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 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涨了13。8%。(3)基本建设规模仍然偏大,积累率也偏高(力31。6%),新增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也由上年的下降为79。1%。到1980年底,全国在建的大中型项目由上年的1187个减少到912个。【贺氏藏书·刘大海精校】

在建大中型项目个数虽然减少了,但停缓建的大中型项目只能压缩投资39亿元,而新上马的大中型项目计划总投资共需160亿元。1980年在建的大中型项目全部建成还需投资1300多亿元。此外,施工的小型项目增加很多。据北京、上海等12个省、市、区的统计,1980年施工的小型项目达27000多个,比上年增加24%。这些新上马的小型项目中,有相当部分属于重复建设、盲目建设项目。因此,1980年基本建设总规模仍然没有压下来,基本建设战线过长的局面也没有多大改变。这些情况表明,国民经济还潜伏着危机,经济调整的任务仍很繁重。

五、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经济发展概况

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1976-1980)的经济建设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76年粉碎四人帮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经济建设处于恢复发展时期。第二阶段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民经济处于调整时期。

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5%。其中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53%,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3。9%。粮食增加1845万吨,能源生产总量增长24。7%,化肥产量增长65。8%,化学纤维产量增长94。8%,铁路货运量增长30。9%,国家财政收入增长44。4%。但是由于没有对经济工作中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及时清理,对十年动乱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因此,在经济工作中仍然存在急于求成,盲目追求高速度、高指标的倾向。1978年7月中央批准的《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和今后23年设想,提出了一竺不切实际的、过高的目标,超越了我国的国力。这种不合实际的计划,使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已经失调的状况更加严重了。

主要表现在:(1)农业和工业比例严重失调,农业长期落后,不能适应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1978年,粮食总产量虽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按人口平均的产量仍然同1957年差不多,棉花、油料按人口平均的产量,分别由1957年的5。1斤和132斤下降到1978年的46斤和11斤。(2)轻工业和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在年的全国基建投资中,重工业投资占50。9%,而轻工业只占61%。不少轻工业产品产量低,花色品种少,市场供应紧张。(3)燃料动力工业同原材料工业和加工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当时,全国一年约缺少1000万千瓦发电能力,由于缺少能源和材料,全国约有20%的工业生产能力未发挥出来。(4)基本建设战线越来越长,积累率急剧上升,挤了人民的消费资金。1978年,积累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从上年的32。3%升到人民生活方面积累了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大批城镇待业人员急需加以安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强调耍注意解决国民经济中比例严重失调问题。1979年4月,中央明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在19791980年五五的后两年里,主要是从以下方面积极推进了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

(1)加快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改善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关系。国家对农村政策作了一些必要的调整,扩大生产队的自主权,实行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并且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19791980年,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提高了30。8%,农民从中得到了277亿元的好处。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与此同时,政府采取了优先安排轻纺生产所需的能源和原材料、建设投资、银行贷款、进口用汇、交通运输等特殊措施,加速发展轻工业。两年间,轻工业平均每年以14%的幅度迅速增长,1980年轻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43%提高到46。9%。

(2)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改善积累与消费的比例。两年内,国家安排了1800万城镇劳动力就业,提高40%以上职工的工资,并通过实行奖金制度,发给职工副食品价格补贴和提高农副产品价格,使城乡人民生活有了显着改善。与此同时,国家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并控制其他积累性开支。1980年同1978年相比,积累率由36。5%下降到31。6%。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中,用于人民生活直接相关的住宅、城市公用事业和文教卫生事业等非生产性建设部分的比重由174%上升到五五时期,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78。4%,最高年为11。7%,最低年为17%;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81%,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1%,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2%。其中轻工业为11%,重工业为78%。5年新增固定资产为174731亿元。到1980年底,粮食达到6411。1亿斤,棉花54144万担,钢3712万吨,原煤62亿吨,原油10595万吨。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平均实际工资增长了31。2%。1980年同1975年相比,全国国营工业固定资产原值增加1300多亿元,相当于前10年增加的总和。5年内城乡人民的平均消费水平提高了26。8%,而前10年只提高了24。1%。这期间经济体制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对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搞活经济,起了重要作用。

在经济好转的同时,也潜伏着一些问题。主要是1979年、1980年分别出现了亿元和1275亿元的财政赤字,货币发行过多,商品价格上涨。为消除这些危险因素,党和政府决定,1981年进一步进行调整,实现财政、信贷基本平衡。然后再用5年或更长一点时间,完成各项调整任务,实现经济结构和管理体制合理化,使国民经济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第08章 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第六个五年计划

·1。左的思想影响及国民经济调整

一、《十年规划纲要》中对六五计划目标的安排六五计划的主要指标

在1977年制定《十年规划纲要》时已开始考虑。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一个时期,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但由于这一期间,我们还未能全面清理长期存在的左的错误倾向,以至使国民经济在前进中又陷入徘徊,并在经济建设的指导工作中出现新的失误。在计划工作方面主要表现在,脱离国情,继续盲目追求高速度、高指标,制定计划时不断拔高目标,提高指标和速度。

在1977年11月的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仍弥漫着急于求成、追求高速度和高指标等不切实际的气氛,急于大干快上。这次会议讨论了《1976年到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按《十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规定,到2000年以前,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要分别接近、赶上和超过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分别接近、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会议也初步涉及到有关六五计划的一些重点安排和经济指标。

《十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的具体目标是:第一步,第五个五年计划后三年(1978-1980),要建成全国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六五期(1981-1985),各项生产建设规模要有较大的发展,基本上建成六个大区,极大地改变当前经济落后状态,显着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第三步,到2000年以前,全面实现现代化,在各个生产技术领域,多数接近、少数赶上和超过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当时的水平。经过全国计划工作会议的讨论,国家计委向中央政治局提出了《关于经济计划的汇报要点》,1978年2月5日中央政治局批准了《汇报要点》,并连同《年国民经济计划主要指标》-起下达,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贯彻执行。

《汇报要点》提出,从1978年起到2000年的23年内,我国在经济上,要分三个阶段,打几个大战役。第一阶段,在五五计划后三年,重点是打好农业和燃料、动力、原材料工业这两仗,使农业每年以4%到5%、工业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持续地大步前进,为六五大上台阶做准备。1980年要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即农、林、牧、副、渔作业的机械化水平都达到70%左右。第二盼段,在六五期间,各项生产建设事业都要有一个较大的展开,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其具体目标是:到1985年,粮食产量达到8000亿斤,钢6000万吨,原油25亿吨。为了实现生产上的高指标,还相应地拟定了基本建设的大计划,提出在工业方面,新建和续建120个大项目,其中主要有30个大电站、8个大型煤炭基地、10个大油气田、10个大钢铁基地、9个大有色基地、10个大化纤厂、10个大石油化工厂、十几个大化肥厂以及新建、续建6条铁路干线,改造9条老干线,重点建设秦皇岛、连云港、上海、天津、黄埔等5个港口。第三阶段,在2000年以前全面实现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到时粮食总产量要达到亿--15000亿斤,钢产量达到13亿,-1,5亿吨。这样的规划,既缺乏足够的地质勘探成果做依据,也超过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承受能力。《十年规划纲要》于1978年月5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届一次会议审议通过。

这两年,在实际经济工作中,左的指导思想也造成了严重后果。国民经济在高速度、高积累、低效益、低消费的老路上徘徊,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加剧,经济效益差的局面没有改观。

二、调整、改革、整颉、提高方针的提出与对高指标的纠正

在揭批四人帮的斗争取得基本胜利的情况下,1978年1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讨论从1979年1月起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问题。12月,具有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