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臣献俘王杲,命将其“磔尸剖腹”。这就是史籍记载的建州女真首领王杲被“槛车致阙下,磔于市”。王杲为努尔哈赤的外祖父,王杲之死在少年努尔哈赤心灵里,埋下了对明朝不满的种子。王杲之子阿台,在危难中逃脱而去。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祖父觉昌安,曾参与此事,暗通于明辽东总兵李成梁,均忠顺于明朝。
王杲死后,其子阿台驻古勒寨,另一头人阿海驻莽子寨,两寨相依,互为犄角。万历十一年(1583年)正月,李成梁以“阿台未擒,终为祸本”,督兵攻阿台驻地古勒寨与阿海驻地莽子寨。寨势陡峻,三面壁立。李成梁麾军火攻两昼夜,攻而不克;其别将破阿海寨,诛阿海。时建州女真苏克素浒河部图伦城的城主尼堪外兰,受到明朝的扶植。李成梁利用尼堪外兰为傀儡,企图通过他加强对建州女真各部的控制。尼堪外兰为讨好李成梁,引导明军到古勒寨,攻打阿台。阿台之妻是觉昌安的孙女(努尔哈赤伯父礼敦之女)。觉昌安见古勒寨被围日久,想救出孙女免遭兵火,又想劝说阿台归降,就同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到了古勒寨。塔克世留在外面等候,觉昌安孤身进入寨里。因等候时间较久,塔克世也进到寨里探视实情。明军攻城益急,双方交战激烈,觉昌安和塔克世父子都被围在寨内。
明宁远伯、辽东总兵李成梁,攻城不克,颇为恼怒,要绑缚尼堪外兰,问他师老兵折之罪。尼堪外兰很害怕,愿身往城下招抚。他到古勒寨下,高声喊话骗道:“天朝大兵既来,岂有释汝班师之理!汝等不如杀阿台归顺。太师有令,若能杀阿台者,即令为此城之主!”太师就是辽东总兵李成梁。阿台部下有人听信尼堪外兰的话,杀死阿台,打开寨门,投降明军。是役,古勒寨与莽子寨都被攻破,阿台与阿海并死,明军共斩杀2222级,并此前曹子谷之战,总共为3000余级。明以此功,告捷郊庙。
第一部分满洲兴起(2)
李成梁虽然占领古勒寨,但因攻城损兵折将,极为生气,以杀泄愤。他在古勒寨兵民降顺之后,下令“诱城内人出,不分男妇老幼,尽屠之”。古勒寨内,男女老幼,均遭屠戮!全寨兵民,几无幸免,尸横屯巷,血流成渠。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也都在混乱中被攻陷古勒寨的明军所杀。
努尔哈赤惊闻父、祖蒙难的噩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他往诘明朝边吏道:
我祖、父何故被害?汝等乃我不共戴天之仇也!汝何为辞?
明朝遣使谢过称:“非有意也,误耳!”明朝归还努尔哈赤祖、父遗体,并给他“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复给都督敕书”。努尔哈赤得到了明朝赐给的朝贡敕书30道、马30匹和都督职衔。
努尔哈赤像大明皇朝万历帝,辽东总兵李成梁,破一座边塞小城,杀若干女真草民,易如翻掌,如耍儿戏。但是,人心不可欺,民志不可辱。怨,可散不可聚;仇,可解不可结。明军一次一次地焚掠女真屯寨,一次一次地屠杀女真部民,同女真各部结下民族冤仇。女真与明朝,边民与明军,其怨其仇,其愤其恨,集中表现在其未来的首领努尔哈赤身上。努尔哈赤同大明皇朝结下四重仇恨——外祖父王杲、姑父阿台、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都死于明朝官军之手。万历帝、李成梁杀了觉昌安、塔克世,在他们子孙努尔哈赤心里,点燃起复仇星火,挖掘开溃堤蚁穴。努尔哈赤对明朝极为不满,椎牛祭天,起兵复仇。
清朝的兴起,明朝的灭亡,从中国辽东建州女真古勒寨揭开了历史的序幕。一座高楼大厦被大火焚毁,往往是从一点火星引发的;一个庞大王朝被民众推翻,往往是从一件小事引起的。星火燎原,蚁穴溃堤,古今中西,概莫能外。这点火星,这个蚁穴,在萌发时,细如秋毫,对立的双方,都没注意到。然而,它燃烧成为熊熊烈火,汇合成为滔滔洪水,能将大厦吞噬,会将王朝冲垮。这个小小的火星,这个小小的蚁穴,就发生在明朝辽东建州女真一个普通的屯寨——古勒寨。这里是清朝焚烧明朝熊熊烈焰的火星,也是清朝冲垮明朝滚滚江河堤坝的蚁穴。努尔哈赤成为女真焚毁明朝大厦的点火者,成为埋葬大明皇朝的掘墓人。
《明神宗实录》关于努尔哈赤称汗的记载
努尔哈赤(1559~1626年),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生于建州女真苏克素浒河部的赫图阿拉。他兄弟五人,努尔哈赤居长。他10岁丧母,继母对他刻薄寡恩,19岁分家另居。努尔哈赤青少年时期,经常到山林里,挖人参、采蘑菇、拾松子、摘木耳,运到抚顺马市(集市)贸易,换回一些生产和生活用品。他体格健壮,精于骑射,广交朋友,聪睿能干。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五月,因父亲、祖父被杀而含恨起兵,时年25岁。经过十年时间,统一了建州女真,随后逐渐统一了海西女真,到他的儿子皇太极时,又统一了东海女真和黑龙江女真,并战败蒙古林丹汗。后来皇太极说:
自东北海滨,迄西北海滨,其间使犬、使鹿之邦,及产黑狐、黑貂之地,不事耕种、渔猎为生之俗,厄鲁特部落,以至斡难河源,远迩诸国,在在臣服。
就是说,东起鄂霍次克海,西北到贝加尔湖,西至青海,南濒日本海,北跨外兴安岭,东北到库页岛的地域,实际辖境大约有500万平方公里,和明朝实际控制面积大致相等。东北地区的重新统一,结束了长期蹂躏掳掠、相互杀伐,“介胄生虮虱”、“黎民遭涂炭”的悲惨局面。这就为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奠定了基础。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先后在文化与军事上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创制满文。先是,金朝女真文到明朝中期已经逐渐失传。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洲没有文字,同语族的其他诸民族也没有文字。努尔哈赤兴起后,在向女真人发布军令、政令时,则用蒙古文,一般女真人既看不懂,又听不懂。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努尔哈赤命巴克什额尔德尼和扎尔固齐噶盖,用蒙古字母拼写满语,创制满文,这就写在明朝旧公文纸上的老满文是无圈点满文(老满文),皇太极时改进成为有圈点满文(新满文)。满文是拼音文字,有6个元音字母,22个辅音字母,10个特定字母。满语文成为清朝官方语言和文字。其时,东北亚满—通古斯语族的诸民族,除满洲外都没有文字。满文记录下东北亚地区文化人类学的珍贵资料。满文通行后成为满汉、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后来耶稣会士通过满文将“四书”、“五经”翻译到西方。所以,努尔哈赤主持创制满文,是满族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是中华文化史上、也是东北亚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现存满文图书1000余种,满文档案200余万件,是人类重要的文化财富。
第一部分满洲兴起(3)
第二件,创建八旗。努尔哈赤利用女真原有狩猎组织形式——牛录,创建八旗制度。每旗分为三级组织,即牛录、甲喇、固山。按规定:每300人为一牛录,设牛录额真,后称佐领;5个牛录为一甲喇,设甲喇额真,后称参领;每5个甲喇为一固山(就是旗),设一固山额真,后称都统。初设四旗,分别以黄、白、红、蓝为标志;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在原有四旗基础上增加四旗,将原来旗帜周围镶边,黄、白、蓝三色旗帜镶红边,红色旗帜镶白边。这样,共有8种不同颜色的旗帜,称为八旗,即满洲八旗。尔后逐渐增设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共二十四旗,但统称为八旗。八旗制度“以旗统军,以旗统民”,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所统领的八旗军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骑兵部队。努尔哈赤以八旗为纽带,将全社会的军事、政治、经济、行政、司法和宗族统制起来,联结成为一个组织严密、生气蓬勃的社会机体。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的一个创造,是清朝的一个核心社会制度,也是清朝定鼎燕京、入主中原、统一华夏、稳定政权的一个关键。
第三,建立基地。努尔哈赤以父亲、祖父的“十三副遗甲”起兵,先后统一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基本统一东海女真和黑龙江女真。并对漠南蒙古采取联姻、编旗、封赏、会盟、尊重喇嘛教等政策,势力逐渐强大。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在赫图阿拉建立金政权,又称后金,年号天命。努尔哈赤被尊为聪睿汗,又称天命汗。
“七大恨”的木刻揭榜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天命汗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告天布民,进兵抚顺。从此,后金与明朝在辽东地区,展开正面的军事冲突。明朝所谓“辽事”,就是从抚顺之役开始的。明朝万历皇帝为回击努尔哈赤的进攻,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三月,派经略杨镐统帅12万大军,号称47万,兵分四路,分进合击,犁庭扫穴,直取核心,进剿后金的政治与军事中心——赫图阿拉。努尔哈赤则采取“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兵略,就是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谋略。杨镐统率的四路大军,三路覆没,一路败退。这次战役,明军损失:文武将吏死亡310余员,军丁死亡45870余人,阵失马、骡、驼共28600余头匹。后金兵民死伤不超过3000人,其中并无贝勒大臣。
萨尔浒大战的结果,明朝军大败,后金军大胜。萨尔浒之战使明朝和后金在军事上互换了位置:明朝由进攻转为防御,后金由防御转为进攻。所以,萨尔浒之战成为明清兴衰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后来乾隆帝在《萨尔浒山之战书事》共3442字的碑文中说:萨尔浒一战,使“明之国势益削,我之武烈益扬,遂乃克辽东,取沈阳,王基开,帝业定”。由此,“我大清亿万年丕丕基,实肇乎此”。这段话说明萨尔浒大战对于明清兴亡的重大历史意义。
总之,万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