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策- 第13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寞,到时候,甚至有可能迫使王元庆复出,从而让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出现问题。

总的来说,颜靖宇的影响力非常有限。

作为共和国的第三号领导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委员长叶致胜还算不上是裴承毅的盟友。

因为叶致胜对王元庆的安排并不满意,所以在2042年前的5年间,他基本上成为了顾卫民的盟友。用外界的话来说,叶致胜的目的是在2047年住进元首府,因此需要在政治立场上拉拢顾卫民来对抗颜靖宇。说得简单一点,因为顾卫民扶持的帅永康不可能在2047年之前拥有成为国家元首的影响力,而国务院总理阎尚隆又是个老好人,所以顾卫民在与颜靖宇对抗的时候,缺乏一个有影响力的大人物,也就缺乏长远发展动力。如果能够与叶致胜联合,顾卫民就能压制颜靖宇。当然,顾卫民不可能不知道叶致胜的野心,也就知道与叶致胜合作是在冒险。如此一来,在他与颜靖宇撕破脸皮之前,也就是在2047年的换届选举临近之前,顾卫民没有理由与叶致胜走得太近。因为裴承毅是王元庆重点提拔的将军,而且与李存勋走得很近,而李存勋又是颜靖宇最重要的支持者,所以在国防部长的人选问题上,叶致胜没有理由支持裴承毅。

前面提到了,阎尚隆是个老好人,没有明显的政治倾向。

由此可见,在最重要的几个领导人中,裴承毅获得的支持非常有限。因为帅永康在国防部长的位置上表现得并不错,而且为第三次军事改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如果没有一个十分充足的理由,顾卫民肯定不会让裴承毅取代帅永康。

正是如此,直到2041年底,裴承毅都在瓜达尔港担任没有多大意义的联合司令官。

也就是说,在2041年底的时候,出现了转机。

所谓的“转机”,就是国内声势浩大的反战浪潮。

虽然严格说来,反战浪潮对裴承毅也没有多大的好处,但是落实到细节问题上,裴承毅就成为了受益人。按照当时在社会上流行的一些消息,共和国军队在2041年8月3日之前的伤亡人数不到20000人,而在随后的4个月间,伤亡官兵超过了20000人,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国防部不肯增加战争开支。导致部队伤亡过大的责任到底在不在国防部,恐怕谁也说不清楚。问题是,裴承毅名声在外,没有任何人怀疑这个在30多岁就指挥共和国军队击败了美军的将军的军事才华,自然不会把作战失利的责任归咎到裴承毅的头上。用当时一些老百姓的话来说,如果让裴承毅放开手脚去打,肯定能在南方战线取得胜利,从根本上解决中东问题。当然,老百姓的见识肯定不全面,有的时候还会受到民族主义情绪影响,从而做出错误判断。但是不管怎么说,国防部削减战争开支,限制前线部队的手脚肯定对部队的作战行动造成了影响。

也就是这个时候,有人把帅永康的个人资料抖了出来。

关键问题不是帅永康是不是文职官员,以及是否了解军队情况,毕竟由文职官员管理国防部早就得到了认同。重要的是,在这份个人资料中提到了帅永康与顾卫民的关系,也就是在顾卫民担任国防部长与国务院总理期间,帅永康一直在国防部与国务院任职,而且是顾卫民手下最重要的官员之一。

任人唯亲,可不是什么好事。

虽然在此之前,王元庆也有任人唯亲的习惯,比如由他亲手提拔的阎尚隆、叶致胜与焦魃山都成为了国家领导人与政府高官,但是几乎所有共和国公民都没有想到这里,毕竟在绝大部分共和国公民的眼里,王元庆拥有与纪佑国同等的高度,而顾卫民只是赵润东那样的普通领导人,根本不能与王元庆相提并论。

更要命的是,这件事情爆发出来的时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政治协商大会的选举工作即将开始。因为按照共和国的选举法,国家领导人是以间接选举,也就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推选出来的,新一届代表的政治倾向肯定会对几个月后举行的换届选举产生影响,所以顾卫民不得不重视舆论,特别是民间舆论。

当然,从处理这件事情的手腕上来看,顾卫民确实远不如王元庆。

他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去满足民众的舆论要求,而是想转移民众视线,即把裴承毅调回国内,希望借此机会削弱裴承毅的影响力,也让民众把前线部队作战伤亡巨大的责任由国防部转移到联合司令部。

问题是,顾卫民做得不够彻底。

撤走裴承毅之后,受李存勋与颜靖宇的影响,顾卫民不得不把袁晨皓顶了上去。

虽然袁晨皓在共和国民众心目中的地位远不如裴承毅,但是几乎所有共和国公民都认为,袁晨皓是年轻一代将领中,最像裴承毅,也最有可能成为第二个裴承毅的将军,因此袁晨皓也有很不错的名声。如果考虑到袁晨皓与裴承毅的关系,恐怕不会有任何人会将前线作战不利与他联系起来。

当然,这么安排,也减少了负面影响,至少没有多少人认为顾卫民在打压裴承毅。

问题是,顾卫民想要解决的问题并没困此得到解决。

也就在顾卫民把裴承毅调回来之后不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军事委员会发起了一次颇具戏剧性的调查行动,即查证国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是否对前线作战行动产生了负面影响,而发起调查的就是该委员会的一名陆军代表。

可以说,这个调查可大可小。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共和国的新闻媒体率先报道了该消息。

根据事后公布的消息,这起调查肯定与顾卫民没有关系,而且肯定是顾卫民不想见到的,而暗中支持者很有可能就是颜靖宇与李存勋。

正是因为这起调查,改变了裴承毅的命运。

众所周知,带有政治目的的调查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用一些美国政客对此次调查事件的评论来说,就算共和国国防部某些行政措施没有对战争造成负面影响,调查委员会也会给出一个不那么公平的结论。

当然,这里必须提到军事委员会的背景。

随着共和国的民主制度逐步成形,在新的政治体制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各个委员会的身后都有对应的利益集团,而军事委员会的身后就是共和国的军火商集团,其中又以中重集团、中航集团、北方重工等超级军火商最为出名。根据一些民间传闻,军事委员会的12名成员都与军火商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虽然按照相关法律,这些代表不能接受军火商的任何好处,也不能与军火商有经济的往来,但是每年他们都会前往各大军火企业考察,借此机会获得由军火商提供的好处。

拥有如此雄厚的背景,就连顾卫民都不敢轻视军事委员会。

用三坚集团董事长蔺慕勋的话来说,只要军事委员会愿意,至少能够左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大约 10%的选票。

因为除了军事委员会之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还有经济委员会、贸易委员会、工商联合委员会、农林委员会、科教委员会、财政委员会等20多个职能性委员会,而且每个委员会的身后都有利益集团,而这些利益集团之间又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比如军火商就与能源商、金融家有着利益联系。所以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军事委员会,或者其他重要委员会,比如贸易委员会与科教委员会(背后就是共和国的能源企业)都拥有举足轻重的发言权。

当然,顾卫民肯定知道,军事委员会的调查与军情局有很大的关系。

要知道,军情局长李存勋就是中重集团董事长蔺慕华与三坚集团董事长蔺幕勋的救命恩人,而且与中航集团的李兴家(李成文的儿子)、北方重工的叶廉铭(叶永畿的儿子)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事实上,这也正式李存勋作为共和国“二号领导人”的基础与本钱。只要他愿意,肯定能够控制军事委员会。

更重要的是,顾卫民知道李存勋做这些事情的原因。

对军情局长来说,李存勋绝对是一个非常讲原则的人。虽然顾卫民没有做出承诺,但是在中东战争之前,他已经暗示了李存勋,将考虑让裴承毅出任国防部长,而且这也是让裴承毅去指挥中东战争的酬劳。也就是说,顾卫民出尔反尔,甚至想借机压制裴承毅,李存勋才针锋相对的采取了行动。

当然,李存勋把握时机的能力非常出色。

在换届选举临近的时候,就算军事委员会针对国防部长的调查不会有任何结果,也会对顾卫民的第二届任期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如果顾卫民不能稳住李存勋,迫使李存勋采取更进一步的行动,比如支持颜靖宇竞选共和国国家元首,那么顾卫民很有可能成为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位没有获得连任的国家元首。到时候,顾卫民输掉的就不是国防部长,而是所有的政治资本。

到这一步,顾卫民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

正是如此,2042年初,裴承毅的人事关系转到了国防部,并且得到了顾卫民的正式保证,即在赢得连任之后,顾卫民将亲自提名由裴承毅出任国防部长。当然,李存勋也在这个时候做出了妥协,即在换届选举后辞去军情局长职务,并且不在选举中支持顾卫民之外的其他领导人。当然,最关键的是,军事委员会针对国防部官僚主义作风的调查行动工作将延长到2042年底,也就是在换届选举之后才公布调查结果。

不得不说,李存勋还算不上是真正的政治家。

在这轮交手中,顾卫民获得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胜利,那就是保住了帅永康。按照他与李存勋的妥协结果,裴承毅出任国防部长之后,帅永康将出任国务院常务副总理,即负责国务院的日常工作。

从此可以看得出来,顾卫民是个很有能力的政治家。

在很多人看来,因为丢掉了国防部,顾卫民是这场政治斗争中的失败者,但是在真正的政治家眼里,顾卫民不但通过妥协让步转危为安,确保了在换届选举中取胜,还借此机会把他的影响力扩大到了整个国务院,考虑到阎尚隆的中立态度,帅永康肯定会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