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样嫉洋如仇,偏偏有两件事,教他无可奈何。一件是他的大儿子徐承煜,虽也象他父亲一样,提起办洋务的官儿就骂,说是“汉奸”,可是爱抽洋人设厂制造的洋烟卷儿,更爱墨西哥来的大洋钱。知道老父恶洋,不敢给他看见,只是洋钱可以存在银号里,抽烟卷儿少不得有让他父亲撞见的时候。徐桐只要一见儿子吞云吐雾,悠然神往的样子,就会气得吃不下饭。
再有件事更无可奈何。也不知是谁的主意,洋人设公使馆,开银行,都让他们集中在东交民巷,水獭胡同以南更多。因此,徐桐如果到外城拜客,为了恶见洋楼,不经崇文门,宁愿绕道,废时误事,恨无所出,做了这么一副对联贴在门上。
这些笑话,王五听人谈过,所以这副对联的意思,终于弄明白了。只是心里并不觉得好笑,狠狠吐口唾沫,撒开大步,直奔日本公使馆。
日本公使馆有他们卸任的内阁总理伊藤博文下榻在那里,门禁特严,一看王五走近,岗亭中持枪的士兵立即作出戒备的姿态。门房里亦随即出来一个人,长袍马褂,脚上一双凉鞋,戴副金丝眼镜,看上去是个南方人。
“尊驾找谁?”
王五谨慎,先问一句:“贵姓?”
“敝姓王,是这里的管事。”
“啊!同宗。”王五从靴页子里掏出一张名帖来,递了过去,“我行五。”
王管事不知道名帖上的“王正谊”是谁,一听他说“行五”,再打量一下他那矫健的仪态,意会到了,就是名震北道的“大刀王五”。
“原来是五爷,幸会,幸会!请里面坐。”
王管事跟守卫的士兵交代了几句日本话,将王五带入设在进门之处的客厅,动问来意。
“我想看我一位朋友。”王五答道:“我那朋友姓谭,本住裤腿胡同浏阳会馆,听说他今天一早进内城,到这里来了。”
王管事静静听完,毫无表示,沉吟了一会问道:“五爷认识谭大爷?”
“岂止认识?”王五平静地答说,“我知道你不能不问清楚,请你进去说一声,跟他今天中午约在糖房胡同大酒缸见面的王五来了,看他怎么说?”
“是!是!”王管事已经看出来,他跟谭嗣同的交情不同寻常,不过此时此地,他自不便冒昧行事,所以告个罪说:“五爷,请你稍坐一会,我亲自替你去通报。”
※ ※ ※谭嗣同是在内城未闭以前,到达日本公使馆的,当然是一位受到尊敬与欢迎的客人。可是,他率直表示,他所拜访的,不是日本驻华署理公使内田康哉,更不是伊藤博文与他的随员林权助,而是在日本公使馆作客的梁启超。
彼此相见,梁启超的伤感过于谭嗣同,但亦不无恍如隔世,喜出望外之感。谈起这一日一夜的变化,反倒是梁启超比谭嗣同了解得多,因为他有来自日本公使馆的消息。
“荣禄已经赶回天津了,大概对袁世凯还是不大放心。”梁启超忽然很兴奋地说,“南海先生大概可以脱险!他本来想搭招商局的海晏轮,已经上了船了,因为没有预先定票,不许住‘大餐间’,改入官舱,这是前天初五傍晚的事。南海先生因为官舱嘈杂,而且船要到昨日下午四点钟才开,决定上岸,改坐别的船。现在是搭的太古公司的重庆轮,昨天晚上十一点钟开的船,此刻应该过烟台了。”
“这是不幸中的大幸,如果坐了招商局的船,一到上海,就会落入罗网!太古公司是英国人的,想来不要紧了!只是,”
谭嗣同蹙眉问道,“幼博如何?”
“南海先生”是指康有为,而幼博是康广仁的别号。兄弟俩的遭遇有幸有不幸,梁启超黯然答道:“看来终恐不免!听说至今还拘禁在步军统领衙门,这就不是好事。”
“幼博不是能慷慨赴义的人,三木之下,何求不得?我很担心他会说出不该说的话!这也不去提他了。你的打算怎么样?”
“茫然不知!只好看情形再说。”
“你应该到日本去!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谭嗣同面色凝重地说:“杵臼、程婴,我与足下分任之!”
那是“赵氏孤儿”的故事,谭嗣同以公孙杵臼自命,而被视作程婴的梁启超,却认为情况不同,谭嗣同可以不必牺牲,随即又劝:“复生,你不必胶柱鼓瑟……。”
“不!”谭嗣同不容他说下去,“我此来不是求庇于人,是有事奉求。毕生心血在此,敬以相托。”
说着,他打开随身携带的包裹,里面是一叠稿本,第一本名为“仁学”;第二本名为“寥天一阁文集”;第三本名为“莽苍苍斋诗集”;另一本是杂著,有谈剑的、有谈金石的、有谈算学的。此外还有一个拜匣,里面所贮的,都是他的家书。
梁启超十分郑重地接了过来,先问一声:“我应该如何处置?”
“几封家信,得便请寄回舍间。”谭嗣同又指着稿本说:“这些,总算是心血所寄,其中或者有片言只语可采,敬烦删定。至于会不会灾梨祸枣,非我所能计了!”
这是希望刊印遗集的意思,梁启超自然明白,也衷心接受了付托。只是犹望谭嗣同能够侥幸免祸,自不愿提到任何身后之名的话,只肃然答道:“尊著藏之名山,传之后世,是一定的。‘删定’一语也不敢当,将来再商量。至于刻版印刷之事,我倒也还在行,理当效劳。总之,你请放心,如能幸脱罗网,我替你一手经营。”
“这,”谭嗣同欣然长揖,“我真的可以放心了。”
说完作别,却是城门已闭,为他们平添了一个生离死别之际,犹得以倾诉生平的机会,直到王管事叩门,才截断了他们的长谈。
得知王五来访,谭嗣同大感意外,梁启超慕名已久,亦很想见一见。可是王管事责任所在,力劝梁启超不可多事,万一泄露行藏,要想逃出京去,怕会招致许多阻力,不能如愿。
“你就听劝吧!”谭嗣同说,“他能进城,我就能出城,即此拜别!”
这一次是真正分手了。谭嗣同拱拱手,头也不回地往外走,由王管事领着,一直去看王五。
“五哥,你的神通真是广大!怎么进城来的?”“说来话长。”王五向王管事兜头一揖:“宗兄,我先跟你老告罪,能不能让我跟谭大爷说两句话?”
王管事有些答应不下。他虽知王五的名声,但对侠林中的一切是隔膜的,只听说过许多恩怨相循的故事,怕王五说不定是来行刺的,所以有些不大放心。
王五是何等人物,“光棍眼,赛夹剪”,立刻就从他脸上看到心里,将靴页子里一把攮子拔了出来,手拈刀尖,倒着往前一递,同时说道:“这你该放心了吧!再不放心,请你搜我一搜。”
这一下,谭嗣同也弄清楚了是怎么回事。赶紧向王管事说道:“不要紧!不要紧!王五哥是我的刎颈之交。”
“是,是!”王管事有些惶恐,退后两步说:“王五爷,你可别误会!你们谈,你们谈。”一面说,一面倒着退了出去。
“大少爷,”王五这才谈入正题,“日本公使怎么说?肯不肯给你一个方便。”
“嗐!五哥,你误会了,我不是来求庇护的,只不过平时好弄笔头,有几篇文章,几首诗舍不得丢掉,来托一个朋友保存。”谭嗣同紧接着说:“五哥,咱们走吧!你能进来,就能出去,我跟你出城,还是到咱们约会的地方细谈。”
“这怕不行!我受人之托,得先到锡拉胡同去打听一个消息。”
接着,王五将无意邂逅秦稚芬,受他所托来探查张荫桓的安危,因而得此意外机缘的经过,约略相告。谭嗣同静静听完,叹口气说:“读书何用?我辈真该愧死!”
“你也别发牢骚了!如今该怎么办,得定规出来,我好照办。”
“五哥,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你先到锡拉胡同去办事。回头出了城,还是在糖房胡同等我。我想,关城一定是为了捉康先生,如果知道康先生已经脱险,城门立刻会开。我就由这里直接到糖房胡同找你去。”
“是了!一言为定。”王五起身说道:“城门一开,我就会派人在宣武门等。”
说罢告辞,出东交民巷,由王府井大街一直往北,过了东安门大街,就是八面槽,过去不远,街西一条直通东安门外北夹道的长巷,就是锡拉胡同。
王五不知道那座房屋是张荫桓的住宅,不过,从东到西,走尽了一条胡同,并未发现有何异状。如说张荫桓被捕,这种奉特旨查办的“钦案”,一定会有兵丁番役巡逻看守。照眼前的情形看,张荫桓自是安然无事。
话虽如此,到底得找人问个清楚,回去才能交代。就这时腹中“咕噜噜”一阵响,清晨到此刻下午两点,只喝过一碗豆汁,实在饿了,且先塞饱肚子再作道理。
念头刚刚转定,忽然灵机一动,何不就在饭馆里打听张荫桓的事?他定定神细想,这里有两家有名的饭馆,一家叫玉华台,掌柜籍隶淮安,那里从前是监务、河工、漕运三个衙门的官员汇聚之地,饮馔精细,海内闻名。这家玉华台新开张不久,但已名动九城,薄皮大馅的小笼包子称为一绝,但不会吃会闹笑话,两层皮子一包汤,第一不能用筷子挟,一挟就破;第二入口不能心急,不然一胞油汤会烫舌头。会吃的撮三指轻轻捏起包子,先咬一小口将汤吮干,再吃包子,尽吸精华。
玉华台就在锡拉胡同,要打听张家得地利之便,可是王五跟这家馆子不熟,熟的是相去不远的东安门大街上的东兴楼。
东兴楼不仅是内城第一家有名的馆子,整个京城算起来,亦是最响亮的一块金字招牌。
掌柜是山东登州府人氏,而据说真正的东家,就是李莲英。一想到此,王五再无犹疑,认定上东兴楼必能打听一点什么来。
东兴楼的掌柜与管帐,跟王五都熟。上门一问,掌柜不在,管帐的名叫王三喜,站起来招呼,面带惊讶地问:“五爷,你什么时候进城的?”
“昨儿住在城里,想出城,城门关了,这可是百年难遇的事。”
“是呀!”王三喜皱一皱眉,“城门一关,定了座儿的,都来不了啦!菜还得照样预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