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侯再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桓侯再生- 第4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恩……”单手提枪,另一手在脸面上狠狠地抹了一把,马岱闷应了一声,随即抬头看了看天,略显恼怒地骂道,“贼老天,偏偏在这时候来了场大雨。”

“军主不必在意,曹洪那厮逃得了初一,逃不了十五,总有一天要拿他的头去祭奠老军主!”

“估计风骑军也没能擒住曹洪……”马岱很有些不甘地朝北面瞪了一眼,“算了,回去!”

片刻后,马岱、庞德二人同时厉声长啸起来,奔驰追敌的铁骑士兵很快都停下了步伐,掉头朝马岱所在处聚拢过去。

逐渐地,风骑军停止了追击,步卒也停了下来……

……

一个时辰后,我与赵云、马岱、庞德等人领着骑军先行撤入了宛城。黄忠、文聘则统率步卒押解着俘虏和缴获物资在后跟进。

宛城在今日凌晨寅时左右正式落入我军之手。被曹操留下驻守城池的兵马只有寥寥两千人,其中还不乏负伤的士卒,曹操和大军的撤离,让留守士卒斗志全无,根本组织不起有力的抵抗。

向宠领3000军卒一个试探性的攻击,就成功地攻占了东城楼,随后乘势夺取整个城池。

夺取宛城的同时,向宠还给我献上了两个意外之喜:被生擒的“荆州刺史”刘先和另一个让我痛恨到极点的人物——原襄阳郡新城令、现南阳典农从事申仪。

……

“……刘先叛贼是主动要求留守宛城的。”向宠指着厅下五花大绑,双膝跪地的刘先,轻声对我禀报道,“据闻,他向曹操请命,称要与我军拼个鱼死网破,直至与城携亡!”

“哦~~?”我嘴角带出一丝笑意,“城破时,他人在哪里?”

“躲在刺史府里,准备饮毒酒自尽呢……”向宠笑着说道,“被擒住时,那杯热过的毒酒都已快凉了,他都没‘舍’得喝下去!”

看得出,向宠对刘先是相当的不屑。

不过,也难怪,当真能够坦然赴死的人,天下又有几个?像刘先这样出身士族,终日锦衣玉食的人,更会将自己的生命看得比什么都重。非到迫不得已,他怎会“自寻短见”?

“刘公向来可好?”挥手示意向宠和一众看守士卒退下,我缓缓走到刘先跟前,笑着招呼道。

“哼~~!”轻哼一声,神色狼狈的刘先似不肯服软地将头扭转,看也不看我。

讨了个没趣,我也没有太过恼怒。

施施然移步到厅中主位,一屁股坐下后,我仔细打量起这位曾经的荆州牧治中、现在的“荆州刺史”来。

这位老兄,自以为在辅佐我太过“屈才”,又嫉恨“本应归他所有”的荆州落入大哥之手,所以“历经艰难险阻”从襄阳叛逃至南阳,终得偿所愿,当上了“荆州刺史”。

但是,据我所知,他这刺史当得也实在窝囊。名为一州刺史,辖下却只有南阳一郡。更尴尬的是,实际主掌南阳军政事务的却是曹操的亲信重臣满宠满伯宁。

无论是与曹操的亲近程度,还是政治手腕上,刘先与满宠的差距虽不说天壤之别,但也绝不可同日而语。

这样一来,刘先实际连南阳都掌控不了,真正是令不出刺史府。

如此遭遇,对刘先这样一个权利欲极重的人,恐怕比死还要难受。不知道他主动向曹操请命“死守”宛城,是不是还抱着“回归”荆州的心?

看了他片刻,我就转移了注意力,开始阅览起向宠简单整理过的南阳郡的一些卷宗来。

向宠虽然是武将,但他家学渊源,学识即使比起寻常文吏来,也绝不逊色多少,打理一般的政务对他不在话下。

曹操从宛城撤退前,将城中的文卷毁坏了不少,遗留下来的都已残缺不全。这里的卷宗是向宠从一名退休的南阳老吏那里寻来的,是有关南阳郡的户籍情况。

在去年的连续天灾中,南阳的损失确实相当严重,仅仅人口就死了11万,是曹操治下各郡中死伤最为严重的。此外,又有大量的人口南逃入襄阳和章陵二郡。

仅去年一年,南阳就损失了差不多有20万百姓,让这个曾经富庶一时的大郡变得繁华不再。但饶是如此,南阳居然还有近20万人。

难以想象,受灾前的南阳郡,人口甚至比交州全州还要多上许多。

除了这些卷宗外,还有向宠命人刚刚书写的一份文书,上面记录了宛城目前库存的物资——由于曹操在撤退前,在城中大肆进行了搜刮,库存粮草几乎没有,非但如此,甚至连城里百姓家中的存粮也被强征一空。

近十万百姓的吃饭问题,就全落在我军头上了!

除粮食外,其余的财物曹操倒是没有毁坏或是携带多少。

……

我不理不睬,刘先反而难受了起来,身体在地上不住地扭动,由于双臂被反绑着,他想做些什么动作,也是困难的很。眼睛直直地盯着我,几次想站起来,也不知是因为身体无力,还是顾忌我,最后还是选择了放弃。

在我几次的微瞥中,看到刘先面上表情很是复杂有趣,有挣扎、有愤恨、有懊恼、有担忧、有怯懦……

“曹丞相大军如何了?”

突然间,刘先开口向我询问道。

“败了……”我头也不抬地淡淡回了一句。

大概没想到我回答得如此简单,刘先微楞之后,才继续说道:“败的怎样?”

“一败涂地!”我放下手中文卷,抬起头,别有意味地笑道,“可惜了,有这场雨……”

“不可能!曹丞相怎会一败涂地?”刘先突然高喊起来,“你莫想骗我,以为如此便能令我丧志投降么?”

眼中掠过一丝笑意,我饶有兴致地盯着刘先,直将他看得不敢与我对视。

他果然还想“回归”荆州,适才的话里,就有这层意思!

“丧志投降”?!呵呵……

可惜,并非你想投降就能投降的,也要看我愿不愿意接受啊……

“子云也在宛城么?”没有回答适才的问题,我反问及了刘先之子刘华。

“子云正在许昌任职!”刘先神色微黯地说道,看来刘华的前景也不是很好。

正待说些什么,向宠急步而入,躬身行礼后禀报道:“启禀将军,黄老将军和文将军已率军抵达宛城!”

我点点头,随手将卷书丢在桌案上,长身而起朝厅外走去。

“张……张……张将军,你打算……如何处置刘某?”似乎感觉到我对劝降他并不是很热切,当我走过他身边时,刘先踌躇地问了出来。

“我会把你葬回南郡的!”跨出厅门的那一刹那,我回道。

南郡,正是刘先的祖籍所在……

“扑通!”一个身体倒地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不再理会,我接过雨蓑披在身上,大步朝府外走去。

第一百三十二章(下)

黄昏时分,天空虽仍布满阴云,但西垂的斜阳还是挣脱束缚,努力地透出一丝金黄色的余晖。

雨停了,宛城的百姓小心谨慎地打开了房门……

被围城的这些天,宛城百姓终日都是在惶惑不安中度过,既为粮食的缺乏而忧愁,又担心城破之后是否会遭遇屠城的噩梦。而自昨日下午开始,因为城中的混乱和突降的大雨,百姓们几乎就没有出过门,一家家人胆战心惊地躲在屋内不敢看,不敢听,更不敢问……

如今大雨停歇,外面似乎也安静了下来,才勉强敢出来探探风声。

房檐水落如帘,路面积水未消。一队一队持枪握刀的士卒迈着整齐的步伐巡逻在街道上,他们所穿的衣甲,与平常惯见的曹军士卒大不相同。看到这一切,百姓们明了——宛城的主人已经发生了变化。

看到家家户户开门外探,巡逻士卒握紧手中兵刃,加强了戒备,但却没有做出进一步的反应。百姓们以惶恐的眼神注视着这些巡逻士兵,也不敢有什么异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突然间,也不知怎么回事,一个五、六岁的男童乘家人不注意,兴冲冲地出了家门,跑上了街道,又无巧不巧地撞上了一队巡逻士卒中的什长。

巡逻队伍立即停了下来。

“呜~~”倒跌在地的男童,大概是身体被撞痛了,顿时放声哭泣了起来。声音听来很有些刺耳。

街道两旁倚门外观的百姓尽皆色变,原本还存在的细微议论声全然消歇,有些人家已开始小心地关闭门户,以求能够躲避可能的“风暴”……

整条街道变得鸦雀无声,只听到水珠从房檐滴落。

连男童的家人都楞住了,一时间居然没想得起去抱回孩子,或许也是因为害怕的缘故……

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那名什长弯下腰将男童抱了起来,又缓缓地走向那户人家。这举动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但配合上那什长冷冷的表情,便令人从心底产生一股寒意。

一名六旬左右的老汉,大概是男童的祖父,身体微微颤抖地走了出来,随即不顾地面的水坑,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颤声央求道:“孩子不懂事,冲撞了军爷,请军爷恕罪,请军爷恕罪……”

说着,老汉两手撑地,便要叩头……

一只长满硬茧的手及时阻止了老汉,又将他托起。

“水多路滑,不要让他乱跑!”那名冷面什长将臂间的男童交至老汉手上,只说了两句话,便转头朝巡逻队列走去。

“走了!”一声轻喝后,十人的队列又继续向前巡逻起来。

队列远去后,街道上仍然保持着异样的宁静。

“那就是刘皇叔的人啊~~!”也不知是谁轻叹了一句,奇迹般地引起了一阵叹息声。

仍显阴翳的天空,突然间竟似变的明亮起来。

笼罩在心头的乌云,开始逐渐地消去了……

……

至晚戌时,朱桓也撤回了宛城。

至此,我与曹操在南阳的攻防战落下帷幕。南阳郡,在阔别14年后,又重新在真正意义地回到荆州辖下。而荆州,也由原先的荆襄九郡变成十郡,“大汉第一州”之名更加名副其实。

……

连夜,我召集众将进行军议。一者为统计此战的战果与损失情况,同时也为商讨下一步的具体战略。

庞统和司马懿二人已在风骑军的护卫下,于不久前刚刚抵达宛城,顾不上休息也参与了议事。

“……据各部曲的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