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在痛苦的现实中竭力挣扎着。他像一个奴隶似的拼命地工作。
他平均每天能写二十页、三十页、四十页,甚至一天写一章。他写作之情形,
就像一个被迫捕者在上气不接下气地喘息。。“奥瑙利就像一个野人在拚
命,假如他继续这样子下去,他准会象一个肺结核病人那样被养活了。”但
巴尔扎克一旦迈开了步伐,就会愈来愈快了。现实的折磨是他永恒的动力。
正如巴尔扎克所创作的小说所用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一样,他是个现实
主义者。巴尔扎克对荣誉、金钱以及社会地位的追求是明显的,他期待着这
些东西改变他的困境。在他未成名之前,他就渴望着使用“德”·巴尔扎克
这个高贵的姓氏,但事实上他并非出自名门贵族。当他在法国文坛成为一颗
耀眼的新星升起来的时候,他穿着不合体的豪华时装出入各种社交场所,与
社会名流打成一片。他还参加过市参议员的竞选。甚至到了晚年他愈发不能
自己地迫切需要女性。。这一切都能表明巴尔扎克对他那困境之外的另一个
世界充满了期望和渴慕。因为他在困境中苦苦挣扎过,所以有一种从困境中
走出来的迫切需要,这就象他的创作充满了饥渴一样。
现实主义的巴尔扎克还有他奇思怪想的一面,但这对于一个天才作家而
言并不为奇。巴尔扎克的童年受到了家庭的束缚和学校的压制,导致了他对
自由的渴望,对人格独立建树的向往,所以他把那些荒谬的想法带入到他的
生活中来。他从事过商业生涯,但他失败了。最终,折磨他的上帝又让他回
到他的创作中来。直至在他生命的尾声里,他的双目完全失明,他在给妻子
的信中勉强而潦草地写道:“我已不能阅读和写作了。”
巴尔扎克的一生似乎都在与上帝施加给他的恶作剧相抗衡,他在命运的
迷宫中周旋人生。但是,直至生命快要结束时,悲剧还在他身上表演。。巴
尔扎克曾经说过:“没有天才是干不下去的。”勿庸置疑,巴尔扎克用他劳
累、拚搏和艰苦卓绝的一生向世人,也向折磨他的上帝证明,他是那个时代
法国作家中的典范,是个永不磨灭的伟大的天才。他用越来越浓的咖啡刺激
他疲惫的大脑,他用他神奇的大脑再现了一部法国十九世纪的历史。现实中
约束他的定律永远没有对他松懈,但是,他在现实中没有获取的东西,在作
品中却表达得淋漓尽致。
斯堪的纳维亚的《奥丹的文字》一诗中曾写道:“没有人给我面包,也
没有人给我一滴牛角水喝。我看着下面,我注意到了古代字母。我一边哭泣,
一边记住了它们。然后,从树上下来。”巴尔扎克没有向困苦的环境妥协,
他以坚强而独立的人格来到这个悲剧世界上,来到他孜孜不已的作品之
中。。现在,我们依然能够穿过那些缤纷的文字,看到巴尔扎克不息的灵魂
在文字之中闪耀光华,在创作之途上不断前行。
一个金属般光芒四溢的巴尔扎克!
“一个天才,一个象巴尔扎克这样的天才。。”
编译者
一九九五年一月
【由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