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隆科多张廷玉一齐上前,扶起哭得发昏的胤禛。
张廷玉挪过椅子请他坐,说道:“大行皇帝庙谟独运授您大宝,应以国事为重善摄龙体,宜先定大事,方可一应按制度办理丧事”胤祥见胤禛一味哭着推辞,霍地起身,按剑瞋目大喝一声:“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今日之事,上有先帝遗命,下有群臣拥戴,万岁何得再辞?他转过脸,双目圆睁,用不容置疑的口吻断喝一声:“拜!即行三跪九叩大礼!”
“万岁……”阿哥们总算叫出了口。
“兄弟们请起”胤禛拭泪抬手说道:“我本不才,没有想到万岁把这万里江山托付给我。既然到了这一步,只好勉为其难了,盼请三哥和诸位弟弟扶持。”他口气一转,已把“我”按成了“朕”,又道:“目下百事待理,一时没有头绪。朕想,上书房人手少,得增补几个。三哥八弟才识过人,可进来帮着料理。京师防务暂由十三弟十七弟维持。眼下先把大行皇帝的庙号定下来,再接见园中的大臣——十三弟,你去传旨,叫百官在澹宁居跪候!”
“扎!”胤祥深深叩下头去,“臣,领旨!”
张廷玉见胤禛多少还有点不自然,阿哥们还在懵怔,便率先发言:“皇上的主意很是。奴才以为先帝一生经文纬武,一统寰宇,虽是守成,实同开创。所以应定为仁视皇帝。”胤禛沉吟着,偏过脸轻声道:“三哥,你看呢?”
“我朝已有两个‘祖’帝!”胤祉斟酌着词句道,“太祖之后又有太宗、世祖,大行皇帝仁孝性成,天赐睿勇,似乎拟为‘仁宗’较宜。”
胤禩一脑门心事,便挑刺儿道:“‘祖’乃‘始’之意,大行皇帝乃第二代,称祖不妥,不如‘武宗’为好。”隆科多有意要压制胤禩,说道:“明武宗是昏乱之君,主上岂可与他同号?”胤禩一听他说话便气不打一处来,一哂说道:“那就‘世宗’,国祚又长远,儿孙又光鲜,成么?”
张廷玉听着这话,暗含着对新君的挖苦讥讽,生恐皇帝听出来,忙道:“世宗也不甚美,不足以概全。”“张廷玉一派胡言!”胤禟傲然盯着胤禛,大声道:“‘世’字不美,何以置我朝‘世祖’?‘宗’字不美,何以置我朝‘太宗’皇帝?”张廷玉自知失言,顿时满脸通红。
胤禛心里雪亮,不打一个下马威,弟弟们终久不服自己这个皇帝,遂挪动一下身子,说道:“廷玉,把大家拟的都写出来。”张廷玉忙至案边,援笔濡墨疾书几行捧过来。胤禛略一看,说道:“张廷玉说得好‘名为守成,实同开创’,所以称‘祖’未为不可。皇上一生功业伟大,难于措词,‘神化难名曰“圣 悲。所以朕意定为‘圣祖’!”竟不待众人再议,从案上取过裁纸刀,向右手中指轻轻一搪,用血写出“圣祖”二字。
“至于朕的帝号,朕想可以随便些。”胤禛立起身踱了两步,“取个谐音吧,朕名胤禛,叫‘雍正’就是了。其余兄弟们要避讳,一律将‘胤’改为‘允’,叫起来方便,也亲切些。”
一抬眼见胤祥进来,便命隆科多:“畅春园是个花园子,大行皇帝的梓宫停在这里欠庄重。一会儿朝会罢,要护送大行皇帝至乾清宫奉安。你去传旨十七阿哥,这大的雪,进城清道的差使交丰台大营。另点三千兵马暂充朕的近卫,会同善扑营御林军,今晚西时回城。”
“扎”隆科多忙应一声,又问:“请旨,今晚万岁歇宿园内何宫,奴才好预为筹措。”胤禛抬眼望望窗外,轻轻叹息一声,说道:“大内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留着万岁的圣迹,而今人亡琴在,朕不忍心立刻进宫,将朕的住处四贝勒府,即行晋升行宫。今晚,还回去吧。”又回顾胤禩等人,温声说道:“十五岁以下的弟弟可以退出了。其余的兄弟随朕左右参赞朝务。朕心里悲恸迷乱,一时也离不得你们。”隆科多连声答应着退了出去。
阿哥们虽不服气,但此时人在矮檐下,谁敢不低头?见他如此专断,心里别扭着,却都伏身叩头:“雍正皇帝万岁!”
“发旨年羹尧,飞马传十四阿哥允禵回京奔丧,可带十名从人验关放行。”胤禛眼中放着灰暗的光,“国家大变,还要严防奸佞小人乘乱作崇。明发诏谕,传令各地方官安守职分,弹压地方。命各州县开仓赈济,有冻死一人饿死一人者,着该地道府监察御史据实参劾——着兵部下牒,将北京九城暂时封闭,天下兵马非奉旨不得擅调一卒!”
几道严诏雷厉风行,胤禛侃侃而言滴水下漏,张廷玉听一句躬身答应一声,走笔疾书。须臾,几封紧急措置诏书便飞递出去。一时隆科多进来,胤禛略一整理衣饰,冷冷说道:“走吧。”
“雍正万岁爷发驾了!”
一声声传呼从穷庐递送出去。
雍正皇帝率领十四个亲王贝勒贝子,冒着大雪牵车推辇,步行护送康熙的灵车回大内,在乾清宫正殿停梓,布置灵堂,安排关防,直忙到深夜才回到雍和宫,只见门神已经封了,九盏硕大无朋的白纱大灯笼挂在门洞倒厦的滴水檐下。九门提督、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善扑营和顺天府的兵按区划分别布防,宿卫毡幕以雍和宫为中心,东西南北护得严严实实,沿街两行三步一哨五步一岗,都是持戈执戟悬弓带刀的卫士。
见允祥办事如此周张,胤禛不禁皱了皱眉头,不言声进来,只瞥了瞥满院通明的灯火,径往枫晚亭迤逦而来——尽自下着雪,所有道路的积雪是早已清理了的——邬思道一干人早已候在枫晚亭的檐前廊下了。
“就在家住一晚,天不明我就进去了。”胤禛坐下,吁着寒气,抚着有点浮肿的腿说道:“按理说,孝子苫块守灵,今晚我不该回来。只是乍逢大变,宫里情形不明,回来略住一住,老十三也太费事了,有丰台大营还看不住这么个院子?”
邬思道满脸倦容,靠在椅上,似乎有点强打精神,说道:“万岁,是我叫十三爷这么办的。五路人马平素不相统属,共同护驾,十三爷居中指挥,就不至于有意外。这个时候越小心越好!”胤禛点头道:“既是你说的,自然万无一失。”
邬思道靠窗坐着,一阵冷风从缝隙中袭进来,不禁打了个寒颤,忙道:“臣不敢当。万岁一身系天下苍生安危,垂拱驻跸,原该严谨。”说着看一眼文觉性音,两个人也都无话。
至此君臣词竭,默然相对。胤禛突然升起一种寂寞感,觉得和周围的人之间有了一堵看不见的高墙。想了想,正要说话,周用诚进来道:“万岁爷,十七阿哥请见”“唔”胤禛看了看怀表,已到子正时分,略一沉思道:“叫他进来。”
“万岁。”邬思道欠身说道:“今非昔比,您不宜善听善见。”
胤禛不禁一笑,说道:“话虽如此,十七弟是我心腹兄弟,怎么好给他闭门羹吃?怎么措词呢?”邬思道轻声叹息一声,对周用诚道:“你回十七爷话。万岁稍息片刻就进宫。有公事请他转告张廷玉处置,要是关防的事,请十三爷处置。要是私事,你就说天子没有私事。万岁,这么回话可成?”
胤禛站起身来点点头,他已经明白那堵墙是什么了。思量半日,无话可说,只叹了一口气,抬脚去了。除了邬思道,连家仆长随都跪地送行。
第五十二回高鸟已尽良弓宜藏 书生明哲克保全身
循康熙发送孝庄太皇太后的例,天子居丧以日代月,二十七天后期满,雍正皇帝除服理事。这二十七天中,为防北京肘腑生变,张廷玉隆科多允祥三人无日无夜轮流值差,催促各省督抚修表称贺、吊丧,严令甘、陕、豫、晋、冀各省地方官及时申报迎送大将军王允禵入京情形,北京的允祉、允禩、允禟、允誐则随着新皇帝守灵,寸步不得离开大内,连入厕睡觉都有专设的太监监护。这些人尽自心里怨气冲天,无奈里里外外手脚都捆得死死的,别说商议,就是递个眼色道个寒暄都有多少眼死死盯着,哪里有半分自由?心里叫苦不迭,也只得耐着性子等机会。
允禵在军中接到丧报,原想即刻带兵入京的,但北京城里不但允禩等人,就是自己的门客幕僚、心腹大臣,别说一片纸、一封信,连一句话也没捎出来,京师什么情形竟漆黑一团,实在难以决策,军中粮库中只有六天存粮,发文年羹尧,年羹尧又推给李卫,李卫递进禀帖,说“军中但有一日断粮,请十四爷行军法斩了奴才。如今天下大雪,粮食只能一天一天往上补给,若要屯粮,也请十四爷杀了奴才,另选高明。”军队一动,要的是金山银山米山面山,如今情形不明,
师出无名,又没有存粮,在这漫天大雪中行军,步不出潼关就要饿垮了,怎么敢轻举妄动?甘陕总督、甘肃巡抚衙门三天两头来拜,催问允禵行期,把个允禵催得六神无主,挨了几日,只好遵旨,带了十个人启程,打算到京见了允禩再作商量。这一来耽误了时日,加上雪大路滑,赶到北京时,已是十二月初二,早有礼部一大群司官接着,径直往大内导引,党逢恩虽然也在里头,无奈人多眼杂,二人纵有千言万语,也只能眼色会意而已。当此之时,允禵身不由己,只好在西华门递牌子。
“十四爷”不一刻工夫,六宫都太监李德全便迎了出来,请安起来便道:“今儿礼成除服,万岁爷方才还念叨您,说路不好,怕您赶不回来。”允禵怔了一下,冷冷说道:“万岁?就是四哥吧?登极大典还没办,就称了万岁?倒真是伶俐人,亏煞了还惦记着我”李德全一声不敢言语,只默默带着允禵往里走,直到太和门,已离乾清宫不远,李德全实在怕他进去胡说,连累了自己,站住了脚道:“十四爷,奴才受过您的恩,这时辰不能不关照一声。京师情形大局已定,与十四爷离京时大不相同。过几日您就都明白了。当今主子不比先帝,最是心细的,十四爷就有什么心思,往后慢慢和万岁说,打不散的亲兄弟,也就撂开手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