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十大将军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共和国十大将军传- 第2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面对情绪缴动的红四方面军同志,毛泽东镇定从容,以诚相待,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阔胸怀,黄克诚格外钦慕。

黄克诚跟随中央红军主力继续北上。

9 月12日,党中央召开俄界会议,作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电示张国焘改正错误,率部北上。

同时,将中央红军主力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下辖两个纵队,分别由红一、三军团改编而成。

本来,上级有意派黄克诚到第二纵队担任政治部组织部长,但是有位领导提出异议,认为黄克诚反对整顿纪律,历史上是一贯“右倾”,不适宜作领导工作,因此,黄克诚任职一事便作罢了。

说起来,黄克诚反对整顿纪律的事,的确有些冤枉。

红三军团是一支作风朴实、作战顽强、敢打硬仗的队伍,在军团长彭德怀的言传身教下,广大指战员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领导干部与普通战士一律平等,连伙食也完全一样,因而形成了一种上下一致、官兵平等、同甘共苦的传统。

红军出了草地以后,中央派了几个领导干部来到三军团工作。

这几个干部对红三军团同甘共苦的作法很不习惯,总想单独搞点吃的,这样,红三军团的很多同志也看不惯他们,有时就有人在下面议论,讲几句牢骚话。

刚走出草地,红军粮食供应发生了很大困难,所以大家经常吃不饱,有的战士饿得受不住了,就违反群众纪律,偷吃群众的东西。

这种情况,按说应是通过说服教育的手段来解决的。

但是,这几个从中央派来的同志中,有人把这类情况看得过于严重,认为是对革命丧失信心,提出在红三军团整顿纪律、审查干部,甚至提议对于问题严重的人予以处决。

黄克诚虽然已经身处逆境,还是对此提出反对意见。

他向上级申辩说:“一些干部战士表现得情绪不高,发点牢骚,这与领导平时教育不够有关系。而且,一些领导在生活非常艰苦的时候,不能以身作则,对下面的同志有影响,哪能全怪下面的同志呢?偶尔违反群众纪律,虽然不对,但还是应当以教育为主,不能采取对待敌人的办法,来对待自己的同志。”

黄克诚充满感慨他说:“何况我们刚刚走出草地,大家已经被拖得精疲力竭,目前的情况仍然困难,马上整顿纪律和审查干部,是很不适宜的……”

这些话传到领导耳朵里,被认为是不可靠的表现。于是,领导召开了几次会议对黄克诚进行批判,指责他右倾,是“十足的机会主义,要重新武装头脑”。连续几天的批判之后,黄克诚被认为已经不适宜担任领导工作,更不能带兵。于是,他被安排当了个第二纵队政治部军事裁判所所长。

陕甘支队继续北上,翻岷山,进军天险腊子口。北上途中,黄克诚骑的骡子背上有溃疡,不能骑了,他只好下来步行。

高度近视的黄克诚徒步行军,身体又很虚弱,走起来很困难。

此时已改任十一大队政委的王平,看到这种情形,就请黄克诚跟随十一大队走,并且把自己的坐骑让给黄克诚。两天之后,黄克诚又把坐骑还给王平。

王平很奇怪,黄克诚见状,忙说:“我这个样子,不能把你拖垮。以后行军我在前头先走,如果我走不动,躺在路边,你们上来把我捡上就行了。”

面对身处逆境的老领导,听到他的这番话,王平心里很感动,一股热流不禁涌动全身:这才是忠贞不渝的革命者!9 月18日,陕甘支队占领哈达铺,进入甘南。在这里,毛泽东及中央红军从报纸上得知陕北有支活跃的红军队伍,并建立了革命根据地。这一消息,使大家格外惊喜。

短暂休息之后,陕甘支队向陕北进军。

就在行军途中,掉队的人越来越多,一路不断。部队政治保卫机关认为掉队与情绪不振有关,怀疑掉队的人会投敌叛变,故而采取了残酷的惩罚措施。

于是,不少掉队的同志被押送到军事裁判所,等候审判处决。

所长黄克诚实在不忍心处理这些同志。他认为红军自离开中央苏区以来,长途跋涉,行军打仗,很少休息,体力消耗太大了,而且经常吃不饱肚子,身体虚弱,哪有力气走路呢。前些天在哈达铺休整时间又短,大家体力尚未恢复,掉队情有可原,他怎么能忍心下手处死他们呢?

一天,二纵队一位姓周的管理科长也被押到军事裁判所。

黄克诚认识此人,他在战斗中负过伤,被敌人打掉了一只胳膊,就因为过草地时丢失了几名伤兵,便被抓了起来交付审判处决。

黄克诚心存异议,就去找纵队司令员彭雪枫求情,认为不应该处死。

恰好,政治部门的两个领导同志在场,他们见黄克诚竟然为被审判的人求情,当即训斥黄克诚:“你还当过师政治委员呢,连这点小事情都处理不了,真不中用!”

说完,他们就下令将那位姓周的同志押走了。

黄克诚对此倍感痛惜。

一般说来,军事裁判所所长,是个不太重要的职务,但是,黄克诚还是认真地去做这项工作,从不懈怠。

然而,经此一事,黄克诚不肯执行上级命令,引起了上级领导同志的反感。有一位领导则毫不客气他说:“像黄克诚这样的人,年龄大了,干不了什么工作了,连当个红军战士都不够格。”

这样,黄克诚这个裁判所所长,不再起丝毫作用了。审判处刑的事干脆不同他商量,全部由上级保卫机关处理。

领导同志的那番评语传到黄克诚耳朵里,他不敢再讲什么话了,只好小心翼翼跟随部队行军,生怕掉队被处理。

有一次,部队走了很远的路才宿营,黄克诚疲劳之极,但不敢掉队,只好咬紧牙关,挣扎着往前走,夜深人静时,他才赶到宿营地,长长松口气。

其实,黄克诚刚刚三十出头,年龄并不大,但在一些对他反感的人眼中,他已经属于干不了什么工作的人了。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进入陕甘苏区。这样,中央红军从1934年10月离开中央苏区,进行战略大转移,历尽艰辛,终于胜利到达陕甘苏区,结束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11月6 日,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会师这天,天气寒冷,大雪纷飞,但是广大红军指战员喜笑颜开,欢欣鼓舞。

严冬即将过去,春天还会远吗?!

第七章出陇东下太南敌后任驰骋陕北瓦窖堡。

凛冽的寒风肆虐着黄土高原,尘沙飞扬,光秃秃的树枝随风摇曳,错落有致的窑洞被夕阳抹上一笔余辉。

中央军委卫生部,一座不大的院落。

黄克诚在窑洞里来回跑动,并不时地将双手合拢,用嘴呵气取暖。

离开青山碧水的江南,来到这天寒地冻、气温最低达零下二十度的陕北,黄克诚真有些不适应。

跑步取暖成了黄克诚时常操练的功课。

然而,现在有了工作可干,黄克诚心里还是分外舒畅,顾不得埋怨这恶劣的严冬了。

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后,首先组织了慰问团到红十五军团慰问,黄克诚作为慰问团的政委也参加了。

红十五军团是由原鄂豫皖苏区徐海东的红二十五军与陕北红二十六军(刘志丹)和红二十七军合编而成的,是陕甘苏区的主力部队。

中央红军与红十五军团合编时,恢复了红一方面军番号,毛泽东兼任政治委员,彭德怀为司令员,下辖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红三军团番号取消。

同时,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

部队整编后,黄克诚工作变动,被任命为军委后方办事处卫生部长,他赶往卫生部所在地瓦窑堡赴任。

接到任命,黄克诚颇感意外,因为他自参加红军以来,一直在战斗部队进行政治、军事工作,对卫生工作一点也不熟悉。但是,黄克诚服从命令,愉快地去赴任了。

一段时间以来,他几乎处在无事可干的边沿,现在有了独挡一面的工作,他心里怎能不高兴呢。

到任后,黄克诚立即投入繁忙的工作中。

中央红军行程两万五千里,一路征战奔波,伤病员数量自然很大,卫生工作显得颇为重要和迫切。

黄克诚在巡视了后方医疗卫生工作的情况后,发现后方医疗卫生条件相当差,远不能适应前方作战的需要。黄克诚觉得,党中央与红军若要在此长期立足发展,后方医疗工作必须跟上去,才会建立一块巩固的根据地。因而,他带领军委卫生部的同志们,积极开展工作,发动后方机关,在当地群众的热情帮助下,迅速办起了一批后方医院。为了向医院输送卫生人员,保障医院正常运作,黄克诚还领导开办了一所卫生学校,专门培训医疗卫生人员。

尽管当时的医疗条件相当简陋,但是黄克诚尽心尽力,因陋就简,使得苏区卫生工作有了很大起色。

夜渐渐深了。寒风穿透木窗,侵袭而进,窑洞里气温愈发低了。

由于经济所迫,大家的被服都相当单薄,土炕冷冰冰的,人一睡上去,后背冷嗖嗖,顿时觉得寒气直冲全身,让人瑟瑟发抖。

黄克诚生长在南方,第一次来到这里,夜晚对他来说,实在是太难熬了。

他索性穿衣下床,跑起步来,一边跑,一边思考卫生部下一步的工作。

新的一年很快来到了。

黄克诚对卫生工作刚有些熟悉时,又奉命调任总政治部组织部长。

黄克诚从后方重新回到了前方总部。之后,他追随毛泽东、彭德怀参加了东征战役,从陕北苏区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作故。东征期间,红军一方面进行了扩军筹款,另一方面一度解放晋西广大地区,开展群众工作,扩大了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5 月,微风拂面,春意盎然。

陕北高原换上了新装:绿树蓝天,庄稼绿油油,鲜花含苞欲开……

黄克诚工作再次变动,来到红一军团担任第四师政治委员。第四师是由原红三军团改编而成,黄克诚又回到了熟悉的部队里,心里自然高兴。

5 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