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抗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个人的抗日- 第3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轻轻的脚步声由远而近,黄玉霜提着个盒子走了进来,笑着说道:“知道你忙,我做了些饭菜送来,今天就不到食堂吃了吧!”

“好啊!”吴铭站起身,做了两个扩胸运动,“这个位子还真不好做,累脑子,也累身体。”

“万事开头难吗!”黄玉霜将吴铭推坐在沙发上,从后面轻轻按摩着他的肩膀,“等到国家稳定了,各项工作都走上了正轨,就不会这么累了。”

“话是这么说。”吴铭轻轻拍了拍黄玉霜的手,慨叹道:“只怕到时候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国内稳定了,这国际上又要操心了。”

“国际上又有什么事情?难道还能打第三次世界大战不成?咱们谁也不管,中立总行吧,管他打生打死。”黄玉霜揉完肩膀又揉太阳|穴,柔软的小手让吴铭觉得特别舒服,这心情也放松下来。

“管他打生打死,不妥啊!”吴铭苦笑着摇了摇头,轻轻将黄玉霜拉到自己腿上,“唉,反正我也想开了,先把这个国家顾好是真的,有些事情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吃饭吧,尝尝我和阿敏的手艺。”黄玉霜轻轻贴了贴吴铭的脸,站起来打开了食盒,“阿敏的心里还是有些事情放不下,你有空的时候开导开导。”

“我知道了。”吴铭挟起菜嚼着,“大陆那边有消息,成晓怡等三个人已经联系上了,现在那边的局势不稳,她们已经答应来马来亚,我已经让人安排了,这个好消息告诉阿敏,她大概能高兴一些。”

“还有一件事情要告诉你。”黄玉霜笑着说道:“王莹和那鲁要结婚了,我们送什么礼物呀?”

“送什么礼物你决定吧!”吴铭将脸转向窗外,若有所思地说道:“他们两个倒挺般配,王莹饱经沧桑,受了很多苦,那鲁心思单纯,不会计较她的过去,而且他也需要王莹的头脑和生活经验。世上的事情真是有趣,好象老天特意安排好了似的。”

第047章 实用主义

1949年元旦后,马来亚政府的工作重点便是安置大量的移民。成千上万的大陆移民拖家带口乘坐客船来到马来亚,有钱的便住旅馆、去买房子,没钱的只好等着政府安置。虽然事先已经招聘了大量的华人工作者,马来亚政府依然是忙得不可开交。

虽然大量的移民造成了马来亚政府暂时的困难,但从长远来考虑却是利大于弊。一是马来亚联邦的华人比重大大提高,从而稳定了政府的统治基础;二来大量的技术工人给马来亚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十足的后劲;三是大量农民的到来,加快了马来亚偏远地区的荒地开发,使得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四是大量携带巨资的资本家、大地主的到来,为马来亚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五,初期的闲散劳动力大大加快了马来亚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为马来亚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好的基础。

“蒋介石搬财物,咱们拉人,相得益彰啊!”吴铭在召开的政务会上是如此说的。

“上海机构发来电报,杜先生对我们赠予粮食非常感谢,通过此举,政府在民众中的威望和信用大幅增加。”赵笑眉说道:“杜先生已经决定,如果局势恶化,他将来马来亚,但是他急于办理的事情相当的多。他要尽量调集现金,作为他庞大家族长期逃难的生活准备;他还要将一手创办的中汇银行做个了结,他希望账目能够结得清清楚楚,不至于因中汇的未了事宜留人口实话柄。”

“他的事情多,那些亲戚朋友呢,上海耆绅、金融工商‘领袖五大亨’陈光甫、李馥生、宋流章和钱新之等人是如何决定的?”吴铭问道。

“有两个去了香港,别人还在观风色,或者是在等杜先生。”情报局局长沈阳汇报道:“杜先生对于自己的家人子女,心腹亲信,以及要好相关的朋友,原则上是大家一道走,不过,由于各人情形不同,环境各异,他在劝促那许多人早日离沪时,在表面的方式上,略有不同。”

“要是一起走也行,安排一艘中等客轮等在吴淞口,先让他们把东西都搬上来。”吴铭说道。

“明白了。”沈阳突然淡淡一笑,“刘大哥,您知道杜先生现在最常说的话是什么吗?”

“是什么?”吴铭奇怪地问道。

“杜先生对许多人都说:跟国民党走,好歹还有一碗稀饭吃;跟共产党嘛,只有吃米田共的份!”沈阳带着怪笑回答道。

“米田共?那,那不就是大粪吗!”吴铭也哑然失笑,“他说这话也够损的了。”

“还不止,他对人说‘血债血还’是共产党一直在喊的口号,共产党居心险恶,他们报起仇,算起账来,以命抵命之外,还要给人极痛苦的侮辱和折磨。他们杀一个人不但要叫那人死,尤其还要那人在死前吃足苦头。”沈阳接着说道:“吓得跟共产党有旧仇宿怨的不是跑去香港、台湾,就是要到马来亚。”

吴铭苦笑了一下,“杜先生还真是卖力气,咱们还是度过目前的困难再说吧,给那些耆绅、大亨安排好房屋,共产党容不下剥削阶级,咱们统统接纳。这便是我们与他们的不同,我们不是消灭剥削阶级而是引导他们,而且剥削阶级在我看来是无法彻底消灭的。只有以法治国,把他们的剥削限制在可承受的限度之内,并且照顾到绝大部分人的利益,这个国家才会稳定。”

“说到这,我得向您报告一个好消息。”赵笑眉笑着说道:“《劳工法草案》已经制定完毕,正在进行最后的审定,而且《公司法》《卫生法》《市容法》《教育法》《义务兵役法》等等也已经基本制定出大框,不出三个月将有二十多部法律法规出台颁布,这段时间不光是移民的高潮,还是出台法律的高潮。”

“法治社会吗,就应该如此。”吴铭笑道:“成立独立的廉政局、劳动监察局等部门的工作也要加快进行,蒋介石的失败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一个遍地贪腐的政府不管他是信奉的什么主义,早晚会被人民踩到脚下。”

“赤化的危险是存在的。”沈阳郑重地点了点头,“红色中国的成立,革命输出的理论多多少少会影响到我国,我们早做准备是应该的,而且,总统对成立政府参与的总工会的建议是正确的。”

“华人历来是最能忍耐的,不是实在欺压过甚,或者吃不上饭,他们是不会造反的。”吴铭用手指叩击着桌案,“但是我们要考虑到这一点,让他们安居乐业,想尽各种办法缓解社会矛盾,等到国家财富积累起来,我们还要采取各种福利政策,使老有所养,幼有所学,病有所治。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我们取其成功之处,弃其理想主义,我们走的应该是一种实用主义路线。我们只要记住‘对人民有利,对国家有利’这样一句话,这个国家想不稳定都难。”

“共产主义的前景虽然美妙,但太理想化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难免遇到坎坷,而一个国家的道路遇到挫折,可不像一个人,一个工厂,受损的可是千千万万的老百姓。我们一个新兴国家经受不起如此沉重的打击。”沈阳说道。

“我对于苏联的那种共产主义是深恶痛绝,虽然现在苏联是一个大国,一个能与美国媲美的强国,但其中的隐患却也是显而易见的。”赵笑眉说道:“用纯粹暴力机器维护的稳定总会暴发,苏联的霸道做法也会使所谓的共产主义阵营慢慢瓦解。”

“呵呵,不光共产主义阵营要瓦解,恐怕很多年以后,连苏联这个庞然大物都可能解体呀!”吴铭冷笑道:“那就不是咱们考虑的事情了,我感到欣慰的是,各政府机构在这次大移民潮中密切协作,积累了相当多的工作经验,不容易呀,一个没有什么经验的政府能做到这一步,很好,很好啊。”

第048章 争取资金

1949年1月20日,蒋介石发表文告,决定身先引退,当日离京飞杭,转赴奉化溪口,同日,李宗仁宣布代总统职,大家都知道,大陆局势已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也就从这一天开始,杜月笙和他的心腹智囊几次紧急会商。然后,大家分头做撤离上海的准备,但是,在表面上杜月笙和手下心腹一个个依然装着若无其事,甚至装着是在徘徊观望,以免引起怀疑,酿成意外。

1949年4月,李宗仁的和平计划宣告全面失败,4月21日,解放军发动全面攻击,自安徽荻港渡过长江,23日李宗仁悄然飞往桂林,南京弃守;28日宜兴,吴兴、长兴国民党军相继撤离,40万解放军正向上海四郊集中,淞沪大战将起,杜月笙不能不动身了。他起先还想坐飞机,一脚到马来亚去。但是,给他看病的医生一致反对,他们认为杜月笙健康情形太坏,坐飞机有生命危险。医生的话不能不听,迫于无奈,杜月笙只好决定乘船。

时值杜月笙喘疾大发方告小痊之后,大病初愈,他身体极为衰弱,在此情形之下匆匆就道,大有“扶上雕鞍马不知”之慨。这次离开土生土长、血肉相连的上海滩,他早就晓得今生今世不会再回来,国事如麻,大局难逆转,此情此形,以他的精神体力都不容许他有所作为了,英雄末路,他内心中有着无限的凄凉感慨。

因为在杜月笙老一辈的朋友中,黄金荣迟疑复迟疑,迁延又迁延,最后终于决定拼死留在上海。杨虎则听信了他海员工会老部下王寄一等人的一派言语,跟杜门距离越拉越远,而且行动诡秘,颇有投共的迹象,这两位老弟兄的作为都使杜月笙深感绝望,却是又无可奈何。对于个人进退出处、当前大局环境,头脑“最清楚的”还数金廷荪金三哥,金三哥在杜月笙撤离上海之前,即曾不止一次地语重心长地说:“月笙,你不能上人家的当啊,我们跟共产党的恩怨你心中要有数目。”

金廷荪所指“我们跟共产党的恩怨”,除了杀汪寿华之外,还有早在1927年时,国民革命军北伐之役,上海“三大亨”黄、杜、张加上了金廷荪,响应蒋介石的号召,组织共进会,加入“清党”,攻克工人武装纠察队的据点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