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将军来意恐怕不仅如此吧?如今我大唐天下已被安贼占去大半,陛下自己的事情都忙不过来,那还有闲情关心我们僧人呢?高将军也太不好说笑了,依贫僧之见,怕是皇上想请我们出征沙场为国效力吧!”慧源大师直言不讳道。
“这、、、、、、”高适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师弟,不可妄自揣测。”慧徳方丈指责慧源后又道:“老衲这位师弟就这脾气,直来直去的,望高将军勿见外。”
“慧源大师性情豪爽,高某人怎会见外呢!”高适而后认真道:“不过,话已说到这个份上了,高某也不想再隐瞒下去了,能否请二位大师到寺内议事?”
“既然如此,那就请吧!”慧徳方丈道。
三人来到寺内,进了一间禅房,落座后,慧徳方丈道:“高将军有话请讲,这里没有外人。”高适站起来从怀里掏出一个锦囊道:“少林寺慧徳方丈接旨。”
慧徳方丈一听高适叫他接旨忙双膝跪倒,慧源大师也跪了下来。
高适展开圣旨宣读道:
我大唐自开国以来国富民强,一片繁华。如今,安贼作乱来势汹汹。苦天下子民也危及我大唐江山社稷。然而,正是这为难之际,江夏永王欲拥军自立使我朝腹背受敌,故此,朕下旨嵩山少林寺主持,以朕旨意号令天下武林豪杰齐抗反贼。
钦此!
“吾皇万岁,万万岁。”二位大师谢恩后,慧徳方丈接过圣旨。
“二位大师,以少林之天下威名再加上皇上的这道圣旨,高某以为少林从此号召天下各大门派,共同抗击反贼应该不在话下,希望少林能像当年十三棍僧救秦王一样留下千古佳话。”
“这、、、、、、”慧徳方丈显得有些为难。
“时局如此,皇上都对此无可奈何,岂是嵩山少林寺这些僧人所能完成使命的,况且,我佛慈悲为怀,众僧谁忍杀生?阿弥陀佛!”慧源大师依然直言道。
“是啊!我佛慈悲。阿弥陀佛!”慧徳方丈闭目沉思道。
“佛之真谛乃普度众生,然众生处于水火之中岂是佛之所愿。”高适痛心道。
“世事报应无常,岂能逃出因果轮回,今日之果便是它日之因,非我佛所愿也!阿弥陀佛!”慧徳方丈为难道。
“方丈之言差矣,试想,昔日十三棍僧救秦王而平王世充之乱,使秦王终成一代明君太宗皇帝,也使少林寺从此威名天下。”高适道。
“今非昔比,世间万物有始有终,始则盛,终则衰。非你我强求所能改变。阿弥陀佛!”慧徳方丈道。
“方丈的意思是不愿为朝廷效力而宁愿抗旨不成?”高适严肃而不悦道。
“非也,高将军稍安勿躁。”慧徳方丈睁开双目炯炯有神道:“自十三棍僧救过太宗,太宗登基后念念不忘我嵩山少林寺的十三棍僧,对十三棍僧及少林寺都大加封赏,甚至御免僧规可食酒肉,而且允许少林寺养僧兵五百,朝廷每年发军饷维持。实际少林僧兵乃唐军一小部分,如今,十三棍僧已是第四代传人,僧兵也不足三百。但几代僧兵食朝廷军饷,当今朝中危急,我僧众岂能坐视不理,更别说有圣上旨意在此。”
“方丈,有您这番话高某就放心了,希望方丈和天下各大门派联系,共商讨敌大计,高某告辞了。”高适见方丈已有诚意乃起身告辞。
“高将军来去匆匆,不如在本寺住上几日再启程如何?”
“谢方丈盛意,军中另有要事,高某不可久留,后会有期。”
慧徳方丈和慧源大师送高适出了禅房到寺外,高适的随从早就牵马在外等候多时,高适跨上马,随从也上了马,二人策马扬鞭绝尘而去。
第六十九章 佛门法缘
慧徳方丈和慧源大师回到寺内便着手准备各项事务,首先便是下英雄帖,召集各路英雄豪杰齐聚嵩山共议大事。虽然圣旨的事只有二位长老知道,消息不便外传,但是嵩山少林寺一下发出一百多张英雄帖,几十位僧人送帖,这无形中使少林寺的僧人议论纷纷。
且说少林十三棍僧中有一位三十多岁的中年僧人很少议论此事,师兄弟们向他议论此事,他也很少发表意见。僧人的生活无非打坐、诵经、练功。晚上睡觉的时候僧人们又在议论寺里发英雄帖的事,那位中年僧人仍默不作声的睡他的觉。这时十三棍僧中的大师兄笑道:“各位师弟,大家看,你们的二师兄从来都不议论此事,也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是啊!二师兄在想什么?整天死气沉沉的。”众僧齐道。
这十几位僧人向那位中年僧人围上去齐声叫道:“二师兄,二师兄、、、、、、说说吧!”
“师弟,发表一下你的看法吗?”大师兄又笑道。
“你们不要吵了,贫僧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这位中年僧人气得从床上坐起来不高兴的大声说道。
“法缘师弟,不说就不说吗,何必如此认真。哎!各位师弟睡吧!睡吧!”大师兄扫兴道。
“大师兄,对不起!我只是不想过问凡尘之事。”法缘谦虚道。
“哦!没事的睡吧!”大师兄依然笑道。
“嘿!嘿!大师兄快看呐!”说话的是一位最小的僧人看样子只有十五、六岁,他调皮的从法缘的枕头下翻出了一把刀,拿在手里把玩,只见这把刀银光闪闪,非同寻常。大师兄一见便吃惊道:“二师弟怎么会有如此好的宝刀呢?”
“是法缘家祖传之物。”法缘解释道。
众僧见法缘有一把如此好的宝刀又围了上来。
“二师弟,你不是说你自小便父母双亡吗?”大师兄又问道。
“哦、、、、、、是这样的、、、、、、这把宝刀,法缘还是历尽艰险把它保留下来了。”法缘从小僧人手里夺过宝刀断断续续道。
“二师兄,能否给我们师兄弟们看看?”一位僧人提议道。
“对不起,此乃法缘祖传之物恕难从命。”法缘道。
“二师兄也太小家子气了吧!”众僧都不悦道。
“算了,算了,既然二师弟不愿给宝刀大家看,一定有他的道理,大家不必强求,睡吧!明天早点起来练功。法能师弟以后不许再乱动二师兄的东西,明白吗?”大师兄道。
“就看一下而已,二师兄真是的,睡就睡吧!”法能没趣道。
“还犟嘴?”大师兄严肃道。
“对不起,是法能错了。”法能嬉皮笑脸的认错道。
夜渐渐深了,众僧都睡着了,月光透过窗户射入禅房。法缘看着月光久久不能入睡、、、、、、想当初他未落发之前是何等威风,手握宝刀横行京城谁不害怕,要不是那次遇上公孙大娘,被她的美貌所动、、、、、、当然,要不是那次段木子、多情子的出现,也许公孙大娘早就成了他的一房小妾。更重要的是自己第二次想强占公孙大娘的时候,竟然被贵妃亲自碰上,不然他杨跃怎么会变成法缘、、、、、、
为什么杨跃会到少林寺呢?这事情还要从头说起。那时,杨国忠正被唐明皇器重,没想到儿子不争气,到处惹是生非,竟然被杨贵妃亲自遇上杨跃强抢民女,而且抢的还是贵妃的拜把姐妹,要是皇上问起此事他如何作答呢?难道说教子无方?既然教子无方那如何治国?皇上肯定会这么想,因此杨国忠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乃忍痛把杨跃“赶出家门”,杨国忠觉得只有如此才比较稳妥,说不定皇上因这事可能加倍的器重他,因为他杨国忠办事的原则性如此之强,哪怕是亲生儿子犯了错也一视同仁。果然不出杨国忠所料,玄宗从此更信任杨国忠,而且就此事还安慰杨国忠说:杨爱卿对亲生儿子就不必如此严肃了,只须好好教导便是。杨国忠回答说:臣对事对人皆一视同仁。就这样杨跃不得不离开杨府来到嵩山,他向慧徳方丈表明出家的决心,慧徳方丈竟然不肯收他为少林弟子,说他与佛无缘。慧徳方丈看杨跃的打扮乃富家公子而且面藏杀机,当然杨跃没有告诉慧徳方丈他是杨国忠的儿子。然而,杨跃决意留在少林寺乃跪在少林寺门外七天七夜最终晕倒在门外,慧徳方丈被杨跃的诚意所动,乃救其性命收为少林弟子。杨跃从此便有了法号“法缘”。这十几年来他在少林寺干活勤快、待人和气、习武认真,终于从小和尚升到了,众武僧都羡慕的十三棍僧传人。自从发生“马崽坡”事件,杨跃才知道原来父亲对他的良苦用心,“马崽坡”事件使他的父母还有两个哥哥以及所以家眷全部都被处死。如今,杨府只有他杨跃还在这世上,难道这就是父母早就意识到官场反变无常而留的一条后路吗?从此杨跃时常夜深人静的时候抽出宝刀细细端详,希望早日学好少林功夫出山重振杨门。
月光、静夜,杨跃无法入睡。其实师兄弟们议论的事情他早就有盘算,他猜想少林发出一百多封英雄帖,一定是有什么大事,并非简单的武林聚会而已。也许与朝廷有关,也许他出人头地的事机已到了,想到这杨跃暗喜。不过他尚未学到少林绝学“混元大法”,据师兄弟们讲他们十三棍僧的混元大法练成便可以天下无敌。这段时间慧源大师正在教他们练混元十三棍,不过还在初级阶段。
第七十章 混元之首
一日,在练功房慧源大师召集十三棍僧道:“最近我少林发了一百多张英雄帖想必诸位徒儿都知道,现在为师不妨告诉大家其中缘由。我少林尊皇上旨意号召天下英雄齐聚少林,共商讨贼大计,时在清明前后各路英雄就要到嵩山,希望各位徒儿认真练功,尽快把我们的混元十三棍法练好。另外还有一件事就是,为师打算在三日后从你们十三人中挑出一人为十三棍混元之首,原则是:以武为准,强者居之。按我少林传统十三棍僧混元之首也就是我少林绝学‘混元大法’的传人,希望各位弟子中的未来混元之首是一位武强仁君的少林弟子。
十三棍僧个个都是功夫高手,是从几百名武僧中优选而出。如今,要选十三棍僧混元之首,必须在十三棍僧中选一位武功最强者。他们都知道在十三棍僧中要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