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帝-朱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永乐大帝-朱棣-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中国君主政治中,最虚假的莫过于这个“三推让”之礼了。上下人人心里明白是在演戏,但戏还要演得像。朱棣仍然“不允所请”。这天,群臣又来劝进,朱棣说了如下一番话:“昔天运衰微,四海鼎沸,强弱相噬,百姓无主,天命我皇考平定天下,以安生民,勤苦艰难,创造洪基,封建子孙,维持万世。岂意弃臣民之日,体犹未冷,而奸邪鞠凶,祸起不测,图灭诸王,以危社稷。予以病躯,志耗力疲,惟欲高枕,以终余年,奸邪一旦起兵见图,令人震惧,不知所为。群臣告予曰:‘太祖高皇帝创业艰难,陵土未干,而诸王见灭,宁能束手受戮,以弃社稷乎?”予彷徨无指,顾望求生,而天下之兵日集逼。形势之危,犹侧立于千仞崖之上,而推使其下也,可为悚惧。勤苦百战,出万死一生,志清奸恶,以匡幼冲,其乃殄灭于今,遂自焚陨。群臣劝予即位,予思天位惟艰,有如幼冲弗克负荷,几坠丕图。非虚为谦让,诚思皇考创业艰难,欲推择诸王有才德可以奉承宗庙者立之。主宰得人,天下之福,予虽北面,且无忧矣。”他批评建文帝以冲幼误国,必须有才德的人挽救太祖创建的基业。如果有合适的人主宰天下,即使不当皇帝,也无可忧虑了。当然群臣会说有才德的人非朱棣莫属。朱棣本人难道心里不是想的舍我其谁吗?群臣还要把这出戏唱到底,他们稽首固请,说道:“殿下德为圣人,位居嫡出,当承洪基,以安四海。虽谦德有光,复谁与让?且天命所钟,孰得而辞?殿下宜蚤践大位,使臣民有所依凭,毋逊硕肤,以虚天下之望。”

火候差不多了。朱棣打算起驾入城。第二天十七日,朱棣像以往一样早早就起了床,众将士也都整好鞍马,准备随朱棣一同进城。

朱棣骑在马上,手揽着缰绳,缓缓的马步将他的身体有节奏地轻轻地颠摇着,更显出他的几分自得。朱棣今年是四十三岁了。长期军旅生括练就了他强健的体魄,阳光晒成微紫色的皮肤,结实的肌肉紧裹在合体的戎装里。两绺略带虬曲的胡须分在左右,一绺长髯飘在胸前。当年袁拱不是推算他年过四十,髯长过胸便会登九五之位吗?这句话如今就要应验了。朱棣那一双眼角略为上挑的凤目极为有神,他抬眼向前望去,一边是郁郁葱葱的钟山,一边是雄伟的城关。如今他把这一切都抓在手中了,如同牵住缰绳,将马骑在胯下一样。旌旗在空中飘舞,发出呼呼啦啦的声音,身后是威武的将士大队人马,眼前路旁是匍匐拜倒的人群,朱棣真是得意极了。忽然,从路边的人群中突出一人,横在朱棣的马前,朱棣不禁一怔,他身边的武士向前刚要阻拦,只见那人施过礼后从容说道:“大王且留步,翰林编修杨荣有话要奏秉。”此人敢在路上拦马,定是有要事要说,朱棣命道:“请讲。”杨荣说:“殿下先入城耶?先谒孝陵耶?”朱棣心中一惊,为什么没先想到这一层呢?自己以奉太祖皇帝宝训而起兵,又以恢复祖制号召天下,怎能不谒陵便入城呢?再说当初起兵揭出的一条理由就是由于奸臣阻挡,太祖病时不能侍药,死时不能会葬。朱棣心想,要不是杨荣进言,几乎误了大事!但朱棣毕竟是玩弄权术的老手,脱口说出:“此行正为谒陵。”尽管有了三推让,朱棣还是太心急了一点,他决定马上谒陵,做个样子给天下臣民看。朱棣将马头一拨,浩荡人马便向孝陵开去。

在孝陵,朱棣煞有介事,免不了一番欷殻Ц锌<热灰阉荡诵惺俏肆辏敲蠢癖现笾缓美苦位赜恕5馐庇降奈奈渲畛家丫炔患按恕K窃缫炎急负玫姆莶荒芙裉炀驼庋淇樟恕K前逊萋北“诜旁诼飞希⑴趵戳嘶实郾ψ棺×酥扉Φ穆恚欢ㄒ盟情U夥萋北∈亲ü┗实凼褂玫模亲罡叩燃兜囊钦蹋渌魏稳硕嘉拮矢袷褂茫扉υ僖淮未侨弥螅谥钔跫拔奈淙撼嫉挠祷は拢沼诘情偈蓖蛩曛胶衾锥V扉ψ陂希挂俅伪戆祝担骸爸钔跞撼家晕钭诿硪四缬瑁蛔诿硎轮兀璨蛔愠啤=裎谛乃鳎璐歉セ瘢阊谥尽V钔跞撼几饕诵模ㄓ璨淮!

大队人马起动了,长长的先导,长长的后卫。朱棣乘辇被簇拥在正中。自洪武三十一年起兵,打了多少仗,死了多少人,攻城略地,转战千里,通往帝座的道路是如此漫长,但如今要走到尽头了。南京城的大门,皇城和宫殿的大门为朱棣一路洞开。阳光普照,水秀山明。一个新的皇帝诞生了,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这一天是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七日。

朱棣即皇帝位,改明年为永乐元年。

五、建文帝谜踪

朱棣如愿以尝地即皇帝位了,他的政治对手建文帝朱允炆的踪迹却成了千古之谜。几百年前南京宫中的那场大火早已灰飞烟灭,人们对建文帝的寻找还没有停止。

1.相互矛盾的历史记载

关于建文帝在皇宫中的结局,官修的《明太宗实录》是这样记载的:

上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还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騃耶?吾来为扶翼尔为善,尔竟不谅,而遽至此乎?…… 壬申,备礼葬建文君。遣官致祭,辍朝三日。

《明太宗实录》修于宣德年间,由于政治原因,官修的实录一定是代表官方利益的。因此,一些关键和微妙的事常常被隐讳或用曲笔,是不可信的。按《实录》的记载,建文帝已被烧死,而且还得到了礼葬。有的说用的是亲王之礼,有的说用的是天子之礼 。无论是天子之礼还是亲王之礼都是极为隆重的,果然如此的话,有谁见过殡葬的仪式?坟墓在哪里呢?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建文帝被烧死,是符合朱棣的利益的。建文帝被烧死,就可以断绝天下人的希望和企盼,朱棣也可以安心地做皇帝了。建文帝活在人世,就是朱棣父子的一块心病。以情理推断,哪怕有一点可能掩人耳目,朱棣也会给建文帝办个葬礼、修个坟墓了事。正因为朱棣连自己都欺骗不了,所以才无法发丧建墓。《实录》记载是从当政者的政治利益出发的,他们宣称建文帝已死,就是要让天下人死了心,让建文帝的追随者们死了心。既没有人见过发丧,又没有人见过坟墓,《实录》的记载无疑是一大谎言。也正因为这谎言太容易识破了,所以民间根本不相信建文帝已死,才会有种种的猜测和谣言出现。

还有几件事,助成了种种谣言和传说的出现。

2.溥洽和尚藏匿过建文帝吗

《明史》透露出的一个线索,是在民间引起猜测的一个原因。《明史》姚广孝传说:

(永乐)十六年三月(姚广孝)入觐(朱棣),年八十有四矣。病甚,不能朝,仍居庆寿寺。车驾临视者再,语甚懽,赐以金唾壶,问所欲言。广孝曰:“僧溥洽系久,愿赦之。”溥洽者,建文帝主录僧也。初,帝入南京,有言建文帝为僧遁去,溥洽知状,或言匿溥洽所。帝乃以他事禁溥洽,而命给事中胡濙等遍物色建文帝。久之不可得。溥洽坐系十余年,至是,帝以广孝言,即命出之。

溥洽是建文帝的主录僧,明成祖朱棣为什么关了溥洽?因为他听到了两个传言:“有言建文帝为僧遁去,溥洽知状”,“或言匿溥洽所”。但不论是“有言”,还是“或言”,都并非确指,都不足以确认建文帝为僧遁去,或建文帝匿于溥洽所。姚广孝是燕王朱棣的主录僧,他与溥洽,一服务于建文帝,一服务于燕王,两人各为其主,对于同为主录僧的溥洽有同病之怜他要求释放被久系的溥洽,虽然不免是出于同情心,但也可以理解为他不相信“建文帝为僧遁去”,或“匿溥洽所”,于是想在临终前替溥洽开脱。然而,姚广孝不相信不等于民间不相信。相反,这两点猜疑越传越远,越传越丰富。

3.神秘的胡濙、张三丰

既然合法的皇帝下落不明,篡位的皇帝派人到处访察其下落,就显得合情合理了。一些人虽然不相信建文帝在各地流亡的种种传说,但却也怀疑建文帝并没死于大火,而是在乱中逃出了皇宫。于是像明朝沈德符等人的一些书中便出现了这样的说法:

少帝(建文帝)自地道出也,踪迹甚秘,以故文皇帝(明成祖朱棣)遣胡濙托访张三丰为名,实疑其匿他方起事。至遣太监郑和浮海,遍历诸国而终不得影响。则天位虽不终,而自全之智有足多者。

晚明黄景昉的《国史唯疑》卷之一也这样说:

遣胡濙西南行,求之湖、湘、黔、筑洞中,遣郑和东南行,求之瓯、越、闽、广间。海外几穷尽禹迹矣。唐诗“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差类当日情景。

郑和的远航另议。这里先说胡濙。胡濙是谁呢?这个人很神秘。《明史》《胡濙传》说:

永乐元年(胡濙)迁户科都给事中。惠帝之崩于火,或言遯去,诸旧臣多从者,帝疑之。五年,遣濙颁御制诸书,并访仙人张邋遢,遍行天下州郡乡邑,隐察建文帝安在 。濙以故在外最久,至十四年乃还。所至亦间以民隐闻。母丧乞归,不许。擢礼部左侍郎。十七年,复出巡江、浙、湖、湘诸府。二十一年还朝,驰谒帝于宣府。帝已就寝,闻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先,濙未至,传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

胡濙是朱棣派出的一个秘密侦探。但胡濙传中说他出巡的任务不仅是寻访建文帝,而是有好几项:颁御制诸书;访仙人张邋遢;间以民隐闻。另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明史》《胡濙传》又说:

皇太子监国南京,汉王为飞语谤太子。帝(朱棣)改濙官南京,因命廉之。濙至,密疏驰上监国(皇太子)七事,言诚敬孝谨无他,帝悦。

原来,汉王与皇太子争夺继承权,诽谤皇太子,朱棣对皇太子不信任,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