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个方面应各有侧重,不应该相互脱节。

首先,教孩子理财是从认识金钱开始的。父母从小就注意让孩子识别各种货币,我国的货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在孩子五六岁之前,他们只对具体的看得见东西感兴趣。在这一阶段,要让孩子认识硬币,然后再认识数额大的纸币。并教孩子在使用中辨认各种货币的币值是多少。教孩子使用货币与教孩子学习加减法相结合,与买商品的活动相结合。让孩子知道各种货币之间的数量多少并如何才能做到等值。比如:

◎教孩子认识硬币和纸币,虽然一角硬币比五分的硬币小,但却更值钱;

◎告诉孩子玩具、零食需要用钱去换,并且给孩子实践的机会;

◎电视或广告上的玩具买回家后并不像电视里那么漂亮,而且不一定好玩;

◎好玩的东西很多,但不是你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用漂亮可爱的储蓄罐存硬币会很好玩。

在这个阶段,也许有的时候孩子任你费尽口舌,仍然坚持要买他自己想要的玩具,这没有什么奇怪的,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习惯性地听到家长说“不”,并向孩子解释为什么。

6…12岁的孩子是形成良好的观念和习惯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孩子认识和分辨能力快速提升,学习事物的主动性加强了,在处理钱的问题上“能力”和“主义”也大大增强。这就要求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消费和理财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强调纪律性和约束力,同时加强正确的金钱观和理财观的教育:

◎可以用零花钱,但数量是有限的;

◎用“自己的钱”买零食和学习用品;

◎让孩子知道钱是父母辛苦挣来的;

◎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存钱;

◎有的东西不能买,有的东西用钱买不到。

到12…18岁的青少年期,孩子已经基本懂事,可以教给他们一些实质性的理财方法:

◎制订支出计划,并据此执行;

◎可以利用假期打工挣钱了;

◎了解家庭的财务收支状况,包括父母为自己上大学做的准备。

当然,由于各个家庭的《:文。》社会环境、经济状况《:人。》不一样,父母的思想意《:书。》识各有不同,在对孩子《:屋。》的理财教育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也会千差万别,父母也会有各自的解决办法;但是孩子的身体与心理的成长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孩子理财与教孩子其他知识和技能一样,知识会形成并影响孩子的观念,而观念则决定了实践的过程和结果。

希望家长能用合理的思想和方法,教给孩子科学的知识、正确的观念,并以此展开精彩的人生实践。

8.了解孩子的理财心理

一颗树上很难找到两片叶子形状完成一样,一千个人中也很难找到两个人在情感上完全协调。

——歌德

无论自己的理观念和水平怎么样,家长们几乎都希望自己子女能够培养起良好的理财习惯。然而,细心的父母一定会发现:每个孩子在对待金钱的问题上有着不同的态度和方法,即孩子可以分为不同的理财类型。而这种不同,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他们未来不同的理财习惯。

因此,发现孩子的“类型”,并根据这种类型的特点,正确引导孩子对金钱的态度,从而形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就成了父母必做的一项功课。

(1)引导“储蓄罐”型的孩子消费

典型特征:这类孩子会想尽一切办法攒钱,不舍得自己为玩具或者书籍付钱,得意于自己攒的钱越来越多。

引导策略:这类孩子应该得到父母的激励,但要适当引导孩子的消费行为,以防他过于看重金钱本身。

黄静在收拾房间时,无意间有一个让她吃惊的发现,自己11岁的女儿竟然在抽屉里攒下了2000多元钱,而几乎是女儿三年来所有压岁钱和零用钱的总和。黄静一时喜忧参半,喜的是女儿并没有乱花钱的习惯,是个节约的孩子;而忧的是,如此囤积金的习惯,会不会让她变成一个小财迷或者“吝啬鬼”呢?

黄静的女儿属于典型的“储蓄罐”类型。其实,这类孩子“疯狂攒钱”可能也没有别的目的或者计划,他们只是想看着自己有一堆钱在那里,希望这个数字不断增加,学把数字的增加视为自己在金钱方面的最大的成就。同时,他们可能还会比较吝啬,当父母建议他们自己出钱买下喜欢的玩具或者图书时,他们宁可忍痛割爱也不愿从自己的抽屉里拿出一毛钱。

这种习惯的形成多是受到父母行为的影响。比如父母经常会在每月精打细算之后把钱存起来,希望自己家庭的积蓄越来越多。父母对于攒钱行为的提倡和赞赏,是促使孩子产生这种行为的最直接因素。

当然,黄静不必太担心,毕竟好多父母都想让子女具备节约的品质。孩子珍惜金钱,并遵守储蓄方面的纪律是个好习惯,这使得她在将来也能建立严格而有序的储蓄计划,在财务方面更有保障。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过多关注金钱数量的增加会让孩子更加看重金钱本身,这可能会影响她未来的价值观,也可能会妨碍她在未更妥善地管理金钱,因此,父母要适当引导孩子的消费行为。比如计划一次特别的家庭行动,并让孩子用自己的积攒的零用钱花得值得;或者让她自己负担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项比例相对较小的费用支出,比如学习用品,使得孩子感觉自己长大了可以逐渐负担自己的生活;而想培养孩子爱心的父母也可以偿试让孩子和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接成“一对一”的互助对象,把自己的零花钱捐献出去让其他小朋友获得帮助,这都可以对她培养正确的金钱观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2)对“无限索取”型孩子说“不”

典型特征:这类孩子一出门就向父母索要东西,包括玩具、食品等各种类型,而遭到拒绝则大哭大闹。

引导策略:父母要抗拒“无法拒绝孩子”的心理,坚决说“不”。

“我真的是怕了我儿子,他经常向我要钱,去买他想要的东西。有时候,我根本不想带他去商场,因为他总是不停地索要东西,一旦行不到满足就非常失望,甚至大哭起来”。相信很多家里有七八岁儿童的父母都有这样的抱怨,孩子不停地索取让他们很为难,“给也没关系,就是怕养成习惯”。

其实,如果回忆一下几年前孩子两三岁时候的情形,相信很多父母外出归来时候都常常会给孩子带些礼物,有时候是一个气球,有时候是一小包饼干,总之孩子拿到礼物会很高兴。然而没有想到的是,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习惯性思维,认为父母送给他礼物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索要礼物也然应该得到满足了。

有些时候,父母为了平息儿女的哭闹或者不耐烦孩子的一再要求而满足了孩子的欲望,这对培养孩子自我节制习惯是很不利的。小时候要一包糖,长大之后要衣服、手机、电脑……其实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你需要的东西,爸爸妈妈一定为你准备,你想要的东西,可以告诉爸爸妈妈,我们会斟酌情况,决定要不要给你买;但是如果你用哭闹或发脾气的方式来争取,我们一定不会给你买。”

……;

……;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3)教“花钱无度”型孩子作预算

典型特征:这类孩子手里有钱就花掉,把金钱置换成自己喜欢的玩具和食品对他们来说一次神奇的体验。

引导策略:鼓励孩子建立消费预算观念,学习管理金钱的能力。

第一次独自用手里的钱换到自己心仪的物品,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一种神奇的体验。这种神奇带来的心理满足感会让他们不断地用手里的现金去换成实物。

这种孩子很难在金钱上克制自己,如果父母强行甚至通过暴力的方式来约束他们的消费行为,会影响他们的内心感受,对心理健康不利;但是同样不值得提倡的做法是减少孩子零花钱的数额,因为突然间收入的减少会使得孩子对物质的欲望更加强烈,从而力图通过其他途径来取得零花钱来满足自己的购物需求。而家长要让孩子知道,零花钱不是一种权利或者工钱,它应该成为教育孩子如何管理金钱的一种工具。一味地以增加零花钱或者减少零花钱来达到某种目的也不是教育孩子应该有的方法,关键是父母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细节来引导孩子进行聪明储蓄和聪明消费。

父母可以设置一种生活情景,约定以孩子的零花钱去超市进行一次集中购物,并事先确定好金钱的数额。可以让孩子到超市买他需要的任何东西,不加约束,在结账处打出购物金额是否在预算之内,如果没有,可以对照清单,让孩子自己来选择哪些是自己最需要的东西,哪些是不怎么需要的,哪些是根本不需要盲目拿的,并让他们把不需要的东西放回到购物货架上。这种体验过程可以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自己的零花钱的管理者,自己可以通过事行的预算来进行最佳的财务支出。

还有一个有效的做法是,父母要教导孩子养成记账的习惯,以确知自己的钱都用在哪些地方。每隔一段时间(例如三个月或半年),父母可以进行一次“财务检查”,如果孩子确实做到了,可以颁发一笔“量入为出”的奖金,或是增加一点零用钱作鼓励。

9.简单实用的理财教育技巧

当家长学会如何用语言向孩子表达对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与接受时,往往家长就掌握了一项非常有用的技能,可以产生令人惊讶的效果。

——刘卫华

理财教育同其他任何工作一样,都有一定方法或都技巧可循。家长应该因时因地,采用最有效的方法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

(1)在游戏中学习

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游戏的,很多孩子从小就喜欢玩买东西卖东西的游戏,所以玩游戏是增加孩子理财知识和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

最简单的理财游戏可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