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文”为一体。从具体作品看,虽内容比较驳杂恢诡,但规模阔大,足以转变明文的衰微格局,振作明末清初的文风。钱谦益因此名扬四海,号称“当代文章伯”,黄宗羲《忠旧录》称他为王世贞后文坛最负盛名之人。
作为收藏家,钱谦益尽得刘凤、钱允治,杨仪、赵用贤四家书,更不惜高价广肆购求古本,构筑“绛云楼”,收藏宋元孤本书于其上,“所积充牣,几埒内府”,以藏书丰富著称。
但钱谦益一生的仕途却非常不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中进士,十年后的天启泰昌元年才“诣阕补官”,但不久就遭到御史陈以瑞的弹劾而被罢官,奉诏削籍南归。当时他的心情一方面是心灰意懒的悲切:“门外天涯迁客路,桥边风雪蹇驴情”;一方面是想归隐田园:“耦耕旧有高人约,带月相看并菏锄”。
天启七年丁卯八月,明熹宗朱由校驾崩,思宗朱由检即位,他被重新奉诏入朝任职。钱谦益欣喜若狂,他当时就写下了《九月二十六日恭闻登极恩诏有述》一诗,诗中有“旋取朝衣来典库,还如舞袖去登场”句。
第二年(崇祯元年)七月,钱谦益应诏北上,出任礼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这时他又写下了《戊辰七月应诏赴阙车中言怀十首》,对皇恩感激涕零,“重向西风挥老泪,余生何以答殊恩?”可惜的是,三个月后,他还来不及大展拳脚,就卷入了崇祯一朝的党争,因与温体仁、周延儒争为阁臣,被革职还乡。此时的钱谦益是何等沮丧,何等悲切。“秘殿风高白日阴,天阶云物昼沉沉”;“孤臣却立彤墀内,咫尺君门泪满襟”。
当时的文人莫不以进仕途实现政治抱负为人生的理想,钱谦益自然也不能免俗。他一直盼望着能再被起用,重新为朝廷效力。但终崇祯一朝,钱谦益都未能再被起用。他却一直等待着,执著地等待着,这一等就是十七年。随着他年纪的衰老,局势也在日益变化。可想而知,钱谦益的心是如何地渐渐由热转冷,由希望变成失望甚至绝望,他眼睁睁地看着崇祯一朝日益衰败,陷入了无可挽救的内忧外困,而他,却始终没有为朝庭出力的机会。
终于,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的消息传到了常熟!钱谦益此时的心情复杂极了,不知道是该悲,还是该喜。作为明朝的子民,国难当头,他的心情并不好受;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老皇帝的死去,意味着新皇帝的登基,一直仕途不顺的钱谦益,可谓是有了新的机会。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认为,倘若崇祯皇帝不在甲申之变中死去,已经年过半百的钱谦益恐怕永远没有登上历史舞台的际遇。
南明弘光政权成立后,果然如钱谦益所料,因为他钱某人在江南巨大的名声,又是东林党人的领袖,终于有了新的机会。钱谦益听说他被征召后,喜极而泣,发誓要尽一切力量当好这个官,因为他已经为这次复出准备了足足十七年。这就能说明为什么后来作为东林党领袖的钱谦益反而站到了为东林党和复社名士们所唾弃的马士英和阮大铖的一边,一是为了平息党争,二则是为了保住来之不易的礼部尚书的官职,毕竟,他已经等了十七年。
但钱谦益很快失望了,南明朝廷比崇祯朝廷还要腐败,内耗还要激烈。南京城中的朝廷充斥着永无休止的党争;弘光皇帝荒淫无道,勤于女色,凡事都交给“老马”,听不进其他大臣的任何意见;东林党和复社名士们则忙着与马士英斗法,结果一一败下阵来,东林阵线唯一的实权派人物史可法也被挤出了南京;而拥兵自重的江北四镇和武昌左良玉则挟制朝廷,仿若骄子,根本没有人想到要北上收复河山。
钱谦益等待了十七年,只等到了这样一个结局。他一直想当大官为国家出力,却一辈子背运;他不惜结交阮大铖、马士英这些人中之渣,结果却是这样的局面,气得写了一首诗说:“坡公养子怕聪明,我为痴呆误一生。唯愿生儿狷且狂,钻天募地到公卿”。
以钱谦益的眼光,他不会看不出弘光朝庭已经无药可救,在剧变的局势面前,他开始茫然了。
幸好,他还有柳如是,这是他唯一的安慰。能够娶到柳如是,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
钱谦益后来被人嘲笑为“两朝领袖”,原因是钱谦益曾发明了一件样式特别的外套:小领,大袖。一位江南学者问他这衣服代表哪朝风格,钱谦益故作戏语道:“小领示我尊重本朝(指清朝)之制,大袖则不忘前朝(指明朝)之意。”那学者立即讽刺道:“先生真是两朝‘领袖’!”
但从钱谦益后来的表现看来,历史学家就必须避免仅仅使用道德尺度来评价人的表现。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在大动荡的时代,每个人的表现是那么地不同,并且往往具有其阶段性的特点,这点在钱谦益的身上尤其明显。显然,钱谦益后期暗中反清复明的活动应该更多地归功于他那大名鼎鼎的宠妾柳如是。
钱谦益被弘光政权重新起用时,带着他那位著名的如夫人柳如是一同进南京。柳如是头插野鸡毛,一身戎装,骑马进入南京城,打扮成昭君出塞的样子,极有丈夫气概。南京人都为她的出格装扮而嘲笑她,但柳如是依然故我,我行我素。
钱谦益后来为了巴结阮大铖,特意宴请阮大铖,并让柳如是出面为阮大铖敬酒。柳如是当年是秦淮八艳中声名最显赫的一位,才色双绝,当时天下有名的文人雅士均以能跟她相交为荣,众多才子高士甚至视她为一睹而快的对象,名气之大,无人能及。她亲自上前敬酒,阮大铖竟然受宠若惊,不但起身相接,还特意回赠柳如是一顶珠冠,价值千金,表示尊敬之意。钱谦益故意命柳如是称谢,“且移席近阮”。南京城中“闻者绝倒”。(《南明野史》)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钱谦益和他那位大名鼎鼎的老婆都是不拘常法的人。以钱谦益对柳如是的又敬又畏,除非柳如是自愿,恐怕很难让她主动去给阮大铖这样品行卑劣的小人敬酒。这,应该是柳如是的一种策略。
写过《河东君传》(柳如是曾自称河东君)的顾云美有一首诗:“赌棋墅外云方紫,偎芋炉边人正红。身是长城能障北,时遭飞语久居东,千秋著述欧阳子,一字权衡富郑公。莫说当年南渡事,夫人亲自鼓军中。”记录的是当阮大铖锦衣素蟒临师江上之际,柳如是也一起出现在江防部队里,大概是搞犒师之类的活动。
这一切都说明了什么呢?如果仅只把它看做是这个“结束俏俐,性机警,饶胆略”的小女人的喜欢出风头,荡检逾闲的胡闹,那可就不免目光过于短浅了。柳如是不惜出卖色相讨好阮大铖,目的是为钱谦益挣得礼部尚书的官位;她走到部队里去,是想笼络握有兵权的将领。柳如是后来在南京到处结交有志之士,奔波于高官大臣之间,极力扶助丈夫,更说明了她心中藏有不让须眉的抱负。对比明亡后柳如是全力支持反清复明的义军之举,我们不难看出柳如是的策略其实就是要努力恢复明朝的事业。这个不甘心于风尘沦落的奇女子,先有意交结陈子龙,后嫁给年龄不相称的钱谦益,除了前者有爱情、后者有感情依赖的因素外,在风起云涌的剧变中,她更多地是看重他们在士林中的地位,要借助他们的力量实现自己救国救民的愿望。
在柳如是被斥为“流妓”时,我们可能不会想到一个弱女子将担负起救国救亡的重任。事实上,当读到她赠陈子龙五言《遣怀》时,就应该豁然开朗:“设想自坚确,百物曾不逾。”这也是一个执拗的女子。可以说,这句诗,为她在危急之秋开展救亡运动作了精确的注解。
柳如是一生极具传奇,她与复社巨子陈子龙苦恋数年却还是无疾而终的事,曾经引来多方猜测。这一对热恋情人的武塘分手,各种版本的野史小说莫衷一是,一时间引来无数的猜测和议论,可见柳如是名头之响,天下女子莫不能及。但柳如是最终嫁给了比她大近四十岁的东林党领袖钱谦益为妾,令人大跌眼镜,并且在这段惊世骇俗的婚姻中,她还是主动追求的一方。
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二月间,钱谦益在杭州名妓草衣道人王修微家中得见柳如是《西湖八绝句》诗:“垂杨小宛绣帘东,莺花残枝蝶趁风;最是西冷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诗写得清丽别致。钱谦益尤其对“桃花得气美人中”一句赞赏不已;于是由草衣道人出面,邀请柳如是与他同游西湖。
柳如是虽然名气很大,其实并不是绝色倾城,与秦淮诸艳中陈圆圆的美貌、董小宛的气质、顾眉的风姿相比,她都有所不及。然而她有才情,有胆识,个性坚强,不畏人言。钱谦益初见柳如是,欣赏她魄力奇伟,便认为遇到了生平知己,写下了“草衣家住断桥东,好句清如湖上风;近日西冷夸柳隐(柳如是又名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的诗,表达了对柳如是的爱慕。
之后,两人经常诗文往来,彼此都佩服对方的才华和学识。钱谦益人老心少,对柳如是的诗词、文章、书法,都大为赞赏。
当时柳如是已经与复社巨子陈子龙分手,裙下之臣不在少数。因为历尽坎坷,柳如是不相信萍水爱情,她从很早就有目的地开始了一生的追逐,追逐奇伟男子汉,追逐动荡的时代中对她而言十分狭窄的世界。因此,她的择婿要求很高,许多名士求婚她都看不中,有的始终只停留在友谊阶段。因为在两情相悦之外,她还需要对方给她平等和尊重,给她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当时的社会来说,这样的择偶条件格外苛刻,自然格外艰难。
与钱谦益几次交往后,柳如是慧眼独具地想到,这个年近六十的老名士,为人通达旷放,颇识得真正的人生三味,不但是东林党领袖,还富甲一方,也许正是可以庇护她的人。对于柳如是来说,她想得到的无非是一种安全感和一种乱世中时代感的实现。
美貌与