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邻居是妖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邻居是妖怪-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冬去春来,天气转暖,生意冷清了不少。老师傅身体欠佳,可能是劳累了一辈子,连咳带喘一病不起,竟而撒手西去。表哥一直在旁伺候,直到送终火化,那门沛县狗肉的手艺终究没能学会。

第十二章 故宫老墙和煤山鬼怪

【上】

位于故宫北面的煤山,元代之前是荒郊野地,明末崇祯皇帝吊死于此。据传夜里如果有人看到一个身穿红袍的老者在煤山附近痛哭,转天宫里一定会有帝后驾崩,也曾有侍卫用火枪去打那老者,但是一瞬间就不见了,这即是煤山鬼怪的传闻。

北京故宫建成至今六百年了,在午夜时分,常有巡夜队听到或见到一些根本不该存在的东西,令人毛发乍起,比如在一处老墙下,看到一个宫女的幽灵,1992年的时候还有人拍到过模糊不清的照片。因为深宫大院,从风水上讲是聚气之所,是磁场很强的地方,在阴雨雷电或满月时,有可能记录下人的影像,这段信号在很多年以后,就变成了反复出现的幽灵。

这次虽然名为“故宫老墙和煤山鬼怪”,但我想说的故事,却不是这些荒诞无稽的传闻。我有位亲戚,论辈分我要称呼他一声二舅,其实是辈分低岁数大,年轻时有点文化,解放就前参加革命,当过四野某首长的警卫员,战争年代因敌机轰炸负过重伤,现在七十多岁了,身子骨仍然很结实,只是肺部至今还有弹片没取出来,阴天下雨便会感到喘不上气,他给我讲过很多在故宫中亲历的奇闻异事。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首长照顾我二舅身上有伤,给他安排了一份比较清闲的工作,转业到故宫保卫处。当时的故宫荒废了好几十年没人居住,也不对外开放,工作相对轻松。没过几年,到了50年代初,国家决定对故宫进行整理,经周总理亲自批示,由保卫处和管理处抽调人员,分成若干个工作组,到故宫各处勘察,每一个角落都不能遗漏,并将情况记录上报。比如某处大殿是损毁了是坍塌了、杂草多高、从里到外有什么物品、分别是哪样哪样,事无巨细,全部要详细记录备案,然后由上级调派人手进行翻修整理。这个工作断断续续,一连进行了两年多,光是从故宫里清除出来堆积了上百年的垃圾,就有好几十万立方米,二舅所说的那些事,主要发生在此期间。

50年代初期,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国内还有很多特务活动,按照规定,故宫保卫处和夜巡队也要配枪。二舅所在的工作组只有几个人,只有他一个人挎着把手枪,每天带上“干粮、水壶、笔记本、照相机、图纸”等等应用物品。带上干粮是因为故宫实在太大了,吃饭往返耽误时间,所以在挎包里塞上俩馒头,累了饿了坐下来就着凉水啃几口充饥。他们早出晚归,在寂静空旷的深宫大殿中一走就是一天。

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占地72万平方米,四周的宫墙约有3。5公里长,墙外环绕着宽52米的筒子河,相传故宫里总共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的房屋,差半间是一万。那时候也没游客,只有工作组这几个人,站在宏伟无比的太和殿前,抬头仰望苍天,会有种与世隔绝的恍惚之感。

这么大的故宫,要把每一处角落都走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那时候的人们特别吃苦耐劳,既然组织上这么安排,埋头干也就是了。最先进行勘察的是“午门”,您穿过天安门和端门,一直往里走,就是故宫的正门“午门”,以往说书的经常说“推出午门斩首”,那就是指这座门了。高大的红色宫墙,城墩当中辟有三个门洞,左右各有一处掖门,俗称“三明五暗”,由于年久失修,墙皮脱落的情况很严重,墙头和城门楼子上都长出野草了。

午门这样颓败萧条的情形,在整个故宫里还算比较好,毕竟一般有人来都从这进,那些常年闭锁的偏僻区域,情况还要更差,野草长得比人都高,走进去连下脚的地方都找不着。二舅刚到故宫时,还以为午门前这片空地,真是古代处决犯人的法场,还特意多看了看,后来听工作组里的专家说,戏文评书里“推出午门斩首”这种情节,完全是胡编的,推出午门也许没问题,但是砍头不可能在午门跟前。明朝处决死囚在西四牌楼,清朝的法场设在菜市口。那时每到秋后开刀问斩,差役们把犯人押出宣武门,经过断魂桥和迷市这两个地方,送到菜市口行刑。当地菜摊集中,所以叫菜市街,街前的路口叫菜市口,那地方闹鬼的传说最多,留着以后单独说。

还是说这座午门,为什么叫午门?凡是地名没有不带讲儿的,午门也有讲儿。整个紫禁城的布局东南西北非常工整,坐北朝南处在子午轴上,如果用子丑寅卯十二时辰象征方位,子在正北午在正南,午门就是故宫的南门。南字音同难,不吉利,旧时避讳。您看南北两方打仗,不单是中国,越南朝鲜包括美国,凡是南北相争,北在上南在下,论形势是以上制下以北压南,南边从来就没赢过,以前的朝廷最忌讳这个,故此称南门为“午门”。

这是二舅听工作组里的老同志讲的。那几年在工作组里,也真跟着学了不少东西,又请教人家这故宫为什么又叫紫禁城,这里面有讲儿没有?老同志说怎么没有呢,凡是地名都有讲儿。紫禁城是人王住的地方,人王就是世间的帝王,号称真龙天子,是天帝的儿子,皇宫要仿着玉帝的天宫建造,天宫也称紫宫,因为紫微星居于天地中央,皇宫属于戒备森严的禁地,所以就叫紫禁城了。只是人王的宫殿规模不敢超过天宫,传说天宫里不多不少是整整一万个房间,故宫里就只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这是为了比天上少半间。实际上宫里究竟有多少房间,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人数得清楚,只知道大致是八九千这个数目,就像没人知道紫禁城总共有多少条龙。故宫里这种解不开的谜团实在太多了,没法一一细说。

二舅所在的工作组,初期勘察的区域在前廷西侧,进了午门往左走,隔着一道宫墙便是武英殿。那一带建筑比较少,深邃而又空旷。如今故宫对外开放可以参观的,仅是一小部分,很大部分仍常年闭锁,这座武英殿就属于其中之一。

工作组刚进去的时候,这片宫殿里野草齐腰长,宫殿里有大群大群的乌鸦栖息。每天黄昏日落,成群结队的乌鸦就往武英殿飞,群鸦铺天盖地,看起来犹如乌云压顶,数目多得吓人,此起彼伏的叫声杂乱凄凉。这些乌鸦很多年没人敢打,因为老百姓都说这是玉皇大帝的黑鸦兵。

群鸦白天飞往南城觅食,傍晚飞回故宫武英殿附近,墙头房檐都是乌鸦落脚的地方,由于这片宫苑很多年没人进来过了,所以乌鸦都不怕人。相传故宫里的乌鸦群几百年前已有,只不过数量很少,并没有眼下这么多。乾隆时的名臣刘罗锅,曾就这些乌鸦做过一首打油诗:“一只两只三四只,五六七八九十只;食尽君王千盅粟,凤凰何少尔何多。”借此抨击朝廷上那些碌碌无为的庸臣。当然也有说诗里写的是麻雀,但实际上是指乌鸦。前清的皇帝常下旨给群鸦投米,因为古书上有“乌鸦反哺”的典故,皇上认为乌鸦孝顺,百善孝当先,理应赏赐,主要是为了给臣工百姓们做个样子,显示皇上尊崇孝道。

工作组的几个人忙到中午,坐在武英殿前的石阶上啃馒头喝水,就看见墙根背阴处落着一只老乌鸦,满身羽毛锃亮,个头大得出奇。这个时间武英殿附近的乌鸦不多,大部分都出去觅食了,工作组一开始没拿这只巨鸦当回事,想不到故宫里的大乌鸦真有灵性。

工作组里有个女的叫小陈,她把剩下的一小块馒头扔给老乌鸦,巨鸦衔起来就吞了。午饭后工作组到武英殿前察看,武英殿前面是武英门,整座大殿朱红色的高墙,琉璃瓦铺顶,地面上满是蓬蒿野草。明末清初闯王李自成进北京,在这武英殿里登基称帝,但很快就被满清八旗铁甲逼得逃出京城,李自成兵败身亡,有这段历史存在,给本就荒废的宫殿蒙上了一层更悲凉的色彩。工作组拨开野草正要往前走,忽听刚才那只老鸦高声鸣叫,振翅在众人头顶盘旋,有人就说:“这乌鸦真讨厌,给了它一口吃的便纠缠不休。”一边骂一边往前走,那只大乌鸦竟飞下来啄人,怎么驱赶也不肯离开。

组里那位老同志觉得乌鸦这举动有些反常,好像是再告诉这几个人别往野草深处走,难道前面有什么危险?

大伙心里画了个问号,抬眼往前看,荒草深处有几口带着兽头的大铜缸,那都是宫里积水防火用的器物,几乎每座大殿前都有,这时就听草丛里悉悉索索一阵响动,有东西在乱草深处快速移动,“嗖”地一下蹿出一个谁都不认识的怪物。

【中】

从草窝子里蹿出来的这个活物儿,足有一尺多长,身上疙里疙瘩,糙皮那颜色和枯树叶一样,长着四肢和尾巴,脑袋又扁又圆,眼珠子跟舌头都是血红的,样子很凶恶,在众人眼皮子底下蹿过去,落到武英殿石阶前的野草丛中,再想找可就找不着了。要不是那只老乌鸦在头顶干扰,二舅这几个人往前多走两步,非让这东西给咬着不可。

以前有种传闻,说故宫里有种怪物,好多人见过,但始终没能逮到,关于这怪物的样子,众说纷纭,没有个准谱。相传是宫殿檐脊上镇邪的神兽,年头多了有了灵性,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就四处活动,当然这属于是迷信传说了,不过故宫里确实有怪物。二舅当年在保卫处做夜巡队,不止一次亲眼见过,那天在野草丛生荒废破败的武英殿前,是头一次看见。

工作组里的老同志姓贾,二舅称呼他为“贾不懂”。贾不懂就是真懂,故宫里的事很少有他不知道的,对这地方一砖一瓦的历史掌故无不通晓,比如宫殿屋脊滴水檐上雕着的神兽,各有各的名,各有各的讲儿,每一样贾不懂同志都能给你说出来。但在草丛里蹿出来的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