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煮研究生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卤煮研究生院- 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能,又一一否定掉。

小吴老师抬头看着枕流,脸上若明若暗:“咱们今天去地下室住吧。”

“啊?”自从所谓的骨干教师培训结束后,两人大约有半个多月没去过那边了。

没等徐枕流回答,面无表情的吴雨便一言不发地走进那间原本让给枕流住的小屋,待出来时,已经换上了一件白底红花的连衣裙。很长时间之后,男孩儿才想起来,这条始终让他感觉眼熟的裙子,原来就是多年以前小吴老师最爱穿的那件,如今虽已有些旧了,但却显出某种特别的温存与平和。

“那,那饺子怎么办?”枕流依然很犹豫。

“走吧,”她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关掉了空调和电视。

直到两人并排坐到出租车上时,男孩儿还恍如在十里雾中,他侧过头想问个究竟,却发现袁莱笔记本上那条水蓝色丝带不知何时被端端正正地扎在吴雨发间,还是同样的“万”字结。

事实上,两个月之前主动邀请枕流一晤时,袁师兄正面临着人生中最重大的抉择。今年初,通天观医院新调来一位刚刚“海归”的洋博士,此君主要研究对顽固性精神障碍所采用的手术疗法;不过,这种观点的市场相当有限,毕竟,土生土长的国产医师们始终坚信“思想政治工作才是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对舞刀弄剑的做法很不感冒。为了能展示留学成果、造福祖国人民,洋博士决定在全院范围内“海选”,愿意“以身试法”的病人可以“先尝后买”,如若无效,分文不取。

“他怎么那么傻?”吴雨失神地望着窗外:“这种事情能随便试么?”

其实,枕流倒是很理解袁莱的决定:他是那样的心存广远,曾经被赋予过多少期待,把自许如此之高的人弄到那样的阴暗角落,一关就是十几年,恐怕谁的忍耐都会被逼到了极限。奇…_…書……*……网…QISuu。cOm在中国,精神障碍不属于通常意义下的残疾,但他们却在承担着比肢残者更加无处不在的痛苦,甚至连起码的尊严都被剥夺怠尽,普通人尚且难于忍受,更不用说那些虎落平阳的天之骄子了。这次,袁莱之所以不顾家人的反对,执意要舍身一赌,就是因为已经受够了那无边无际的折磨,按照他计算时间的尺度标准,与其蹉跎一生,倒不如玉碎瓦全来得痛快。

枕流后来得知,袁师兄接受的是所谓“内囊前肢毁损束”,据说对重度洁癖有特效,只可惜那位手潮的主刀大夫“失之毫厘”,破坏针剑锋披靡时差了零点几毫米。不过,治疗效果还算明显,原来的症状基本都消失了,只是有点儿副作用,术后一个月来,袁博士半句话也没说过,只是呆呆地凝神望向远处,好像在思索着什么。

“他姐姐说,袁莱手术前一直在写《中国语言哲学史》大纲,想等病好后和你共同完成……”一颗透亮的泪珠挂在吴雨干涸的脸颊,久久,才恋恋不舍般地落下。倘若换作那些画着面具般浓妆的妖冶女郎,此刻“梨花春雨”中的大花脸一定会显得无比滑稽、虚假。

“他姐姐?”

“就是袁扉,你们班主任…”

难怪呢,枕流一直觉得这位神秘的大师兄有未卜先知的本领,不仅对自己的底细了如指掌,连院里新近发生的逸闻掌故都难逃法眼。

坐到昏暗的地下室中时,吴雨的情绪已经有所恢复,炎炎夏日,这里反倒显得愈发阴冷:“你还没吃饭呢吧?”像往常一样,她想起了男孩儿的温饱。

“我吃过了,”这句善意的谎言倒也并非没有现实依据,不知为什么,中午那顿婚宴似乎很不容易消化,直到现在还不停地翻滚着。

良久,吴雨抬手擦拭掉脸上的泪痕,让不饰铅华的她平添了几分楚楚动人:“对了,你爸爸下午打过电话…”

“哦,”枕流不明白,此时的吴雨为什么忽然想起这“无关紧要”的事情。

“他要接魏丹去澳洲念书了。”

欧美学术界经常将中国知识分子斥为“缺乏想象力”,的确,在智力角斗场中,往往是“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当然,这种评价只是就整体而言,中国的读书人中也不乏那些具有洞察力的“慧眼”,比如袁莱,再比如徐枕流。遗憾的是,后者在享受天马行空之乐的同时,难免会陷入另一个极端,爱把林林总总纠缠在一起的他们,常常分不清真实与虚假。

经过和赵冉近一年以来的接触,枕流始终怀疑,这位无微不至地关怀着自己的导师似乎和父亲有着某种非比寻常的关系。事实上,聪明过头的男孩儿经常会产生些希奇古怪的想法,真相大白后,连自己都哑然失笑;但这一次,他猜对了。

马克思认为,偶然是必然的存在形式;不错,看似违背常理的机缘凑巧身后往往都有它在劫难逃的宿命。十几年前,当大家惊异地发现徐爸爸和赵老师“走到一起”时,错愕之余,似乎谁也没有认真想过,噩梦醒来的怨妇爱上平生素不愿被任何枷锁羁绊的落魄才子,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当然,这段“孽缘”不可能被两个“诗书名世”的知识家庭所接受,最后的棒打鸳鸯也在情理之中。

其实,像枕流父亲这种文人气质,往往难逃瞻前顾后的“痼疾”,“坠入爱河”时倒挺痛快,可等真该“抛妻弃子”的关口,他却没有了“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迈”。不过,这话还得两说着,比起那些“拿得起、撂得下”的“纯爷们儿”,能嫁给个“认死理儿”的知识分子,恐怕还算种“矮子里拔将军”般的“幸运”。

“没错,像你曾经说过的那样,”吴雨深长地叹了口气:“爱情本就是个‘上帝之赌’,该相信自己最初的选择才对。”的确,既然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不可能有答案的千古之谜,那么,你选择的次数越多,局面就会越混乱,当然,距离幸福恐怕也越遥远。

可是,这种看似简单的推理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却并不那么自然而然。多年以前,吴雨之所以决定离开曾经令自己倾慕万分的袁莱,表面看起来并不像远航认为的那样不堪,以当时的情形,若换成是陆远航本人,怕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面对一个对生活中的种种一切都怀有极度洁癖的男友,看似浪漫,实则绝非一般人所能想象:或许,每天几十遍地擦拭那些早已锃光瓦亮的日常用品尚且还可以忍受,可当他不由自主地对你的言行举止大加指责时,恐怕就很难被旁人理解了。事实上,最痛苦的正是袁莱自己,他并非对相知多年的初恋情人缺乏信任,完全是被病魔所累、难以自拔。所以说,能成为一个大众眼中的“好人”,与其说是修来的成就,倒不如说是天生的幸运。

“真的,怜惜眼前人吧,”吴雨望着不知该说些什么的枕流:“别为了一时的好奇抱憾终生。”男孩儿明白,她指的是易欣。

的确,对于枕流这种貌似强悍、却永远长不大的秀才性格来说,能有个“罩得住”自己的另一半绝对算件好事。其实,这也是中国书生的通病,面对是非曲直,他们不会像市井小民那样明哲保身、委曲求全,甚至可能比赳赳武夫更加大义凛然,但当回到温柔的港湾时,却往往像个初生赤子一样,需要女人来疼、来爱。

那是十年前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在袁莱在院报实习时借住的单身宿舍里,当然,也就是对面那间常常让吴雨出神的地下室,青春茂盛的情侣迈出了痛苦而甜蜜的一步。造化弄人,令多少男子汉神魂颠倒、欲罢不能的“血腥”场面,却使得过分怜香惜玉的袁博士六神无主、脊背发凉,甚而难以成事……就是从那次以后,他便渐渐开始对生活中的一切过度敏感,乃至充满恐惧……

不知什么时候,吴雨捻灭了床头那盏本已十分晦暗的旧台灯、缓缓拉下在月色中闪着微光的水蓝色发带,她看着不知所措的枕流,或许,是男孩儿身后的什么:“来吧。”

后记

 自从走进社科院大门的那天起,便萌生出想把个中看似“神秘”的种种“为外人道”的冲动。

记得,几年前,希拉克总统在将大仲马“移厝”先贤祠时的演讲中将这位文学巨匠的功绩“盖棺定论”为“以他独一无二的才华和激情书写了法兰西历史”。

“才华”、“激情”。

换成通俗些的话来说,也就是“会写”与“想写”。

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不是你的就别再勉强。该怎样把当代研究生的“群像”呈现给读者呢?不知道。

十几年前,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中的“个别内容”在正式发表时被“有意无意”地删除了,其中一句,就是告诫“当权者”们不要劳民伤财地“大搞形式主义”。

的确,当拿不出适当“内涵”来支撑局面时,找些“外延式”的形式化手段凑数倒也不失为一种选项。

乍翻之下,大家便不难发现,这篇小说不仅穿插了较多议论性笔法、知识性内容,甚至还像学术论文那样援引了相当数量的脚注文字(这只在正式出版的纸质书中有所体现,网络版因页面格式原因将脚注删除或纳入正文),其初衷,无非是想构造出某种“文化氛围”。而这样做的最终效果如何,是否有画蛇添足的“副作用”,尚待考验。

再说几句“题外话”:

去年,一位常年从事华语文学研究的“美国鬼子”来社科院做学术交流,闲谈中,他不止一次困惑地问我:“大陆年轻人是不是有很多**?”

我回答不是。

“那么堕胎、自杀的比例是不是很高?”

我回答不是。

“他们是否对未来很绝望、整天及时行乐?”

我回答不是。

“那么你们的年轻作家为什么总写这种颓废的‘黑色情节’?”

……

“如果一个脏字不用,你们还能不能写出成功的作品?”

我说可以试试,但恐怕戏不大。

后记

 自从走进社科院大门的那天起,便萌生出想把个中看似“神秘”的种种“为外人道”的冲动。

记得,几年前,希拉克总统在将大仲马“移厝”先贤祠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