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龙心里不由得暗暗后悔,原以为鲁道夫可能只来两三万人的部队,以一对二,尚存胜机,谁料他几乎倾巢出击,是自己的三四倍之多。早知如此,不如先集中兵力击溃城下芬莱的留守部队,然后来个后追尾击,远好过跟他如此正面对战!
鲁道夫也是久历军旅,加上此次也是抱着困兽犹斗的心情,因而也迅速稳住了心神,开始观察敌军虚实,排兵布阵,准备决战。
熟悉正兵对决的鲁道夫,当然也明白了狄龙布兵的优劣之处。他采取的是“伞”形的阵势。利用兵力的优势,两翼各放七千五百人的队伍与狄龙对垒,牵制住对方两侧。其余三万五千人全部放在中路,形成三个大型的万人方阵,鲁道夫自领五千人作为最后的预备队使用。
鲁道夫很清楚,只须一下直击狄龙的中军本阵,利用人多优势取得中央战场上的战局优势,就肯定可以调动左右山头上的侧翼来援。尔后,趁敌人侧翼运兵混乱时同时进击,三面同时总攻,狄龙的部队就可能全线崩溃,自己可一击而胜。
当然,他尝过猛虎军团的厉害,所以特地准备了三个大型万人方阵伺候。他可连续发起三次进攻,一波猛于一波,一浪高过一浪,一击可能不胜,三击无论如何狄龙是无法抵御的。此外,尚有五千预备队供鲁道夫做最后一搏。
就算你们是铜头铁臂,我也要把你们砸成破铜烂铁!鲁道夫狠狠地握紧拳头。
鲁道夫手下也是久经训练,大军迅速地列阵完毕。
随着鲁道夫令旗一挥,军号吹响,左右两侧的部队展开双翼,开始以疏散阵形向前跃进,而中央战阵的第一万人步兵集团,形成密集的方阵,跟着前锋的战旗,踏着鼓点的节奏,缓慢而坚定地朝着鸭嘴涧山口挺进。
红彤彤的朝阳正在升起,上天注定,鸭公山的大鸭嘴,今日将囵吞无数尸体,饮咽海量鲜血!
“孔狄,你带四千人能冲垮第一个方阵吗?”狄龙的脸上喜怒不现,心中却搅起波澜。
名将也是人,他们同样是根据已有的情报信息,按照最大机率进行计算,并因此而调度兵力。因为狄龙未能想到平素一贯稳重的鲁道夫敢冒老营被端的危险倾巢而来,情况显然不容乐观。对方的布阵非常明确,即使牺牲再大,用人海也要将狄龙这一万五千人淹没掉。鲁道夫如此用兵,狄龙也非常清楚,他是冲着自己来的!
倒不是过去的恩怨,也不仅是困兽犹斗,而是鲁道夫一旦将自己擒杀,圣瓦尔尼新政府立失台柱,被狄龙凭军事力量和个人威望捏合在一起的各派政治势力,顿时会分崩离析。首都局面一旦失控,圣瓦尔尼就只剩下被鲁道夫宰割的份了。
为今之计,即使人少,狄龙也仍要留出一千人做最后的预备队,第一波交战的只能是孔狄的四千人马了。
作为战将的孔狄,尚没有工夫在他国的政治问题上费神。相反,他和其他的将领一样,并没有察觉狄龙做出了错误的估计,反而认为狄龙计算精确,轻易地知道了鲁道夫的真正动向,给狄龙慑人名头上再添一道光环。
虽然他们内心里对能否战胜敌人不是没有过疑虑,但狄龙过去一次次的正确判断,一次次的辉煌胜利,已经足以产生这样的效果,令他们将自己的独立分析判断权让给了这位常胜统帅。狄龙说可战,他们就认为可战,狄龙说能胜,他们也同样认为能胜。那点疑虑,在这强大的信赖逼迫下,只能缩在心灵的一个小角落里。每当这点疑虑翻上心头,他们反而会怀有内疚感,怎么连英明的统帅也敢怀疑!
如此看来,贝叶关于人天性好逸恶劳的观点,倒不无道理。人作为懒惰的动物,当有人总是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正确的行动,那为什么还要自己劳神去分析判断呢?有这样一个人物,遵命服从,跟着他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岂不是更加省心?非要将自己那点浅见愚思说出来,被统帅否决掉,即使获得胜利后也不免遭到他人的嘲弄吗?所谓权威,就是这样产生的;同样,迷信和盲从,也是这样产生的。
孔狄看看这情形,吸一口凉气,但仍满怀信心地答道:“试试看吧!”
“我相信你。”狄龙微笑着拍拍孔狄的肩膀。
轻轻的拍肩,既让孔狄感觉责任之重大,又如狄龙从肩上给他输入了真气一般,进一步加固了孔狄的信心。
左右两翼已经接触上了。作为主要负责牵制的鲁道夫左右两阵人马,当然不会向占据地利,兵力强盛的狄龙两翼发起冲锋,对垒双方各自稳住阵脚,互相用箭矢交流射技。
鲁道夫的第一中央方阵出现在鸭嘴涧山口处。鲁道夫令旗再挥,军号吹响,战鼓急点,方阵开始加速前进!
卡斯佩查克和博格腾指挥两翼神闯、神冲两营部队,矢石急下!
这就是反品字阵形优势,想要直击中军,必然遭到两边山头上敌军的远程攻击。这个损失,也必然在双方指挥官的计算当中。
“举剑!”
孔狄一声令下,四千猛虎骑兵齐刷刷举起重剑,鸭肠道上长出一片人工剑林。
“冲锋!”在鲁道夫中央第一方阵即将冲过两翼远程武器攻击区域时,孔狄领着四千精骑起动马步,开始了突阵!
来自胡玛草原的骏马,蹄下生风,短短的冲刺距离倏忽间消失,两彪人马撞在了一起!
突阵是最常见的战斗形式,但绝不是简单的战斗形式,相反它有着极强的技术性,最考验战将士兵的基本功和勇气斗志。
与上一次黄莲城下的突阵不同,这一次是正面突击,敌军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有备而来。同时,上一次孔狄与雅辛斯克两面夹击进行配合的优势也不复存在。
不过作为猛虎军团里一名多年征战的勇将,尤其是擅长于指挥骑兵速战速决,一击定胜局的将领,孔狄指挥突阵很有一套办法。
突击,突击,突然性极为重要,而骑兵的机动性和冲刺力则分别从战略和战术上保证了攻击的突然性。尽管这一次已经不具备战略上的突然性,孔狄也要审时度势,创造战术上的突然性。
在时机的选择上,他选在对方刚刚要通过两侧远程武器攻击区域时发起冲击。此时对方战士怀着“总算没有挨到石头和箭矢”的想法,藏在盾牌后的脑袋刚刚抬起想看清一下前面的形势,心理也正从紧张转向松弛的关头。恰在这个时候,彪悍的猛虎军团骑兵冲到了面前,照着他们探出的脑袋迎头就是一剑,方阵第一排的不少人还没看清楚怎么回事就魂归西天。
尽管也有少数狡猾而凶狠的圣瓦尔尼士兵,不看前方,仅凭着直觉就将猛虎军团的骑兵挑落下马,但绝大多地方,第一层步兵抵御线都被冲垮了,不是在剑锋下溅血,就是在铁蹄下呻吟。
凭着冲力与惯性,第二排士兵们刚欲举矛相向,骑兵已经到面前。长兵刃最怕近战,猛虎军团战士们跟随孔狄早已演熟了招式,他们微运手腕,改刺挑为劈砍,让重剑再次饱饮鲜血。方阵的第二层也如筛子般被捅得千疮百孔。
到第三排时,孔狄的冲锋骑队才算开始遇到了阻力,不过这阻力并不很大。
不要小看步兵这个抬枪顶刺动作,在这种场合之下,要规范做出合乎标准的战术动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需要步兵身体微蹲,长矛呈同一角挺出,矛柄一端斜顶地面,缓解骑兵的巨大冲力。
这个战术动作的关键在于刺马不刺人,当整排步兵整齐规范地同一时间,同一角度地挺刺,才是真正的长枪如林,对冲锋的骑兵队构成颇大的杀伤力。
不过在这种场合下,当如狼似虎的敌骑,带着染血的长剑凶神恶煞般冲上来的时候,能够在匆促间一下子将长矛摆至正确位置的人,少之又少。
人总是过分注意看上去很恐怖的事物,骑兵血淋淋的刀剑似乎比奔腾的战马威胁大的多,士兵们总是不自觉地将长矛摆得太高,对人不对马。只有少数经历过真正苦战的老兵,方知内里玄机,临危不乱,做得符合标准。
这个问题甚至不是一般训练可以解决的,也许在操练的时候已经非常熟练,可到了这种浴血相搏的场合,心理的失态仍然会导致动作的变形。
丹西对于这道技术难题,采用的是两种解决方式。一是常年的征伐,让士兵在实践中学会作战技巧。二是大量的仿真训练。
作为猛虎军团的军事训练,绝不是走走队列,让人舞刀弄枪,看上去一团锦簇,颇为漂亮,战士们也累得大汗淋漓,似乎收获不小。
从角斗学院里走出来的他,又获得秦的教育方法的真传,深知实战技巧远比花样动作要有益得多。在练熟了基本动作之后,猛虎军团马上就是大量的仿真演练,各大队、各兵种之间相互拿着绑缚着棉花团的棍棒进行对冲,搏击,胜负结果都由文书记录在案,如联赛般定期汇总计算各大队、纵队的训练成绩,作为奖惩、晋升的重要依据。
丹西自己也多次组织数万人规模的演习,亲自检验各大队、纵队的实际战斗水准。可以说,在巨木堡练兵期间,艰辛的汗水,有创造性的训练方式,才培育出猛虎军团强大的战斗力。
鲁道夫手下的步兵并不缺乏训练,但真正经历过艰苦血战的老兵并不太多。同时,依照陈旧的军典操练,也难以达到猛虎军团那种战斗力水准。
孔狄和手下战士的冲刺速度极快,第三排步兵队列没有想到对方竟然可毫无阻滞就冲到了自己前面,虽然他们有极短的抬枪时间,也能动作熟练地进行挺刺,大多数人仍然下意识地抬矛过高,变成了对人的刺挑。
孔狄和手下战士们多次与素称猛虎军团“军中磐石”的重步兵们在训练场上交手,自然知道如何应对,手上的战术微动作也进行十分纯熟。防护充足的猛虎军团骑兵们,并不惧怕这些高挑的长矛,他们重剑横拨,就毫无阻碍地从对方身上一践而过,让战马去踏倒撞翻敌人,使马蹄也尝尝血的滋味。
也有少数人被对方刺中,但矛头仅擦着铠甲的弧面一滑而过,圣瓦尔尼人欲收枪再刺时,马蹄与剑锋已经临头而下。当然也有人被悍勇的圣瓦尔尼老兵用长矛挑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