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抗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个人的抗日- 第2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啊,要求他们自愿谈何容易。”萧克摆弄着茶杯,戏谑地说道:“事在人为吗,现在叫苦可不是好同志啊!”

冬天的田野,显得特别空旷、辽阔。风在田野里一无阻挡地呼啸着。村子里的柴草堆被吹得翻飞起来,大树象强打精神一样,竭力站稳身子,让自己的枝条和风吹闹着,摇晃着。

“事实上这里以前没有这么荒凉!”李锦林对司徒雷登有些黯然地解释道:“日军一次次的残酷扫荡,不但破坏了根据地的经济,还造成了我根据地人民的大量伤亡。”

“在这种环境下和日本军队作战、并且还要生存下来,几乎是难以想象的。”司徒雷登郑重地点了点头,“我对你们八路军在这样恶劣的条件反抗日本法西斯的顽强不屈的斗志表示敬佩和同情!”

“人民,是人民给了我们巨大的、无私的帮助。”李锦林伸手指了指旁边的小村庄,“经历过日本鬼子的残暴之后,虽然老百姓们伤亡巨大,但他们还是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亲人送到我们八路军,将仅有的口粮捐献出来,使得我们八路军能在敌后战场与日军战斗下去。”

“恐怕在这一、两年里,你们的日子会更难过。”多萝西在旁边的毛驴上抬起头,放下手里的小本本,向手上哈了几口热气,“确切地说,这一、两年应该是中国抗战最艰苦的时期。”

“请多萝西小姐说得详细一些。”李锦林饶有兴致地问道。

“珍珠港事件后,日军在南洋一带已经取得了局部的制海、制空优势,开战之初日本方面必然占据相当的优势,即便是在美国国内战争机器全面开动的情况下,开始反攻估计最少也要两年。而为了支援南洋作战,日本必然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后方,所以中国国内的抗日战场必将迎来一个艰苦困难的时期。”多萝西侃侃而谈,“所以,对于战斗在敌后的你们来说,局势会更加险恶。”

李锦林思考了一会儿,皱着眉头点了点头,“你分析得很深入,也很透彻,没想到多萝西小姐还是一名战略高手。”

“可不是我说的。”多萝西狡黠地一笑,“我是听他们谈论日、美开战对中国的影响,偷偷记下来的。”说着,伸手指了指前面的抗团一行人,“刘,才是个战略高手,他的分析判断异常准确,每每有惊人之语。只可惜,他不太爱出风头,而且对你们共产党有点误解。”

“既然是误解,那就能解开。”李锦林很有深意地看了看前面骑在马上,正和李振英、韩寒、徐珍珍在一起说着话的吴铭,笑着说道:“我昨夜看了他的书,感触良多,虽然有些偏激,但也不失一股英雄气。只是不知道,这作者的名字为什么叫铭霜如。”

“三个人名字的合写。”多萝西解释道:“霜是他的老婆,很漂亮很有学问的小家碧玉。如是他从上海拐骗的一个美女,曾经和他一起到日本搜集资料。”

“呵呵,很有意思的组合。”李锦林笑了起来,伸手从背包里拿出一本书,“如果方便的话,能不能把这本书交给他,希望能从中消除一些对我党的误解。”

“《西行漫记》,好的,由我交给他吧!”多萝西接过来点了点头,“我一直想让他陪我到延安,可是他一直推托敷衍,希望这本书能让他有所转变。”

哈欠,吴铭突然打了个喷嚏,伸手抹了下鼻子。

“有人想你了,呵呵。”徐珍珍捂着嘴笑了起来。

“你看你,离得这么近,想我干什么?”吴铭嘿嘿笑着,“咱俩可都是有主的人,不能瞎想啊!”

“贫嘴!”徐珍珍白了他一眼,“不过别说我没提醒你啊,共产党好象对你很感兴趣,多萝西这个伤丫头被人当枪使呢!”

“还不都怪你。”吴铭皱了皱眉,“把那本书拿出来显摆什么?”

徐珍珍眨了眨眼睛,颇有些无辜地说道:“看你像老鼠似的我就来气,太低调了反而不好,我想让你有点名气。”

“有名气的老鼠可不好躲藏啊!”韩寒戏谑地说道:“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小心大家用石头砸你。”

“刘大哥注定是要出人头地,名扬天下的。”李振英把玩着吴铭的武士刀,“就像这把刀,看着普通,出鞘便寒光四射,锋利不可阻挡。”

“唉!”吴铭叹了口气,“我和你们有代沟,绝对是有代沟,我只想做一只小小的虫子,你们却非让我知道冰雪是什么样子。”

第014章 南腔北调大汇串

用古庙临时改建的露天剧场里,八路军文工团正在忙忙碌碌地布置着,寒冷的天气也无法让他们的热情降温。

正如吴铭所预料的,司徒雷登一行人在根据地不仅受到了共产党官员的热烈欢迎,而且还特地布置了一个欢迎晚会。

篝火在廊下一堆堆被点燃,驱散了寒意。司徒雷登等人稍事休息之后,在根据地的官员陪同下,进入了会场。发现司徒雷登过来后,几个在根据地的燕京学子上前和老校长进行着亲热地交谈!

吴铭等抗团成员在孟庆时、章葆娟的引领下,走到了自己的位置,坐在小板凳上。更多的战士和百姓则或蹲或站,散布在周围。

“听说延安发来了慰问电报,热切慰问虎口脱身的司徒雷登等人,并且欢迎司徒雷登等人去延安。”看到孟庆时不在身边,韩寒低声说道。

“随他们去吧!”吴铭淡淡地说道:“司徒雷登先生恐怕不会去,至于其他人,咱们不管。”

“那我晚上可发电报了。”韩寒说道:“现在已经这个样子了,重庆那边估计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嗯!”吴铭点了点头,掏出烟来,叼在了嘴上。

短暂的欢迎致词后,演出开始了,有短剧、舞蹈、歌唱,节目充满了明显的宣传,也并不精致,道具都很简单。但是优点是从锣鼓铙钹和假嗓歌唱中解放出来,采用的是活的题材,而且演出生气勃勃,幽默风趣,弥补了一部分细腻精美的不足。

因为在中国,看戏的把时间主要花在吃水果、嗑瓜子、聊天、把热毛巾扔来扔去、到别的包厢里去访客,只是偶尔才看一下台上的戏。所以,这种表演形式使人感到很新鲜,除了吴铭以外,大家都看得很专注。

有一个短剧叫歌唱二小放牛郎,说的是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放牛的娃儿王二小,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

随着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的结束,短剧表演完毕,对于王二小的牺牲,引起了根据地军民极大的不满,有些人将仇恨的目光落到扮演日本鬼子的演员身上,现场的人群有些轻微骚动。

接着的节目是一个舞蹈,由文工团的十几个女孩子优美地演出。在寒冷的天气里,她们很敬业地光着脚,穿着农民的裤子和花衣服,头上系着头巾,模仿着在田间的动作,跳起舞来动作整齐优美。

演出稍微停顿了一下,十几个小孩儿,应该是儿童团的,端着茶杯和水壶上来给客人倒上热腾腾的茶水。

“谢谢!”吴铭很客气地从面前虎头虎脑的小子手里接过茶杯,点头微笑。

“不客气。”这个小子似乎对抗团这伙人的整齐衣服却没有补丁不太感冒,冷冷淡淡地说道。

“这是我们儿童团的团长小猛子,自学成材,精通日语,跟刘先生有得一拼哪!”孟庆时在旁打趣道。

“哦!”吴铭诧异地盯着小猛子,“说两句听听。”旁边抗团成员的目光也都被吸引过来。

小猛子很老成地咳了一声,酝酿了下情绪,冲着吴铭凶狠地瞪起了眼睛,“你的,良心大大的坏了。”

吴铭愕然,眼睛瞪得溜圆,瞅着这位自学成材的日语通。

“你的,瞪眼睛的不要,死啦死啦的。”小猛子接着做了个空手举刀的动作,大声吼道。

哈哈哈哈,抗团成员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引来的很多人的侧目,韩寒捂着肚子指着吴铭,“傻了吧,傻了吧!”

“呵呵,呵呵。”吴铭苦笑着伸出了大拇指,“你的,日语的,相当的地道,哟西哟西。”

小猛子很得意地扬起了小下巴,指了指舞台方向,“文工团的叔叔阿姨教我的。”

小小的插曲或者说是花絮过后,演出又接着进行,无非还是歌舞,短剧之类。

最后一个节目是合唱团演唱国际歌,从灯光集中的一个圆柱上拉出绳子来挂着万国旗,周围伏着许多舞蹈演员。她们慢慢地跟着歌词抬起身来,挺立着,最后在歌声结束时高举着紧握的拳头。

在演出即将结束之际,观众中不时有人叫喊(吴铭有充分理由怀疑这是预先埋伏的托儿),要请在场的各方即兴表演节目。在大家的要求下,五六个八路军的女兵上台唱了首民歌。接着,吴铭看到坐在前排的共产党官员似乎在和司徒雷登笑眯眯地说着什么,然后司徒雷登又与在座的学者们交头接耳了一番,然后便有些尴尬地向司令员萧克解释起来,然后,他看到多萝西跳了起来,在司徒雷登的耳旁说了几句,眼睛却向他瞟了一下。

臭洋妞,在搞什么?刚才那眼神好象,不怀好意,对,就是不怀好意,吴铭突然觉得有点冷。

司徒雷登走上前,跟报幕员轻声说了几句后,很坦然很得意地走回到自己的座位。

“下面我们请英勇战斗在平津的抗团成员刘华德先生表演一个节目,大家热烈鼓掌。”女报幕员优美动听的声音现在吴铭听来很刺耳,热烈的掌声,一阵接着一阵。

“刘华德先生多才多艺,不仅刀法出众,力劈鬼子,而且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作词谱曲,也不在话下,最近……”

“来了,来了。”吴铭慌忙站起,大声说道,再不站起来,还不定说什么呢?弄不好真把自己的老底儿都掀了。

站在舞台上,吴铭稳了稳神儿,凌厉的眼神直射多萝西,多萝西笑眯眯地眨了眼睛,还带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