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帝全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皇帝全传- 第1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柴荣病中还念叨着出师北伐,希望再上征途,但他的病势却越来越重,六月十八日竟病死于榻。谥号“睿武孝文皇帝”,庙号“世宗”,葬于庆陵。

临死前,柴荣留下了遗诏,立其长子梁王柴宗训为帝,而当时宗训年仅6岁。

第二百二十八章 恭帝柴宗训

柴宗训是世宗子,广顺三年(公元953年)八月生,母不详,宋开宝六年春死。终年21岁。

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六月,后周世宗柴荣病逝。临死之前,封年仅6岁的儿子柴宗训为梁王,任特进左卫上将军。并立下遗制:“梁王于柩前即皇帝位。”就在柴荣病死的当日,后周众大臣奉柴宗训当了皇帝。

宗训初即位,政务即很繁忙。大政主要由忠心耿耿的范质辅佐,于是,百官加官进爵,猛将赵匡胤被任为宋州节度使,进封开国侯,依前任检校太尉,殿前都点检,掌握禁军兵权。

显德七年,契丹大举入寇,河东北汉政权亦遣军自土门东下,二敌合势,进攻中原。柴宗训派赵匡胤出战。正月初三晨,出兵不久的赵匡胤黄袍加身,大军开回开封,占据首都,让翰林学士陶谷把早已草好的以柴宗训名义写的“禅位诏书”向众大臣念了一遍,即至崇元殿升御座做皇帝,国号“宋”。后周王朝被颠覆了。

赵匡胤封7岁的柴宗训为郑王,太后柴氏为周太后,居于西宫。以奉大周神位。建隆三年(公元962年),柴宗训离开开封,出居房州,开宝六年(公元973年)逝世,死因不明。宋太祖赵匡胤将柴宗训葬于其父世宗柴荣的庆陵之侧,谥“恭皇帝”,陵曰“顺陵”。

第四十四卷 十国(吴)

第二百二十九章 武帝杨行密

杨行密,原名行愍,字化源,出身普通农民家庭。为人宽仁雅信,善取人心,智勇双全,能力举300斤。

中和三年(公元883年),正值唐朝末期的动荡年代,庐州合肥人杨行愍被征募派往朔方(今宁夏青铜峡)戍边。期满归来后,因得罪主管调遣的军吏,又被派出。临行,军吏佯作好人,问行愍有何需求,行愍大吼道:“需你的头颅!”当即杀掉军吏,聚众起事。起兵后,自称八营都知兵马使,淮南节度使高骈以其为淮南押牙。不久,行愍率兵攻打庐州,刺史郎复幼弃城而逃,行愍遂占据庐州。高骈即封其为庐州刺史,并为他改名行密。

光启三年(公元887年),高骈部将左厢都知兵马使毕师铎自称营使,合同军使郑汉章、高邮镇遏使张神剑反叛,他们很快攻陷扬州,幽禁高骈,高骈亲信吕用之带一部分兵马逃出扬州,假借高骈之名封行密为行军司马,命其速速率兵讨伐扬州叛将。

行密也意识到这是天赐良机,机不可失,便立即调动全部人马,又向和州(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孙端借了数千兵士,迅速前往扬州。五月,行至扬州天长,与吕用之会合。海陵(今江苏泰州)镇遏使高霸、曲溪刘金、盱眙贾令威等闻讯后也率兵赶来。此时,叛将张神剑与毕师铎发生矛盾,一气之下便脱离扬州前来投奔行密。行密的队伍迅速扩大到一万七千余人,浩浩荡荡,奔向扬州。

扬州叛帅师铎也感到自己力量单薄,不足以与行密抗衡,忙求援于宣歙(治宣州、今安微宣城)观察使秦彦。

秦彦到达扬州的次日,行密也率兵赶到,屯兵城外。最初,看到行密军队人数远少于扬州,秦彦趾高气扬,令牙将秦稠率兵出战,结果稠战死,兵士损伤几尽。其后两军相持长达半年之久。扬州成为一个孤岛,内外交困。城内出现严重饥荒,一斗米值50缗,树皮草木都被吃光,居民只好以观音土充饥。后来出现人吃人现象。

十月,行密军攻下扬州西门。秦彦、师铎带残兵弃城而逃。行密率兵进驻扬州,自称淮南留后。

历经半年战事的扬州城,此时满目疮痍,饥弊不堪,行密看到这般情景,认为此地不利攻守,入驻数日后便把军队、辎重陆续遣归庐州、和州一带,正巧蔡州秦宗权副将孙儒率兵前来与行密争夺扬州,行密便携众离开扬州,回到自己的根据地庐州。孙儒占据扬州后,自称淮南留后,杀掉投奔自己的秦彦、毕师铎,合并其兵,势力大增。

文德元年(公元888年)八月,行密使部将蔡俦守庐州,自己率兵攻打宣州。围攻数月后,宣州粮尽,无力抵抗,观察使赵锽逃跑,被行密部将田頵追擒斩杀,宣州投降,行密入主宣州。不久,唐封行密为宣歙观察使。

乾宁元年(公元894年),朱全忠手下的泗州(今江苏盱眙北)刺史张谏投向杨行密,全忠与行密的冲突开始表面化。这年冬天,杨行密派押牙唐令回带着万余斤茶叶到汴州一带交易,全忠抓起令回,将茶叶全部夺去。杨行密盛怒之下,向唐昭宗上表,声讨朱全忠,请求昭宗发河东、兖郓、易、定之兵与淮南兵一道讨伐全忠。

次年三月,行密亲自率兵出征,先后攻下濠州(治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寿州(治寿春,今安徽寿春)并击退全忠的援军。昭宗封行密为弘农郡王。乾宁四年(公元897年),割据兖州的朱瑾败于朱全忠,投奔淮南,在此之前,杨行密的部众多为江淮人,善水战,不善骑射,兖州兵则善骑陆战,因而,兖州兵的投入,大大加强了淮南的军事力量。

面对杨行密势力的不断膨胀,淮南周围的各个割据力量十分不安,两浙钱镠、江西钟传、武昌杜洪纷纷遣使至长安,请昭宗以朱全忠为都统,共同兴师讨伐淮南。这年九月,朱全忠军兵分三路,大举进攻淮南,一时间,淮南境上阴云密布,士民惊恐不安。杨行密能机动使用的兵力只有三万多人,他采取了各个击破的战略,先与朱瑾率领这三万多士兵进抵楚州,与朱全忠的爱将庞师古夹淮为营。

十一月,朱瑾亲率五千骑兵悄悄渡过淮水,换上庞师古所军的汴军旗帜、服装,绕到庞师古的军后,诈称是全忠派来的援军,接近敌方营垒时,突然发动进攻,庞师古率士卒仓促应战,杨行密挥动大军渡过淮水,与朱瑾夹击汴军,斩庞师古及其手下将领士卒万余人,其余人众或降或逃,溃不成军。

此后若干年,朱全忠因为有了这次失利的教训,加之忙于平定淄青以及河东争雄,一直未与淮南发生大的战事。杨行密也集中精力整顿内部,劝课农桑,尽量避免与朱全忠直接对抗。

杨行密对周围的几支割据力量采取的是不同的策略,朱全忠势力强盛,他不去贸然与之争锋,两浙钱镠虽然与他时战时和,但也不可能一下子吞并,因此,他把女儿嫁给了钱镠之子,求得东部的暂时安定。武昌杜洪势力较小,而且武昌据淮南上游,又是过去淮南道的属地,杨行密在内部稍稍安定之后,便开始对武昌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天复三年(公元903年)正月,杨行密讨伐杜洪,因内乱而失利。

天复四年初,杨行密重新集结大军,再度讨伐杜洪。天祐二年(公元905年)二月,刘存攻下鄂州,杜洪被俘往广陵斩首。

占有了鄂州,杨行密的目光又盯上了两浙。唐后期以来,两浙一直是唐王朝的重要财源,极富山海鱼盐之利,杨行密对它一直垂涎三尺。在鄂州被攻下之前,两浙睦州刺史陈询、衢州刺史陈璋投向淮南,杨行密派大将陶雅率军进入两浙,救援陈璋与陈询。待鄂州攻下后,陶雅会集了睦、衢两州兵力主动进攻两浙所属的婺州(今浙江金华),攻下后,杨行密任命陶雅为江南都招讨使,歙、婺、衢、睦观察使,准备对两浙进行大战。不过,这年十月,杨行密病重,任命儿子杨渥为淮南留后,十一月,杨行密病卒,终年54岁,谥“武忠”。乾贞元年(公元927年)追尊为“武皇帝”,葬兴陵。

第二百三十章 景帝杨渥

杨渥,字承天(亦作奉天),是杨行密长子,唐光启二年生,梁开平二年卒。终年23岁。

杨渥生性懦弱,不习战阵,杨行密的将帅士卒均瞧不起他。行密死后,杨渥继立为淮南节度使、东道诸道行营都统,兼侍中,弘农郡王,但军权被几员大将分别掌握,杨渥能直接指挥的只有守卫节度使牙城的数千亲军。

一个偶然的机缘,让杨渥灭掉了镇南节度使钟匡时。自此,杨渥的自信心陡然上涨,骄奢狂妄,不把诸将佐放在眼中。他终日在牙城内宴乐,或单骑出游,随从左奔右走,难以找到他。杨行密的遗臣张颢、徐温对他劝谏,他竟说:“你们看我不才,干脆杀了我,岂不称心?”张、徐二人闻言大惊失色,索性真动了杀心。

天祐三年(公元906年)四月末的一天,杨渥正在牙内视事,张、徐二人将杨渥的亲信十余人抓到庭中,一一击杀,杨渥无可奈何。此后,淮南的军政大权完全落入张颢、徐温二人之手。

第二年五月,张颢、徐温派亲信纪祥、陈晖等四人进入王府,谋杀杨渥,渥时年23岁。

张颢、徐温对外宣称杨渥暴病身亡,定谥号为威。武义初年(公元919年—920年),改谥“景王”,庙号“烈祖”,乾贞元年(公元927年)追尊为“景皇帝”。葬绍陵。

第二百三十一章 宣帝杨隆演

杨隆演初名瀛,又名渭,字鸿原。是杨行密第二子。唐乾宁四年(公元897年)生,武义二年(公元920年)卒。终年24年。

天祐五年(公元908年)五月,张颢、徐温合谋害死杨渥后,两人间又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张颢积极活动,自己要做淮南节度使,继承杨渥的位子,徐温当然不会同意,与门客严可求密谋推立杨隆演。

杨渥死后第四天,张颢在牙城密布士卒,召诸将前来议事,士卒夹道列剑戟,剑拔弩张,张颢在庭中居中而座,诸将只许只身入内,张颢想用这一方式强迫众将推他做干什淮南节度使。众将到齐后,张颢厉声问道:“谁当继立?”诸将不敢对答,张颢连问三遍,一次比一次威风。这时,严可求走上前,悄悄对他说:“军府至大,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