡两种,印蓝色线条的是洗脸和擦手用的,印红色线条的则是洗澡专用,老先生绝不会搞混。 
  漱口时,也有他的一套程序,我们通常会在他的洗脸台上摆一个空杯和冷水瓶,等他要漱口时,他习惯用一些李施德霖药水,加在冷开水中,然后用冲淡后的液体漱口。等他做完这些盥洗动作,我们另外再送上两杯开水,那杯子都是300CC容量的,一杯是温的,一杯是烫的,他先喝温的,等那杯温的喝完,再等到他做完静坐,原来那杯热的,已经变成温开水。给他喝的开水都要保持摄氏40度左右,不能太烫也不可以太凉,否则一定吃他的责问。 
  离开官邸时,我们副班副官就要事先准备一个茶箱,这个箱子里面装了一瓶热开水、一瓶冷开水、一条毛巾、一个牙缸,外加两瓶是从美军福利社买来的进口可口可乐。 
  即使在荒郊野外,他也是不忘喝水,有时候天热,他心血来潮就想喝可乐。他喝可乐从来不喝冰的,他最喜欢的是可乐刚开罐时,气泡猛冒的情景,老先生就是喜欢喝可乐初开罐时冒的那些气泡。 
  有人不清楚我们为何为蒋老先生带水,以为是怕被人在水里下毒,所以才随车带饮水,其实这是不了解老先生个性的人的误解。因为,老先生平日就喜欢喝水,到任何地方,隔个十几二十分钟,他就想喝水,然而他对开水的温度又很考究,过热和过凉的都不喝。我们副官很清楚他的脾气,大概每隔20分钟,就会为他换一次开水,只有在汽车行进间,他才不喝水。 
  结束盥洗,喝完开水,他就开始在阳台上做柔软体操、唱圣诗。 
  老先生唱圣诗时,特别有意思,只要唱到“天父”或是“圣哉、圣哉”的时候,他就会朝东方脱帽行礼。做体操、唱圣诗约莫20分钟,他再回书房静坐祈祷。 
  静坐祈祷也是有不少规矩:他先是用毛毯把自己膝盖盖好,静坐的第一个步骤是点眼药,他的眼药水经医师特别处方,一面点眼药,一面用一条白色手帕轻轻擦拭按摩双眼;点完眼药,便闭起双眼,开始静坐。他的静坐时间大约40分钟。静坐时,他口中还念念有词,念着祈祷文。我从来没看见他计时,可是,他静坐的时间似乎永远不会有误差,有时候连一分钟都不差,确实让人不可思议。 
  等时间到了,他就用双手按摩几下双眼,这时,就算完成静坐。他的静坐有个目的,一个是祷告,另外就是保养双眼。我觉得他的眼睛会那样炯炯有神,和他平日细心保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做完静坐和祷告,便在自己书房做他的“早课”。所谓早课,就是写日记和看报;一般人一定觉得纳闷,怎么蒋介石的日记会在早上写?事实上,这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老先生是一个习惯日间活动的人,不习惯熬夜,所以,他通常是利用一天当中精神最好的早晨写日记。 
  把日记写好了,开始看报纸。基本上,他什么报纸都看,像《中央日报》、《中国时报》、《联合报》,都是他每天必看的报纸。早课时,他只看大标题,如果他有兴趣的新闻,他会特别交代秘书,叫他把某则消息勾起来,等到他吃早饭的时候,再念给他听。所以,念报纸新闻就是蒋介石文书秘书每天的第一件差事。 
  老先生不光是只注意国内新闻,即使对国际新闻,他也是十分有兴趣。老先生相当重视国际局势的发展,在他吃早点时,文书秘书会把当天最重要的国际新闻,也一并立即翻译大要,读给老先生听。 
  他对各报刊载的地方新闻都非常注意。有一次在台中,下午翻阅报纸时在地方新闻版中,他看见一则新闻,说中兴新村有公务人员在宿舍打麻将。他看了这则报道十分生气,不久,有一回召见当时任省主席的黄杰,老先生曾经当面交代黄杰,要好好取缔中兴新村省府人员在官署或是宿舍打麻将的行为。有不少他在报纸上看到的消息,他也会在演讲场合针对类似的问题,提出来讨论。所以,老先生主政的时期,一般官员非常害怕自己有什么小辫子给新闻记者抓到,万一再给老先生见到有关的消息,岂不永无翻身之日? 
  除了一般性的新闻以外,蒋介石也相当重视各大报的社论,这也是他早餐餐桌上主要的读报内容。         
蒋介石的早餐       
  早上9点钟左右,蒋介石写完日记,看过当天报纸的大标题,便吩咐我们准备开饭。 
  副官推着一辆可以折叠的餐桌,平时都固定放在一边,我们把餐桌推到沙发前,他就坐在沙发上,进食早餐。 
  在蒋家家族当中,老先生是最重视吃食的一位。他吃的食品,非常精致但很简单,中年以后因装了假牙,他的餐饮,基本上以中西式餐食为主。拿早餐来说,通常早上是吃一些点心之类的食品,诸如汤包、包子、馒头,有上海式的餐点及西式餐点,也有北方式的口味。为了让老先生吃得舒服称心,大师傅几乎天天得变换花样。可是不管饭菜再怎么改变,老先生有几样家乡菜是每天都要吃的,那就是腌笋和芝麻酱,他的吃法是拿腌笋沾着芝麻酱吃。 
  就因为腌笋是蒋介石每天都要吃的家乡味,官邸内务科几乎每年都要腌制个几十斤,供老先生每天食用。 
  老先生毕生南征北讨,遍尝南北菜肴,仍对家乡风味的菜肴情有独钟。官邸的菜色几乎每样都会用点鸡汤做调味,老先生非常喜爱喝鸡汤,厨房几乎每天都准备有鸡汤。厨师知道先生的口味,每天都会准备好一只老母鸡,煨锅浓鸡汤,成为官邸饮食的基本特色。老先生一口假牙,所以习惯吃烧得比较烂的菜,不管是中餐、晚餐,桌上大概是五道菜左右,菜色是二荤三素或三荤二素,每道菜虽然称不上是宫廷美食,但是也兼顾了风味和营养。 
  大体而言,蒋介石不是一个喜爱大吃大喝的人,而是喜欢精致的江浙小菜,例如水煮笋头、酱菜、小黄瓜等,芝麻酱则是他最喜爱的一种调味品。 
  士林官邸的正餐,是以中式和西式餐饮交互替换,中餐是吃中式餐点,晚上八成就是西式餐饮。 
  老先生是一个看重饮食口味的人,但是,他绝不挑食,只要是端上桌子的菜他都会吃上一点,对西餐的兴趣始终不高。所以,当官邸晚上吃西餐时,老先生有时宁愿吃他的家乡味,比如腌笋、酱菜,沾着芝麻酱,吃一点稀饭。 
  老先生虽然和老夫人一起吃中饭和晚饭,可是两个人吃的东西简直是南辕北辙,一点都没有饮食上的共同嗜好。大体上,老先生吃的完全是中国传统式的,而老夫人则是全盘西式口味。有时候,老先生见到老夫人吃生菜沙拉,就十分不解地开玩笑:“你真是前世羊投胎的,怎么这么爱吃草呢?”老夫人也不甘示弱,略带不以为然的语气说:“你把腌笋沾上黑黑的芝麻酱又有什么好吃的呢?”不过所幸彼此并不冲突,各安其食。 
  因为套假牙的缘故,蒋介石偶尔会有牙根疼痛的情况。当他牙床疼痛的时候,他会要我们给他拿一些稀饭来吃。稀饭是士林官邸每天都有的食物,是用鸡肉熬成的,可说鲜美无比,或是白米稀饭。 
  官邸还有一样传统的美味,就是所谓的“黄埔蛋”。黄埔蛋其实就是用大火炒出来的蛋,里头还放些葱花,起锅时间特别快,所以吃起来很嫩。老先生吃黄埔蛋可说百吃不厌,通常他牙疼的时候,这道菜是为他必备的菜肴。 
  老先生习惯饭后吃点水果。他比较喜欢吃木瓜、香蕉、西瓜、美国大梨等时鲜水果,不喜欢吃苹果。从他吃水果也可以观察到他的俭省个性,像他吃香蕉的时候,中午若是只吃其中的一小段的话,他会把中午没吃完的部分,留在盘子里,这小段香蕉没有人敢碰,如果有人不知情,把这一小段丢掉或吃掉的话,等他晚上问起时,难保要挨一顿责骂。 
  有一次,我随侍他到高雄,他和爱孙孝武、孝勇一起吃饭,我们为他们每人端上一片西瓜,他选了其中一块,用水果刀切成两半,再分给两个孙子吃,他还一面说,东西不要随便浪费,小孩子只要够吃就可以了。从这里不难想见,他是一个俭朴的老人。         
中午要睡觉傍晚想兜风       
  用完早餐,大概9点半钟光景,蒋介石即将动身到“总统府”上班。通常副官只要是当天的副班同仁,就要随车跟着他一起去上班或是外出到任何地点,而正班同仁则留守在官邸,做其他的准备工作。 
  除了要开国民党中常会以外,蒋介石的习惯是每天上午10点钟左右到“总统府”上班。到那儿之后的第一件事情,不外是接见宾客或者是召见部属讨论公务。在他公干的这段时间,我们副班的副官就等候在“总统办公室”附近的一间小房间里,准备随时待命。 
  蒋介石下班的时间不太一定,有时候一件公文比较费脑筋,或是有什么重要的文稿,需要即刻处理,下午1点多下班的情况也有。 
  下了班,他便直接回官邸吃中午饭。他和他的儿子蒋经国不一样,是绝对不到外头吃饭的。 
  中饭后,通常他有睡午觉的习惯。老先生睡午觉的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