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之盗贼,生存规律极其反常。社会越安定,他们生存空间越小,产业规模也就越小。如果逢上乱世,生存空间就会迅速膨胀,其“事业”也会一日千里,蒸蒸日上。秦朝末年,陈胜吴广一声呐喊,全国穷苦人民都跟着他们俩做了盗贼,就是历史明证。
从某种角度说,汉武大帝开疆拓土,着实替中华民族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生存空间。他给后代留下的这笔武功,我们应该铭记在心。如果换个角度看,汉武大帝犹如西汉一座分水岭,西汉由盛入衰,从他而起。汉武大帝生前死后,西汉气象盛衰两重天。
西汉之衰象在汉武时期就有了征兆。因为地方郡国盗贼的生存空间加大,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象。汉武大帝十分重视对盗贼的整治,提用酷吏,治理郡国。暴胜之,就是被汉武大帝任命为直指使者,大力治理盗贼后,迅速崛起的。
暴胜之是怎么治服郡国那帮盗贼的?他不只是坐镇指挥,而且亲自参加抓捕盗贼行动。每次他出场,总是一身华美衣服。一旦抓捕盗贼时,总是挥着一把铁斧,冲在前头。那场面,那气势,可谓惊心动魄、激动人心啊。
大家想想,如果公安部部长穿着一套笔直的西服,手里持着一把斧头在广州火车站,狂追某斧头帮头目。这种新闻,保准第二天热遍电视,红遍网络,烧遍所有媒体。
当时,暴胜之就是靠着这铁一般的手腕,整怕了所有郡国盗贼集团。因为他政绩突出,盖都盖不住,官也越做越大,做到了今天这御史大夫。
回到前面,暴胜之到底替田仁说了什么话呢?他是这样对丞相刘屈氂说的:田任作为司直怎么算也是两千石的部长级干部,丞相要斩他,也要先请示皇帝,你有什么资格就此痛下杀手呢?
暴胜之这样一说,刘屈氂觉得好像也有道理,只好放了田仁。
暴胜之为什么要替田仁说话?我不知道。不知道的还有,他到底是因为跟田仁关系好,还是因为同情太子刘据的原因,从而救了田仁。而我知道的只是,暴胜之救了田仁后,刘彻很不高兴。
刘彻不高兴的事,多了去了。他最不高兴的就是,长安铁网恢恢,竟然还是让太子刘据溜掉了。于是,怒气冲天的刘彻开始发飙了。第一个被他找去算账的,就是御史大夫暴胜之。
刘彻派人给暴胜之只捎去了一句话,就将他收拾了。此话大约意思是,司直故意放走叛党头目,丞相杀他理所当然,你凭什么擅自劝阻?
暴胜之一听,知道他也玩完了,只得自杀谢罪。
刘彻第二个要收拾的是卫皇后。他给管理皇族事务的宗正刘长下了一道命令,进宫收缴卫皇后印信。卫子夫闻听,自杀了结。这个曾经的灰姑娘,绕了若干年,终于终结了属于她的神话。
接下来,刘彻要将第三个和第四个一起收拾。这两个人,分别是任安和田仁。刘彻认为,任安老奸巨滑,首鼠两端。他之所以紧闭城门,不与刘据战。就是怀有二心,想坐山观虎斗,看谁胜才投向谁。这种铁杆骑墙派,不斩他斩谁?至于那个田仁,大道理就不用讲了。于是,两个同时被押上刑场,腰斩。
最后,刘彻要收拾的,有三类人:太子老师石德,及凡是出入过太子刘据宫门的宾客,诛杀;凡是跟随刘据作战过的市民,屠杀全族;凡是被逼参加刘据集团的官员,流放。
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刘彻认为,刘据逃亡,随时都有可能杀个回马枪。于是,为了防止刘据反击,刘彻命令长安各门重兵屯守。
恐怖笼罩着整个长安城。上到中央众卿,下到长安市民,人人自危。
事实上,刘彻担心太子反攻是多余的。此时,那个被命运抛弃的孤儿,正在朝东逃亡。他一路逃,逃到了湖县(河南省灵宝县西),躲到了一家贫户家里。关键时刻,还是穷苦兄弟靠谱。这户连低保都不如的苦兄弟,最终收留了刘据。
只要是穷人家出来的都知道一句话:宁可添一担粮,也要少一双筷子。少一双筷子,就是少一张嘴。少一张嘴,一年可节省多少米饭?然而,刘据不是一个人逃亡,跟随他的还有两个孩子。对于一户穷人家来说,多几双筷子,不亚于朝他身上压了一座大山。
然而,这苦兄弟很够意思。他不叫苦,也不叫累,仍然坚持织草鞋、卖草鞋,以此供养刘据一行人。这下子,轮到刘据不好意思了。这时,刘据突然想起了一个有钱人。
刘据想起的这个有钱人就在湖县,是刘据的一个故人。刘据想到他,不是想改投他家,而是向他借钱。一想到这,刘据就派人出去,向对方借钱。
事实证明,有些钱是不能乱借的。刘据没想到,他派人出去借钱,钱没借到,就已经惊动了地方官。
八月八日,地方官派人包围刘据藏所。
长安,曾经是刘据的地盘。在那里,命运曾经眷顾过他。然而,在这个人单力薄的异乡,他偏离命运的轨道已经太过遥远,他不可能再受到上苍的眷顾。死亡,似乎从来没像今天来得这么突然,也从来没像今天来得这么猛烈。
刘据从门缝里向外窥视,屋外人影重重。他知道,一切已经无可挽回了。
于是,他将门闩紧,用顶柱将门顶死。然后,他抽出一缕帛绢挂上屋梁,绑紧。接着,他用板凳垫高身体,将头伸进了死亡的圈。最后,一脚踢开板凳,告别了这个妩媚多情而又残酷冰冷的世界。
过了许久,官兵没听到屋里有响声,顿觉不妙。一个士卒一脚踹开屋门,众人冲了进去。当众人将刘据抱下来时,他生气已无。
我来过这世界,我脚步匆匆,风尘遮面;我又走了,挥一挥衣袖,作别西边的云彩,带走了人间所有的悲伤。
刘据死时,年仅三十七岁。
第六章 黑暗与光明
一 为什么计划总赶不上变化
我一直认为,李广利是一条可怜虫。然而冥冥之中,上天似乎相当眷顾他。想当年,李延年跟刘彻关系那么铁,却被其弟一条淫乱后宫的罪名牵连,人头落地。那时,李广利正在征伐西域,刘彻念他没有功劳,亦有苦劳,放过了他。
当太子刘据在湖县自杀的消息传回长安后,李广利内心突然莫名地骚动起来了。他仿佛看见一个美妙的春天正向他走来。
李广利之所以蠢蠢欲动,是因为属于他的机会来了。
准确地说,是昌邑王刘髆的机会来了。刘髆是李夫人之子,李广利的外甥,在刘彻的孩子群中,处境较为弱势。这个孩子在为人处世方面,没听说有过人之处,也没听说有恶劣之处。他有一可圈可点的事迹,那就是生了一个混蛋儿子。此人名唤刘贺,不久的将来的历史,将留给他来折腾。
命运注定将刘髆和李广利捆绑在一起。当年,李夫人也算是倾国倾城,将刘彻迷得神魂颠倒。没想到一朝得病,毁了容,殒了命,伸伸腿就走人了。留下他与李广利相依为命。
李广利认为,他和刘髆是同一条藤上的瓜,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今的汉朝,如今的长安,如今的刘彻,一切都是乱蓬蓬的。他必须逮到这个千古难遇的机会,浑水摸鱼,替刘髆换个好工作。
天下最好的工作,当然就是当皇帝。比皇帝次一等的工作,就是当太子。现在,刘髆离太子只有一步之遥。尽管刘髆处境不妙,但李广利仍然认为,机会永远属于敢于吃螃蟹的人。如果有敢吃螃蟹的人的帮助,刘髆登上太子之位,不是完全不可能。
如果说李广利敢吃螃蟹,那实在有点吹。想当初,征伐西域,他可是被刘彻硬拉出去吃螃蟹的。最后螃蟹是吃了,可自己那张嘴也被西域那只大螃蟹咬得稀烂。我想这事让李广利回想起来,肯定还隐隐作痛。
事实上,李广利所说的,那个敢吃螃蟹的人,不是指他,而是传说中那个逃了命,不要官印的丞相先生刘屈氂。
李广利之所以和那个刘姓的扯上关系,是因为他们俩是亲家。李广利的女儿,嫁给刘屈氂的儿子。政治婚姻,从来是政治生命的部分延伸。于是,李广利开始琢磨事儿了。
然而,李广利怎么也没想到,正当他关起门来研究政治厚黑学时,出事了。
不是李广利出事,而是汉朝出事。此事出在汉朝边境,匈奴隔三差五的骚扰和欺负汉朝人。于是,刘彻坐不住了,他找来李广利,叫他务必上前线去教训匈奴。
我发现,汉匈两方自刘邦开国以来,就从来没有停止战争。打了一百多年,两方的牛人将领是越打越少。匈奴的单于,自冒顿死后,一代不如一代。至于汉朝一方,自卫青和霍去病死后,再也不见当年激动人心的场面。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像李广利这等货色,当汉朝的消防救火队长,总是不怎么靠谱。所以,每次刘彻一派他出征,我的心就本能地抽紧。
非但我的心抽紧,我想汉朝人更是抽紧。刘彻抽不抽呢?鬼知道。反正是,汉朝无良将,怎么也要找个人拉出去垫背。
果然,李广利此次出征,就是被拉出去垫背的。不但垫了背,还做了匈奴的孤魂野鬼。他想回来,连汉朝的鬼都不认他了。
公元前90年,春天,三月。汉朝大军出发了。
此次出征,分三路大军。李广利率七万人出五原郡(内蒙古包头市);新御史大夫商丘成率二万人出西河郡(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南);重合侯马通率骑兵四万人出酒泉郡(甘肃省酒泉市)。
此次汉朝大军,加起来将近十万人。如此庞大的队伍出征,肯定不是出去逛逛,领略大漠无限风光。所以,匈奴闻知汉兵出动时,神经立即就紧张了。
怎么应付汉军,匈奴人心里早就有主意了。匈奴和汉朝对砍这么多年,特别是被卫青和霍去病一阵砍杀过后,元气大伤,没有多少老本拿出来折腾了。所以后来,只要汉朝出兵,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巩固抢劫成果,将粮食等物资全部运送到安全地方。正所谓,留得粮食在,不怕没饭吃。接着第二件事,才是考虑怎么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