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常态当场下令:
“我要拔除所有那些庇护所。你们要制定必要的计划,然后立即付诸实施。要把它们铲除干净,不让共产党人利用它们来反对我们!永远不让!”
对美国入侵柬埔寨,毛泽东义愤填膺,坚决支持柬埔寨成立民族团结政府,指示提供大量的经济和军事援助。5月19日,毛泽东又决定采取支持柬埔寨的更大步骤和行动。
当晚,周恩来在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同西哈努克举行柬埔寨政变后的第十三次会谈,满面春风告诉他一件喜事:
“亲王,明天晚上将发表毛主席的一项声明。毛主席在声明里支持亲王,支持印度支那人民最高级会议,支持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领导下的王国民族团结政府,支持全世界人民的反美斗争。毛主席的声明很短,他托我把声明拿来给亲王看,征求亲王对这一声明的意见。”
西哈努克连连向毛泽东、周恩来表示感谢,表示要把抗美斗争进行到底。
5月21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118厅会见西哈努克,又共同登上雄伟的天安门城楼,出席首都30万人民支持柬埔寨反美斗争大会,首先宣读毛泽东气势磅礴的“五二○声明”,号召“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
毛泽东的声明极大地鼓舞了柬埔寨人民的抗美热情,美军连吃败仗,南越伪军更不愿为美国卖命,因而一败涂地,溃不成军。
更使尼克松吃惊的是美国各地爆发了迅猛而浩大的反战运动,尼克松命令国民警卫队在全国不少城市戒严,派军警进行大搜捕,甚至开枪打死俄亥俄州肯特大学4名大学生,这就是名闻世界的“肯特大屠杀案”,由此激起全国范围的“美国的五四运动”,在威斯康星州等7个州又发生学生焚烧军事建筑和兵工厂事件, 40多处发生燃烧弹爆炸起火事件,美国人民发出怒吼:
“如果他们继续对我们的越南、柬埔寨兄弟姐妹进行战争,我们就不仅要到白宫去抗议,而且还要烧掉白宫!”
尼克松原知道打不赢这场侵越战争,他只想把战争扩大到柬埔寨得些小胜,借以提高自己的声望,打击反战派,安抚主战派,压越南在谈判桌上让步,没想到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但尼克松的过人之处在于他不是死硬派,他看在柬埔寨之战也打不赢,就下令在入侵柬埔寨两个月后,于6月30日从柬埔寨撤军,尼克松进行的侵略柬埔寨的军事、政治赌博,就这样无可奈何结束了。
尼克松绝不想就此乖乖罢手,又在1970年11月20日策划了派直升机偷袭越南北方的山西战俘营之举,企图把越南关押在那里的美国战俘劫夺回来,再大张旗鼓地宣传胜利,届时尼克松将亲自出面与美国战俘握手、拥抱,接见劫后余生的美国战俘和他们的家属,再发表演说,举行记者招待会,借此向中国、苏联炫耀美国的无比强大,以英雄形象代替失败者形象,平息反战运动,以再次连任总统:一举多得,岂不美哉!
尼克松没想到美国情报机器失灵,越方事先已把美国俘虏转移他处,美国武装直升机偷袭了一座空空如也的战俘营,在全世界传为笑柄。
尼克松认为堂堂世界第一强国连小小的越南、柬埔寨都打不赢,未免太失大国总统身份,在柬埔寨发动地面进攻失败后,又想在老挝动手沾点儿便宜,虽不能扭转整个印支战局,却也可赚回点儿面子。
尼克松把侵越战争扩大到老挝的决心虽下,但真要于时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主要是担心掀起美国更大规模的反战运动把他轰下台,因而不敢动用美国地面部队,而决定用南越军队当炮灰,美国只提供空中掩护和炮火支援。由于此次作战不死美国人,因而深得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和军方首脑赞许,认为“这是一个很出色的构想”,基辛格认为“其致命弱点是与越南的现实完全不相吻合”。
尼克松何尝不知道基辛格一针见血抓住了要害,但他仍存有侥幸心理,企图借此检验策划已久的“越南战争越南化”的计划到底灵不灵,硬着头皮下达了进攻老挝的命令,声称作战目的在于“攻击在老挝的敌军,以切断胡志明小道”。
1971年2月8日,尼克松一声令下,3万南越伪军在美军空中掩护和炮火支援下,大举侵入老挝境内。
那时,南越军队经美国长期培养、武装,又经过多年战斗锻炼,已发展成为一支100多万全部美式装备、机动性较强的军队,不仅能进行反游击战,还能够向越南北方进攻,比柬埔寨、老挝政府军的战斗力高得多,因而尼克松认为用南越军队进攻老挝,可以稳操胜券。
尼克松命侵越美军帮助南越总统阮文绍制定了进攻老挝的代号为“蓝山719”的作战计划,但却未想到阮文绍已给他的军队下达密令:千方百计保存实力,规定一旦伤亡达3000人,就立即停止侵略老挝的全部军事行动。
这时,老挝人民解放军在中国的大力支持援助下,在寮国战斗部队的基础上,已发展成为很有战斗力的部队,他们为保家卫国,同南越军队展开浴血奋战,尼克松惊呼:“共军的坚强抵抗出乎美国的预料之外,美国驻西贡的司令部又未能针对这一意外剧烈的战斗水平,为南越进攻部队相应地增加必要的空中掩护,结果南越陆军伤亡惨重。”
南越军队本无斗志,又接到阮文绍保存实力的密令,因而在老挝人民解放军和越南南方人民解放武装力量的配合进攻下,大规模败退,在40余大的战斗中,被歼灭1.5万多人,南越军队的4个旅、两个团、8个炮兵营被全歼,其第二骑兵旅旅长被生擒。
尼克松见老挝形势危急,急忙派出大批B—52战略轰炸机轰炸老挝解放区,又利用泰国军队在老挝南部九号公路地区与万象军队一起向老挝解放区发动进攻。
在中国的大力支持下,老挝人民解放军越战越勇,在九号公路战役中取得重大胜利,使尼克松发动的侵略老挝的战争宣告失败。
尼克松发动的侵略老挝的战争是美国侵略印支战争的最后一次进攻性行动,被称为美国侵略印支战争的分水岭。至此,侵越美军已经撤出不少,再想发动地面攻势,也没有足够的部队可供调遣了,因而宣告了尼克松精心泡制的侵越战争“越南化”的彻底破产。
尼克松把侵越战争扩大到老挝,既以失败告终,又激起美国人民更强烈的反战运动,使尼克松焦头烂额,狼狈不堪。
尼克松的过人之处在于,他清醒地认识到美国侵略越南、柬埔寨、老挝的战争打不赢,在历经几次扩大战争的惨败之后,走了个“之”字型道路,要最终设法结束侵略印支的战争了。
尼克松从战略观点出发,认为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最大的敌人是苏联,不能让中国和苏联支持的印支战争把美国拖垮,他就设法尽快缔结美越巴黎协定。
尼克松见越南和谈代表黎德寿态度强硬,知道中苏是越南的后台,便请中苏两国做压促越南在和谈中让步的工作。
尼克松派基辛格1971年7月秘密访华,请求中国在巴黎谈判问题上助美国一臂之力,周恩来劝美国痛痛快快撤出越南,不要当猴子留尾巴,才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尼克松又转而请苏联出面压越方让步。这时,勃列日涅夫正为基辛格访华改善美中关系暗中生气,他认为基辛格的北京之行,使苏联一直索绕脑际的对中美改善关系的恐惧具体化了,觉得绝对有必要对美国采取点儿对策。
于是,勃列日涅夫先通过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向巴基斯坦开刀,设法肢解巴基斯坦,他认为巴基斯坦人是美国人和中国人的朋友,曾为基辛格秘密访华出过力。
在越南问题上,勃列日涅夫也想对尼克松以牙还牙,便让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波德戈尔内1971年10月访问越南,大讲南越傀儡军队软弱,美国国内反战运动风起云涌,总统大选临近,经济危机严重,迫使侵越美军撤得只剩下7万人,因而美国不可怕,听苏联的话才有出路,也“要河内提防中国的背叛”。
为表明苏联才是越南的真正朋友,抵制中国的影响,波德戈尔内与越方签订了苏联对越 1972 年度无偿援助协定和新的贷款协定,加速提供军用物资,使越方在1972年3月从三条战线上发动进攻,尼克松被整得焦头烂额。
尼克松再次请求勃列日涅夫向越南施加压力,勃列日涅夫拿腔作势说华盛顿过高估计了苏联对越南共产党人的影响力,但还是答应为5月2日恢复巴黎秘密会谈进行斡旋。
这时,尼克松得到报告称,南越解放军的三条战线攻势取得了惊人的胜利,侵越美军和南越伪军沿着高原被切割成两个部分。美国空军对南北越南的大规模轰炸也挽救不了美国的败局,只有一张王牌可打,那就是全面封锁北越并在北越沿海布雷。
这一步非同小可,当年约翰逊由于害怕苏联和中国干预没敢动手,现在尼克松决心试一下。基辛格担心苏联会取消邀请尼克松5月22日访苏,尼克松却摸透了勃列日涅夫的脾气,一挥手下了孤注一掷的决心:“这次首脑会晤一文不值,不值得用输掉战争来换取!”
尼克松下令对北越狂轰滥炸后,5月8日致函勃列日涅夫,建议美苏共同致力于“消除越南冲突对美苏两国关系和对世界和平造成的恶果”。
5月10日,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向美国国务卿基辛格递交了一份抗议书,对美国飞机空袭停泊在越南海防的苏联船只、打伤苏联船员提出抗议。基辛格正准备送客,多勃雷宁却毫无告辞之意,主动提出尼克松总统是否打算接见途经华盛顿的苏联对外贸易部长帕托利切夫?
原来,勃列日涅夫让帕托利切夫给尼克松带来了邀请他5月下旬访美不变的消息,经基辛格斡旋,尼克松5月11日接见了帕托利切夫。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