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苏三国演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美苏三国演义- 第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靠朋友,我们十分重视这个信息。

基辛格怀着激动的心情这样写下他当时的独特感受:

“我们当时忙于这种刻板的事,根本没有注意到,一个以古典宗教为立国之本的国家的杰出的举止文雅的代言人,口念一个富有战斗精神的亚洲革命国家领导人的信息,而由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领导人的一个代表把它记下来,这是多么不和谐;也没有注意到,在这个信息随发随收的时代,我们竟回到前一世纪那种外交方法——由一名信使传递、宣读手写的照会的方法。一件带有根本性的重大事件发生了,其方式是学究式的,几乎是平淡元奇的。”

基辛格送走希拉利,立即穿过大厅走到美国总统椭圆形办公室,把周恩来的来函记录交给尼克松,喷喷称赞说:

“中国的外交文书总是独具特色,文明优雅,在风格上和行文方面也细致得多!”

尼克松和基辛格一致欣然接受邀请,但主张不仅限于谈台湾问题。  12月16日通过希拉利给周恩来复信称:

“美国准备与北京举行高级会谈,以讨论包括台湾问题在内的、存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国之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两天后,毛泽东在北京接见斯诺。他抽一口外表裹着塑料膜的雪茄烟,发出惊世之言:

“如果尼克松想到北京来,你就捎个信……当作旅行者也行,当作总统也行。目前,中国和美国之间的问题,要同尼克松解决。”

其后,很长时间音无音信。

基辛格认为,毛泽东又一次把尼克松的敏锐性和美国情报机构的能力估计过高,尼克松几个月后才知道毛泽东这次谈话的内容,但因美国1971年春扩大侵略印支战争而被搁置。

恰在此时,随着日本漫山遍野开放的樱花,中美关系也迎来了初现花蕾的早春景象:

在名古屋举行的第三十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中美运动员的密切交往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这开始出于美国乒乓球队副领队对中国运动员的一句玩笑话:

“你们中国邀请美国南面的墨西哥运动员去访问,也邀请我们北面的加拿大运动员去访问,你们能不能也向我们美国运动员发出访问的邀请呢?”

中国领队不敢擅自回答,忙把这个消息报给北京,周恩来心头迅即出现以小小银球推动大球运转的宏伟外交设想,在外交部和国家体委的联合报告上批下扭转乾坤的三个大字:

拟同意。

周恩来又周到细致地写下闪着超群智慧之光的意见:

“可留下他们的通讯地址,但对其首席代表在直接接触中应表明,我们中国人民坚决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阴谋活动。”

报告送进中南海丰泽园,毛泽东从报告中看到中美乒乓球运动员友好交往的佳话已引起世界舆论的广泛赞扬,而已在西方报刊上成了头号新闻,而有关莫斯科召开苏共二十四大的新闻却逊色三分,心中非常高兴。

在丰泽园的智慧灯光下,毛泽东决心让美国乒乓球队打头阵,以其作为打开中美关系新局面的开端,为尼克松访华创造良好的气氛,于是便毅然做出立即邀请美国乒乓球队来华访问的决定。

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队访华的消息震动全球,尼克松、基辛格措手不及,但却欢欣鼓舞,异口同声惊叹中国人手法高明,基辛格当着尼克松的面,对此事赞不绝口:

“这整个事情是周恩来的代表作!跟中国人的所有举动一样,它有许多层意义,描画得光彩夺目的表面是最不重要的部分。对这些美国青年的邀请的最明显的意义是:它象征着中国已承担了和美国改善关系的义务;而更深一层的意义是:它保证——比通过任何渠道发出的外交信息都更有份量——现在肯定将被邀请的使节将来踏上的是友好国家的国土。这是向白宫发出的一个信号,表示他们已注意到美国的主动行动。”

尼克松极感兴趣地问:“毛泽东。周恩来到底是怎么想的?”

基辛格极有把握地侃侃而谈:“从中国的观点看,由于这些选手不可能代表某一种政治倾向,这一做法更加具有吸引力。这样,中国就可以在根本不可能刺激美国评论界的情况下,表明它的真意。周恩来最懂得怎样作才不会遭到拒绝。在中国内部,这有助于使党政干部适应外交方针上即将发生的革命性变化。不过,这也暗暗含有对美国的警告:如果中国的建议遭到拒绝,北京可以积极开展民间的来往接触,设法发动一场公众的运动,以求达到他们的目的。”

尼克松从未料到对中国的主动行动会以乒乓球队访问的形式得以实现,当即批准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勃列日涅夫大吃其醋,急命多勃雷宁去见基辛格,企图以邀请尼克松访苏进行美苏最高级会谈阻挠中美接触,软硬兼施,无所不用其极。

尼克松、基辛格暗笑勃列日涅夫又犯了爱占小便宜的老毛病,殊不知华盛顿手里拿着莫斯科根本不知道的底牌,结果苏联弄巧成拙,倒替中美解决了问题,其高压政策促使中美首脑加快了建立新的中美苏三角关系的步伐。这正是:

顺应潮流万事通,是非功过自分明。

可笑苏联真愚蠢,弄巧成拙遭报应。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十一回

顺风张帆  美总统初访新中国

语惊四座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话说尼克松、基辛格从美国的全球战略出发,加紧准备尼克松访华。

1972年1月3日,尼克松派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黑格将军率先遣组来华,为尼克松访华做技术安排。

周恩来知道黑格虽仅为准将,却是尼克松和基辛格的亲信,在与苏联打交道和压南越伪总统接受美越巴黎协定中有上乘表现,到北京后又对中国代外长姬鹏飞说有重要情况要向周恩来汇报,周恩来便在1月4日凌晨会见了黑格。

黑格没有想到周恩来这么快会见他,因而既兴奋又紧张,一见面便说要以军人的直率作风向周恩来转达尼克松和基辛格的口信,于是便从美中苏大三角战略关系投中国的所好说:

“苏联政府对印度次大陆问题的政策是使次大陆保持分裂和再分裂状态,可是苏联现在决定迅速地、大幅度地改变原来的政策,他们企图通过树立一些你们的敌人或敌人的代理人包围中华人民共和国,苏联为此曾多次邀请基辛格博士作为勃列日涅夫个人的客人访问莫斯科,还愿意就防止意外战争和军事挑衅问题达成协议。美国拒绝了苏联的这些建议,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不能允许苏联分裂巴基斯坦;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来的生存能力是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

周恩来对黑格后一句话极为反感,认为这是典型的帝国主义观念,就威严地问道:“我要请教一下黑格先生,你们为什么非要在公报中使用生存能力这个词呢?”

黑格从大三角关系出发振振有辞解释说:“我们完全是为贵国着想。你看,苏联在贵国的北部边境摆着 50 个正规师,百万大军压境,威胁着你们的……生存,美国是不能坐视不管的,那是霸权的表现。”

周恩来为了向美国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中美建交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不需要由美国来保护。他剑眉一挑,堂堂正正宣称:

“我们反对霸权主义,反对任何国家在任何地区称霸的努力,这是中国政府一贯的立场,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存,不需要任何国家或集团来保护。”

黑格这才晓得问题不那么简单,急忙陪着笑脸,从对苏战略角度,小心翼翼解释说:

“我们拒绝苏联的建议,不是因为美国对中国突然产生了某种喜爱,而是因为美国认为苏联的战略首先是要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失去作用,然后是要进攻美国,我们这样做完全是出于自私自利的国家利益的原因。”

周恩来以中国人的凌然正气,毫不客气他讲明中国的观点:

“你们美国人的观点有点问题。为什么我们这样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的生存能力,要你们美国政府来关心呢?美国人在世界上就是习惯于到处充当保护人。我要直率地说,这是一种帝国主义观念的反映!”

黑格一再解释说这是美国出于对苏战略的考虑,以图抵消苏联对中国的威胁,美国还可提供苏联对中国威胁的有关资料,希望中国设法加强尼克松的世界领袖形象。周恩来双手抱在胸前,有

板有眼说:

“我们两国接近,推动两国关系正常化,缓和远东局势,这不仅对美国有利,同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利,而且对中美两国人民和远东各国人民都有利。关于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支那问题,苏联的插手,我看不是由于苏联战略方针的改变,而是由于中美接近,它必然要采取这样的对策。中国要承担中美接近的后果,我们是做了准备的。这对我们是没有什么意外的。”

黑格特别提到苏联为反对尼克松访华,正采取一系列措施,因而捎来尼克松的口信,建议中美认真对付。周恩来堂堂正正地回答说:

“第一,随着中美会谈的临近,某些敌对势力不断加紧破坏,这是可以料到的,中国对此也是有准备的。第二,尼克松访华公告发表后,苏联在欧洲匆忙做出让步,就柏林问题同西方达成协议;在亚洲,同印度缔结了名为‘友好条约’实则是军事同盟的条约;接着支持印度侵略巴基斯但,占领东巴。这是苏联一贯奉行的争夺霸权政策在新情况下的继续,说不上什么战略转变。实际上更加暴露了它的扩张主义的面目,在世界上和联合国中陷入空前的孤立,事态的发展正说明次大陆将从此动荡不己。”

诚如周恩来所料,勃列日涅夫不能阻止尼克松访华,就设法在中美之间挑拨是非,他知道法国作家、哲学家安德烈马尔罗将被尼克松请去介绍中国情况,就暗中向马尔罗施加影响,通过马尔罗之口讲莫斯科想说而无法向尼克松讲的话。

于是,  70岁的马尔罗被尼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