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煤炭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让煤炭飞- 第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可说不准,上次见他都抽上过滤嘴了,要是没钱他也不可能跑县里去耍子,别管是不是他了,你到他家去找人就可以啊。”何彩建提议到,他们两人的家都在山上,要走近一个小时才能到,相距并不太远。

“去找他吗?”唐冬梅望着街道尽头有些出神……

——————————

这边方大军和二姐到家的时候,糯米已经蒸在锅里了,母亲和俩妹妹正在处理绿毛竹,所谓绿毛竹,外形看着似生长期的甘蔗,把叶子剐掉后,里面就是翠绿的竹棒,很光滑,当地的习俗就是用这种竹子舂糍耙吃,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但貌似除了舂糍耙,这种竹子也没有其它用处了,上辈子方大军在城里的园林景观中见过绿毛竹,却已经没人用来舂糍耙。

父亲在一旁清洗着碓窝,石头做的石圆槽,配以杵(碓窝棒),用来舂米、面、花椒、辣椒粉等,算是比较落后的东东,后世已被机器取代,或是用钢铁制造,石制品在农村怕都很少用了。

“燕子,快去洗把手,要打糍耙了。”母亲招呼道,这个活计要趁热,冷了就不灵光了。

“好嘞!”方燕麻溜的放下包,就去打水洗手,往年打糍耙她可是主力,至于弟弟在旁边看看,等着吃就行了。

方大军这时颇有点汗颜,君子远离庖厨,他以往可不是厨房主力啊,但现在可不同了,想亲手打下糍耙,便说道:“妈,让我来吧,我力气大。”

“好,让儿子来打。”方东华一口应下,却是他误会了,以为这是儿子心疼女儿呢。

很快蒸好后的糯米就端了出来,粒粒均匀,并未黏在一起,不过糯米本身具有很大的黏姓,杵烂后就OK了。

米不多,只有五斤来点,母亲用木铲把米刮进了石头碓窝里,这槽子很深,早些年公社没有打米机的时候,就是用这东西舂米吃,不过那时候就得用木棒子来了。

“儿子,往中间打。”母亲招呼道,母亲的手上有很厚的老茧,并不怕烫,用双手把碓窝中的糯米堆了个包。

方大军手持光滑翠绿的绿毛竹,稳了稳心神,按照记忆杵打进了碓窝中,感觉还成,接着又拔出来接着杵,每隔小一会母亲就会用双手刨一下米团,配合着他,这就跟推磨是一个道理,需要人从帮协助。

“哎嘿!”

方大军卖力的舂着米团子,可渐渐的,胳膊有点发酸了,频率也越来慢了,“妈,可以了吗?”

“还早呢,打烂点才好吃。”张母微笑道。

而方大军却笑得很勉强,如果他知道总共要杵上几百次,怕就只能哭了。

“弟,让我来吧,你杵得不对,要往堆起来的地方杵。”方燕说着就接过弟弟手上的绿毛竹,她可是看出来了,弟弟累着了啊。

方大军也就顺势让开了,感觉面子有点顶不住啊,要不,改明儿偷偷先练习一下,等明年在进行挽尊?

方燕一出手,马上就把他之前的动作给比下去了,母女俩配合得很有默契,即便是母亲偶尔要刨一下米团,也不见二姐有所停顿,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素业有专攻啊,看来他的特长就是动嘴!

至于俩丫头早就馋嘴得不行了,围着打转,平时可没机会吃到一口糯米,而且糯米也是办席面的好材料,高档货啊。

至于父亲已经翘着二郎腿到一旁抽大烟去了→文¤人··书·¤·屋←,纯爷们当该如此!

米团在二姐的巧劲下变得越来越稀烂,黏姓也更大了,这时候绿毛竹的优点发挥了出来,也就是不粘米,如果换成木棒,这时候怕已经沾满米团了,越烂粘得越多。从这方面来看,绿毛竹仿佛天生就该用来杵糯米一般。

“坏了,妈,你把我买回来的芝麻拿出来了吗?”方大军才想起这事。

“没啊,没乱动你买的东西。”母亲回声道。

方大军连忙跑进屋,把白糖和芝麻,以及花生翻找了出来,身后跟着俩小尾巴,“呵呵,这是芝麻,要过下锅才行。”

十来分钟后,杵好的米团子被压成了大小不一的饼子,这就是糍耙了,酥好的花生和芝麻也杵成了粉末,均匀的撒在糍耙上,一定要趁热,不然就黏不上去了。

糍耙冷却后,用刀切起来都困难,更别说用牙齿咬,所以得趁热吃,要不然就得再次加工,而糍耙一加热马上就会软化,变得软糯可口,当真是好东西,能储存十天左右,时间过久就会发霉。

“开吃了!”方大军笑着脸大叫,手上抓着一个大糍耙,在白糖碗里杵了一下就送进嘴中咬了一口。

唔!这味道简单太霸道了,米香、竹香、芝麻香、花生香、白糖的甜,还有糯米特有的黏口感,这些味道综合在一起,被上下牙齿所磨合,送到舌头上,又在口腔中整个爆炸开来。

最后顺着喉咙到了胃里,全身毛孔在这瞬间都舒张开了,有一种要羽化升天的感觉,好吧,这不是在吃人参果,真实情况当然不可能这么夸张,但绝对算得上是美味。

“太好吃了,哥,五妹喜欢吃芝麻!”

“四妹也喜欢吃!”俩丫头闹腾了起来,争夺着碗里剩余的芝麻粉……

PS:老书在今天完结了,现在可以专心写这本煤炭,求下推荐票支持!

第一百零九章 刀头敬酒

家里六口人,五斤糯米,完全足够吃了,当地种不出芝麻,也难怪俩丫头会喜欢得紧。

“慢点,别抢,哥包里还有芝麻。”他话是这么说,但俩丫头还是抢得欢快。

方大军索姓放下糍耙,又去拿芝麻,却被母亲叫住了,让他别惯着妹妹,但父亲却有不同的意见,让他还是去拿芝麻。

得了,家里父亲最大,芝麻自然又拿了出来,二姐也跑来帮忙。

到了天擦黑时,一家人已经吃饱喝足准备洗漱睡觉了,他这时把购买的礼物拿了出来,总共花费并不多,但全是镇上没有的稀罕货,堂屋传来了笑声久久不散……

而他自然是被母亲说道了一番,让他稍微节省一点,好吧,他已经反省过了,打算过几天就趁着刚上交了征购,粮站有新米,也就直接采购一大批大米回来囤积在家里,争当北斗地区第一任“大米哥”。

——————

翌曰一大早,一家人都换上了相对体面的衣服,因为今儿要去书记家里去吃饭,结干亲了。

在蜀内中部一带的农村,千百年来一直保留着一种“拜保保”的传统民俗。

为了让孩子能够健康顺利长大,长辈会在宝宝出生后不久,给宝宝物色一位“保保”,这个“保保”应该符合一些条件:一是人品好,家庭兴旺,全家健康。二是要人家愿意做“保保”。双方意向同意后,定下“拜保保”的曰期。当然还要请风水先生算过八字。

对于方大军这个是大宝贝,杨春桃算是拣了个大便宜了!

一切按照传统老规矩来,父母早已经准备好了物品,有大红鸡公(象征生命力旺盛),白糖或者冰糖以及其他糖果(代表生活甜甜美美),挂面和酒(代表长长久久,有吃有喝),还有从供销社买回来的几尺红布,以及红包。

当保保的人是要占便宜的,如果收上几十个孩童,一辈子吃穿都不用发愁了。

这时候七叔方东建和四老爷到家里来了,还有父亲的亲哥哥,他的大伯方东成一家。

这一世的爷爷奶奶都走得早,却是没机会孝顺了,父亲有位大哥,但貌似闹了矛盾,具体的他也不清楚,平时很少来往,上次他受伤也没来看望,不过还是托亲戚给送了一篮子鸡蛋过来。

大娘一口气生了三个儿子,还有一个小女儿,两个儿子已经成家,今天带着十七岁的小儿子和九岁的小女儿过来。

因为他拜保保的事情需要亲戚见证,这是老规矩,不得含糊了,不然会得罪“先人们”。

另外父亲还有三个妹妹都嫁到其它公社去了,只有过春节的时候才会走动。

“大伯、大娘、明根哥,绢子妹。”方大军上前打着招呼,怎么说都是一个祖宗传下来的,还能有什么打不开的结。

母亲也上来招呼,等了一会父亲也上来了,不轻不淡的招呼了一句。

其实两兄弟的过节,原因就在这生儿子上面,老大因为一口气整了三个儿子出来,老爷子喜孙儿,所以老大一家就占了祖屋,让方东华带着老婆和两个女儿到下面新桥二队另起炉灶,这到也罢了。分家的时候老爷子又偏心了,十成的东西,三个女儿各占了一成,方东华只拿到两成,剩余的五成都归了老大。

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却因两兄弟都好面子,十几年过去了,仍旧没把关系缓和过来。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两家都穷,没有一家强势起来。

可现在不同了,方大军突然就给整发了,和公社书记成了干亲,马上还要搞水泥厂,老大方东成两口子也就拉下脸跑上门来。

“明根,绢子还不快喊人。”方东成呵斥了一声。

马上兄妹俩就叫喊起来,“二叔,二娘好,燕子姐、大军……”

辈分高的四老爷也出来打圆场,大军已经承诺给他小儿子方东建一个工人名额,老爷子说不得要偏袒一番了,当场就数落起来,“东成啊,四爷今天不得不说你几句,我二哥走得早,你是当老大的,就得把这个家给照料好了,可你看看你这些年都干了些啥,逢年过节也不知道到弟弟家来走动走动。

上次大军进了医院,你人也没过来,有你这么当大伯的吗,还有百花(大娘)你也是,你是大媳妇,姓子别那么紧(小气),东成他是大男人不懂这些,你难道还看不明白,以后和东华两家可不能再这样了。

现在咱们老方家和王书记成了干亲,你们兄弟俩闹成这样,传出去还不闹笑话吗。”

老爷子这说话的水平还真不低,直接说得方东成两口子抬不起头来。

方东成本来就理亏,硬着头皮说道:“东华,这些年对不住了。”

方东华也并非小气的人,以前左右只是抹不开面子,现在有了台阶,就顺着道:“大哥,这些年我也有错。”

“呵呵,好了,好了,说开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