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逃人唐兀惕部辖区(今中国甘肃省境内)。
由于也速该把阿秃儿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干预,脱斡邻勒重新登上了克列亦惕部汗位宝座。两人在土拉河黑林发誓,彼此永远友好。
〃吾当永远铭记汝之助力。吾之谢忱将施及汝之子子孙孙,皇天后土作证。〃脱斡邻勒赌咒发誓说。
这是庄严的诺言,它使脱斡邻勒和也速该结成了兄弟,也确立了也速该之子的保护人。
在成吉思汗创业的整个第一阶段(直至1203年)中,这一〃黑林誓言〃一直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二章 也速该之夺取诃额仑夫人
古代蒙古诗人描写了勇士也速该同一个后来成为成吉思汗生母的妇女结合的过程。诗人在描述这一事件时所使用的语言是非常尖刻的。在描给当时蒙古风俗的粗鲁特点方面,那些诗句简直是入木三分,胜过所有其他的有关插曲。
一天,也速该把阿秃儿在斡难河畔鹰猎为乐。忽然,他看见蔑儿乞惕部的也容赤列都骑着马而来。原来,也客赤列都刚刚从斡勒忽淑兀惕部娶妻回来,路过此地。斡勒忽油兀惕部是属于游牧于(蒙古东部)哈拉哈河注入捕鱼儿湖之河口地区的翁吉刺惕部的一个氏族。也客赤列都娶来的女子名叫诃额仑。河额仑夫人这个名字将在本书后文中屡次出现。这时,这一对年轻夫妇兴高采烈地从这里经过,恰恰被也速该一眼看见,这对于新郎来说太不幸了。也速该的确目力不凡,他一眼就看出这位少妇是罕有的丽妹。他马上翻身跑回家,叫来了他的哥哥捏坤太石和弟弟答里台斡惕赤斤。看到这三条大汉如狼似虎地扑来,也客赤列都不禁心里一阵发慌,急忙拨马(据蒙古诗人说他骑的是一匹栗色战马)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驰去。也速该兄弟三人也催马紧紧追来。围着小山跑了一圈后,也客赤列都又来到他妻子乘坐的车前。诃额仑是一位很有头脑的女人,她非常明智地对丈夫说:'校见彼三人之面色乎?吾观彼三人颜色,好生不善,似有害汝性命之意。汝若相信吾,可快逃性命。但得保住性命,何愁再娶不着好女美妇?……若再娶得妻室,可以吾名河额仑名之,算汝未能忘吾。快逃性命!离开此地!带去此物,以使汝记起吾时,可闻见吾之气息……〃
诃额仑说毕,即脱下一件衣衫,扔给新郎,也容赤列都急忙下马,接住新娘扔来的衣衫。这时,也速该三人也绕山跟踪而来,眼看就要来到车前。也客赤列都急忙上马,快马加鞭,一阵风似地沿斡难河河谷逃去了。也速该三人一看,也打马直追,但追过了七道岭,也没有追上也容赤列都,只好掉转马头,驰回诃额仑车前。也速该得了诃额仑夫人,得意洋洋地带着她返回自家蒙古包。蒙古诗人描给说,也速该当时因夺得这样的〃战利品〃而乐不可支,亲自给诃额仑赶车。其兄捏坤太石策马扬鞭导于前,其弟答里台斡惕赤斤傍辕而行护于侧。此时,可怜的诃额仑则在车中边哭边说:〃我夫赤列都,未曾逆风吹,不曾野地受饥寒也!如今却如何!彼在奔逃中,其双练椎迎风而动,忽而搭启后,忽而技胸前,爬山过岭,何等艰难。被何至落得如此惨境焉!〃据蒙古诗人说,当时河额仑的哭诉,使斡难河河水荡起怒涛,使森林随之呜咽。但是,傍辕而行的也速该之弟答里台斡惕赤斤则一边行一边酸溜溜地对车内的诃额仑说:〃汝欲搂于怀中者已越岭多矣,汝所哭者已涉水去矣,虽呼彼亦不回顾汝矣,汝虽寻踪往追亦不得其路矣,汝其止泣也矣。〃答里台斡惕赤斤就这样以挖苦的口吻劝着诃额仑,劝她忍耐顺从,认可眼前的事变。就这样,诃额仑跟着也速该来到了也速该的蒙古包。她明智地顺应了这一变化,从此全心全意地侍奉着也速该。
这一著名的插曲可以告诉我们许多情况。首先,它告诉我们,在当时的蒙古人中,异族通婚是组成家庭的准则。这一准则迫使人们为得到妻室而大肆抢掠妇女,而掳掠妇女又常常导致各部落之间以兵戎相见。读者从本书后文就会了解到,蔑儿乞惕人和居住在斡难河上游的蒙古人就经常掳掠对方的妇女,这种掳掠对方妇女的行动导致这两个部落之间彼此仇恨,而且这种仇恨一代又一代的传下去,久而久之则又进一步导致一方吃掉另一方。其次,我们由此可以看出,蒙古第一个王国的覆灭在各部落之间引起了多么严重的混乱,上述抢掠妇女的情景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这种混乱已经超出了政治范畴,进而搅乱了所有的社会关系。因为,读者从本书后文就可以看出,当蒙古确定了成吉思汗家族的秩序时,蒙古男人就可以通过和平协商的途径而不必通过掳掠妇女的手段实践异族通婚制,从而在本部落以外求得妻室。
最后,蒙古的传说向我们展现的上述如此生动的掳掠妇女的情景从一开始就充分显示了诃额仑夫人的性格。她当然是一个尽职的贤妻,她爱她的前夫,甚至可以说十分钟情于前夫。当也客赤列都从她的眼前逃走因而她再也看不见了的时候,她那动人心魄的伤心哭诉,以及两人临别时她主动给前夫留下纪念物的举动,都充分证明她是十分钟爱也客赤列都的。但是,与此同时,她又是一个讲究实际的妇女,她善于坦率地认可无可挽回的事变。她满怀柔肠地安慰丈夫勿为失去她而忧伤,劝丈夫赶快逃命。而一旦进入也速该家,她又以同样直率的忠诚专一爱着也速该,而且,后来,当不幸降临也速该去世之后,她又坚强地承担起了主持这个家庭的重担。如果没有一个如此坦率正直的母亲,一个如此有魄力、具有务实精神的母亲,成吉思汗能否成就那样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恐怕是一个无人能回答的问题。
第三章 成吉思汗的童年
据佩里奥特在1939年进行的研究,也速该和河额仑夫人的长子、后来的成吉思汗,诞生于公元1167年(猪年)。当时,他家居住在斡难河右岸迭里温孛勒答合(〃李勒答合〃是孤山之意)上。婴儿初出母胎时,右手紧握着一血块大如石。在诃额仑临产前夕,也速该在一次对塔塔儿人的战斗中俘获了塔塔儿部的一名头目,这个头目名叫铁木真兀格。为了纪念这一战功,也这该就给儿子取名铁木真。从这一名字的词源来说,突厥一蒙古文词根〃铁木儿〃是〃铁〃的意思,以此来把〃铁木真〃解释成〃铁匠〃之意,从发音上来说是正确的。这偶然的巧合表明,此人后来之成为〃世界征服者〃要归功于其父母早已确定他将成为铁人,从而使他后来承担起了锻造一个新亚洲的使命。也速该把阿秃儿和诃额仑夫人继生下铁木真以后,又生了三个儿子,他们是:拙赤合撒儿、合赤温、帖木格。〃帖木格〃这个名字的字面含义是〃家庭王子〃,即幼子之意。此外,也速该夫妇还生有一女,名日帖木仑。也速该同其别妻速赤吉勒(据佩里奥特在1941年所作的考证,也速该的另一个妻子可能名为速赤吉勒)生有二子,一日别克帖儿,一日别勒古台。
关于成吉思汗的体格相貌特征,编年史作者们没有作足够的记载。他们只指出,成吉思汗幼时〃目中有火,面上有光〃。这可能是远祖之光,因为以前光之精灵曾使成吉思汗的祖先阿兰豁阿怀孕。铁木真年及弱冠之时,已长成一表人才:身材高大,四肢发达,前额宽阔,长胡须(至少比一般蒙古人的胡须要长),〃猫儿眼〃。他的一双〃猫儿眼〃,即灰绿色眼睛曾使一些评论家甚为惊讶。这位后来的成吉思汗是否像喀什噶尔农民一样属于突厥化了的雅利安人种?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很熟悉,猫的眼睛是黄褐色的。再说,蒙古古代诗人十分肯定他们的这位英雄的家谱,因此,人们不能怀疑他的直系尊亲属于阿尔泰语系人。
蒙古的青年订婚是很早的。也速该把阿秃儿为铁木真寻求未婚妻时,铁木真才满9岁(因此铁木真订婚是在元公1176年)。也速该把阿秃儿打算到他的夫人河额仑的娘家去为铁木真寻求未婚妻。河额仑的娘家是翁吉刺惕部落下属之斡勒忽油兀惕氏族人。斡勒忽湘兀惕人游牧于捕鱼儿湖一带。也速该父子二人行至扯克彻儿山与赤忽儿吉山之间,遇着住在此地的翁吉刺惕部的另一位首领德薛禅。赫尼施教授曾考证,此二山即今之阿尔丹一诺木山和杜兰豁拉山,位于兀儿失温河西畔阔连湖与捕鱼儿湖之间。见也速该父子前来,德薛禅便询问道:〃汝二人来此何干?〃〃欲往翁吉刺惕部为吾子寻女来。〃也速该连忙答道。〃汝之此子,〃对这父子来此之目的甚感兴趣的德薛禅说,〃其目有烨,其面有光。也速该吾友,吾昨夜得一梦,煞是奇异。吾梦得一白海青鸟携日月从天而降,飞落吾之手上立定。此乃吉兆乎。今汝子来至吾前,恰是应验。吾梦已主汝等乞颜氏人必来,真乃福音也。〃
德薛禅真不愧为是德薛禅(〃薛禅〃即智者之意),真是慧眼独具。翁吉刺惕部素来以多美女而闻名。不过,从政治角度来看,翁吉刺惕部却是一个二等部落,它无法同作为王室部落的乞颜氏部落相比肩。所以,当王室部落里的人来到翁吉刺惕部落择女时(异族通婚是当时的传统),翁吉刺人自然感到受宠若惊,喜出望外。德薛禅当时对也速该说的一番话至少可以表明这一点。他说:〃人皆夸敝部有美貌之女,娇媚之甥。然吾等向未据此与他国相争也。一俟贵部新汗登基,吾等即将花容之女,乘以巨车黑驼,送往贵部,使居于后妃之位焉。〃
这一番话似乎可以表明,在异族通婚方面,孛儿只斤氏同翁吉刺惕人之间是彼此配合默契的。
德薛禅当时说这一番话的目的在于弓咄自己的最后建议。果然,他最后说:〃也这该吾友,请屈驾进吾家一谈。吾有小女,已自长成,汝其观之乎广也速该即随主人走进厚厚的毯子搭成的毯帐。他们在帐中间坐下,也速该坐于客位,德薛禅坐于其旁,家中主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