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土军阵地是在德军控制的三英里宽的海滩两侧,土军的崩溃并没有给中东集团军左路军以直接的帮助。这种政治战是为法约尔将军服务,而土军在加内农海滩的21师的下场,则是对所有想顽抗的土军将领的最有力的警告。
11时许,中国海军大禹舰队出现在埃内兹海面上,没有让德军147师能够在正午的时候吃上热腾腾的午饭。战列舰、战列巡洋舰一字排开,在德军火炮无力照顾到的16公里以外的海面上,用左舷面对德军阵地,展开了惊天动地的大炮击。
14、15、16英寸的榴霰弹准确地在德军阵地爆炸开来。成千上万的弹片、铅子在火光中迸飞。强大的冲击波掀飞了地面上几乎一切的物体,钢铁、人体、木材、枪械、小炮纷纷飞出了战壕,连战壕本身也被猛烈的炮击摧毁。
还没有应对中国海军炮击经验的德147师,在炮击进行了45分钟暂时趋于平缓的时候,在指挥官的命令下迅速进入了阵地,而他们面临的却是从战舰前后穿插上的巡洋舰、驱逐舰的火箭炮轰击。
德军指挥部内举着望远镜的汉斯·冯·帕格里克斯少将目瞪口呆了。成群的士兵被成片的火光和硝烟淹没,如此密集的炮火完全抵得上德军一个师级规模的重炮集群!只不过,被撕裂的是德军的肉体和帕格里克斯少将的心而已。失去两翼辅助的土军,不可惜,甚至无关大局!暂时失去跟后方的联系,不可怕,中国军队营级兵力终归会被人潮冲散!但是自己手里的兵力在丧失一个重炮团和一个主力步兵团后,再次遭受如此密度的炮击,而且是在跑步进入阵地的半途中遭受炮击。可以想象,那两个团的兵力基本就报销掉了!一个师,就算是147师这样的甲等部队。也不过三个旅11个团的兵力。可以作出的结论是:海滩阵地丢失了,尽管中国人还没有步兵踏上海滩!
“前沿各营逐次撤退到二线阵地,所有火炮按照区域分划标定,准备轰击海滩。”少将狠狠地下着命令,他还没有输,他要把滩头作为歼灭中国登陆部队的屠场。
下达完命令后,这位德军精锐师的师长把指挥部交给了参谋长西贝克上校,带了几个警卫骑上马去二线阵地视察。
少将到达二线阵地后,正好碰见一名上校团长在清点着各营人数,他捺着性子静静地看着,越看这心就越象掉进冰窟窿一样。
“一营!”上校团长大声地吼着。
战壕后面零零散散地爬起了几十个身影。
“二营!”团长的音量显然又提高了不少。
没有人回答,没有人站起来,整个阵地上陷入了鸦雀无声的境地,连中国海军的炮击也似乎在这瞬间停顿了。
“三营!”上校的声音完全是声嘶力竭的干吼了。
“报告团长,三营,就这些了!”一名上尉军官站了起来,提着一条1898步枪报告着。随即,他身边站起了七八个浑身是血、一脸沮丧的士兵。
旁边的汉斯·冯·帕格里克斯少将明白了,清楚了。他知道这是上校团长故意在向自己示威!一个团1600多人如今只剩下不到一个连,却连对方步兵的影子都还没有看到。这打得是什么仗啊?!作为师长,有什么脸面再命令这些真正是劫后余生的士兵们、军官们去坚持战斗吗?没有!
少将在马背上举手敬了个礼后,一拉马缰绳转身就向指挥部跑去。
留下达到目的后却不知所措的上校团长和他的部下们发呆。
战争是残酷的,特别是对于弱势的一方而言更是如此。没有时间给这个团的幸存者们继续发呆,因为南边的天空中传来了巨大连绵的轰鸣声,一群群的轰炸机快速向德军的二线阵地扑来。
密密麻麻的15公斤小炸弹带着尖利的呼啸声从天而降,面对德军在松软的沙滩后布置的二线阵地,中、重磅炸弹完全是浪费,15公斤的炸弹就足够整段整段地摧毁德军阵地。
不知道该为自己庆幸还是为自己的部下悲哀,少将刖刚返回指挥部就在望远镜里目睹了刚才自己身处的阵地已经陷入火海。接着,“中国人准备登陆了!”的声音传来,那是负责观察哨的军官在大失常态地报告。
少将下意识地掏出了镏金怀表,12时整。
“将军,左翼的土军完全崩溃,加内农的中国登陆部队正在快速向我侧翼渗透!”
“报告,马里莱奥上校要求增援,山脊处的中国迂回部队向上校的阵地发动猛攻!”
“土军预备第五师阵地上爆发激战!是他们自己打自己。将军,要不要派部队过去维持秩序?”
参谋们的声音不断地在电话铃声过后响起,大量的坏消息把少将惊得跌坐在一把椅子上半天没有反应。这种状态几乎持续到18旅的坦克把这座木石结构的,有无线电天线的建筑包围时才解脱出来。那时候,将军只能说一句话了:“打白旗,投降。”
汉斯·冯·帕格里克斯少将不是无能的将军,在德军将领中还享有一定的声望。但是在中国人威力强大的复合打击下,在中国人的战术、战法在技术装备的支撑下完全超出将军的意识范畴的时候,再有能力的人表现出来的状态也莫过于他了。
1918年1月22日,中国远征军中东集团军左路军在土耳其欧洲部分的埃内兹、加内农海滩登陆成功,歼灭、击溃德土联军四个师六万余人。
1月24日,第六师17旅前锋装甲营出现在伊斯坦布尔郊外。而在这一天的凌晨,在摩苏尔、大马士革的中国远征军也在大规模的炮火准备和空中轰炸后同时出击,瞬间就击破了当面土军的防线,开始长驱直入式的快速进击,只为在最短时间内控制土耳其的亚洲部分国土,为土耳其民族解放军支持下的新政府执政创造最有利的条件。
1月25日夜,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发生禁卫军起义,苏丹和王储被抓捕,政府首相摇身一变为起义领导人,在基马尔军官团和国家进步党的代表陪同下,向第六师师长黄华杰中将递交了无条件投降书。
土耳其由此退出了大战!
1月29日,在俄罗边境的土耳其第五集团军和第一集团军在迅速集合起来,靠近俄军第四集团军后缴械投降。同日,法约尔将军在伊斯坦布尔宣布成立土耳其临时军政府,派遣代表前往日内瓦参加国际联盟第一全体会议……
第58节 寻找“巨人”
奥斯曼帝国这座腐朽的大厦被中国远征军和土耳其民族解放军轻轻一推就轰然倒塌,其震波在潜逃到保加利亚的法尔肯海因上将以及德军统帅部来说,无疑是惊天动地的。
这导致了整个二月上旬德军统帅部的异常混乱,谁都知道,土耳其军队并不是德国的有力盟军,但是土耳其的投降却向俄国开放了黑海海峡,让这个战略物资比德国还匮乏的国家从此可以得到源源的补充!一个人力资源巨大的,武装完善的俄国显然是可怕的,尤其是在她的军队受博罗西洛夫这样的军事家控制的时候,对德国东部领土的威胁显然成倍放大!
战略,东线还是西线?
摆在鲁登道夫面前的难题是:东线的俄军在得到补给后会迅速强大起来,会对德国发起反攻,解决的办法只有在俄军还没有强大起来的时候就掐死他!可惜,现在德军主力陷入了西线战场,能够抽调出来的部队投入东线,是绝对没有可能在博罗西洛夫面前得到决定性战果的!
1914年没有,1918年同样不可能。那么,只能在西线上继续投注了,寻找中、英、法、美哪国军队的防区开刀?能否在春季攻势中击倒对手?
这就是德军最后一次大规模赌博的彩头。
德军统帅部在斟酌了又斟酌之后,把东线为主的论调完全打压下去,再次把目光投注到佛兰德地区的英法军队身上。英国人在大规模进攻前表现的笨拙是鲁登道夫再次选择佛兰德的最大理由。其次,是中国军队已经从佛兰德地区移防到凡尔登一线,而经过一个冬季地抢修,根特地区的铁路线已经恢复了运力。而当面最主要的协约国力量是英国远征军以及几个英法混编师。其中第五集团军是重新建立的,以士气和战壕战技能并不出色的中东军官和新兵构成。这样的对手正好可以作为德军突破佛兰德防线的着眼点。
鲁登道夫考虑到中国远征军海军航空母舰舰载机的巨大威力,在没有有效手段对付的时候,他宁愿躲开那两艘“瘟神”。因此,夺取佛兰德的战役计划并没有把德军的主攻方向定在佛兰德,而是法国阿登省与比利时蒙斯之间的狭小地域,凑巧,英军恰好在这里驻扎了第五集团军。因为道格拉斯·黑格元帅认为德军势必会在稍微靠近海峡的地方发动新攻势,那么索姆河地区显然不适合落五集团军驻守了。因此他把莫德将军和他的部队打发到了不起眼的阿登地区。谁都知道,那里有山地,可以作为有效的防御屏障,对第五集团军来说正合适。这一部署正中鲁登道夫的下怀!德军也怕在河网地区遭遇中国空中力量的轰炸,一座桥梁的被炸很可能就导致整个战役的失败。而德军在一个冬天里从来没有放松过渗透战术的训练,这个战术在1917年佛兰德战役击败了英军,那么在地形更合适的阿登地区,势必能够更干净地消灭英第五集团军。
德军统帅部决定动用前线178个师中的134个师执行“春季战役”。
其中心点就是用66个师在突破英军防线后继续向南,在协约国军组织有效的抵抗前突然向西面的佛兰德地区横扫。这个时候,当面的57个师就同时出击,从北、东、东南三个方向上夹击英国远征军,以求彻底击败这支军队。另外,为了阻止协约国军的增援,德军统帅部还掌握了11个师的预备队。并命令凡尔登当面的部队配合战役,发起牵制性进攻。
为了这次战役的胜利进行,德军几乎搬空了自己的武器库。三门绰号为“巨人”的铁路大炮从克虏伯开出来,这种大炮具有210mm的口径,而炮管则有10多层楼房那么高,射程达到骇人听闻的120公里。德军准备在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