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 第3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在皇甫嵩看过荀贞部,准备再看曹操部时,不经意间,眼神掠过,看到在荀贞等骑之前还有五六个骑士。

这五六个骑士相距荀贞等骑大约十余步,周围全是黄巾骑兵。他们虽孤军深入,陷入重围,在一个穿着黑红披甲的将校带领下却仍笔直向前,奋力厮杀,不肯退却。他以手指之,询问左右:“荀君马前那个披黑红甲的骑士是谁?”

荀贞以前外出时常带许仲、刘邓、程偃、小夏、小任等人,现在许仲、刘邓、小夏、小任各自领兵一部,不能随从侍卫了,便改而常带程偃和辛瑷,皇甫嵩没有见过辛瑷,他左右诸将中不少人见过辛瑷,文太守也认识辛瑷。文太守答道:“是玉郎。”

“玉郎?”

“大名唤作辛瑷,乃是阳翟辛家子弟,因为长相秀美,故被县人呼为‘玉郎’。”

“噢!原来是辛家子弟。”阳翟辛氏乃是县之冠姓,也是一个很有名的士族,皇甫嵩听说过。

他话音未落,身侧一个将校“哎呀”一声,紧张地目注阵中,叫道:“不好!落马了!”

辛瑷落马了?

皇甫嵩忙转回头,再向阵中看,却见陷入敌围的辛瑷仍在厮杀,没有落马,心中一跳,心道:“难道是荀贞?”

他急忙再向辛瑷后边看,荀贞仍也跨坐马上,长矛翻飞,没有落马。他问道:“谁落马了?”

“荀君身旁的一个护卫。”

“一个护卫?”

这个将校手指阵中,叫道:“看,就是他!”

数百骑兵混战里,找一个落马的人不容易。皇甫嵩翘足极目眺之,万千杀阵里,人喊马嘶中,看到荀贞在四五个敌骑的围攻下,不顾对方的矛戟横刀,兜马回转。从交战开始,荀贞只有向前,从未后退,这是头一次。只见他催马往回走了数步,在马上弯下腰,向地上伸出了手。

他手伸出处,地上有一人,可能是腿断了,半坐半躺。在这人的身边倒毙了一匹马,应是他之前的坐骑。

“此人是谁?值得荀君这般拼死回救?”皇甫嵩提心到口。要知,这是在敌人阵中,正在冲锋厮杀,荀贞这一回马,就等同把后背丢给了敌骑,虽有亲兵遮挡护卫,但也是很危险的。他身边诸将,包括文太守都紧张地在看着荀贞在乱军阵中救人,没空回答他的问题。

地上这人也伸出了手。眼看荀贞就要抓住他的手,把他从地上带起,但这人却突然缩回了手,好像大吼了一声,从地上一跃而起。

他接下来的动作快速猛烈,根本就不像是一个刚从马上坠落断了腿的人:他在跃起的同时抽出了腰间的长刀,猛地顺着荀贞的坐骑,扑向马尾处。在这里,有一个敌骑杀开了荀贞亲兵的护卫,挺矛冲近,矛头离荀贞不到两步远了,这人在半空中挥刀击下,把这个敌骑的矛头砍偏,扔下刀,迎面撞上了此敌的坐骑,抱住了马头。敌人的坐骑惊骇之下,侧首屈腿,试图甩脱他,但却脚下踩空,栽倒地上,马上的骑士也摔落地上。

骑士倒地,欲图拔剑,这人又从地上爬起,扑到骑士的身上,牢牢抱住了他。这个骑士披的有甲,戴有兜鍪,无从下手,这人便以头顶之,将他的兜鍪顶开,张开嘴,咬啮其耳。皇甫嵩等人虽看不清,但也可以想象出,敌骑此时必是疼痛异常。这个骑士果然剧痛之下,惊骇失措,两次抽剑才把剑抽出,不管三七二十一,朝这人的身上乱捅,但这人却始终没有放手。

为了救荀贞,放弃了生的机会,带着坠马后的断腿之痛连中几剑仍不放手。皇甫嵩惊道:“是何人也!如此忠壮!”

那个敌人骑兵的马先前栽倒之时,因为离荀贞不太远,差点倒在荀贞的马上,荀贞驱马侧走,再又转回时已经晚了,这个为了保护他而不惜己命的人已经中了好几剑。皇甫嵩等人看到荀贞悲愤怒呼,挺起长矛,往这个敌人骑兵的身上连刺不止,接着又想跳下马来,但被赶过来的亲兵阻止。两个亲兵下马,把这个已被刺死的敌人骑兵搬开,因为被抱得太紧,拽了好几次才得以成功,而那个抱敌骑的人虽还保持着抱人的样子,弯曲着手臂向着夜空,但人却躺在地上一动不动,显是已经死了。

皇甫嵩等人半晌无语。

一个将校说道:“这是程偃,我常见他在荀君左右。”

又一将校说道:“听说荀君在为繁阳亭长时就与程偃相识了,程偃那时是亭卒。荀君好像对他有恩,因此后来荀君离任亭长时他就跟着也离开了,从此一直侍从荀君,直至今日。”

皇甫嵩叹道:“虽只是个亭卒,忠烈感人。”

程偃的阵亡肯定会对荀贞造成很大的刺激。众人再看阵中,见荀贞骑在马上,挺矛仰首,似是在对夜空痛呼,随即他令跟上来的许仲、陈褒、原盼等人收拾程偃的尸体,拨转马头,势如怒虎,再度冲阵。

这一次,因为悲愤狂怒,他冲锋的势头比刚才猛烈了十倍,锋锐不可当,转眼间就越过了本来居前的辛瑷等骑,成为了突击在最前的一人。

……

数里外,北边舞阳县内的县民被这震天的喊杀声惊动,胆大的人家点起了灯火,因城上现无人守卫,有的县民悄悄登上城头观望,正看到荀贞如虎冲阵,再看他对面,隔着波才的中军,孙坚亦催部挺进。两支人马就像两柄利刃,狠狠刺入了波才的两翼,行进极快。

荀贞浑身浴血,换了两次坐骑、三支矛,负创六处,死战向前。

该卖命的时候就要卖命。干大事怎能惜身?就算对黄巾军有再多的同情,现在他们是你死我活的敌人。

荀贞本就有这个觉悟,又亲眼看到程偃为了保护他而阵亡,这是第一次有亲近人阵亡战中,对他的刺激可想而知,难掩的悲愤暴怒,加上有曹操派来的两百骑士的帮助,波才派来的骑兵再也抵挡不了,被他击溃。

荀贞不退,继续深入敌阵,大呼高叫:“荀贞在此!波才贼子敢来战否?敢来战否?”辛瑷等骑卫、曹操派来的骑士、以及许仲、陈褒、原盼和左右翼的江禽、刘邓等众也跟着大呼,呼声不绝,响彻战场。诸将推锋争死,勇往直前。

黄巾军兵卒胆寒,纷纷大叫:“北部督邮不可当!”溃败而逃。

荀贞斩将搴旗,又将波才派出在骑兵后的甲士击溃,依然不退,接着向波才的中军帅旗杀去。

风吹呐喊,夜色中火光通明。从后边望之,只见荀贞的军旗所向无前,曹操不由勒马赞叹,赞道:“英雄也!”

……

波才见荀贞、孙坚将至中军,急忙再派精锐的甲士上前阻挡,然而大势已去。

皇甫嵩在丘陵上看得清清楚楚,荀贞、孙坚两部居于诸军之前,已将波才的两翼击穿,很快就能杀到中军了。

他说道:“这是灭贼之时!”即令部下击鼓。

坐于孙坚等冲锋部队后边的万余步卒闻鼓起立,护城河边的万余兵众也闻鼓而进。朱儁部有万余人,但却还比不上荀贞、孙坚,直到现在仍未能把波才的前锋击溃,脸上挂不住,闻得鼓声,亲自上阵,催赶部将进击。一时之间,汉军四万余人马,齐齐向波才的中军杀来。

波才坐在马上环顾四周,东西两边已可看到荀贞、孙坚的身影,而前后两方又有两万汉军急攻,在西侧还有蓄力了半晌的万余汉军精锐喊杀过来。他知今夜将要败了。起兵至今不足两月,声势浩大的十余万众就将尽数覆灭。王图霸业转头空。

他见左近的渠帅、小帅、亲兵露出惊惶神色,乃抽剑在手,对身边的人瞋目叫道:“今夜战败,吾等男儿丈夫,死则死矣,何惊惶之有?只要大贤良师在,黄天早晚要立,太平早晚能建!”扭头望向东边荀贞的来处,恨恨地说道:“只恨诸君随我败亡,不能见太平日,只恨未能灭此荀贼,不能为吾弟报仇!”横剑自刎。

他虽是汉军眼中的道寇、反贼,但在他自己看来,他却不认为他是贼寇,他是为建太平而死,他是为扫清妖氛而死,乃是英雄丈夫。他麾下也曾有过十余万众,也曾惊骇州郡,也曾震动京师。他有着自己的尊严,他不愿落入汉军手中为俘受辱。

他的亲兵们没能抢下他的剑,扶住他从马上歪倒的尸体,同声哀叫:“上师死了!上师死了!”

汉军杀到,四面皆敌,突围无望,上师又死。跟在波才左右的渠帅、小帅、亲兵们绝望之至,一人想起了波才死前的遗言,放声悲呼:“上师说得对!今吾等虽败,但黄天早晚能立,太平世界早晚能建!”数十个渠帅、小帅、波才的亲兵随之悲呼:“黄天早晚能立,太平世界早晚能建!”俱皆抽刀在手,追随波才,自刎而死。

虽知投降被俘后可能会如昆阳的俘虏一样被屠杀而死,形势比人强,被围击的黄巾兵卒抱着一线活命的希望,放下兵器,跪地投降。不投降的也有,或者顽抗被汉军杀死,或者如波才等一样自刎阵中。战后清点,自杀的黄巾渠帅、小帅、兵卒不下千人。

这一仗,从三更战到黎明。

……

战后离开战场,到道边,荀贞检点诸将部众,才知卓越也战死了。许仲、江禽、辛瑷、刘邓、陈褒、高素、冯巩、原盼等将无不带伤。两千部卒伤亡三百余。起兵至今,这是伤亡最重的一次,也是第一次有身边的亲近人战死,而且一次就是两个。

亲兵们抬来了程偃、卓越的尸体,放在路上。

看着程偃犹自向上环抱的手臂,嘴中咬下的敌骑耳肉,以及虽死亦未闭上的眼,回忆过往这几年他的音容笑容,荀贞翻身从马上下来,伏在他的尸上,悲从中来。

初见程偃是在秋天,那一天荀贞单人独骑去繁阳亭上任,在亭舍门口看到了程偃,当时他倚着门框懒洋洋地询问荀贞来意,他脸上那道如蜈蚣似的狰狞伤疤是留给荀贞的第一印象。

再其后,荀贞救下了他的妻子,他在后院跪倒磕头,对荀贞说:他的这一条命从此就是荀贞的了。

再之后,他跟着荀贞离开繁阳亭,去西乡、去阳翟、回颍阴、又来阳翟、征战郡中。

在他追随荀贞的这数年间,他履行了他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