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了这一切的起源,书生明白社会的动乱居然是因为自己,有些骄傲,同时更多的是悔恨。
书生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他觉得自己应该拯救这个世界。于是他离开寺庙,准备先面圣再说。不料刚打开寺门,一群姑娘就围了上来。在这个生死关头,一道闪电呼啸而过,关闭寺门,救下了他。是方丈救的他。
方丈说:你不是救世主,你留下吧。
书生说:你怎知我不是。
方丈说:十三年后,将由一个少年来拯救世界,而不是现在的你。
书生说:这些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谁?
方丈说:我曾经是写书的,像这样的剧情,我经常写。
书生说:哦,原来是作家啊。
他立刻毕恭毕敬,生怕方丈日后重操旧业,把他的名声给写臭掉。书生接着问:你预测一下,这动乱会持续多少年?
方丈说:这个我不能说,否则就没人往下看了。
书生说:那么,在那个少年未出现的十三年里,我该做什么?
方丈说:你看,一本书里不能用太多篇幅描写配角的,你只有暂时消失了。
书生问:我消失到哪里?
方丈说:这个我还没有构思,你暂时住下来,待我想好,就告诉你。
可是书生觉得就这样隐居是不行的,他毕竟曾是舆论的焦点,总得做出点什么,保持大众讨论的热度才好。于是他告别了方丈,还是打算先面圣再说。
再说皇上那边,已经招到五百万的太监,可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假如夺命书生出来,也就挥十剑他们就全完了。皇上听说书生已来到京城,躲了起来。刘公公告诉皇上,书生恐怕要弑君的,因为咸阳市政府错将他老爹阉掉了。他此刻应该是在弑与不弑的边缘挣扎着,一旦他下定决心,哪怕只是一念之间,皇上就得驾崩。
皇上想,这下惨了,招安估计都不行了。想来除了我们政府这些官员,我阉掉谁老爹他不跟我拼命啊。可总得补救一下吧,说不定夺命书生和我们政府这些人都是一样的。不过因为舆论的压力,他就算是政府的也得报个仇表演一番吧。看来这事得从报仇这一块儿着手。
于是皇上问:阉他老爹的凶手抓到没?
刘公公说:已经死了。
皇上说:那他上级领导呢?
刘公公说:他上面就是您了。
皇上震惊,问:怎么回事?
刘公公说:是兵部尚书亲自阉的。您上次不是说要阉各地高官么,夺命书生他爹就被人拉来冒充知县。这些高官一向是由兵部尚书阉的。
皇上说:抓书生老爹的是谁?
刘公公说:咸阳知县。
皇上说:就找他。
刘公公说:是是。
皇上说:这事,总得找个替罪的吧。
刘公公说:干脆到翰林院找一学士,那帮人吃着皇粮却不干正事,就会吟吟诗,作作对。
皇上说:对,但是不能找写散文和小说的,得找写诗的。最好找的是一个他写诗骂你,别人看完还以为是夸你的。
刘公公说:李学士如何?
皇上说:找一首他写的诗我看看。
于是刘公公找来一首李学士的诗,诗名叫做《咏梅》,内容是这样的:
我坐下来
天晴了
这是在一条马路
有些春意了
皇上说:你找错了,这是李学士文集的目录吧,你看,都是标题。
刘公公重新找来一首,名字叫《咏春》,内容是这样的:
秋天是一个季节
下雪了
某一天
婉转的歌声
世界也热闹了
皇上说:这也是目录,不行。
如此,皇上看过李学士十多首诗后,感叹道:这李学士是个才子,文集都出了这么多,杀了可惜,再换一个吧。
于是刘公公重新找来一个赵学士,挑了一首他的代表作,题目是《赛龙舟》,内容是:
今天端午节
大家一起赛龙舟
皇上说:显然,赵学士是不行的,他的诗通俗,傻子都看得懂。他要是骂我,不是谁都能够知道的嘛。
同时皇上不解,这样一个人,是怎么进入翰林院的。
刘公公说:他以前是搞体育的,得过不少奖。后来退役了,您就把他请到国子监学习,毕业后就分配到了翰林院工作。
皇上说:我怎么不记得?
刘公公说:您真忘了。当时还有几个地方院校争来着,可哪有咱势力雄厚啊。
皇上一拍脑袋,想了起来。
最终,皇上忍痛把李学士拿去顶罪了。一时间,大家都以为是李学士的诗体风格不讨皇上喜欢,想来有谁喜欢看一堆标题,看完了还被告知这不是标题。于是,这一形式的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消失了,偶尔有些愤青敢于匿名写一写。这个朝代灭亡后过了许多年,直到新的中国成立,这个诗体终于被挖掘出来,流传开来。原因是,那时造纸印刷技术都先进了,你印一整本书的标题虽然浪费不少纸,却也不浪费很多钱。
书生来到皇宫,立刻被五百万太监围了起来。书生想,看来这次是死定了,当时十四王的一千士兵都险些围死我。这时候投降也是不行的,皇上阉我的老爹,就是挑明了说必须杀我,谁让功高得震了主呢。此时他怀揣着一丝遗憾,是因为他曾伤害过一个女人,那是他深爱的女人,他一直试图去道歉,可是总没有机会。他想过,在没有让那个姑娘原谅他之前,不能死。
若要不死,就必须找到一个办法吓跑这帮太监,可武攻是万万不行的。想来想去,书生觉得应该智取,这个社会有三百六十行,别人不叫他夺命屠夫或者其他的,偏偏选了书生这个职业来给他冠名,就是因为他有文化有智商。
书生先查看了太监们的站位,发现他们摆的不是撒星阵、鸳鸯阵、八卦阵等所有阵法中的一种。苦恼了半天,他突然明白这原来就是一铁桶阵,只是没人写到书里,害得他研究这么久。可是这阵该如何破呢,他把读过的书重新在脑子里过滤一遍,想到一本儿时偷看的小说里描述过破阵的方法,只是后来孔孟读多了,一时想不起那小说的情节。
许久,书生终于想到,这是一本描写江湖恩怨的武侠小说。书中破解铁桶阵的办法是,里应外合。书生先是大喜,然后才明白没有谁可以帮他外合,于是又大悲。这时候,他觉得还是应该由孔孟的书籍里去找方法,他不相信孔孟只是用来考取功名以及写文章时比较容易多凑一些字数的。想了一些时候,发现自己日常对孔孟得应用也就这些,不觉有些沮丧。
书生想,这五百万太监该如何处理啊。
皇上听说书生已经杀入皇宫,觉得属于自己的朝代到头了。此时天气晚来秋,皇上却感觉到一丝寒意。他想,冬季要来了,春天还会远么,可自己恐怕是看不到春天了。随后,他觉得这个比喻不恰当,自己是最讨厌春天的,为什么要去期盼。无意间,他发现身边有一首李学士的诗,名字叫《尽头》,他认为这首诗刚好表达出自己此刻的处境,于是接着阅读,此诗的内容是:
黎明
我的决定
向黑夜呐喊
是一群雁飞过
冬天了
读完皇上有些失望,这竟然也是李学士一本文集的目录。他突然特别想知道李学士出了多少本文集,这或许是他临死前的最后一个心愿。可是身边已经没有能够使唤的人了,于是他打算亲自去翰林院找找看。当时他还抱上了自己五岁的唯一的女儿,连城公主,这也是世上唯一没有抛弃他的人。书生后来听到的江湖传闻是,皇上进入翰林院的书局里,就再也没有出来。
一枝花听到此,暗自落下一颗泪。我想,这就是侠骨柔情。
走出记忆,书生说:这些年里,无数的侠士寻找着皇上的下落。
一枝花说:我也是其中的一个。
中间我问了一句,可是结果呢?
书生说:皇上至今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一枝花说:江湖上最新的消息是,皇上已被锁龙岗的土匪劫持。这批土匪据说还是刘公公领导的,这个奸贼。
书生说:这些传闻,不要相信。
一枝花说:是哦,你就是这样成为巨侠的。
书生说:我还是有一定能力的,不然刘公公的太监军队我是怎么搞定的。
一枝花问:那么,你是怎么搞定他们的?
于是,书生向我们讲述了他生命中最辉煌的一段历程。
在书生苦苦思索一直没有破敌办法的时候,刘公公终于按捺不住了。刘公公一直觉得书生之所以不动手是因为他还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或者是他还未找到一个理由来弑君。所以千万不能先动手,倘若先的话,不就白给了书生一个理由么,而且书生宝剑这么一挥,第一个死的就是咱家我呀。可是这样耗了半天,书生依旧没有动静。于是刘公公琢磨,会不会是他正等待自己投诚,毕竟,他是一个侠,杀掉这么多人,也是于心不忍的。
刘公公决定试探一下,他说:您考虑过统领百万大军么?
书生觉得,这一定是刘公公怀疑十四王的军队是自己找来一群帮手干掉的。最可怕的是,他居然怀疑这群帮手的数量是一百万,这不是对自己能力的极度藐视么。必须坚决否掉这件事,不然让刘公公一嗓子“给我打”,不就完了。于是书生义正词严地说:没有。
刘公公想,看来他是不会要我这五百万太监的,毕竟,他是一个侠,一向喜欢独来独往,投降似乎有点困难。刘公公不放弃,接着试探道:那您有没有想过带上一个帮手?
书生决定,不管刘公公怎样试探,一律否掉。于是他坚决说:没有。
刘公公想,看来我自己他也不会要的,毕竟,他是一个侠,怎么会喜欢带上我这么一个不男不女的家伙呢,投降彻底没戏。马上,他万念俱灰,心想当初选择当太监是多么错误的决定,连一个完整的人生都没有享受,就这样死掉了。而且还是一刀惨死,更可悲的是,还是和五百万个死太监共享的这一刀。
皇宫的广场不到二十亩,五百万人站在这里,可见其拥挤的程度,摩肩接踵,密不透风。由于大家这样耗上半天,空气开始浑浊。后排一些由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