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得知南郡已被吕蒙夺取,大惊失色,急忙撤襄樊之围,率军南返。途中,羽几次派使去吕蒙处询问。使者来到城中,吕蒙厚加犒赏,任他周游城中,城内关羽军将家属见使者来,纷纷打听亲人情况,或托他捎带家信。使者回报关羽后,随即被将士包围,七嘴八舌地打听城中情况,使者大声喊道:“各位放心!城内完好无损,各位家中平安无事,还有各位家书带来。”众将士看过家书,知道安然无恙,又见吕蒙照顾下属远胜过关羽,皆无斗志。
关羽见军无斗志,知道大势已去,料想不能夺回南郡,便至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以图自保。孙权使人劝降,关羽佯称投降。立旗幡、假人等于城墙之上,连夜逃走。兵众都四散而去,随行者仅10余人。孙权先派朱然、潘璋等将扼住关羽逃路,遂将关羽及其子关平活捉。孙权欲不杀关羽,众人一齐劝谏。于是,孙权便杀了关羽父子,将荆州全部夺回。
就在孙权夺回荆州的第二年,曹操病死,其子曹丕代汉称帝,建立魏国。孙权知道自己已夺回荆州,刘备必然出兵再争荆州。为避免两面受敌,必须与魏国暂时搞好关系。因此,他派使节向曹丕祝贺称臣。曹丕封孙权为吴王。
消息传到东吴,孙权召集臣僚商议对策。有人以为孙权不应接受曹魏的封号。孙权考虑再三,对群臣说:“从前汉高祖刘邦也接受项羽的汉王封号,这不过是权宜之计,有何不好?”于是,孙权便接受了吴王封号,并遣使至魏称谢。曹丕乘机索求象牙、夜明珠、犀牛角、玳瑁、孔雀、翡翠、大贝等珍宝异物。东吴群臣又反对。孙权说:“我所钟爱的,是土地人民。曹丕所求的东西,对我来说不过是瓦石之物,有什么可惜的呢?况且,以这些东西换取荆州以至东吴的平安,是以轻代重。我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孙权便不断地遣使纳贡,奉献方物,恭行臣子之礼。曹丕受到迷惑,不再考虑出兵攻吴,孙权避免了魏的攻击,得以全力对付刘备,以后取得了夷陵之战的全胜,粉碎了蜀国倾国之力的进攻。
荆州之争和夷陵之战后,吴蜀联盟彻底破裂。孙权虽因夺荆州、防刘备的需要,向魏国称臣,但并非出于真心。曹丕为加强对东吴的控制,再三要求孙权把儿子孙登送到魏国作人质。孙权当然不肯,推说孙登年幼,不宜入朝,拒绝送入魏国。
东吴黄武元年(公元222年)秋,曹丕以孙权不送子入质,首尾两端,心怀二意为由,派三路大军直攻洞口(在今安徽和县东南)、濡须(在今安徽巢县)和南郡。孙权连忙调兵遣将,抵挡曹军。
这时,孙权意识到如果继续与刘备为敌,将有两面受击的危险,便主动派太中大夫郑泉前往白帝城,向刘备求和。刘备大败之后,也知道荆州已难夺回,如吴军继续进攻,自己也会有危险。同时,刘备又担心魏国灭掉东吴之后,可以全力以赴地对自己,于蜀汉不利。所以,吴蜀联盟重新建立,双方信使往来不绝。
孙权与魏国绝交之后,曹丕十分恼火,他亲自带领大军,到达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一带),准备进攻东吴。孙权见曹丕来势凶猛,遂召集谋臣武将商议对策,徐盛向孙权建议,在长江南岸多树木桩。围上芦苇,涂上泥灰,建造假楼疑城,迷惑魏军,使之不敢轻易渡江进攻。孙权认为此计大善,便加以采纳,命令东吴军民准备材料,连夜动工。一夜之间,长江南岸出现了无数城楼关隘,连绵不断,首尾相接,足有数百里,远远望去,真假难辨。同时,吴军又在江边停泊了大量舰船,多树旗幡,制造声势。
曹丕在长江北岸隔江望去,只见江边战船密布,旗帜招展,岸上城楼连绵,固若金汤,不觉大吃一惊。他叹口气说:“江东人才济济,不可轻易夺取。”便无可奈何地撤军北还。
这时,诸葛亮也带领蜀军,对魏国不断发动进攻。曹魏被迫处于守势,已不可能集中兵力对付东吴。这样,孙权建国称帝的时机终于成熟了。
当初,曹丕、刘备相继称帝后,孙权也有称帝之意。但他进一步审时度势,考虑到力量尚微,难以威命众人,感到时机不成熟。所以,他没有急于称帝。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群臣又上孙权尊号,劝孙权即皇帝之位。孙权再次辞让说:“汉朝虽气数已尽,衰败灭亡已成定局,但我既然不能相救,也无心去相争。”说得冠冕堂皇。群臣又称符瑞多次出现,天命已显,反复请求孙权称帝。孙权无奈,只好对群臣说出心里话:“我何尝不愿早日当皇帝?只是担心过早称帝,会招致魏国征讨。魏蜀如同时进兵,我们将腹背受敌,岂不危险?请诸君理解体谅我暂时低屈的本意。”
东吴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见曹魏幼主临国,不会有大的作为,吴蜀联盟关系融洽,东吴内部统治十分稳固,便正式建立吴国,登上皇帝宝座,改元黄龙。他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吴大帝。
四、早期贤明晚年昏聩
曹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东吴使臣赵咨出使魏国。魏帝曹丕问赵咨:“孙权是什么样的人主?”赵咨回答说:“是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丕追问道:“为什么这样说?”咨答道:“吾主孙权纳取鲁肃于凡人之间,是其聪;选拔吕蒙于征战之伍,是其明;获于禁而不加害,是其仁;取荆州兵不血刃,是其智;据荆、扬、交三州,虎视于天下,是其雄;屈身事陛下,是其略。”丕又问:“孙权也知道学习吗?”咨又答道:“吴王带甲百万,战舰万艘,任贤使能,胸有大略,偶有余暇,博览众籍,浏览史书,探索奥秘,不像腐儒那样咬文嚼字,寻章摘句。”说得曹丕不住点头称是。
孙权早期与群臣推诚相处,君臣和睦,上下同心。有人曾告发诸葛瑾里通蜀汉,孙权说:“我与诸葛子瑜(瑾字),可谓神交,外人流言不能间构。”陆逊坐镇荆州,孙权复刻自己的一枚大印交给他,委他全权处理与蜀汉交往之事。孙权刚刚称帝时,蜀汉有人主张讨伐。丞相诸葛亮说:“东吴贤才良多,将相和睦,不可一朝而定。”
孙权不仅知人善任,而且善抚将士,能得臣下死力,将士都愿以身事主。孙权恩威并著,尤以恩信得众将心。凌统早死,其子尚幼,孙权将其幼子领入宫中抚养,爱如己子。吕蒙患病,孙权将其安置在内殿就近治疗,不惜重金悬赏以购求名医名药,悉心治疗。孙权常来探视,又恐吕蒙伤神劳累,乃在墙壁上穿一小洞,随时看望。看到吕蒙偶有起色,小进饭食,孙权便喜形于色,与左右谈笑。否则就黯然神伤,夜不能寐。蒙病小愈,孙权特地下令群臣祝贺。后来吕蒙病情转重,权亲临榻前探视,又命道士祈祷去灾。蒙终于不起,权哀痛已甚,身心为之大伤。平虏将军周泰,护卫孙权,不顾安危,冲锋陷阵,出生入死,曾于重围之中拼死抢救孙权,而泰全身受伤12处。后来,权以周泰统率朱然、徐盛等将,然、盛不服。孙权特意置酒席送到周泰军营之中,大会诸将,孙权亲自为周泰行酒,命周泰解开衣服。孙权亲手指点泰身上斑斑伤痕,询问其来由。周泰一一述说完毕,孙权扶着他的胳臂,流着眼泪说:“周将军,你为我孙氏兄弟出征死战,勇如熊虎,不惜生命,受伤几十处。看您伤痕累累,肤如刻画,我于心何忍!我怎能不把您作为骨肉之亲,授您以兵马之权呢?将军乃东吴之功臣,我要与您休戚与共,同享富贵。”说毕,便将自己所用的御盖赐给周泰。周泰感恩戴德,诸将亦无不心悦诚服。正因为孙权能推贤下士,爱才如命,天下之士才视孙权为圣君明主,望风而归,使东吴贤臣如林,猛将如云,故能保江东几十年基业。
孙权还虚怀若谷,从善如流,对臣下的正确谏诤,勇于采纳。孙权对自己说过:“天下没有纯白的狐狸,而有纯白的狐裘,是集众狐而成的。能用众人之力,则无敌于天下;能用众人之智,则无畏于圣人。”孙权曾在武昌临钓台饮酒,权及群臣皆酩酊大醉。权还醉眼朦胧地说:“今日大家都要畅饮,一醉方休!只有醉倒台中,才能停下!”老臣张昭正色不语,径直走出台外,端坐车中,孙权派人将张昭唤回,对张昭说:“不过是一起作乐,你何必生气?”昭答道:“过去商纣王作酒池肉林,竟长夜之饮,当时也认为是作乐,而不觉得是作恶。”孙权听后,默然不语,思虑再三,深感惭愧,遂命罢酒。
但孙权到了晚年,刚愎自用,猜忌群臣,信用奸佞,排斥忠良,与前期英雄作为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东吴嘉禾二年(公元223年),割据辽东的公孙渊突然遣使向东吴上表称臣。孙权大喜过望,为之大赦天下,并欲派遣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等为使,将兵万人,携带金银珠宝,漂洋过海,授公孙渊为燕王,并赐九锡。满朝文武以张昭、顾雍为首,都痛切谏止,认为公孙渊乃反复小人,不必对他宠遇过厚,只需派兵吏护其使者归返即可。张昭说:“公孙渊背叛曹魏,担心招致讨伐,故远来求援,归顺并非本意。如果他重又投靠曹魏,我国派出的使节不能返回,岂不取笑于天下?”孙权不听。张昭再三谏诤,孙权仍不接受,依然坚持己见,派张弥、许晏等前往辽东。张昭见此,十分气愤,遂称病不朝。孙权恨张昭不从己命,命人用土将张昭家门堵住。张昭一见,来了个针锋相对,又从门内用土封住,再也不出门。
后来,公孙渊果然斩杀吴国使臣,重新倒向曹魏。孙权听说后,勃然大怒,不仅不检讨自己处事不当,反而迁怒于公孙渊,说道:“我已年届六十,世界之事,无所不知。近来却为鼠辈所骗,真令人气愤!若不斩截这鼠子之头掷于海,还有什么面目当皇帝!就算长途跋涉,我也要亲征鼠辈,以雪心头之恨!”说着,就要带兵亲征,幸亏众臣谏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